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叙述了CHZ新型海洋重力仪的三次海上测量结果。测量与西德KSS-30海洋重力仪同船进行,因此测量结果可以比较,从441个交点计算的结果,CHZ海洋重力仪的测量中误差为±1.35毫伽,KSS-30海洋重力仪的测量中误差为±2.27毫伽。  相似文献   

2.
随着对海洋测量信息量需求的增多,海洋综合性测量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利用EM120型多波束测深系统、S-121型海洋重力仪、G-880型海洋磁力仪和650MK2型声速剖,面仪同步进行海洋重力、海洋磁力和全覆盖水深综合测量的方法和经验,论述了综合测量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新研制的CHZ海洋重力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已研制出新型的CHZ海洋重力仪。这是一种轴对称式海洋重力仪,具有零长弹簧、力平衡反馈、硅油阻尼、数字滤波及数据采集系统。它本质上不受C-C加速度影响,能在垂直加速度500伽及水平加速度200伽的恶劣海况下工作。本文叙述了仪器的工作原理、设计特点、及系统结构,发表了实验室和海上试验结果。实验室内对250伽的垂直加速度进行了试验,非线性误差小于1毫伽。1985年8月在南中国海CHZ海洋重力仪与波登湖厂KSS-30海洋重力仪进行对比试验,两架仪器不符值的均方值为±1.4毫伽。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动态重力测量中CHZ重力仪的动态非线性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证明CHZ海洋重力仪本身的动态非线性误差是相当小的。在实验室正弦振动台上的实验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当垂直扰动加速度为246伽时,CHZ海洋重力仪的动态非线性误差只有0.7毫伽。实验室振动实验还表明:CHZ海洋重力仪不但动态非线性误差比较小,而且动态特性也很好。  相似文献   

5.
高精度海洋重力仪系统误差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出高精度海洋重力仪系统的速度控制方程、角速度控制方程和纬度控制方程。以高精度海洋重力仪系统中平台的横倾角、纵倾角、运载体的东向速度误差、北向速度误差和运载体的纬度误差为变量,导出高精度海洋重力仪系统误差模型,并进行了系统误差仿真实验.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高精度海洋重力仪的系统误差形成过程分为误差积累、误差衰减和误差稳定三个阶段;0~1800 s是系统误差积累阶段,最大系统误差约为3.0×10-6m/s2;由于水平阻尼网络的作用,从1800~3000 s是仪系统误差衰减阶段;3000 s以后,系统误差进入稳定阶段,仿真4000 s时,系统误差约为2.246×10-6m/s2。  相似文献   

6.
利用武汉市九峰站CWR C032型超导重力仪和沙洋地区的Lacost G型、ET型弹簧重力仪,对2009-07-22发生在长江沿线的日全食进行了重力观测。首先,对超导重力仪在日全食期间的观测数据扣除重力固体潮汐及气压影响后,分析其幅度变化,没有发现日全食期间及前后出现幅度异常的"重力谷"。同时,对G型和ET型重力仪观测数据采用数字滤波器法及多项式拟合重力潮汐法扣除固体潮汐影响后,同样也没有发现日全食期间及前后出现幅度较大的异常。重力实测数据处理和分析表明,2009年日全食期间并未发现"重力谷"现象。  相似文献   

7.
海洋重力测量是海洋地区获取高精度、高分辨率地球重力场信息的重要技术方法。研究了波罗的海地区海洋重力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利用测线交叉点处重力测量观测值建立的漂移函数有效减小了重力仪漂移异常的影响,其测量精度达到了0.5 mGal。2017年,海空重力仪Chekan-AM更新以后,其测量稳定性有了显著提高。数据处理结果表明,搭载在常规科考船DENEB的海洋重力测量精度为0.2 mGal,而首次搭载在渡轮URD的海洋重力测量精度为0.6 mGal。根据波罗的海地区局部大地水准面构建的初步结果,证明了获取的海洋重力测量数据对填补数据空白、检测老旧数据以及提高大地水准面精度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未来波罗的海地区建立高精度的统一大地水准面提供了数据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CHZ-Ⅱ重力仪是首套完全国产零长弹簧原理航空重力仪,2018年4月在陕西渭南地区进行了首次飞行试验,共完成4个架次24条测线的有效飞行,标志着我国航空重力仪在自主研发的道路上又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利用飞行地区地面重力数据对CHZ-Ⅱ重力仪的测线扰动重力和格网扰动重力数据进行精度评估,其中空中测线在10 km分辨率条件下,精度达到1 mGal。采用地形辅助法对测量形成的5'测格网重力数据进行向下延拓,经延拓至地面后精度优于5 mGal,基本满足平原地区的测量需求。  相似文献   

