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以河南省贾鲁河中牟段为研究区,探究贾鲁河与河岸带浅层地下水的补排关系以及河水对浅层地下水的影响。通 过野外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试验、水位监测及水质检测,分析河岸带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及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受 中牟县抽取地下水的影响,该河段周围浅层地下水位低于河水位,河流补给地下水,平均单宽补给量为2.04 m2·d-1;河水中 NH3和COD污染较为严重,地下水中“三氮”均超标,其中NO2和NH3污染严重;河水NH3-N浓度远高于地下水,接受河 流补给的地下水NH3污染严重;因硝化作用,远离河流地下水NH3-N浓度逐渐降低,而NO3-N浓度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2.
河流对地下水的补给过程研究是科学认识水循环规律及地下水资源可持续管理的基础。河床沉积层与其下伏潜水含水层岩性差异是河流下伏含水层的主要结构特征,也是控制河流对地下水补给过程的主要因素。为揭示含水介质分层结构特征影响下河流对地下水的补给过程,基于黄河干流河南段野外试验结果,建立了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概念模型,并以地下水流路径为对象,精细刻画了地表水地下水的相互作用过程。结果表明:(1)河流对地下水的补给量主要受河床沉积层渗透性影响,河床沉积层厚度变化对河流向地下水的补给量影响不大。即:河床低渗透性沉积物的存在是河流向地下水补给量降低的主要原因,当河床沉积层与其下伏含水层厚度比(HS/H)由0增大为0.125时,河流向地下水补给量的减小幅度达72%。(2)与均质条件相比,河床沉积层渗透性及其厚度变化均明显改变了河水向地下水补给的水流路径及径流时间。随着河床沉积物与下伏含水层渗透系数比KU/KL的增大,河水向地下水补给的水流路径穿透深度增大,径流时间延长。(3)河流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及地下水径流时间对低渗透性河床沉积层渗透系数的敏感性随渗透系数的减小...  相似文献   

3.
伊犁河支流大西沟河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开展河流和地下水转换关系研究对于区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大西沟河水与地下水转换关系为目标,在分析地下水动力场的基础上,通过水化学类型、溶解性总固体(TDS)、氯离子(Cl-)等水化学以及环境同位素18O、D、T等指标作为示踪剂,分析大西沟河和地下水的转换关系和转化强度。结果表明:研究区河流和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水化学类型空间分布特征相似;TDS和Cl-浓度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但地下水的变化幅度大于河水。通过对大西沟河水和地下水中的水化学和环境同位素指标对比分析,发现研究区河流与地下水之间补给排泄关系具有明显的分段性;从河流出山口到下游地区,河水和地下水之间发生了三次转化关系:在山前倾斜砾质平原区以河水入渗补给地下水为主,补给量占该段潜水径流量的56%;到了细土平原区出现地下水补给河水地段,补给源为承压水越流补给潜水后的混合水体,潜水和承压水补给比例占该段河水径流量的20.4%与58.4%;风成沙漠区河水沿途渗漏补给地下水直至河流断流。本次研究结果为建立研究区水循环演化模式和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为摸清河南濮阳市傍河水源地浅层地下水资源状况,对地下水资源总量进行计算和评价。结果表明,利用水均衡法计算区内地下水补给量为6.122×10~4m~3/d,排泄量为6.126×10~4m~3/d,排泄量略大于补给量,均衡差为0.004×10~4m~3/d,计算水位与实测水位基本接近,表明计算所选参数比较合理,计算的补给量和排泄量比较可靠;采用数值法计算和评价新增水源地允许开采量,水源地地下水补给量与排泄量基本平衡,水位达到稳定状态,水位降深在约定范围之内,说明水源地设计新增1.6×10~4m~3/d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5.
乌鲁木齐河流域北部平原局部地区出现了地下水水位下降和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为了实现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结合《乌鲁木齐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和《米东新区水资源规划报告》设计了现状开采方案、增加补给量方案、减少开采量方案和增加补给量与减少开采量联合方案。运用北部平原地下水非稳定流模型对这四个地下水开发情景模拟方案进行了模拟,模拟的时间段为2007~2050年。对预测期间地下水水位的动态变化、地下水水位降深及水均衡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增加补给量与减少开采量联合方案是乌鲁木齐河流域北部平原地下水的可持续开采方案。实施该方案应从北水南调引0.7×108m3/a地表水用于北部倾斜平原的农业灌溉,同时要减少地下水超采地区的地下水开采量0.50×108 m3/a。  相似文献   

