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王涛  刘树林 《中国沙漠》2013,(4):959-966
中国干旱区绿洲化的发展一直伴随着荒漠化的威胁。为了维持绿洲化的稳定,控制荒漠化的蔓延,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生态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我们通过大量野外实地考察、观测和调研,基于干旱区绿洲化、荒漠化的环境与社会-经济基础分析、成因与过程研究、绿洲与荒漠化土地时空演变的动态评估等,确立了"生态保护优先、合理开发利用、统筹协调发展"的绿洲化、荒漠化调控主导思想。综合整个干旱区主要自然要素、人文社会经济要素特征,基于大地理单元功能主导性原则、地理单元相对完整性与地域特征差异性原则、区域开发保护方向相对一致性原则等,采用定性分析与图层叠加综合分析的方法,在GIS软件分析平台上,将中国干旱区分为绿洲化、荒漠化调控三大功能类型区、18个区、60个亚区,有望为中国干旱区有针对性地实施绿洲可持续发展战略、荒漠化防治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地貌过程对绿洲形成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杨发相 《干旱区地理》2003,26(4):361-366
第三纪末以来,天山、昆仑山强烈隆起使塔里木盆地相对下沉,山盆高差悬殊大,白山顶至盆地腹部地貌外力作用过程依次由冰川作用→冰缘作用→流水作用→干燥作用→冲→洪积作用→湖积作用→风沙作用过渡。在山区河谷平原、平原区冲积扇、冲积平原、湖积平原等地方形成条带状、串珠状、扇形状绿洲,绿洲平面几何形状与适宜绿洲形成与发展的地貌类型空间分布基本吻合。绿洲荒漠化和荒漠绿洲化与地貌过程的关系密切。纵观区内地貌过程发展趋势可预测,区内流水、风沙和人类活动三大地貌过程将有增无减,流水侵蚀与风蚀风积作用将对绿洲产生不良作用。山区流水侵蚀过程加强导致山麓地带绿洲山洪泥石流危害加重。平原河流下游地区流水作用减弱,风蚀风积过程加剧,由绿洲→荒漠演变,而人类活动可分建设作用与破坏作用两方面,前者可稳定绿洲乃至促进荒漠绿洲化而后者则导致绿洲荒漠化。因此,改善山区、山麓地带,特别是盆地南缘与塔河中、下游等重要地区地貌过程并防止绿洲荒漠化,是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干旱区绿洲化、荒漠化调控区划(纲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涛  刘树林 《中国沙漠》2013,33(4):959-966
中国干旱区绿洲化的发展一直伴随着荒漠化的威胁。为了维持绿洲化的稳定,控制荒漠化的蔓延,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生态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我们通过大量野外实地考察、观测和调研,基于干旱区绿洲化、荒漠化的环境与社会-经济基础分析、成因与过程研究、绿洲与荒漠化土地时空演变的动态评估等,确立了“生态保护优先、合理开发利用、统筹协调发展”的绿洲化、荒漠化调控主导思想。综合整个干旱区主要自然要素、人文社会经济要素特征,基于大地理单元功能主导性原则、地理单元相对完整性与地域特征差异性原则、区域开发保护方向相对一致性原则等,采用定性分析与图层叠加综合分析的方法,在GIS软件分析平台上,将中国干旱区分为绿洲化、荒漠化调控三大功能类型区、18个区、60个亚区,有望为中国干旱区有针对性地实施绿洲可持续发展战略、荒漠化防治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国南方湿润区“荒漠化”问题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荒漠化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严重的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推进荒漠化研究工作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荒漠化内涵进行系统回顾的基础上,认为除了人为干扰叠加气候性干旱作用导致的荒漠化之外,南方湿润区因水土流失叠加物理性干旱作用导致的极端土地退化也是一种荒漠化,并从物质基础、气候条件、影响因子、形成营力、核心作用和地表过程方面进行比较,最后以南方红层区特殊的"红层荒漠化"为案例,利用实地调查和TM影像的植被覆盖度指标VFC对1992-2013年红层土地退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人为反复干扰和其他自然因素作用下地表植被持续退化、群落干旱趋势明显,表土层流失,岩石风化加剧,以致形成类似"荒漠"景观的现象。红层区的退化过程可类比于喀斯特石漠化、红壤山地丘陵退化,但这类极端土地退化现象可否视为"荒漠化",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昆仑山北麓地跨昆仑-阿尔金山与塔里木盆地两大地貌单元,毗邻塔克拉玛干沙漠,区内沙源物质丰富,东北风与西北风盛行,风沙活动强烈,沙漠化程度达0.62,是目前我国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区域.