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甘洛县阿尔铺子纵二路边坡为例,对纵二路K0+110至K0+300路段开挖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斜坡的成因类型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该段边坡的破坏模式,并采用折线型传递系数法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1)纵二路边坡为土质开挖边坡,最大开挖高度为11m,边坡所在斜坡为一古滑坡体,开挖边坡后破坏模式主要表现为高陡边坡沿基覆界面滑动,以边坡坡脚为剪出口剪出,形成整体破坏;(2)采用折线型传递系数法对该边坡进行稳定性评价,斜坡整体处于欠稳定至基本稳定状态,但开挖后临空面较高,土压力较大,判定各剖面开挖后前缘土体均处于不稳定状态;(3)在边坡防治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前缘土体因开挖产生的主动土压力,还应考虑整个后山斜坡因开挖失稳产生的滑坡推力,取其最大值进行设计,根据开挖前后边坡稳定性发展趋势,结合灾害与工程安全等因素,建议采用桩板挡土墙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2.
水布垭马崖高边坡岩体地下开挖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清江水布垭水电站是清江上游拟建的一个特大型水电工程,马崖高边坡位于水布垭峡谷出口右侧,总体地质结构具上硬下软特征,电站导流洞及尾水洞将从马崖高陡边坡坡脚穿出,地下开挖主要在软岩层中。应用FINAL及ROCKY程序对水布垭马崖高陡边坡岩体地下开挖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边坡岩体内进行地下洞室开挖后边坡力学状态的改变及洞室岩体(含岩柱)的稳定性,基于削坡是水布垭马崖高陡边坡的重要整治措施之一,研究中进行了各种分步开挖工况下的削坡有效性定量研究,重要工况还同时进行了VI度地震作用下的动力作用分析。  相似文献   

3.
段启杉  江明 《贵州地质》2002,19(4):271-273
人工边坡治理包含削坡开挖、坡体加固、土地征用、工程环境等内容,各子项工程成本均与设计开挖坡角有密切关系。作者阐述了设计最优坡角的工程意义,并通过工程技术与成本诸要素分析,提出了最优坡角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岩质高边坡卸荷带形成及其工程性状研究   总被引:42,自引:8,他引:42  
首先针对边坡开挖或河谷下切的卸荷过程, 讨论了边坡应力场的分布, 提出了边坡二次应力的驼峰应力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伴随边坡二次应力场的形成, 岩质高边坡卸荷带的形成机理。进-步, 结合三峡船闸高边坡的开挖和监测实践, 讨论了卸荷带的工程地质意义及其力学性状表现。最后, 利用本文的基本观点, 对三峡船闸高边坡卸荷带进行了合理的数值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5.
对边坡稳定性分别采用按极限平衡法、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进行二维分析,通过对比计算结果来验证强度折减法分析的准确性与可行性。针对边坡开挖与加固及隧洞开挖的三维效应,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分析计算边坡的稳定性,计算分析了开挖完成、支护完成条件下边坡安全系数、位移分布、主应力分布、等效塑性应变区和潜在滑动面。结果表明,支护加固可较大提高边坡的稳定安全系数,三维强度折减法分析在岩土工程领域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梅州市大埔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右岸边坡为例,据现场工程地质勘察、钻探开挖揭露和坡体变形监测数据,分析该风化花岗岩边坡地质特点及不同开挖阶段监测点的位移。发现该边坡的滑移受到地质构造控制:断裂控制其后缘拉裂缝;节理密集带控制东边界侧缘沟谷;与斑状花岗岩相伴生的辉绿岩脉控制其西边界。工程上采取关闭滑体中部通过的公路、补充地质勘探、加强变形体监测、滑体中上部快速削方卸载、保护好西缘辉绿岩脉之下起抗剪支撑作用的块状斑状花岗岩体、减少西侧缘坡脚开挖范围并及早回填砼挡土墙、滑坡前缘跳槽式开挖等工程抢险和加固处理措施,取得了预期效果,保证了坡脚尾水房挡土墙下挖期间的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7.
