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枣庄地区寒武纪-早奥陶世处于被动大陆边缘陆棚环境,沉积序列受海平面的周期性变化所控制.由寒武系底部不整合面和怀远运动间断面所限定的地层组合,可划分为A,B两个二级层序和12个三级层序,其中张夏组底界面与二级层序底界面一致,为一个由陆源浑水沉积环境向碳酸盐清水沉积环境演化的转换面.  相似文献   

2.
枣庄地区寒武纪—早奥陶世处于被动大陆边缘陆棚环境 ,沉积序列受海平面的周期性变化所控制。由寒武系底部不整合面和怀远运动间断面所限定的地层组合 ,可划分为A ,B两个二级层序和 1 2个三级层序 ,其中张夏组底界面与二级层序底界面一致 ,为一个由陆源浑水沉积环境向碳酸盐清水沉积环境演化的转换面  相似文献   

3.
为认识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区侏罗系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展布,根据层序地层学理论,综合地震、测井、录井及岩心资料,并结合各层序井—震联合标定,对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区侏罗系进行层序地层划分,建立层序地层格架。结果表明:在该地区共识别3个二级层序界面和5个三级层序界面,划分7个三级层序;二级层序界面对应侏罗系顶、底界面及西山窑组沉积末期;三级层序自下而上对应八道湾组下段、八道湾组上段、三工河组、西山窑组、头屯河组、齐古组及喀拉扎组地层;根据层序地层结构特征,将7个三级层序分为二分层序、三分层序和四分层序3种类型。该地区沉积相类型主要包括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辫状河—曲流河和湖泊相,其中辫状河三角洲相是主要沉积相类型。SQ1—SQ6层序格架内,沉积相演化依次表现为扇三角洲(八道湾组,即SQ1—SQ2)—辫状河三角洲(三工河组,即SQ3)—曲流河三角洲(西山窑组,即SQ4)—辫状河—曲流河(头屯河组,即SQ5)—曲流河(齐古组,即SQ6)的演化序列,整体上侏罗系形成一套正旋回,粒度自下而上由粗逐渐变细。综合分析各层序地层特征及沉积体系展布规律,为寻找优质储集砂体、确定有利勘探方向提供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4.
燕山地区冀北坳陷中元古界蓟县系杨庄组主要为一套碳酸盐岩沉积。通过对该地区野外仔细观察、测量,结合室内薄
片资料和地球化学分析,认为该区杨庄组沉积相为碳酸盐岩台地相,可进一步划分碳酸盐岩潮坪亚相以及潮上带、潮间带2种微
相。在此基础上,结合层序界面特征,对杨庄组层序进行了探讨,由于研究区在杨庄期处于浅水陆表海沉积环境,层序界面主要以
浅水环境的沉积物及沉积构造作为识别标志。沉积体系域以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为主,普遍缺少低位体系域或陆棚边缘体
系域,同时,也不具备形成凝缩层的环境,以最大海泛面沉积物与深海中的凝缩层相对应,最终划分出1个二级层序和3个三级层
序。系统地阐述了每个层序的岩石、构造及体系域等特征。   相似文献   

5.
根据层序地层学理论,研究他拉哈西地区的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体系特征;根据层序界面岩性—电性及地震反射特征,将泉头组四段到嫩江组三段地层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6个三级层序、17个四级层序;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确定层序内部沉积特征;根据层序发育特征,确定层序格架内的各时期沉积相平面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以三...  相似文献   