地貌过程与风沙危害发生的关系,主要表现为风沙地貌过程加强引起风沙危害发生,流水地貌过程减弱使风沙危害加重,人工地貌过程对风沙危害有加强与减弱两方面的作用.区内风沙危害严重与地貌结构,沙漠、砾漠(戈壁)和雅丹面积占73.5%,风沙地貌面积大,沙源物质丰富;气候干旱少雨,荒漠区植被稀疏,风力强劲,风蚀风积强烈;河流稀少,流水地貌过程弱;水资源不足且分布不均,绿洲面积仅占13.49%,绿洲区人工地貌过程对荒漠环境扰动破坏大等有关.针对地貌及其过程对风沙危害的影响及发展趋势,提出了6条防治地貌过程加剧引起风沙危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王涛 《中国沙漠》2022,42(1):1-4
防沙治沙工作自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是国家层面上的重要任务.随着国家大规模社会经济活动的展开,干旱半干旱区的绿洲、农田、牧场、公路、铁路、渠道、乡镇村落和一些重要基础设施都面临着风沙危害,需要积极应对,开展防沙治沙工作.而面对沙漠科学基本空白的科研工作者们,则需要在形成防沙治沙关键科技支撑的同时,发展中国沙漠科学,这就是20...  相似文献   

7.
我国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荒漠化逐年扩展是实现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西北地区荒漠化年复一年的加剧,并不断向东推进,如果不从现在起,努力使生态环境有一个明显的改善,在西北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就会落空。”目前,荒漠化已成为西部地区重大的环境问题,要实现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必须加大加快以荒漠化治理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 一、我国西部荒漠化防治形势严峻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第二次全国荒漠化监测》公布的数据表明,19…  相似文献   

8.
干旱区绿洲化、荒漠化研究的进展与趋势   总被引:46,自引:26,他引:20  
王涛 《中国沙漠》2009,29(1):1-9
  干旱区绿洲化、荒漠化是两个反向发展而又相互联系的过程。近60 a来,我国绿洲化面积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2.5万km2扩大到10.4万km2,沙漠化土地面积由5.3万km2扩大到11.4万km2,受盐渍化危害的耕地面积达到1.5万km2,占总耕地面积的30%。绿洲化优化了局地生态环境,扩大了人类的生存空间,但绿洲低水平、无序的开发使绿洲稳定性下降,同时引发包括荒漠化在内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对绿洲化、荒漠化研究进展的综述,提出了围绕几个关键科学问题近期需要开展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总体思路,努力在全面认知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作用下水、土、气、生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揭示绿洲化、荒漠化过程及其演变机理,为综合评价环境变化趋势和效应以及调控对策与管理模式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现代荒漠化过程及其驱动机制   总被引:30,自引:10,他引:20  
李森  李凡  孙武  李保生 《地理科学》2004,24(1):61-67
额济纳绿洲是发育在黑河下游内陆河三角洲上著名的天然绿洲。20世纪50年代以来,额济纳绿洲现代荒漠化过程加剧,绿洲萎缩,生态恶化。绿洲现代荒漠化过程是由水环境恶化过程、土壤干燥化过程、植被退化与生物多样性衰减过程、土地沙漠化过程和土壤盐碱化过程构成的地表动力学过程。导致额济纳绿洲荒漠化的驱动力是区域气候暖干化、强盛的风蚀侵蚀力、上中游过度开发水土资源的人为活动和额济纳绿洲内的“三滥”活动等。荒漠化驱动力的第一主成分与第二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59.276%和28.083%,反映出绿洲荒漠化驱动因子的多面性和综合性,绿洲内外过度的人为活动是其主导驱动因素。内在、外在驱动力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耦合性是绿洲荒漠化的区域机制,驱动力因子团的互动-激发作用形成荒漠化的动力机制,驱动力与荒漠化土地间的响应形成正反馈机制,三种作用机制组合成绿洲现代荒漠化过程的复杂的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10.