9.
目前的激光干涉绝对重力仪均在静态环境下工作,而动态环境下的绝对重力测量是技术发展的热点之一。船载绝对重力测量能够很好地克服海洋相对重力测量仪器的零漂、标定、误差累积等问题,提高作业效率和可靠性。基于激光干涉绝对重力仪工作原理设计了一个船载绝对重力仪测量系统,该系统由绝对重力测量系统、陀螺仪稳定平台、力平衡式加速度计和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组成。通过对影响船载绝对重力测量系统的垂直波动、纵摇横摇、水平波动以及厄特弗斯效应等4类干扰源进行分析,给出了该系统正常工作的动态限制条件、误差修正方法和修正精度,验证了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船载绝对重力仪测量系统的测量精度可以优于±1.1 mGal,为进一步的船载绝对重力测量实验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对LCR重力仪G957、G960的标定结果,并对LCR-G型重力仪的性能和精度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1.
应用重力仪进行海洋重力测量,主要困难是仪器不断遭受到波浪运动和船运动的扰动影响。这样的扰动有:船只倾斜、周期性水平加速度和垂直加速度等。在研究水平加速度对重力仪读数的影响时,讨论了长周期和短周期平衡架两种情况。由讨论的结果得知,平衡架周期足够长时,可以消除水平加速度的影响;而采用短周期平衡架,则必须附加水平加速度二次项改正,并且还应考虑由平衡架的有限周期和阻尼所引起的倾斜改正。而垂直加速度对重力仪读数的影响和c—c效应,可以在仪器的结构和测量的过程中予以消除。同时,也研究了船与地球作相对运动时的速度改正及计算重力异常时所需的深度改正和海深改正。  相似文献   

12.
CG-5型相对重力仪测量精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介绍了相对重力测量原理、计算和改正方法,并对CG-5型相对重力仪的特点和使用方法进行了简要地说明。采用LCR型、Z400、CG-5三种类型相对重力仪进行同期动态试验,根据动态试验结果,对CG-5型相对重力仪的测量精度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得出了该仪器的动态观测精度优于10×10-8m/s2,结论说明该仪器能够满足陆态网络设计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近年来应用部分超导重力仪观测研究地球动力学研究方面的成果 ,包括精密测定地球潮汐常数 ,研究大气和海洋潮汐信号 ,确定地球自由核章动参数和检测地球自由振荡等内容。  相似文献   

14.
CG-5相对重力仪野外实验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CG-5相对重力仪零点漂移规律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及仪器系统阐述欠缺等问题,通过静态、动态和布设相对重力网实验对CG-5相对重力仪进行测试,研究CG-5型相对重力仪的漂移规律、性能及精度。结果表明,仪器的静态零点漂移线性度很好,6d的零漂率变化不大,总体呈下降的趋势。经过零点漂移改正后的动态零漂率很小,仅为5μGal/h,动态实验的动态误差为2.207μGal,在限差10μGal之内。相对重力网平差精度较高,均在限差5μGal之内。CG-5相对重力仪在测试中表现出了较稳定的状态,测得数据精度较高,符合厂商提供的标称精度。  相似文献   

15.
2013-04-20发生在四川芦山的地震,是一个震级为Mw 6.6的高角度逆冲型地震,在2.3~5.3 mHz频段激发了微弱的球型简正模信号。芦山地震的自由振荡信号为人们提供了检验中国大陆超导重力仪高频特性的机会。分析了中国大陆现有的5台超导重力仪和部分宽频带地震仪在芦山地震后的观测数据,结果表明,超导重力仪SG057(拉萨)、SG053(武汉)和流动超导重力仪iGrav(武汉)在2~5 mHz频段具有较低的噪音水平,超导重力仪SG065(武汉)、SG066(丽江)具有较高的噪音水平。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了当前常用重力仪类型和标称精度,并就运输工具性能好坏、重力测段大小、路线距离长短和观测时间长短对相对重力仪的观测精度的影响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重力仪观测精度的主要因素与汽车运输工具有关,选择越野性能好,减震效果好的汽车作为完成高等级流动重力测量任务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7.
航空重力仪的动态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0年 3月 ,我们引进了国内首套 L acoste&Romberg航空重力仪。为检测其动态测量精度 ,研制了“正弦式航空重力仪检测平台”。在对该平台的设计原理作简要介绍后 ,详细讨论了检测数据的处理方法 ,然后对该航空重力仪的动态检测数据作了分析和比较。检测结果表明 ,该型仪器的动态测量精度与仪器标称精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
海洋重力仪使用和资料处理学术讨论会,于4月15日至20日在天津举行。这次会议是由中国测绘学会海洋测绘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地质学会和天津石油学会联合举办的。参加会议的有来自27个部门的正式代表48人。召集全国性的海洋重力测量专业学术讨论会,这还是第一次。代表们认为,通过学术交流和各方专业技术人员的接触,开阔了眼界,收获是大的。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LCR-G型重力仪周期误差的产生机制,讨论了周期误差标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LCR-G920和LCR-G922在灵山重力基线场上的3次标定,对LCR-G型重力仪的周期误差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材料力学的观点探讨了拉科斯特(LCR)重力仪零点长期漂移的机制。指出零点有一种与时俱增的变化倾向,其物理意义在于构成重力仪弹性系统金属材料的徐滑。据此导出了LCR-G重力仪零点徐滑模型,并用9台LCR-G重力仪大量观测资料的回归分析进行了验正。本文还简略地讨论了温度、气压对零点长期漂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