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太行山东麓赋煤构造带中段井田构造的深入研究,认为临城、邢台、隆尧三个矿区的构造成因是重力滑脱运动;重新认识梳理了太行山东麓煤田基本构造形态;矿区内各个井田都是独立的滑脱体、多个滑脱体聚集形成的滑脱体群,覆盖了太行山山前断裂带,断裂的隐伏露头线应向西移动;以滑脱体为主体的井田构造有其特殊性,需要根据其形成机理去解释,传统方法可能导致井田构造解释失真,进而影响到井田经济价值评价和矿井开采。  相似文献   

2.
通过收集福建省龙岩苏邦矿区三个井田的地质资料,在综合分析地层及构造的基础上,对矿区的断裂构造的成因采用滑脱构造的理论,总结出区内四种断裂构造的成因,并进行了断裂构造期次分析,对矿区构造规律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野外地质和勘查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背景,论述了赵楼井田构造发育、组合及分布规律。研究表明:石炭-二叠纪成煤期后,多期性质、强度不同的构造作用相互叠加、改造,致使赵楼井田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发育次之。断裂构造主要有近NS、NW、NE及NNE向四组,其中以NE、NNE向为主,NW向断层组多为落差、延展长度都较小的断层。断裂以正断层为主,在剖面上主要表现为堑-垒构造组合,这种组合特征不仅使矿井构造更加复杂,而且使煤层的连续性受到破坏。井田东南部断层发育,断层叠加于早期的褶皱之上,破坏了褶皱的完整性.构成井田的构造复杂区。赵楼井田构造发育规律及成因机制的研究为今后矿井建设与生产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井田勘探资料及野外地质资料,对井田构造基本形态、断层发育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进行分析,总结出该井田的构造模式、构造成因、构造组合特征及其演化规律。研究认为井田的构造格局是多期构造运动综合作用、相互叠加的结果。井田构造形态为一略有起伏的平缓单斜,区内NE向的高角度正断层,多属张扭性,EW向构造早于NE向构造,构造复合部位较复杂,其余区段较简单;伸展构造是井田构造的主体样式,这一结论对下一步继续勘探及煤矿开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查明梁花园井田的基本构造,指导本区煤炭勘查开发,应用滑脱构造理论,结合钻孔资料和地震剖面,对区内地层、煤层、断层等特征进行了详细对比、综合分析和系统研究,否定了以往对该井田(垒-堑式)构造的看法,并取得新的认识。梁花园井田的主体构造是一个滑脱构造;控制梁花园井田的东、西两条大断层(原F1、F8)实际是同一条向下凹的弧形滑脱断层;梁花园井田实际是一块较为完整的矿产地。该结论扩大了梁花园井田煤炭储量的估算范围,避免了因认识误差造成的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6.
蒲白矿区的南桥井田,断裂构造十分发育,成为影响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一个主要地质因素。本文通过大量实际资料,分析了断裂构造的发育及组合规律,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其结论对煤矿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四川盆地东北部前陆褶皱-冲断带盐相关构造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以中、下三叠统嘉陵江组(T1j)和雷口坡组(T2l)含膏盐碳酸盐岩层系为界,可以将川东北地区划分为3个构造-层序组合,盐下构造-层序组合由震旦系-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组成,属于一套海相碳酸盐岩层系为主的沉积;盐层构造-层序组合由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和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组成,属于一套含厚层膏盐的海相碳酸盐岩层系;盐上构造-层序组合由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和侏罗系、白垩系组成,属于一套陆相碎屑岩沉积。川东北地区发育了一套独特的构造变形样式,主要有基底卷入叠瓦冲断强变形带、基底卷入与盐层滑脱叠合变形带、隐伏盐相关构造滑脱变形带、双重构造、堆垛式三角带构造和背冲断块构造等。由于该区盐岩层厚度相对较薄,盐岩层系总体作为一个大型滑脱层系,控制川东北地区的构造变形。川东北地区主要构造变形机制包括区域挤压缩短作用、盐岩层塑性流动和滑脱作用、构造隆升和剥蚀作用、重力滑动和重力扩展作用等。川东北地区与三叠系盐岩层系有关的构造变形控制该区油气圈闭样式,有利于油气聚集和保存。  相似文献   