张向东  张淑坤  杨奎清 《岩土力学》2006,27(Z1):1153-1155
采用ADINA对边坡开挖变形进行数值模拟,建立二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对比分析了先开挖后支护与边开挖边支护两种施工方案对边坡变形的影响,并且对锚杆水平位移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边坡卸荷变形和开挖回弹与施工方案的选择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考虑岩体开挖卸荷边坡岩体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评价开挖后岩体质量并对其进行分类,对研究岩石边坡开挖卸荷后的稳定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某水电站坝肩高边坡开挖工程为背景,运用卸荷岩体力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坝肩边坡开挖岩体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根据边坡岩体开挖后应力应变场的动态变化情况,确定岩体开挖卸荷后质量损伤劣化程度,并根据岩体开挖卸荷后的力学参数,采用RMR法对开挖后的边坡岩体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边坡岩体RMR值随开挖后卸荷量的增大基本呈线性递减趋势,进而考虑开挖卸荷影响因素,修正了RMR法中的评价参数,为以后用该法评价开挖后的岩体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延宁  王丰  张祥恒 《探矿工程》2022,49(4):152-157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地形复杂,地质条件多样,每年汛期地质灾害发生频繁,易诱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对国民经济建设、人员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由于灾害发生正值主汛期,该类边坡的处治均为抢险工程,工期要求紧。小直径钢管灌注排桩具有施工速度快、开挖量小、对边坡扰动小的优点,特别适合对工期要求紧的抢险工程。本文以西南某公路挡墙病害抢险处治工程为例,分析了边坡挡墙变形机制,通过采用小直径钢管灌注排桩的处治方案,提高了挡墙的抗倾覆能力,有效解决了挡墙基础承载力不足及大规模开挖基坑引发边坡二次滑塌等次生灾害问题,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2016,(5)
在高边坡治理设计中,如何进行治理以达到边坡稳定,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通过调查分析和长期的实践总结,认为从削坡卸载、坡面排水、防护加固及景观绿化工程等方面对边坡进行了综合性治理。利用坡率法对黄土地区高边坡进行削坡卸载以确保边坡稳定,坡面排水可防止地表径流对坡面及坡脚产生冲刷危害,边坡防护加固及景观绿化工程可起到稳定边坡、防止滑坡、减少水土流失、丰富景观及美化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以岩质高边坡的野外调查成果为基础,分析了边坡的岩体结构特征和控制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地质要素,依据自然边坡的变形破坏现状定性分析,预测边坡开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宏观变形破坏模式和特征.利用基于有限差分原理的FLAC3D建立坝肩边坡的地质模型,对工程边坡开挖支护过程进行数值法定量研究,得出了工程边坡开挖过程中的应力、位移变化规律和边坡岩体破坏特征.研究成果为苗家坝水电站左坝肩的分级开挖施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根据FLAC^3D的特点和基本原理,结合黄土边坡的变形特点,研究某典型黄土-基岩边坡的变形破坏过程,分析边坡分步开挖坡体应力和位移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边坡坡脚开挖,对于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影响较为严重,很有可能引发边坡破坏;随着开挖的进行,坡体主要位移逐渐转变为水平位移,且开挖后应力在坡脚处集中。依据对边坡开挖过程中位移和应力的分析,表明随着每一级土体的开挖,边坡位移迅速增大,因此控制开挖过程中坡体位移是边坡开挖工程中重要工作,应采取对边坡坡面和坡脚加固的措施,以缓解坡脚应力集中,减小和避免坡体位移。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研究二塘沟水库枢纽工程的地质环境条件、水库右岸滑坡形成的地质环境、变形破坏特征和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二塘沟水库右岸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右岸滑坡体只在重力作用下处于临界稳定状态,不满足工程长期运行安全要求,但在滑坡体采取削坡改造和锚固处理措施后边坡的稳定系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藏东南公路边坡开挖模拟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谷天峰  王家鼎  路勋 《地球科学进展》2006,21(10):1070-1074
