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陈启飞  邓克勇  吴波  徐瑶 《贵州地质》2017,34(3):156-159
丰源铝矿层(FYB)是假整合于上泥盆统者王组与下石炭统祥摆组之间的一套粘土岩-铝土矿组合,其形成时代为石炭世杜内晚期(ca.350Ma±),丰源铝矿层的厘定及其时代说明它可能是贵州石炭纪最早风化-沉积的铝土矿,代表了新的含铝层位,开拓了找矿新的领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丰源铝矿层勘查实践与资源潜力对今后贵州铝土矿的找矿也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
贵州福泉-凯里地区含铝岩系分布广泛,但其产出时代一直存在争议。本文运用孢粉年代学的方法,对凯里-福泉地区铝土矿4条典型剖面采集6件孢粉样品,讨论铝土矿的形成时代。研究表明:本次发现的孢粉样品中"四方十字粉Crucisaccites quadratoides、布氏厚角孢Triquitrites bransonii和固定三肩孢Tantillus perstantus等是贵州早二叠世时期最常见的特征属种,因此将本区铝土矿成矿时代限定为早二叠世。与黔北务正道地区铝土矿对比,含铝岩系孢粉组合特征与黔北务正道地区含铝岩系中孢粉组合特征相似度高,含铝岩系应形成于早二叠世紫松期-隆林阶,与黔北务正道地区大竹园组铝土矿形成时代相当。  相似文献   

3.
1.贵州早石炭世古风化壳相铝土矿地层,分布在黔中地区的属:①碳酸盐岩古风化壳异地堆积亚相铝土矿地层(Ⅰa亚相);②碳酸盐岩古风化壳异地沉积(湖域)亚相铝土矿地层(Ⅰb亚相).分布在遵义(南部)、息烽、开阳地区的属碳酸盐岩古风化壳准原地堆积亚相铝土矿地层(Ⅰc亚相);分布在遵义、瓮安及正安、道真地区的属铝硅酸盐岩古风化壳原地残积亚相铝土矿地层(Ⅰd亚相).2.黔中Ⅰa、Ⅰb亚相铝土矿地层下部有清镇式铁矿,最近在修文小山坝Ⅰa亚相地层下部清镇式铁矿夹层中采获不少C_1孢子,在遵义苟江及道真羊角塘Ⅰd亚相铝土矿地层中也采获丰富的C_1孢子。3.黔中Ⅰa、Ⅰb亚相铝土矿地层属早石炭世九架炉组,它与黔北的早石炭世Ⅰc、Ⅰd等亚相铝土矿地层情况不同,因此,黔北Ⅰc、Ⅰd亚相地层不宜沿用九架炉组的名称,应另立名称,建议定为苟江组.4.贵州早石炭世Ⅰd亚相铝土矿地层及其层位可与邻省川东南、湘西、鄂西相应的Ⅰd亚相铝土矿地层对比,均可能为早石炭世产物.  相似文献   

4.
刘平  韩忠华  聂坤 《贵州地质》2021,38(3):269-282
罗绳武、蒋溶、乐森璕等老一辈地质学家,于1941年在黔中发现铝土矿至今已80周年.80年来,贵州共发现铝土矿矿床78个,其中超大型矿床3个,大型8个,中型21个,小型46个,累计探明铝土矿资源量109714万吨.贵州铝土矿形成时代,已从黔中清镇-修文、息烽-遵义的早石炭世杜内期晚期至维宪期中期,扩展到黔北—渝南晚石炭世...  相似文献   

5.
通过新化石地点的发现及对过去分类的各地点、各层位化石的整理研究及广泛对比,对河南西部红层盆地化石层位提出了较为理想的时代顺序,并在此基础上对垣曲盆地渐新统存在与否及中国东部早第三纪生物古地理的划分提出了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6.
贵州石炭系九架炉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往曾分别称为中石炭统九架炉组和下二叠统铜矿溪层的贵州铝土矿层位,在近期的研究中,逐渐被认定为统一属早石炭世大塘期的产物。但对其命名却有争议。本文在重新测制九架炉剖面和系统研究贵州中北部铝土矿层位的基础上,将其统一命名为“九架炉组”,共同形成于古风化—再堆积的环境之中. 当前岩石地层学的研究工作中,“老组新义”是已被明确了的一种命名方法。它既继承了前人的工作成果,又充实和修正了新的内容。贵州石炭系九架炉组的“新义”可以使贵州铝土矿床地质工作和石炭纪地层工作有一个严密的含矿地层的确切名称,便于工作者的概念统一。一、九架炉组的命名沿革一九四一年蒋溶、罗绳武于修文九架炉、贵阳云雾山两地首次发现铝土矿后,乐森(王寻)等随即进行了九架炉铝土矿地层的研究。认为它是“以假整合关系覆于下奥陶纪白云岩之剥蚀面上,复以同样关系,位于下石炭纪煤系之下”,“为土样岩石呈浅灰浅黄或白色,其成层较厚者底部往往有赤铁矿层,橄榄绿铁层及海绿石层”,称“水矾土层”。其形成时代是“下奥陶纪至下石炭纪”。尽管当时未对该层按岩石地层学的研究方法给予正式命名,但可以认为它对以后命名为“九架炉组”的地层是一个最早的研究成果。随后,彭琪瑞(1942)、边兆祥(1943)、罗绳武(1950 )  相似文献   