6.
山东沂水地区早中寒武世地层同陆表海沉积.根据岩性组合、沉积旋回、岩相、相序以及地层结构、层序界面标志等特征,将区内中下家武统划分9个层序(包括1个Ⅰ型、1个Ⅱ型和7个Ⅱ型展序)和识别出10个层序界面.Ⅰ型和Ⅱ垫层序均由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凝缩段不甚发育.Ⅲ型层序由凝缩段与高水位体系域组成.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微量元素(Ni,V,B,Sr)含量及St/Ba比值在海侵体系域逐渐增高,在高水位体系域中降低;而δ13C,δ18O和Ba元素含量和古温度则相反.上述各值在层序界面及附近,一般表现为突变.层序的形成是盆地构造沉降,全球海平面升降、沉积物供应速度及古气候四大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本文建立了F4断到以西早、中寒武武世地层空间格架,总结了由北向南地层厚度增大,沉积环境由浅到深变化规律.从而明确了岩石地层单位的空间分布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构造-岩性-岩相法,将溆浦红盆划分为5个岩组,4类构造界面,2个二级层序地层,进而探讨了该陆相红盆的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汝州阳坡一带的洛峪口组,归属于上元古界洛峪群。洛峪口组自下而上可划分出四个岩性段,其中一、二段相当于汝阳洛峪口村附近建组剖面上的洛峪口组,三、四段则为汝州地区新发现的地层,它们之间均呈整合接触关系,时代归属晚元古代青白口纪。洛峪口组四个段,在岩性组合上具有较强的规律性,反映出潮下、潮间、潮上的沉积环境交替出现。海平面振荡频繁,发育三个Ⅱ类层序,除Ⅱ3顶部为Ⅰ型层序界面外,其他层序的顶底界面均为Ⅱ型层序界面。三个层序均具有共同的沉积特征,海侵体系域不发育,饥饿段出现的层位低  相似文献   

9.
利用钻井、测井、露头和地震等资料采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地震地质学等方法,研究济阳坳陷馆陶组沉积特征,并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结果发现:济阳坳陷馆陶组地层主要发育河流相沉积,馆陶组下段存在以浅水湖泊为背景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馆陶组上段发育湖泊三角洲沉积以及曲流河浅水三角洲沉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层序界面识别与层序划分,可将馆陶组地层可划分出一个构造层序,2个三级层序,层序底界面都为I型层序界面,每个层序内又可划分出3个体系域,即低水位体系域、扩张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寒武系、奥陶系主要分布于复州-大连、太子河及辽西三个小区,三者地层系统一致,岩相、岩性雷同,同处于"华北型"沉积环境,可进行层序对比。其中辽西小区共发育 8个层序,复州-大连小区发育 16个层序,太子河流域划分 15个层序,除层位缺失因素,三者层序划分基本相同,层序界面一致,其中Ⅱ级界面可以追索。通过对比,发现层序的发育与环境演化关系密切。总体而言,在环境开阔,水体能量较高区域,层序之海侵体系域较发育,而高水位体系域相对较少,而在环境相对闭塞、水体循环不畅的条件下,层序组成主要以高水位体系域为主,同时,在深水陆棚碳酸盐岩沉积中,往往发育淹没不整合事件,层序结构为 SB3+ CS+ HST。  相似文献   

11.
鲁西地区寒武纪地层与华北地台一样,属稳定克拉通陆表海沉积,其三级层序明显由若干个次级层序复合而成。根据苍山、新泰、长清等地露头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可将鲁西寒武纪地层划分为16 个三级层序,每一层序均表现为向上变浅的进积序列,底部常以沉积间断面为界,顶部见有暴露标志。通过对构成层序的三个基本要素的分析,探讨了相应的海平面变化。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辽东半岛南部中晚寒武系张夏组、炒米店组高频旋回层序及复合海平面变化的划分、研究,以及对高频旋回层序的类型、各种级别旋回层序形成时限及其控制因素的讨论,探讨高频旋回沉积速率的变化规律,认为沉积速率的变化过程是一个非渐变的由底部向顶部加大的变化趋势,各种级别旋回层序的沉积速率变化情况相似,由小级别旋回到大级别旋回的逐级叠加,形成一非渐变的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13.
以较详细的资料论述了秦岭凤太矿田八卦庙金矿和双王金矿床的主要成矿特征,并对比了两者之间包括成矿地质环境、成矿方式、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流体等方面的差异。研究表明造成这些差异与两矿床所处的地质环境有关。综合上述特征指出本区泥盆系中的金矿具热水沉积、后期构造岩浆热液多次叠加改造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测莱芜黄羊山晚寒武世地层剖面,利用牙形石确定了寒武系与奥陶系的界线;对长山阶的碳氧同位素曲线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我国华南及哈萨克斯坦等国的寒武系芙蓉统底部的碳同位素曲线进行对比,建立了莱芜地区上寒武统与华南以及国外上寒武统的对比关系。  相似文献   