8.
库车坳陷是塔里木盆地北部一个次级构造单元,受晚新生代陆内造山作用控制,发育典型的挤压冲断构造; 同时,由于古近系和新近系盐层的存在,发育丰富的盐相关构造; 另外,冲断构造各段之间的调节作用还形成了一系列的走滑构造。本文利用最新的2D、3D 地震资料及钻井资料,分析总结了库车坳陷中部的变形样式及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1)根据变形的成因机制,将库车坳陷的构造变形划分为收缩构造、盐构造及走滑构造。2)收缩构造以逆冲断层及褶皱样式为主,盐上构造层可划分为断层相关褶皱和褶皱相关断层,其中断层多在盐层内滑脱。盐下构造层根据断层组合方式可划分为叠瓦状冲断构造、楔形冲断构造及滑脱冲断构造。盐构造可以划分为盐席、盐墙、盐楔入、盐刺穿及盐拱构造。走滑构造在剖面上可见花状构造及不协调变形,平面上则可见雁列褶皱、马尾断层及海豚效应。3)收缩构造及盐构造主要分布于克拉苏构造带及秋里塔格构造带内,自南天山至盆地中心,盐下构造层由叠瓦状冲断构造过渡至滑脱冲断构造,过渡带内则发育楔形冲断构造; 走滑构造集中于坳陷西部的阿瓦特-却勒构造段以及东部的克拉3-东秋8构造段。  相似文献   

9.
里伍铜锌矿床是具有明显海底火山喷流沉积成因特点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研究程度较高。通过矿物特性和岩矿关系研究,发现矿体分布与蚀变带和特定岩性层关系密切,构造解析显示矿床受穹窿构造和层间韧性剪切滑脱带等多级构造控制,具多次变形改造的特点。利用矿体分带侧伏、沿层位尖灭再现等定位特征和元素组合、充电法等物化探方法,可以在本矿床的深部及边部实现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10.
王仲学 《甘肃地质》2009,18(4):45-49
甘肃省灵台县邵寨南井田为黄陇侏罗纪煤田彬长矿区的南西延伸部分。井田内延安组为一套河沼型沉积的陆相含煤岩系。以大量钻孔资料为基础,对井田内煤系沉积、井田构造、煤系及主可采煤层与构造的关系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了井田内煤系沉积规律,对以后矿井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湘鄂西—渝东褶皱带为多层系、多类型天然气大型聚集区,揭示其结构与成因将为拓展该区勘探新领域提供重要依据,为其它陆内强构造变形区的油气评价提供重要参考。本文利用两条拼接的跨研究区的地震反射剖面,以断层相关褶皱几何学、运动学分析方法为指导,对湘鄂西—渝东褶皱带进行精细构造解析。研究结果表明,湘鄂西—渝东褶皱带构造变形主要与4套区域滑脱层有关,具有多层次拆离、多级别滑脱、多方向冲断及多样式组合的特征。纵向上由深及浅依次以低幅度构造、双重构造和冲褶构造为主要特征,空间上自南东向北西总体为由基底滑脱向盖层滑脱、由单层滑脱向多层滑脱的陆内递进式变形。湘鄂西—渝东地区存在多套“源—储—盖”组合,基于多重滑脱构造变形系统及“相对稳定”保存单元概念,认为未来常规天然气勘探可重点关注寒武系盐下领域,非常规页岩气需继续加强对寒武系、志留系、二叠系构造弱变形区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上京煤矿区龙头坑井田滑覆构造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井田区域构造的基础上,总结了井田主要断层的产状、几何形态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探讨了该区滑脱构造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盘县煤田开展地质调查,发现煤田内发育滑脱构造层。为了探究研究区内滑脱构造的特征、样式,采用野外地质调查、剖面测量、矿井地质调查、地质钻探、钻孔岩心编录、显微煤岩分析等技术手段,综合分析滑脱构造发育的部位、空间赋存特征及构造样式。根据滑脱构造样式分析了不同构造样式下盆地内资源勘查工程部署原则、层位选择、钻探技术难点以及与瓦斯等隐蔽致灾因素的关系。研究表明:滑脱构造主要发育于三叠系飞仙关组中下部和二叠系龙潭组中部的12~18煤层间,厚20~60m,地层破碎,其间煤层为构造煤,伴随发育揉皱。滑脱构造样式有逆冲推覆、顺煤层型滑脱、顺峨眉山玄武岩型滑脱、雁列式断裂型、断层相关褶皱五种类型。滑脱构造层与盆地内“三软”煤层、突出煤层、高瓦斯煤层以及构造应力集中涉及矿井安全生产隐蔽致灾因素具有高度耦合性,表现为发育滑脱构造的部位不仅是目前盆地内煤层气含量高、矿井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频发的层位,是优质煤炭资源的产出层位,也是煤矿“三软”煤层顶板事故的重点管理层位。研究成果为煤与煤层气资源勘探、开采以及矿井安全生产、隐蔽致灾因素排查治理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4.
盘南响水井田播土采区内北西向断层成组出现,倾向相对,地面大致平行或呈透镜状延伸,深部相交消失,空间形态组合类似船体形状。通过对船形构造内的断层组合及成因分析,认为该船形构造属挽近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重力滑动构造,其两侧利用和追踪了先期形成的北西向断层,主滑面主要沿煤系地层中部的17、19煤层等软弱层发育。根据船形构造发育特点,分析了各个船形构造对煤系地层及煤层的切割破坏程度,为矿井生产中的构造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依据井田构造特征和揭露的断层形迹,分析了井田构造体系及其演化,指出了井田主期形变为中新华夏系和北北西系,总结了断层的发育规律及断层与褶皱的关系。研究结果应用于生产实践中,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6.
系统分析记录库鲁克塔格地块西段青白口系及古元古代基底顶部构造样式,认为其变形组合特征总体反映了NW向顺层拆离滑脱构造机制。青白口系顶部卷入变形流纹岩及南华系底部未变形流纹岩测年数据显示,本次滑脱构造变形时代限定在(841.0±1.4)Ma~(738.9±5.4)Ma,表明构造变形可能对应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为此次构造事件塔里木东北缘地壳变形记录。  相似文献   