6.
乌鲁木齐河流域北部平原局部地区出现了地下水水位下降和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为了实现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结合《乌鲁木齐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和《米东新区水资源规划报告》设计了现状开采方案、增加补给量方案、减少开采量方案和增加补给量与减少开采量联合方案。运用北部平原地下水非稳定流模型对这四个地下水开发情景模拟方案进行了模拟,模拟的时间段为2007~2050年。对预测期间地下水水位的动态变化、地下水水位降深及水均衡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增加补给量与减少开采量联合方案是乌鲁木齐河流域北部平原地下水的可持续开采方案。实施该方案应从北水南调引0.7×108m3/a地表水用于北部倾斜平原的农业灌溉,同时要减少地下水超采地区的地下水开采量0.50×108 m3/a。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通过电厂施工排水试验,验证了电厂水源地,岸边取水建筑物在开采地下水过程中,河水诱导补给量计算结果,并阐述了开采地下水过程中河水诱导补给量的  相似文献   

8.
闫成云 《甘肃地质》2007,(Z1):56-60
通过对昌马水库运行前后不同时期疏勒河流域各盆地河水—地下水相互转化的论述,详细对地下水补给量及其各主要补给项的变化原因进行了对比分析,流域地下水补给资源总体呈减少趋势,地下水的补给条件与更新能力被削弱。昌马水库运行后,中游玉门踏实盆地地下水补给量大幅减少,比上世纪60年代、90年代末分别减少了3.11×108m3、2.95×108m3,下游安西敦煌、花海盆地地下水补给量小幅增加。中游盆地泉水溢出量大幅衰减,与60年代比削减了53.2%。  相似文献   

9.
河水和地下水转化关系的定量评价是流域水资源量管理和合理利用的基础。在西北内陆马莲河流域下游开展氡同位素示踪,利用河水222Rn通量模型评价了地下水沿河排泄强度。结果表明:地下水222Rn活度高于河水1个数量级,潜流带水222Rn活度受河水、地下水混合作用及沉积物氡释放影响。马莲河下游均为白垩系环河组地下水排泄补给河水,累计排泄量4.5 m3/s,占河流流量的73.2%。排泄强度存在空间变异,上段及下段为地下水强排泄区,中段作用强度较低。模型不确定性主要受地下水端元、潜流带输入及气体逸散系数三个因素控制,222Rn示踪方法在地下水补给河水型地区较为适用。  相似文献   