7.
为配合贵州务正道铝土矿整装勘查区勘查工作,在开展贵州务正道铝土矿整装勘查区矿产调查与找矿预测的基础上,本文对贵州务正道地区铝土矿成矿规律分析,总结铝土矿矿床成矿特征、成矿规律和控矿因素,提高本区铝土矿地质研究水平,提升铝土矿调查程度及服务于资源安全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平 《贵州地质》1999,16(1):34-35
李宗发同志通过 1:5万区调 ,在沿河县境内发现了铝土矿含矿岩系 ,无疑为寻找铝土矿提供了新的信息 ,是值得高兴的。现就李宗发在《沿河石炭系九架炉组铝土矿的发现及其意义》〔1〕一文中的两个问题提出商榷。1  该文在“时代归属问题”一节中提到 ,“这套铝质岩系或硅质岩系位于志留系秀山组三段之上、二叠系下统梁山组之下 ,……其产出层位与黔北道真一带产铝土矿的姚家林组(贵州地勘局 10 6队曾定为石炭系上统 )相似 ,……”〔1〕。据笔者所知 ,10 6地质大队无论在公开或内部的文献中 ,从未将道真一带产铝土矿的地层定为“姚家林组” ,而…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黔北铝土矿含矿岩系下伏灰岩中丰富的筵类化石和含矿岩系中大量的植物化石的鉴定和研究,结合对黔北地区沉积旋回和古气候的分析,认为黔北铝土矿含矿岩系的下伏灰岩为黄龙组地层,而上覆于黄龙组之上的铝土岩系,其沉积时代应为早二叠世马平组沉积期的晚期,层位相当于Pseudoschwagerina化石带.  相似文献   

10.
李宗发 《贵州地质》1997,14(4):299-302
通过1:5万区调,在沿河一带志留系秀山组与二叠系梁山组之间发现一套数米厚铝质岩系,产1m厚铝土矿,横向对比后认为其层位相当于石炭系九架炉组,该组向NE延伸至沙子场则相变为硅质岩和含铁铝质砾石的岩系,与上下地层明显假整合接触,它的发现不仅扩大了九架炉组分布范围,而且为贵州寻找铝土矿提供了新的信息,对研究贵州石炭系沉积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贵州遵义以北至四川南川、武隆一带的含铝土矿地层。其下段为粘土岩,厚1~5m;上段铝土矿一铝土岩,厚2~6m。该组位于下志留统韩家店群和上石炭统黄龙组之上,下二叠统梁山组、栖霞组之下。按产出层位及孢子化石,时代应属上石炭统(相当马平阶)。建立大竹园组这个新的岩石地层单位,以便与遵义以南息烽至清镇等地的下石炭统含铝土矿的九架炉组相区别。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黔北铝土矿含矿岩系下伏灰岩中丰富的筵类化石和含矿岩系中大量的植物化石的鉴定和研究。结合对黔北地区沉积旋回和古气候的分析,认为黔北铝土矿含矿岩系的下伏灰岩为黄龙组地层。而上覆于黄龙组之上的铝土岩系,其沉积时代应为早二叠世马平组沉积期的晚期,层位相当于Pseudoschwagerina化石带。  相似文献   

13.
<正>贵州铝土矿资源丰富,是中国第二大铝土矿资源基地,约占全国铝土矿资源总量的17%(张军伟,2012)。主要分布在修文-清镇、凯里-黄平、遵义-瓮安和正安-道真等4个矿集区(董家龙,2004),贵州铝土矿具有如下一些规律性的特点:(1)含矿地层的层位:修文-清镇矿集区与遵义-瓮安矿集区的含矿地层为下石炭统九架炉组,而正安-道真矿集区的含矿地层为上石炭统大  相似文献   

