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根据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成果,利用遥感监测优势,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及其绿洲变化监测为例,基于时间序列统计分析了沙漠及其绿洲的面积、占比、空间分布,以及沙漠退缩与扩张、绿洲退缩与扩张等变化情况。结合气象、水文和社会经济数据,探讨了其变化的原因和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为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了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遥感手段对玛纳斯河流域绿洲-荒漠带的荒漠化状况进行监测。利用不同时期TM数据,在小尺度上分析该区域2000~2008年荒漠化土地的分布特征;基于MODIS陆地遥感产品(NDVI、Albedo及LST),利用多源信息复合法计算荒漠化程度指数;基于TM荒漠化监测结果对该指数进行分级处理,初步建立并验证基于MODIS数据的荒漠化监测评价模型。结果表明:近10 a来,绿洲外围荒漠化土地变化较小,大部分变化发生在绿洲内部,主要为局部荒漠化被开发或因盐碱化过重导致的撂荒;荒漠化监测评价模型对研究区荒漠化程度定量评价精度可达91.25%。  相似文献   

3.
以长时间序列的SPOT-Vegetation遥感数据为基础,利用Theil-Sen斜率估计与Mann-Kendall趋势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中亚地区1999-2012年间的土地退化强度和趋势;并结合高程数据,分析人类活动对土地退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退化强烈地区主要位于环卡拉库姆沙漠、克孜勒库姆沙漠边缘的绿洲经济带和哈萨克斯坦西部盐碱地带。环卡拉库姆沙漠、克孜勒库姆沙漠边缘的绿洲经济带地区近年来着重发展经济,对自然植被破坏加剧,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哈萨克斯坦西部盐碱地地区,由于盐碱化程度不断加重导致土地退化更加强烈。中亚地区在沿里海、各湖周边、各沙漠边缘以及山区雪线下的地区土地退化状况有明显改善,表明海湖地区围湖造田兴起,农业生产活动强度显著增加,同时沙漠周边各项环境治理工程和防风固沙工程得到有效实施,也起到一定作用。气候环境的变化使高海拔区域冰雪融化,原先不适合植被生长的苔原地区逐渐有林木和灌木生长,这与前人研究的全球变暖,中亚气候逐渐转向暖湿,植被“北侵”的认识相吻合。各沙漠内部土地改善趋势显著但强度非常小,这可能是由于这些区域的气候特征逐渐转向暖湿,从而造成沙漠植被的植物生理过程发生了微弱变化;然而沙漠植被并不能为人们所利用,其繁茂程度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意义不大。所以总体来看,中亚地区人类的生存环境可能在恶化。  相似文献   

4.
以干旱绿洲区石河子市为例,通过获取2009年、2016年土地利用类型信息,分析了其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8 a间石河子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换复杂,且速度不一;石河子市耕地面积减少最多,城镇及工矿用地面积增加最多;林地、交通运输用地变化最快,动态度分别为46.27%和19.56%;石河子市生态环境质量有所下降,由2009年的0.313下降到2016年的0.293,下降幅度较小。总体来说,在石河子市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绿化和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人类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和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越来越明晰。  相似文献   

5.
生态红线区是维护国家或区域生态安全的关键区域,基于遥感技术建立生态红线区长时间动态监测与定量评价体系对区域生态系统演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1988-2017年8期Landsat TM/OLI影像为数据源,以遥感生态指数(RSEI)为评价指标,结合时序分析方法对南京市陆地生态红线区近30 a的生态环境时空格局和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生态红线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振荡上升趋势,RSEI均值由1988年的0.611上升到2017年的0.696;但各类型的生态红线区增长速率与幅度各异,森林公园增长最快,生态公益林次之,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区相对较慢,变化幅度较大的是森林公园与生态公益林,最小的是自然保护区。②生态红线区面积占比74.24%的区域呈现环境质量上升(改善)趋势,其中极显著增加、显著增加区域占比达到4.00%和3.86%;各类型生态红线区中环境改善面积占比最高的是自然保护区,达到93.65%;森林公园变化的显著性水平最高,有4.48%的区域表现为极显著增加,4.12%的区域表现为显著增加,自然保护区变化最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开展沙漠地区的沙漠化监测,进行时空变化分析,有利于掌握沙漠内部及周边各种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演变。以遥感影像、基础测绘数据为基础,通过遥感解译,精确划出毛乌素沙地范围并计算其面积,并对2000—2013年沙地沙化程度变化情况进行监测。监测结果显示,毛乌素沙地面积略有下降,内部沙化程度明显好转。通过监测掌握毛乌素沙地近年来的变化情况,为毛乌素沙地治理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7.
《测绘》2016,(3)
本文以成都市东客站片区基础设施项目为监测对象,基于不同时期影像数据以及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综合运用遥感监测技术、地理国情监测技术、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技术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开展遥感动态监测和地表覆盖变化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成都东客站片区设有32条道路,以"田"字形分布在站房附近;2010年至2012年,耕地、林地大部分转换成草地、道路、构筑物等;2014年草地成为主要地表覆盖类型。  相似文献   