以川藏公路某边坡为例,对路堑开挖进行模拟并分析了开挖前后边坡的稳定性。参照现场工程地质勘察及区域相关资料,恢复了公路修建前的原始地貌,据此建立计算模型。公路修筑的快速拉格朗日法模拟揭示了公路开挖后边坡内部应力分布规律、位移变化及边坡失稳过程。而强度折减法对开挖前后边坡的稳定性评价结果也表明路堑开挖是该边坡失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并充分利用露天矿顺倾软岩边坡稳定性的三维效应,以白音华二号露天煤矿横采南端帮为工程背景,应用FLAC3D对不同空间形态条件下的边坡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边坡破坏模式、稳定性、滑坡规模随横采工作帮与内排土场间追踪距离及开挖坡角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追踪距离和开挖坡角的增大,三维滑体的底界面首先由浅部弱层过渡为台阶状,最终过渡为深部弱层;边坡的稳定系数随着追踪距离的增大呈负指数规律减小,随着开挖坡角的增大近线性减小;滑体走向长度随追踪距离的增大近线性增大,倾向宽度随开挖坡角的增大而减小。绘制了白音华二号露天煤矿南端帮边坡开挖坡角与允许追踪距离间的关系曲线,据此提出了边坡稳定性控制开采方案,经现场实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李明  张嘎  张建民  李焯芬 《岩土力学》2011,32(Z1):185-189
工程中经常遇到边坡中含有夹层的情况,对含夹层边坡的稳定性研究很有意义。目前的研究多着重于含夹层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对土质边坡涉及较少,尚无系统的试验分析。开挖条件下含夹层土质边坡更容易发生破坏,对其破坏模式的正确认知有助于对其稳定性进行合理的安全评价。进行了含水平砂土夹层边坡开挖的离心模型试验,夹层位于边坡中部。通过与边界和试验条件相同的素土边坡进行对比,分析了中部夹砂层边坡开挖后的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中部砂土夹层的存在降低了边坡在开挖后的稳定性,且其下边界是边坡破坏的薄弱控制面  相似文献   

17.
正1.引言一般情况下,山区的房屋建筑工程往往要进行山体开挖,开挖形成的边坡多紧邻建筑物,可能造成建筑物基坑与边坡连接形成高切坡,严重影响边坡的稳定性~([1]-[3])。辽西某岩质边坡,正是受下方基坑开挖而发生了变形破坏。该边坡为人工开挖形成的南西-北东走向岩石边坡。边坡设计高  相似文献   

18.
尹剑辉 《地质与勘探》2015,51(6):1187-1192
通过对永吉高速公路黑潭坪边坡的野外调查,详细地了解了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探讨了边坡变形破坏机理,结合室内试验和计算反演获取岩土体强度参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三维地质模型,运用FLAC3D数值分析软件采用强度折减法对不同工况下的坡体稳定性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治理建议。研究表明:(1)边坡变形破坏是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岩土体性质不良是边坡变形破坏的内在因素,坡脚便道开挖和地表水下渗是边坡变形破坏的诱导因素;(2)强度折减法应用于边坡三位稳定性分析具有较好的适用性;(3)数值模拟显示采用削坡结合锚固的综合治理措施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以来我国在西北区进行了大量的工程建设,形成了大量的边坡工程。由于西北地区普遍存在黄土层,所以形成的这些边坡多为黄土边坡,而采用的治理措施包括削方、挡土墙、抗滑桩、锚杆。大量实践证明,这些治理过的边坡发生了或多或少的破坏现象,究其原因是由于治理工程设计中很多设计师掺入了许多人为因素,如很多设计师凭经验给出设计方案,还有很多设计人员并不清楚哪种治理措施对黄土边坡来说更好。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在陕北地区进行了大量的现场调研。通过对调研数据分析得出主要结论:削方治理对黄土边坡适应性尚可,但需要做好坡面绿化;挡土墙和抗滑桩治理工程对黄土边坡适应性良好;锚杆治理工程对黄土边坡治理适应性差,不建议在黄土边坡治理中使用。  相似文献   

20.
软岩高边坡开挖卸荷变形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大型岩土工程数值分析软件(ADINA)为研究手段,基于卸荷岩体力学理论与方法,对某公路开挖高边坡进行了开挖卸荷分析,综合考虑了初始工况、开挖工况、卸荷工况,加固工况,并与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卸荷岩体力学理论考虑了边坡开挖面附近的强卸荷区域以及该区域岩体参数的劣化,计算结果与监测数据吻合较好,进而也验证了卸荷岩体力学理论在边坡开挖计算分析中的合理性。研究成果对边坡的后期运营提供了指导,对其他工程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