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根据水电工程实际,分析了岩体各风化分带的特点,提出在用其它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岩体进行风化分带之后,用有序地质量最优分割法对岩体进行弱风化亚带的定量划分.从而为水电工程准确确定建基面高程提供了较为科学的方法。将该法应用于歪头山铁矿边坡工程、岩体风化分带,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风化岩体仍无理想的定量分带方法这一研究现状与工程建筑需要的矛盾,提出了对能够检测工程环境岩体风化程度的各种物理力学、矿物学和声学指标进行方差分析和特殊的“动态方差分析”方法,可对岩体风化带的划分进行定量评价,达到某一试验结果下的最佳分带效果。还结合应用实例讨论了不同地质条件下分带计算过程的相应变化和应用效果。最后指出,工程岩体分类亦可借鉴本文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岩体风化程度量化分带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岩体风化程度分带,是常用于区分地壳表部岩体工程地质性质优劣的一种较老的岩体质量分类,由于参与风化带划分的因素中定量指标较少,因而造成分带的误差较大。从风化岩体裂缝发育程度的变化、岩体完整性的变化和岩体结构的变化出发,研究用岩体裂隙间距、岩石质量指标、岩体完整性系数和原有的定性因素,对风化岩进行量化分带。  相似文献   

4.
岩体风化程度的划分对岩体质量的准确分级及建基面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但定性划分岩体风化程度往往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存在评价时的任意性,且不能客观反映岩体风化的本质特征。而选取一些能反映岩体风化特征的指标对岩体进行风化量化分级,则较为准确、客观。论文结合西南某大型电站基本情况,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选取岩石质量指标(RQD)、裂隙间距(D)、波速比(Bv)、完整性系数(Kv)、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及2m硐段裂隙数等适合坝区岩体定量风化分带的特征指标,对主要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最后根据选定指标定量划分出坝区岩体风化分带,以期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郑达辉  柴建禄 《福建地质》1990,9(3):186-197
点荷载强度指数I_(S_(56))对花岗岩类的风化程度反映灵敏,各风化带的数值较稳定,因此,提出以其降低率作为闽南花岗岩类各风化带划分指标。同时,为了消除试样面积大小的影响,便于对比,对I_(S_(56))与室内常规试验(劈裂法及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结果通过统计分析,找出它们间的幂次曲线关系和回归方程,并提出相应的强度换算系数,以便于点荷载试验的推广和使用。根据典型风化花岗岩类地质剖面的综合研究及大量岩芯的声波测定及钻孔声波测井资料,综合得出闽南地区风化花岗岩类的声学特性。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其风化机理,提出以纵波速度降低率作为风化分带指标,并按不同岩性分别找出其强度——纵波速度经验关系式。  相似文献   

6.
风化作用对于岩体工程地质性能的降低不言而喻。研究探讨重大水电工程岩石风化作用机理对于工程区岩体风化带划分、风化渐进性分析、表征岩体风化特征指标的选择及力学性质参数取值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风化作用本质、化学元素迁移、风化作用类型等角度,对拉西瓦水电站坝区花岗岩风化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结合本区气候演化、岩石性质、地形条件等综合分析认为:在浅表河谷范围内,风化形式以岩石胀缩作用和冰劈作用为主,而化学风化作用并不强烈。论文采用量化指标对岩体进行风化带划分,选取的定量指标有平硐纵波速度Vp、钻孔RQD、裂隙间距与单元面积节理数等。在此基础上,利用电站20余a来丰富详实的地质、物探、岩体测试等大量资料,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划分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黄河拉西瓦坝基花岗岩体进行风化分带,得出坝基岩体风化带总体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7.
岩体风化的综合分带研究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岩体的风化不仅会引起岩石物质成份、化学成份变化 ,而且也引起岩体裂隙、岩体完整性的改变。因而风化岩体中裂隙数量、岩体块度的变化与岩体的风化程度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论文研究了用岩体裂隙间距、岩体的完整性指标、岩石质量指标对岩体风化程度进行分带 ,较好地将岩体风化分带与岩体结构、岩体工程特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岩体风化程度的定量划分上作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在对一般性的岩体风化程度划分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以岩体结构控制论为指导,选用了针对嵌岩桩的且容易获得的量化指标,建立了量化表达式,给出了风化程度量化分带的数量限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大量实测数据的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了岩体风化定量评价的主要成分,进而讨论了层状火山岩体的定量评价方法,即数据矩阵最大特征值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云南尖山磷矿组合样的化学分析结果,对风化磷块岩与原生磷块岩化学组分的变化规律、数学特征进行研究;首次将风化磷块岩的风化指标划分为“直接法”、“间接法”两类,进而提出云南尖山矿区风化磷块岩的风化指标为CO_2法,2P_2O_5+A.I 法。通过图解与统计分布求得风化指标的临界值是:CO_2法,>5.5为原生矿,≤5.5为风化矿;2P_2O_5+A.I 法,<74为原生矿,≥74为风化矿。利用聚类分析法进行验证,吻合率达99.11%。  相似文献   