以地处鸣沙山边缘的敦煌绿洲为例,沿沙漠至绿洲方向设置监测断面,利用沙漠、绿洲和过渡带三点定位气象数据,结合移动式多路梯度风况资料,选取晴天、浮尘、扬沙和沙尘暴4个典型天气环境,分析探讨了不同天气背景下,沙漠绿洲过渡带局地风况、近地表风速廓线、摩阻速度和输沙势等风动力环境的空间变化特征。由于受沙漠绿洲过渡带的影响,沿沙漠至绿洲方向,平均风速、起沙风频次和输沙势均逐渐减小,主导风向也发生偏转。其中沙尘天气环境下,沙漠、过渡带和绿洲起沙风频次分别为96,48和7,过渡带和绿洲边缘平均风速较沙漠区减小约22.2%和50.2%。研究结果有助于解决绿洲风沙危害,确保沙漠绿洲的生态安全,更能为干旱区绿洲风沙防护体系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手段,利用2000—2009年生长季的MODIS数据对柴达木盆地南缘绿洲进行了土地覆盖分类,得到前期(2000—2004年)和后期(2005—2009年)两期土地分类图以及2000—2009年土地覆盖类型变化趋势图,分析了2000—2009年10 a尺度上该地区土地覆盖类型的面积变化以及空间分布格局。分析得知,柴达木盆地南缘绿洲同时存在两种演化趋势:绿洲化和荒漠化。近10 a来绿洲化的总面积为1 040 km2,占研究区面积的4.58%,主要集中在荒漠化区域与稳定区域之间;荒漠化的总面积为399 km2,占研究区面积的1.76%,其中80%集中在绿洲边缘(4 km以内),也就是说,绿洲的边缘地区相对于绿洲的其他区域更易于发生荒漠化现象。从整个研究区来看,绿洲化趋势高于荒漠化趋势,其原因可能主要是由于近年来气候变暖,昆仑山上大量冰雪融化,为下游绿洲提供了一定的水资源,但绿洲上游一些地区人类活动的加剧使用了大量的水资源间接地影响了绿洲的演化,使得绿洲边缘水资源缺乏的地区荒漠化加剧。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塔里木盆地绿洲演化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张宏  樊自立 《中国沙漠》1998,18(4):308-313
通过对不同时间尺度下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塔里木盆地绿洲形成与演化的影响分析。认为水文状况的变化是决定绿洲演化的首要因素,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也正是通过直接或间接地对绿洲水文状况产生影响而导致绿洲演化的。人类活动对绿洲演化的影响是局部的、阶段性的,而气候变化对绿洲演化的影响则是宏观的、连续性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绿洲化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绿洲化是干旱区人与自然因素共同作用下荒漠向绿洲转变的过程。中国绿洲面积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20 000 km2扩展到2000年的86 000 km2,扩大了3.3倍。绿洲化过程不仅伴随着景观格局的变化,而且会引发土壤、生物、气象和水文等要素的变化。分析了近2 000 a来中国干旱区绿洲的演变过程,评述了绿洲化过程中景观变化,其对绿洲稳定性的影响及绿洲化过程中土壤要素、气象水文要素变化等诸多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提出未来的研究中应加强绿洲化过程研究框架的建立、绿洲化过程中关键因素变化及绿洲化关键过程研究。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绿洲化及其研究的若干问题初探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王涛 《中国沙漠》2010,30(5):995-998
绿洲化是干旱区由于人与自然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由荒漠向绿洲转变的过程。我国干旱区绿洲化面积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2.5万km2扩大到10.4万km2,绿洲化主要是改变了水循环,也就可以改善局部或更大范围的生态环境,提高生产力。可以说,绿洲化是一个将自然生态系统通过人类活动提升至人工生态系统的过程。但绿洲低水平、无序的开发也可以使绿洲稳定性下降和绿洲退化,在降低或丧失绿洲土地生产力的同时,还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河道断流、湖泊萎缩、植被退化、土壤侵蚀等。