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用GIS研究中国原生金矿与砂金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阅近千件文献建立中国金矿数据库(ACCESS)及构造格架、地层、火成岩等图层与属性表(ArcInfo、ArcView),对其进行时空分析。中国砂金矿主要形成在第四纪,而原生金矿则主要形成在侏罗-白垩纪(占原生金总储量64.6%)。空间分析发现,超过半数的原生金矿金储量(52.5%)分布在砂金矿0~40km缓冲域中,其中5~25km缓冲域中为33.2%,而0~5km缓冲域中仅3%,表明原生金矿主要为5~25km内砂金矿提供矿质。此外,中国砂金矿金储量916.9t,占总储量的11.6%,明显少于澳大利亚的25.2%。认为与后者原生金矿主要形成在太古代和古生代有关;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尤其第三纪)地壳减薄导致此前形成原生金矿的掩埋,可能是造成砂金较少的另~原因,这两种推测与中国缺乏古砂金相吻合。量化分析结合地质背景研究表明,西秦岭、松潘-甘孜地块、拉萨附近为依据砂金找原生金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2.
洛源原生金地球化学异常具有浓集中心分散、规模小、几何浓度内带大面积出露、组分较复杂和水平分带不清等特征,表明洛源金矿化主要为分散矿化,而且具较大的剥蚀深度。金的原生地球化学异常源为小的含金断裂构造带。地球化学异常区的冰川活动,加速了此区的剥蚀作用。洛河砂金矿是在上淤汇水盆地中金的分散矿化被强烈剥蚀下形成的。金的分散矿化范围大,空白水系少,稀释作用受仰制,为洛河砂金矿形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洛河的淘金历史和现状以及对砂金的总量预测来看,洛河砂金矿是很有远景的。  相似文献   

3.
潘锦华  赵俐  张华 《国土资源》2006,(12):47-49
全球黄金资源状况 金矿可形成于所有的地质时期和各种地质构造环境及岩石类型中,但分布不均衡.全球70%以上的金储量集中在前寒武纪,约25%集中在中-新生代.在空间上,金储量主要分布于两个含金区:在古地盾、地台及中间地块含金区金储量约占70%以上;在褶皱活化区金矿储量约占25%.全球黄金开采中约40%来自砂金.但近年来砂金在黄金产量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伴生金的比重则呈越来越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蒙玛洒砂金矿矿体特征的分析、评价及储量的计算,指出了区内河流砂金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具有寻找岩金靶区及区内红土层金矿成矿的可能性,对本区下步地质工作提出了建议,为今后在该区工作提供了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5.
据全国矿产储量数据库统计,截止2000年底,我国金矿保有储量3992.63吨,其中岩金占金矿保有储量的60.05%,砂金占11.283%,伴生金占28.12%。 岩金已利用矿区680处,保有储量2007.37吨,占岩金保有储量2397.22吨的83.7%,利用率较高。岩金已利用储量主要集中在山东(496.15吨)、河南(146.47吨)、陕西(164.92吨)、湖北(107.77吨),这些省份已利用矿区保有储量占全国已利用储量的45.6%。 砂金已利用矿区207处,保有储量289.25吨,占砂金保有储量472.52吨的61.2%。砂金已利用储量主要集中在黑龙江(75.18吨)、四川(44.83吨)、内蒙古(27.11吨)、陕西(25…  相似文献   

6.
广西天峨牛坪金矿位于右江盆地北东侧、天峨构造北端 ,以岩溶砂金为主 ,金矿体主要赋存于受多组断裂控制的溶蚀洼地及溶洞中。矿区内发现含 (金 )锑水晶的石英—方解石脉、方解石脉 ,脉体成份与砂金矿石成份相同 ,说明砂金矿源于岩金矿脉。此发现对黔桂地区在碳酸盐岩区寻找同类型金矿 ,对锑、水晶矿点 (床 )资料二次开发 ,研究该区金矿成矿作用 ,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目前金矿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特征、赋金层位和岩性、金矿类型等方面概述了金矿地质现状,在广西50多个县内已发现金矿床、矿(化)点三百余处。在已探明的储量中,有57%左右的金矿产在寒武系中;三叠系的各类型金在预测储量中占45%左右。多期次的构造、岩浆活动形成了种类繁多的金矿床。依据成矿物质来源、成矿作用和矿化特征将广西金矿分成二个大类,七种成因类型九个亚类。本文还对各类型金矿特征作了简介,叙述了各类型金矿找矿的新进展并划分了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8.
资源现状 据全国矿产储量数据库统计,截止2000年底,我国金矿保有储量3992.63吨,其中岩金占金矿保有储量的60.05%,砂金占11.283%,伴生金占28.12%.  相似文献   

9.
山东半岛具有良好的砂金成矿远景,但是对该区砂金的调查研究工作起步较晚。笔者通过对招远南部河流砂金的调查,对其富集规律进行了探讨。河流砂金矿的形成受物源、地形地貌、第四系、水动力等条件的控制。一般来说:在原生金矿分布区、金丰度值高的古老变质岩区、断裂蚀变矿化带附近、含金石英脉密布区,往往有砂金矿分布,砂金主要富集在第四系的底部砂砾、砾砂层中,并与沉积物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该区砂金的成矿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中期。该区超河漫滩是赋存砂金矿体的主要地貌单元。砂金在河流水动力由强变弱的部位富集,3—4级水系成矿意义最大,1—2级水系常形成富矿体,但规模较小。文中对砂金成矿条件及与砂金的富集关系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一、矿石特征及实验样品代表性 英城子银金矿自然金的粒度多在0.01mm~0.074mm区间,次为0.037mm-0.074mm区间,因此,本矿床中金矿物粒径以细粒金为主。金的赋存状态呈包裹金、粒间金和裂隙金三大类型,其中,粒间金为81.4%,次为包裹金占14.4%,少量裂隙金及孔洞金占4.2%。矿石自然类型分为氧化矿、混合矿和原生矿,其中以原生矿为主要自然类型。  相似文献   