8.
变化信息识别是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处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提高其识别效率,降低人工误判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叠置分析和几何约束的变化信息自动识别方法。首先,对本底数据和监测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然后,根据设定的检测容差进行叠置分析;最后根据空间数据的类型,结合变化信息填写规则,分别进行点、线、面要素变化信息的自动识别。本项技术成果已成功应用于2017年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实际生产中,地表覆盖分类数据变化信息自动识别正确率达99%以上,地理国情要素数据变化信息自动识别正确率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9.
为减少2017年江苏省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工作量,提高生产效率,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同一性叠置分析的地理国情数据融合技术。首先是在识别数据类型后,进行投影、格式转换和省级数据去细化等预处理;在数据质量检查合格后,对两套数据进行同一性叠置分析;根据叠置分析成果进行变化信息的判断和变化要素的提取;在此基础上将从省级国情数据中提取的变化要素融合到国家国情数据中,同时,完成省级国情数据细化的还原以及TAG、FEATID等字段的国家国情数据的继承;最后,对融合的地理国情数据进行拓扑等质量检查。生产实践表明,该技术能较好地利用江苏省2016年度数据更新成果,促进2017年江苏省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项目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0.
以2017年和2018年湖北省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成果验收工作中形成的包含了地表覆盖与国情要素错误的"监测成果错误数据集"为研究对象,利用Python和ArcPy对数据进行要素提取、整合,对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成果中的地表覆盖分类数据成果和地理国情要素数据成果质量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评价了成果总体质量变化趋势,为对持续性地...  相似文献   

11.
以机载合成孔径侧视雷达图像(X波段)为主要信息源,根据雷达波探测故河道的基本原理,结合实地探险考察资料,分析了河道的影像特征,研究了河道的分布及其变迁过程,并通过采样测试数据和简化的数学模型,探讨了X波段雷达波的穿透作用。  相似文献   

12.
Urbanization effects on vegetation cover (VC) have been analyzed in many regions. However,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Africa, which has undergone rapid urbanization in recent decades. In this study, MODIS land cover and 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 (EVI) data were used to examine urbanization effects on VC in 59 large cities in Africa during 2001–2017. The ΔEVI (urban EVI minus rural EVI) was used to represent urbanization effects on VC. Major findings include: (1) for 59 cities averaged, annual ΔEVI averaged from 2015 to 2017 was -0.116. Negative annual ΔEVI (i.e. urban EVI lower than rural) were observed in 56 of 59 cities. (2) For 59 cities averaged, urban area increased 17.9% from 2001 (262.8 km2) to 2016 (309.8 km2). (3) Annual ΔEVI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 in 44 of 59 cities for the period 2001–2017, and annual average area of urbanization effects on VC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40 of 59 cities. For 59 cities averaged, the percentage of urban area with significant decreasing trends of annual ΔEVI was 60.0%. Spatially, cities near the Gulf of Guinea showed more significant decreasing ΔEVI than cities in other regions. In addition, the trend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urbanization effects on VC differed little by seasons.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urbanization and its effects on VC in Africa should arouse more attentions.  相似文献   

13.
市县两级管理模式下的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毅靖 《测绘科学》2007,32(Z1):70-73
系统地论述了市、县两级管理模式下的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法,提出了"集中式管理、分布式应用"的总体设计思路,以及围绕该总体设计思路如何在市、县两级管理体系中合理部署城镇地籍空间数据库和应用系统的具体方案。文章阐明了如何运用成熟的GIS平台和工作流技术来实现城镇地籍管理过程中的空间数据管理和土地登记发证、审批等业务要求,详细描述了包括数据采集、建库、输入输出、更新等环节基于GIS的城镇空间数据管理系统的建设内容和方法,以及基于城镇地籍空间数据库如何搭建城镇地籍业务审批系统的方法。最后,以广安市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为例来阐述市、县两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系统中的功能设定,通过剖析广安市城镇地籍数据的管理、业务审批与具体实现方法,进一步说明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在市、县两级国土资源管理模式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以2005年广东省87个县(市、区)级区域为研究对象,选取总人口、国民生产总值等8个指标作为评价因子,通过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获得各县级单元经济实力综合得分。对综合得分为变量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计算得出全局相关Moran's值和LISA值。结果显示:广东省的县域经济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86.21%的县市经济表现为空间正相关,但仍有少部分县市的经济发展存在异质性。  相似文献   