因此,需要开展系统的研究,在全面认知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作用下水、土、气、生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揭示绿洲化特征及其时空格局演化、过程、驱动机制,为建立绿洲化的调控与管理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艾比湖流域绿洲化与荒漠化过程时空演变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艾比湖流域生态格局是绿洲化过程和荒漠化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以1990、2000年和2005年的遥感数据作为数据源,进行景观分类与制图,利用ArcGIS提取了艾比湖流域的绿洲和荒漠景观,基于占补平衡原理和变化检测,对比分析了绿洲退缩区和扩张区的数量特征和空间格局,并利用重心迁移模型得出绿洲和荒漠重心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1990-2005年间,研究区绿洲面积有所增加,荒漠面积呈减少趋势,绿洲退缩区的面积为1 853.75 km2,而绿洲扩张区的面积达到了1 912.13 km2。②研究时段内,绿洲的空间变化较大,其扩张区多位于艾比湖湖区周围以及艾比湖湖区西部以耕地为主的区域,绿洲退缩区主要位于研究区的东北部。③绿洲的重心向西南方向迁移了3.4196 km,同时,荒漠的重心向东北迁移,迁移距离为6.9999 km。  相似文献   

16.
阿拉善高原沙漠化土地防治区划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深受沙漠化危害,沙漠化土地防治区划是沙漠化研究和防治的重要措施。阿拉善高原地处亚洲干旱荒漠区,是中国北方沙漠化过程发生发展较为典型的区域。随着气候变化、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多项工程的实施,阿拉善高原土地沙漠化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根据阿拉善高原沙漠化、土地利用变化、产业发展的过程和现状,我们认为区域沙漠化土地治理重点主要包括6个方面: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三大沙漠交汇扩展治理区、荒漠植被保护与恢复区、人工绿洲生态建设稳定区、线性交通基础设施和片状工矿综合治理区及乌兰布和沙产业示范区。在此基础上,将阿拉善高原划分为3个荒漠化土地防治亚区和12个治理小区,并提出相应的沙漠化防治措施和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李诚志  张燕  刘洋  邓兴耀  何清 《中国沙漠》2016,36(5):1271-1277
居民的沙漠化认知直接影响着居民行为,正确的居民沙漠化认知有助于公众参与沙漠化防治。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新疆塔里木河下游当地居民的土地沙漠化认知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当地居民对沙漠化变化和沙漠化成因有较清楚认知,但受活动范围影响存在一定局限性;对沙漠化治理措施认识较为全面,认为政府和社会所有成员是沙漠化治理的主体,部分居民愿意承担部分治理费用;沙漠化信息获取的途径较单一,主要来源于广播电视。提出推动当地居民参与沙漠化治理3条建议:关注绿洲内部沙漠化,研究适合的沙漠化治理物权,建立立体交叉的沙漠化信息传播网。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绿洲水体专题信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水资源对于以荒漠为背景的绿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及时掌握绿洲水体的动态变化定量信息,对于合理调控绿洲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活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塔里木盆地南部特有的极端干旱地区,选择策勒绿洲为重点研究靶区,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1990和1998年两幅卫星图像中水体专题信息。与以往方法相比,该方法不仅可有效避免常规分类法中存在的误差累积,结果出现较多伪变化信息的缺陷;亦可减小辐射差异对光谱比较法的极大限制,从而直接获得水体变化信息,实现过程简单、清楚,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