10.
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是中国西北干旱内流盆地水循环的显著特征,转化机制研究是盆地水循环规律认知和水资源可持续管理的重要基础。以我国西北干旱内流河黑河流域中游的张掖盆地和盐池盆地为研究区,建立了黑河主干河道时变水平衡模型和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数值模型,研究了长周期水文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机制,得到如下认识:(1)补给条件由以天然条件下河流渗漏为主的线状补给演变为以河流与引水渠道渗漏的线状补给和灌区田间入渗面状补给,排泄条件由以泉水溢出和天然湿地排泄演变为以泉水溢出与地下水开采为主的排泄。(2)张掖盆地黑河干流河道入渗段和溢出段大致以G312 大桥为界,亦称为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的转折点。莺落峡—G312 大桥段为悬河渗漏段,河道入渗补给主要受控于进入河道的实际过水量。其中,莺落峡—草滩庄段河道入渗补给率为28.20 %;草滩庄—G312 大桥段河道入渗补给量与河道过水量的关系可用分段函数表达,河道过水量大于或等于0.37×108 m3/mon时呈幂函数关系,小于则呈线性函数关系。G312 大桥—正义峡段为地下水溢出段,其中G312大桥—平川大桥段地下水溢出量约占全部溢出量的70%,溢出峰值出现在高崖水文站下游约6 km处,其单长溢出量可达0.46 m3/(s·km)。(3)研究区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河流—含水层系统,近31年来经历了连枯和连丰的水文变化,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及与地表水转化机制均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最强烈的地区为张掖盆地中部的黑河—梨园河倾斜平原。1990—2001 年连枯期,灌区引水量总体逐年减少,以河道入渗和渠系渗漏为主的补给量平均以0.06×108 m3/a速率减少,农田灌溉面积增加导致灌溉用水增加,地下水开采量显著增加,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储存量累计减少5.77×108 m3,地下水溢出量平均减少0.16×108 m3/a;而2002—2020 年连丰期,灌区引水量总体逐年减少,河道入渗量呈增加趋势,地下水总补给量平均增加0.15×108 m3/a,灌溉面积继续扩大,农灌开采量随之增加,以河道入渗量增加为主导,地下水水位持续上升,储存量累计增加5.45×108 m3,地下水溢出量平均增加0.08×108 m3/a。总之,补给和排泄条件变化较大,地下水储存量先减后增,地下水溢出总量变化较为平缓,反映了该区巨厚含水层系统的巨大调蓄功能。(4)位于张掖盆地东部的诸河倾斜平原地下水水位长期处于持续下降状态,这是由于地表水开发过度,补给量锐减。黑河侵蚀堆积平原地下水水位基本稳定。30 多年来盐池盆地倾斜平原地下水水位长期处于持续下降状态,这是由于移民开垦导致地下水过量开采。(5)内流盆地天然悬河入渗段是珍贵的地下水补给通道,无论连枯期还是连丰期,河道实际过水量是河道渗漏补给量的关键,保护上游天然河道和一定的河道实际过水量是内流盆地水资源可持续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黑河干流浅层地下水与地表水相互转化的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分析黑河干流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识别沿黑河干流不同地带地下水与地表水的相互转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在祁连山区,地下水与地表水的转化以地下水向河流排泄为主.(2)南部盆地,在山前戈壁带,出山河水入渗转化为地下水;溢出带地下水以泉的形式转化为地表水;进入细土平原后,汛期河水补给地下水,非汛期地下水补给河水;在农灌区引河水通过田间入渗补给地下水.(3)北部盆地,在金塔灌区,地下水主要接受引水灌溉入渗补给;在金塔灌区到额济纳旗,河流入渗转化为地下水.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2021,(2)
以新疆车尔臣河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的地下水资源量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2017年地下水资源处于均衡状态,地下水补给以河道入渗补给量为主,地下水排泄以蒸发排泄量为主,人类影响程度较小;研究区补给量为51 171.9×10~4m~3/a,排泄量为50 532.6×10~4m~3/a,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为33 272.1×10~4m~3/a;研究区各观测孔水位降深在-0.03~7 m之间,主要由于局部地段人工开采量大于补给量,造成其地下水位下降。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2019,(6)
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受到河流入渗补给、人工开采、蒸发等诸多因素影响,分析其变化规律对于正确进行地下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而分层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也能反应区域的补给和开采情况。本文以黑河干流中游地区分层地下水监测孔的监测数据为依据,分析了不同层位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并指出了其水文地质意义。对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在补给区,上层水位高于下层水,河水首先补给上层水,对上层水的影响要大于下层;在排泄区,下层水位高于上层水,地下水开采以上层水为主;人类活动对局部地下水流动系统影响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4.
傍河地下水水源地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再生 《城市地质》1997,9(4):33-35
1傍河地下水水源地的特征在紧靠常年性河流旁侧建立的地下水水源地称为傍河地下水水源地,它具有如下特征;1)供水的水量和水质都可得到保证。地表河水入渗补给量成为开采水量的主要部分。河水对水源地的补给状态可分为稳定补给和周期性补给。前者河水常年不断流,且流量充沛,河床渗透性能好。后者地表河水的补给是周期性或断续性的,枯水期需动用傍河含水层的储存量进行调节。2)傍河的含水层,般由第四系的更新统和全新统地层构成,河流由上游到下游,傍河含水层的颗粒由粗到细。山间河谷和盆地含水层一般为砾卵石、粗砂层,山前冲洪积…  相似文献   