15.
吸收性气溶胶指数AAI(Absorbing Aerosol Index)是基于卫星观测的紫外后向散射辐射导出的参数,与大气中对紫外线有吸收作用的气溶胶(简称吸收性气溶胶)有关,能够定性反应吸收性气溶胶的存在与空间分布特征。由于臭氧在AAI反演波段对紫外线仍然存在弱吸收作用,因此AAI可能与大气臭氧总量有关,臭氧反演的误差也可能对AAI的反演精度造成影响。为了研究臭氧总量与AAI的关系,臭氧反演的精度对AAI反演的影响,利用辐射传输模型通过敏感性实验,来模拟吸收性气溶胶指数和臭氧总量之间的关系,臭氧反演误差对吸收气溶胶指数的反演的影响。采用沙漠气溶胶,不改变气溶胶的含量,通过改变中纬度夏季的臭氧总量来计算大气模型。对臭氧总量、气溶胶含量与AAI的内在关系,臭氧总量对AAI反演精度的影响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气溶胶指数与臭氧总量的改变存在正相关关系,而臭氧总量的反演误差对AAI指数的反演影响不大。基于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紫外臭氧总量探测仪(FY-3/TOU)的臭氧总量和吸收性气溶胶指数数据(2012年),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7月份臭氧总量与吸收性气溶胶指数空间分布特征的关系,与模拟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6.
As one of the vital research highlights of global land use and cover change, oasis change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landscape pattern have been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regional environmental change research in arid areas. Jinta oasis, a typical agricultural oasis characterized by its dramatic exploitation and use of water and land resources in Hexi corridor, northwest arid region in China, was selected as a case to study the spatiotemporal oasis change and its effects on oasis landscape pattern. Based on integration of Keyhole satellite photographs, KATE-200 photographs, Landsat MSS, TM and ETM+ images, we evaluated and analyzed the status, trend and spatial pattern change of Jinta oasi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cape pattern change by a set of mathematical models and combined this information with landscape metrics and community surveys. During the period of 1963a–2010a, Jinta oasis expanded gradually with an area increase of 219.15 km2, and the conversion between oasis and desert was frequent with a state of “imbalance–balance–extreme imbalance conditions”. Moreover, most of the changes took place in the ecotone between oasis and desert and the interior of oasis due to the reclamation of abandoned land, such as Yangjingziwan and Xiba townships. Furthermore, the area, siz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oasis were influenced by human activities and resulted in fundamental changes of oasis landscape pattern. The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dispersion degree and fragmentation of Jinta oasis decreased and the oasis landscape tended to be simple and uniform. Oasis change trajectories and its landscape pattern were mainly influenced by water resource utilization, policies (especially land policies), demographic factors,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as well as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We found that time series analysis of multi-source remote sensing image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an oasis change model provided a useful approach to monitor oasis change over a long-term period in arid area.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government and farmer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fragility of the natural system and the government should enhance the leading role of environ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oasis change, particularly with respect to the utilization of the limited water and land resources in arid China.  相似文献   

17.
张淑玲 《测绘通报》2019,(9):112-114
“数字衡阳”市县一体化大数据与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云平台建设项目,实现了市县地理信息一体化管理、共享和协同服务,制定了完整的市县一体化标准体系,创新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和管理机制,创建了基于标准体系的“一键成图”技术。大幅提升了地理信息共享应用的效益,降低了县级地理信息应用技术门槛,为全国其他地区数字城市建设提供了可借鉴、推广的经验。今后将进一步实现数据成果在各行各业的快速应用,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天地图·嘉兴"省市级与市县级电子地图分级节点数据融合实施的必要性与实现方法,介绍了分级节点电子地图数据融合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流程,可为天地图其他城市级节点电子地图数据融合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市县数字城市专题数据库和建设意义,并在省专题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针对市县数字城市专题数据库建设提出了实施方案,明确了对专题数据库数据整合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20.
以光伏电场为代表的新能源在我国尤其是西部荒漠地区发展迅猛,利用遥感信息分析方法自动、快速、准确获取该类能源用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宁夏中卫市沙漠光伏产业园为研究区,在基于对象影像分析方法的支持下分析了光伏电场在Landsat 8 OLI、World View Ⅱ和高分-1号(GF-1)遥感影像上的光谱、纹理等特征并进行了提取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