11.
岩体结构面控制着岩质边坡和地下洞室等岩体工程的稳定性,在岩体力学及水力学分析中起到关键作用。为对岩体结构面进行合理分组,精确地模拟岩体结构面网络的分布,提出一种融合改进遗传算法和支持向量机的聚类方法。首先,根据岩体结构面产状信息建立结构面分组的数学模型,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计算结构面样本的全局最优聚类中心,再以聚类中心为训练样本,利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将结构面样本进行完全划分。通过随机产生的结构面数据以及实际工程的运用表明,遗传-支持向量机聚类算法对岩体结构面的分组合理,获得的优势结构面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2.
崔学杰  晏鄂川  陈武 《岩土力学》2019,40(Z1):374-380
根据产状对结构面进行分组是研究岩体结构的重要环节。传统分组方法通常需要依靠地质经验,缺乏客观性,而现有的聚类方法也存在一些缺陷。基于变长度字符串遗传算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K均值算法,实现了岩体结构面产状的自动聚类。该方法的核心思想是使用遗传算法为K均值算法选择恰当的聚类中心,克服了K均值(K-means)算法受初始聚类中心影响,易收敛于局部最优解的缺陷。由于使用了变长度字符串,该方法能够在聚类过程中自动确定最佳结构面组数,同时提供最优的分组结果。针对产状数据,提出了一种新的变异方法,该方法利用C++语言实现,并被应用于浙江省某地下水封洞库结构面产状数据的分析,得到较为合理的分组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陈维  徐则民  刘文连 《岩土力学》2015,36(1):195-204
差异风化型危岩多形成于由砂岩和泥岩等软、硬岩性组成的互层陡倾岩质边坡中,其崩塌破坏属地质灾害中的常见形态。以普洱渡危岩高边坡为例,推导出差异风化型危岩岩腔后壁泥岩压应力随岩腔深度增加而增大的计算公式。据普洱渡危岩高边坡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特征建立了两类4种差异风化型危岩力学模型:第1类为主控结构面贯通率等于1时的泥岩基座压裂破坏型和转动破坏型危岩;第2类为主控结构面贯通率小于1时的坠落型和倾倒型危岩。利用岩石强度理论推导出研究区砂岩的二次抛物线型摩尔强度包络方程,以极限平衡理论和摩尔强度理论推导了4种危岩体在自重、地震力和裂隙水压力共同作用下的崩塌破坏判别表达式,并由此反演出危岩体的临界崩塌边界方程,得出危岩体崩塌边界(岩腔深度、危岩体厚度和高度、主控裂隙深度)之间的关系,为现场预测和判别危岩体的稳定性和崩落时序提供简便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蒋明镜  张宁  陈贺 《岩土力学》2014,35(12):3577-3584
微观上,岩石由晶粒和晶粒之间的联接组成。在岩石的风化过程中,晶粒之间的联接会被削弱,导致岩石微观缺陷的发展,从而表现为显著的时效效应。在已有胶结模型的基础上,将岩石的化学风化过程等效为颗粒之间胶结物质不断溶蚀进而影响颗粒之间胶结强度和刚度的过程,基于此建立了考虑化学风化的微观接触模型。随后将模型植入离散元软件,运用离散元方法(DEM),模拟和对比分析了室内腐蚀试验与DEM模拟化学风化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反映岩石强度的化学风化时效效应,即随着反应时间增加,强度减小;可以反映单轴压缩试验中裂隙压密阶段以后变形的时效效应,即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弹性模量、破坏时应变减小;粒间胶结的破坏,即微观缺陷的发育,是导致岩石化学风化时效效应的微观原因。同时DEM模拟风化与加载耦合的试验现象表明,施工过程中的施工速度会影响岩石的强度,施工应该选择合适的速率。  相似文献   