15.
南水北调天津段水利工程对地下水运动影响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水文地质单元划分,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天津干线工程对山前区、冲积平原区、海陆相沉积交互区地下水运动的影响。南水北调工程走向和地下水流向基本呈正交,即使切割了地层,依然不会改变地下水的径流排泄条件,不会出现上游地区水位上升引起次生土壤盐碱化、沼泽化,也不会出现下游地区地下水补给量减少等环境地质灾害问题。区域地下水动态特征、地表水体和工程状况在本文中亦进行了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16.
用岩溶水动态曲线分析计算渗入系数的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渗入系数是水均衡计算的重要参数。本文从分析利用动态观测资料着手。借助地下水位、降雨补给量和排泄水量的周期同步变化,以水位变化重合时段的总排泄水量,直接推算降雨补给量和渗入系数。用这种计算,简便可靠,使水均衡理论得到广泛应用。同时显示地下水动态观测和资料分析利用的重要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与河水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本文从地下水与河水的水流形态和水位动态变化 ,分析了二者的补排关系 ;详细介绍了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气候和人为因素等对地下水与河水相互作用的影响 ;综述了研究地下水与河水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 ,如野外实验和室内实验方法、动态资料分析方法、基流切割方法、水化学方法、地下水动力学方法等 ;评述了研究河流与含水层相互作用的解析模型和数值模型的发展状况。最后 ,指出多种方法的相互验证、数学模型中补排量和边界的处理、地下水与河水交错带的研究、河流与含水层相互作用的生态意义、加强相关学科的交流与合作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民和县中川乡美一和美二村地下水位上升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和县中川乡美一和美二村因为地下水位上升引发了一系列不良反应。根据研究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分区计算地下水补给量与排泄量,定量讨论地下水上升原因,结合研究区水位地质条件和工程环境定性讨论地下水位上升原因。综合分析认为,区内地下水位上升主要原因是修建防渗堤坝使堤内地下水排泄不畅,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相似文献   

19.
河水入渗路径和范围对确定地下水补给条件,以及水资源调控和合理利用有着重要意义。针对2015年以来怀柔地区地下水水位回升现象,开展了地下水动态影响因素研究,采集了河水和地下水样品,测试了水化学和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δD-δ18 O数据表明该区有河水入渗补给地下水,河流附近地下水为地下水与入渗河水的混合物。利用地下水δ18O值以及二元混合模型计算了地下水中入渗河水的比例,揭示出地下水中河水占比减小方向与地下水水力梯度下降方向一致;局部河段附近地下水Cl-含量增加,表明河水入渗会引起地下水水质变化。入渗河水影响范围的圈定为评价入渗河水对地下水的影响提供了重要数据。该项工作对理解研究区地下水水文过程、控制因素以及水资源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应用环境同位素方法研究塔里木河下游浅层地下水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对比浅层地下水与河水及降水的环境同位素数据表明,塔里木河下游浅层地下水直接起源于河水,其初始同位素组成为δD=-70.5‰,δ^18O=-10.5‰。稳定同位素研究证明,地下水中的高盐份主要是再度强烈蒸发的结果。利用环境氚,根据指数模型初步计算了地下水年龄和年平均补给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