11.
在世界金矿资源勘查、黄金生产、黄金储备和黄金消费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作者就金价下跌、我国金价与国际全面接轨对我国特别是对地勘行业的黄金勘查和生产状况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世界巨量黄金储备是制约目前国际黄金价格的主要因素。但在黄金价格已接近或低于生产成本线的情况下,金价的下跌幅度有限,亦不会长久。我国的黄金企业只有采取规模经营和苦练内功等,方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效益,才有资格参与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12.
成生于冰碛扇内,经一定的生物、物理、化学成矿作用,以砂金形态分布而富集成矿的金矿称为冰碛扇型砂金矿床。它具有沿造山带一定标高范围成群、成带分布,沉积物为近源且半胶结,砂金呈面状分布,并以粒金、块金为主,具胶状、浑圆状、包块状构造形态,分布极不均匀等特征。冰碛扇型砂金矿床的成矿作用与河成砂金矿床有本质的区别。它的成矿作用模式是:造山带下地壳富含的活化金通过新构造运动活化的断裂运移地表,经地下流体和地表流体的迁移聚集到冰碛扇这一封闭稳定的生物、物理、化学障环境中,主要经高效聚金微生物有机胶体成矿作用沉淀、再生加大形成砂金,逐步富集成矿床。而红色磨拉石建造中风化离解的Fe,Mn物质对沉淀环境pH值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冰碛扇型砂金矿床在我国西部造山带内广泛分布,具有一定的工业价值,是砂金矿床中一重要类型,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滩间山地壳自中元古代蓟县纪以来经历了长期复杂的演化历史。金矿床的形成与本区地壳构造演化密切相关。蓟县纪早期,万洞沟群黑色岩系沉积于NE 向同生断裂控制的凹陷中,矿源层产生;蓟县纪晚期,区域变质作用为成矿奠定了基础;加里东期,韧性剪切带对金矿富集有重要作用;华力西期,脉岩型矿石生成;印支期,伴随推覆作用有微弱矿化的叠加;喜山期,氧化矿石形成。因此,滩间山金矿床是本区地壳构造演化的产物,属黑色岩系同构造多因复成金矿床,即滩间山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4.
栖霞地区金矿点繁多,但仅有两处规模近中型的金矿床。根据对马家窑、台前金矿床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的分析,并与招莱地区金矿床进行类比,认为栖霞地区金矿成矿条件与招莱地区基本相似,但由于重熔花岗岩体侵位较深,含矿热液未能运移至浅部,因而热液矿床赋存深度较大,地表及浅部金矿呈现“矿点多,规模小”的分布特点。栖霞地区深部找金潜力很大,重点勘查区应为隐伏的深熔、重熔花岗岩发育区,以及NE、NNE向断裂及其下盘次级断裂所在部位。  相似文献   

15.
新疆西滩金矿床金品位分维D值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分形理论研究了新疆西滩金矿金品位分布的分维结构特征,并对分维D 值的地质意义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较小的分维值及具有多标度分形,是形成富矿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6.
本文验证并借助泡塑对价态金吸附选择性成功地实现了痕量Au(Ⅲ)、Au(Ⅰ)与Au(0)的分离,土壤加标回收满意。研制的痕量金价态分离与分析方法已在化探实践中初步运用。  相似文献   

17.
淅川—西峡地区构造复杂 ,断裂发育 ,多期次岩浆活动强烈 ,为金矿形成创造了良好的地质条件。通过对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与金矿化关系的探讨及地球化学测量成果的总结 ,认为陡岭群是本区的矿源层 ,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区内石英脉型金矿主要受北东向次级断裂控制 ,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受北西西向次级断裂控制 ,斑岩—爆破角砾岩型金矿与燕山期浅成—超浅成侵入 (爆破 )花岗斑岩关系密切。据此 ,提出三个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8.
棚沟金矿床赋存于华北古陆块南缘前寒武纪花岗岩中,在空间上受区域韧性剪切带中的燕山末期花岗斑岩控制。根据矿床地质特点判断属中低温热液型金矿。通过岩石矿物组合及包裹体组成、性质、同位素等测试,确定成矿物质来源于围岩,成矿流体来源于变质水且有岩浆水与雨水的混入。通过电子探针测定的岩矿组分,计算围岩成岩及变质温度,以及成矿温度、压力和沉淀条件,认为金矿床的成矿作用,主要表现为减压环境中的岩浆热液充填和交代蚀变,以及热液的泡腾作用。从找矿标志角度确定富CO2的泡腾包裹体群、液相高硫富HCO-3、气相高CO2和高CO2/H2O比值等参数是寻找此类金矿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9.
康山金矿田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及黄铁矿化。蚀变具有明显的分带性 ,蚀变与金矿化关系密切 ,是金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0.
北秦岭西段地处秦岭造山带和祁连造山带的接合部位,是构造岩浆活跃地带,特别是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形成了该地段中生代构造岩浆带。北秦岭西段是金矿(化)集中的地带,控矿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结为下列几个方面:①区域地质构造背景;②区域地球化学场;③构造断裂;④构造岩浆活动;⑤流体地质。这五种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了金及相关元素的迁移富集,形成了规模不等、类型各异的金矿床及金矿化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