15.
岩石风化与岩石化学成分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岩石风化过程中岩石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对于进一步研究岩石的风化机理以及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变化过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湘西地区陡山沱组黑色岩石不同风化程度的化学成分分析研究表明,岩石中的化学成分将随风化的进行而不断发生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陡山沱组黑色岩石风化过程中其化学成分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节理岩体结构面产状的分析在岩体的力学和水力学分析中都是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本文分析了传统的结构面产状图形分析法、模糊等价聚类方法和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FCM算法)在节理结构面产状分析中的优缺点,针对上述3种方法各自单独使用时的利弊将这3种方法有效结合起来,得出了一种更为准确合理的产状统计分析的综合性方法.应用此方法对...  相似文献   

17.
岩体与岩石的力学强度之间既有内在联系又存在明显的差异,场地岩石力学指标对于评价场地岩体的力学特性至关重要。以三门核电场地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岩石力学试验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地质调查,综合考虑岩体结构特征和应力分布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引入定量描述岩体结构特征和风化程度的地质强度指标(GSI),采用Hoek Brown强度准则估计岩体力学参数,同时与岩体地质力学分类法(RMR)计算得到的岩体力学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基于GSI的Hoek-Brown法得到的中等风化凝灰质砂岩、微风化凝灰质砂岩和微风化安山玄武岩岩体的c值分别为4.03、6.20、6.10 MPa,φ值分别为31.96°、34.37°和33.87°。基于RMR评分的Hoek-Brown法得到的c值分别为4.42、6.44、7.24 MPa,φ值分别为28.92°、32.43°和34.51°。研究结果表明,采用Hoek-Brown准则确定的核电场地岩体力学强度指标比较合理,得到的岩体力学指标可以作为核电站基础设计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鄱阳湖流域岩石化学风化特征及CO2消耗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岩石风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碳汇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领域受到研究全球变化科学家们的普遍关注。文中通过对鄱阳湖流域河水系统的样品采集和化学成分分析,研究了河水化学成分来源及流域岩石风化所产生的碳汇效应。以大气降水、蒸发岩、硅酸岩和碳酸盐岩为4个端员,计算出它们对河水中溶解质的贡献率分别为10.4%、21.9%、30....  相似文献   

19.
高速远程滑坡的演化机制与运动过程受控于岩体结构.以重庆市武隆县鸡尾山滑坡为例,采用地面激光扫描技术,获取岩体结构面几何信息,基于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考虑岩体结构特征,分析高速远程滑坡演化过程及其致灾范围.研究结果表明:(1) 岩体结构特征由岩体内部发育的结构面所决定,针对点云数据开展空间几何计算与聚类分析,可以快速精细地获取岩体结构面产状信息,从而进行岩体结构面识别与组别划分;(2) 将岩体结构特征评价结果导入离散元模型中,能够实现高速远程滑坡致灾范围的快速评价目的,并且取得了与实际滑动距离较为吻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