14.
论黔北—川南石炭系大竹园组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刘平 《中国区域地质》1996,12(2):123-130
论述了贵州遵义以北至四川南川、武隆一带的含铝土矿地层。其下段为粘土岩,厚1-5m;上段铝土矿-铝土岩,厚2-6m。该组位于下志留统韩家店群和上石炭统黄龙组之上,下二叠统梁山组栖霞组之下。按产出层位及孢子化石,时代应属上石炭统。建立大竹园组这个新的碉石地层单位,以便一遵义以南息烽至清镇等地的下石炭统含铝土矿的九架炉组相区别。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黔东南两条新测剖面的整理、已有剖面的进一步挖掘和已有剖面的资料的整理,厘定出几个寒武系第三统底界附近有代表意义的三叶虫属种在这些剖面中产出层位。经过对比研究,认为Oryctocephalus indicus在黔东南分布广泛,个体清晰,层位稳定并延伸较长,可以作为很好的标准化石。  相似文献   

16.
山东淄博铝土矿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淄博铝土矿,是一水硬铝石型沉积铝土矿.它在本区有两个层位,一个是中石炭世的浅海和滨海相地层,另一个是早二叠世的陆相湖沼沼沉积地层.通过分析该区铝土矿地质特征,探讨了本区的铝土矿的成矿作用,认为该区铝土矿经过红土风化成壳、密度流搬运沉积、矿质定位成矿、后生蚀变改造和表生氧化富集等五个成矿阶段.  相似文献   

17.
根据已取得的地质成果,应用现代沉积学的理论与方法,对贵州遵义铝土矿(带)成矿条件及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铝土矿的形成,是在古生代碳酸盐岩所形成的古岩溶基底上,于有利的古构造、古地理、古气候等先决条件下,以白云岩和页岩为成矿原岩风化剥蚀的残坡积物,经钙红土化、红土化的成矿作用,脱硅去铁、脱钙去镁、脱钾富铝后,成为红土型铝土矿;随着早石炭世海侵的到来,不断发生水解作用,同时经水体短距离搬运再沉积在古岩溶坑洼内,形成三水型铝土矿;尔后盖层加厚,增温脱水,进而形成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床。矿床成因类型属古风化壳型岩溶坑洼异地沉积一水硬铝石铝土矿床;其成矿时代归属早石炭世大塘期旧司时。  相似文献   

18.
贵州铝土矿资源特征及矿业可持续发展建议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廖莉萍  练兵 《贵州地质》2004,21(1):67-70,29
贵州省铝土矿资源丰富,但不可盲目乐观。本文从贵州省铝土矿地质特征、资源分布等特点,分析贵州铝土矿资源在开发利用中存在资源浪费、可利用度低、采矿加工成本高等方面问题,针对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贵州铝土矿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一、地质情况及找矿标志 1.修文式铝土矿的地质条件修文式铝土矿,目前知道有价值的有石炭纪(黄龙灰岩下部)及二叠纪(棲霞底部)二种时代不同的矿层,均直接复在寒武纪白云质石灰岩的侵蚀面上。其中以分布在贵阳、修文、清镇、织金、息峯、开阳等几县的较有价值。有人认为所谓二叠纪铝土矿也可能与石炭纪铝土矿层位相同,目前尚无定论。其余棲霞灰岩底部及黄龙石灰岩与志留纪页岩或奥陶纪页岩灰岩筹的侵蚀面上接触的层位,也有个别地区为  相似文献   

20.
早古生代的区域隆升形成的古地貌和晚古生代海平面变化明显控制了贵州晚古生代古地理与古地貌的演化,“黔中隆起”表现尤为明显。然而对“黔中隆起”的形成时间及演化存在较大争议,限制了对贵州铝土矿的沉积古地理与古地理演化史的认识。通过野外踏勘、资料收集和整理,建立了贵州晚寒武世至二叠纪数个重要地质历史时期的古地理图,对“黔中”隆起的形成时间、演化等进行了再认识,揭示其与贵州铝土矿成矿的耦合关系。寒武纪至早志留世早—中期,“黔中隆起”北缘缺失与之相关的古陆边缘相沉积,黔中地区大规模的隆起时间应以下志留统韩家店组潮坪相沉积的出现作为开始。在“黔中隆起”的显著影响下,黔中和遵义地区经历长期而强烈的风化剥蚀,于早石炭世分别形成喀斯特洼地和漏斗、峡谷地貌,为九架炉组含铝岩系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成矿场所,并在晚古生代冰盖消长带来的海平面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下,通过强烈的淋滤作用形成铝土矿。黔北务正道地区经历了长期的风化剥蚀后,在海平面高频变化下形成有利于下二叠统大竹园组铝土矿形成的滨岸湿地环境和洼地地貌。贵州早二叠世的铝土矿与晚古生代冰期具有更明显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