15.
大连金州地区震旦纪、早寒武世地层发育。本区该套地层可划分为震旦纪辽南超层序和早寒武世满家滩超层序,在其内部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南关岭层序、棋盘磨层序、陆海层序、葛屯层序、大林子层序和草坨子层序六个层序地层单位。各层序之间均为不整合,其类型包括陆上暴露带、海岸暴露带及海侵面。每个层序仅由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前者为退积地层结构,后者为进积地层,而中间饥饿段却表现为以加积为主,所有变化都与相对海平面及全球海平面变化有关。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区域地层格架,指出了本区该时期沉积范围主要在台地之内部(中陆架),局部发育深水陆棚盆地。  相似文献   

16.
华北寒武系标准剖面分布在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和崮山镇,该剖面寒武纪地层发育,出露良好,三叶虫等古生物化石保存完好,笔者根据微体古生物牙形石的种属及其在地层中的分布序列,建立了上寒武统6个牙形石生物带,并根据牙形石"Cordylodus lindstromi"的首现,准确地确定了寒武系与奥陶系的界线;对寒武系长山阶的碳氧同位素曲线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把长山阶底部的碳同位素曲线与我国华南及哈萨克斯坦等国寒武系芙蓉统底部的碳同位素进行了对比,建立了华北寒武系与国内以及国外寒武系的对比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现代沉积学、测井学和地震勘探等手段,对王庄地区砂砾岩扇体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区在古近纪以形成古近系的较高水动力能砂砾岩扇体沉积体为主,其中扇三角洲砂砾岩体是本区最主要的砂砾岩扇体类型,并具有较好的储集性能,是本区最主要的油气储集体;王庄地区砂砾岩扇体沉积,强烈地受控于边界构造条件;砂砾岩扇体沉积及其形态均受沉积相的控制,并具有复杂多变的特征,从而导致了本区油气藏的聚集和分布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沉积环境分析是古地理重建的核心内容,黔北地区寒武系明心寺组沉积环境研究存在较大争议,以致对中上扬子地区明心寺组沉积期古地理格局的认识不能统一。选取寒武系明心寺组发育齐全、出露良好的黔北镇远地区三丘田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剖面观察、室内薄片鉴定及碎屑岩粒度分析等方法对三丘田剖面明心寺组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沉积演化序列、沉积相类型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黔北镇远地区三丘田剖面寒武系明心寺组上段发育大套的石英粉-细砂岩,沉积构造以低角度冲洗交错层理为主,碎屑颗粒的成分和结构成熟度均较高;三丘田剖面明心寺组上段砂岩以双次跳跃组分为主,悬浮组分含量较少,纵向剖面自下而上显示为浅水陆棚→临滨→前滨→后滨演化序列,呈典型的陆棚相向滨岸相变化。综上所述,黔北镇远地区三丘田剖面寒武系明心寺组上段的沉积相为滨岸相。黔北镇远地区明心寺组滨岸相沉积的出现,指示了黔北地区区域上重新认识明心寺组沉积相的必要性,将直接影响对黔北地区乃至中上扬子地区寒武纪古地理格局及其大地构造背景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扬子区北缘大巴山地区的寒武系在米仓山小区和城口—巫溪小区广泛发育。由于司上—万源隆起的分隔,两小区寒武系发育特点有明显差异。米仓山小区的下塞武统自下而上发育有宽川铺段、郭家坝组、仙女洞组、阎王碥组和孔明洞组;中统仅发育在该区的东南部,有陡坡寺组;上统普遍缺失。城口—巫溪小区寒武系发育较全,自下而上为下统的火烧店组、水井沱组、石牌组、天河板组和石龙洞组;中统的石溪河群和上统的三游洞群。米仓山小区的寒武系因沧浪铺期后汉南古陆不断扩大,沉积盆地自西向东缩小致使西部地层缺失比东部要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