17.
测井曲线在许疃井田煤岩层对比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疃井田位于安徽省宿州市西南部,临涣矿区的南端。井田东西宽3~7km,南北长8~12km,勘探面积约55km。通过分析该区视电阻率、自然伽马和伽马伽马等测井曲线的形态及组合特征,对该井田的煤岩层进行综合对比。其中82煤层下铝质泥岩的高伽马异常可作为本井田82煤层判定的主要依据;而位于11煤层至石炭系第一层石灰岩间自上而下的缓波状视电祖率曲线形态与自然伽马曲线幅值相对较高的组合特征,可作为二叠系煤系地层与石炭系地层划分依据。三个实例表明在该井田利用测井曲线异常形态及组合特征,可有效进行煤岩层变化规律研究、层位划分及断层判定。  相似文献   

18.
库车坳陷滑脱推覆构造成因及油气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据地震和地质观察资料,解释和阐述了塔里木盆地北部前陆区库车坳陷中、新生界滑脱推覆构造平面、剖面特征,结合前缘隆起区有关资料,提出了库车坳陷滑脱推覆构造的成因机制,并对库车坳陷油气进行了初步评价,认为秋里塔克弧形构造内侧断弯褶皱、楔状三角体及推覆构造前缘盐构造控油有利。  相似文献   

19.
九江-瑞昌地区盖层滑脱断裂流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瑞地区中新生代发育多期次多层次不同类型的滑脱构造,在古生界-中生界沉积盖层中主要形成3种不同类型的滑脱断裂:近东西向的逆冲推覆型滑脱断裂、近东西向的正滑断裂及北东向的重力滑脱断裂。结合野外及显微构造特征,分别对其同构造成因的脉体进行了碳氧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分析,结果表明:近东西向和北东向逆冲滑脱断裂带流体特征相似,主要来源于有限的大气降水参与的水岩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两侧地层流体;正滑断裂中的断裂带流体主要为深部外来流体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3种类型滑脱断裂带的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均呈现2个主要的温度峰值,断裂的活动主要在约3km和约4.5km 2个深度。滑脱断裂属浅层次低应力脆性断裂,构造变形和流体活动特征与志留系及滑脱构造演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1:5万调资料为基础,对大港周地区滑脱构造的层块特征、岩石力学性质及物性特征,主骨石及次滑面的基本牺牲较详细的描述,把本区滑脱构造归属为萍乡式(叠瓦式)。从面对其成因构造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