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九·五”期间 ,广西区调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1) 1∶5万区调 :完成 9个测区 2 7.16幅 ,面积 12 774km2 ,经广西地矿局评审验收 ,2 3.16幅评为优秀 ,4幅被评为良好 (表 1)。(2 )桂林片区、云开片区 1∶5万区调总结 :1∶5万区调桂林片区总结已于 2 0 0 0年完成 ,云开片区总结2 0 0 1年底完成。通过总结 ,将片区不同时期、不同单位完成的图幅 ,按新的 1∶5万区调填图方法 ,以新的标准将片区岩石地层单位、岩石谱系单位统一起来 ,形成 1∶2 5万片区地质图及其说明书 ,并以新的地学理论对片区地质构造、地质发展史加…  相似文献   

2.
一、变质超基性岩的空间展布与岩石学特征 笔者等通过在嫩江县科洛一带1:5万地质填图,在中元古代变质地层一新开岭岩群中发现多处角闪岩构造透镜体,主要分布在“科洛地块”东缘双泉-科洛-青年点一带。以往地质工作(嫩江县1:20万区调)也曾有发现,并获得r2300Ma的Sm—Nd模式年龄,  相似文献   

3.
扬子地块北缘滑脱系统由一些发生于不同深度层次的滑脱面(带)及其之间的变形或未变形的岩石地层单位组成。鄂西北南化塘一带已确定出滑脱构造由三个主滑脱面(带)与下部强变形带、中部褶皱层及上部层滑岩片构成。这些结构单位各自都具有一定的岩石地层组成和变形构造形迹组合,并且自下而上虽然变形机制均以顺层剪切为主,但变形的性质与变形强度都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侵入岩岩石单位及其代号的厘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2 5万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 (暂行 )》和我省正在进行的 1∶2 5万区调修测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对山东省侵入岩岩石单位及其代号进行了厘定 :不同类型的花岗岩类均作为正式填图单位按“年代 岩性和典型产地方法”确定填图单位代号 ,而独立侵入体、脉岩和包体 ,以及基性—超基性岩则作为非正式填图单位按“年代 岩性方法”确定填图单位代号。  相似文献   

5.
一、科洛一带动力变质岩的组成与分布 嫩江县科洛一带处于松嫩一张广才岭地块与兴安地块交汇部位,该地区发育大规的韧性剪切带,笔者等通过在1:5万地质填图对科洛地区的不同构造层次的动力变质岩进行了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6.
西安地质学院区调队是一支技术力量雄厚、业务水平精湛的科技队伍,现有固定编制技术人员二十余名,具高级职称人员9名,中级职称人员8名,硕士学历人员13名。近年来,先后承担横穿秦岭造山带8幅1/5万区调填图及造山带地质断面综合研究大型课题,总经费近180万元。除此而外,在新疆、甘肃、宁夏等地也承担有填图和科研业务。  相似文献   

7.
青海天峻南山蛇绿岩为本次1:5万区调中首次发现。从其地质特征、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出陆内裂谷扩张的早石炭世小洋盆构造环境。它的发现对于重新认识宗务隆造山带的地质属性、地球动力学机制,与祁连造山带、柴达木地块的构造关系以及研究古特提斯洋演化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海南省坝王岭地区花岗岩分布广泛。通过1:5万区调填图,初步建立了单元、超单元等级体制。其中的雅加超单元是一个高位深成岩体的典型代表,它由南宝岭、分水岭、黑岭三个单元组成,单元之间全为涌动型侵入接触,无截然的岩性分界面,但不同单元间岩性变化明显,岩石结构变化较大。该超单元具套叠式构造特点,是一个以典型的结构演化序列为主所形成的超单元。  相似文献   

9.
黔西地区位于上扬子地块西南缘,大地构造处于古特提斯构造域与太平洋构造域共同控制与影响的区域.该区广泛出露中上泥盆统-下三叠统(D2-T1)碳酸盐岩为主的沉积岩,下伏下泥盆统与志留系巨厚页岩和粉砂岩,构成了该区的底部滑脱层.在D2-T1碳酸盐岩为主的强硬岩层中夹有的页岩-粉砂岩、炭质页岩构成了次级滑脱层.在中生代,受上述两大构造域远程复合作用,黔西地区发生了多次构造活动与叠加变形.在挤压收缩过程中,强硬层与软弱层之间的滑脱作用形成了黔西地区复杂的构造格局.不同阶段不同规模的逆冲滑脱作用(顺层滑脱→切层滑脱→小型逆冲→大型逆冲)对铅锌富集起到了不同的控制作用.顺层滑脱形成了与层理一致的铅锌富集;切层滑动(小型逆冲)控制了稍陡于岩层的铅锌矿富集;小型平移或张性断层控制了陡倾铅锌矿的富集;而大型逆冲断层则控制了大型、超大型铅锌矿床的富集.因此,逆冲滑脱作用是控制黔西铅锌矿床富集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西藏双湖角木日地区发育一套典型的造山带混杂岩,包括陆源复理石、海山块体、蛇绿岩块体、外来岩片、洋壳残片和高压变质岩块体等,其总体经历了强烈的构造混杂和变形变质作用。通过多年来在该区区域地质调查和填图工作实践,以对该区混杂岩的划分和合理建立混杂岩填图单位为目的,采用大比例尺物性填图结合构造填图等方法,结合露头尺度岩块与基质变形和变质调查,初步总结出适合该区造山带混杂岩的地质填图思路:依边界断裂为界划分岩片级构造单元,在岩片内部基质和外来岩块划分基础上建立混杂岩填图单元,将混杂岩作为地质实体进行构造填图,重视物性填图,造山带混杂带填图综合采用构造填图与物性(岩性)填图有机结合的双重填图法,表达客观存在的地质体,在角木日混杂岩地区区域地质调查中达到了较好的填图效果。   相似文献   

11.
康滇地区位于扬子地块西缘,其古—中元古代地层主要由一系列变质沉积岩和变质火山岩组成。康滇地区独特的构造演化历史和成矿作用,使其成为研究扬子地块前寒武纪构造演化的热点地区。随着各种定年技术的发展,该地区近年来有大量精确的年代学研究成果被报道。总结和评述了有关扬子地块西缘康滇地区古—中元古代地层层序、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以及构造演化的最新研究成果。虽然目前在该区没有找到有太古宇—古元古界底部地层出露,但大量碎屑锆石年代学数据指示康滇地区很可能广泛分布着太古宙—古元古代基底地层;康滇地区乃至整个扬子地块分布的古—中元古代岩浆活动,指示扬子地块在1.5~2.0Ga可能经历了碰撞造山到伸展的构造演化过程,而这一过程恰好与Columbia超大陆旋回一致。因此,扬子地块很可能就是古—中元古代Columbia超大陆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涩港地区的遥感影像特征研究,结合地面调查进行综合分析和解译,对该区岩性、地层、侵入体、线性构造、环形构造的图像标志和特征进行了系统总结,归纳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提出遥感图像在1:5万区调工作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和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华北地块北缘是我国金矿的主要产地之一。其金的成矿地质背景复杂,主要可分为变质基底区、地槽区、盖层区、中生代火山断陷盆地、构造-岩浆活动带5种类型。该区大部分金矿床与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有关。以成矿作用为主要依据将华北地块北缘金矿床划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侵入岩浆热液型金矿床;一类是火山-热液型金矿床;第三类是沉积-改造型金矿床。结合成矿地质背景分析和矿床类型的划分,将华北地块北缘金矿床划分为三个系列组合,即侵入岩浆热液金成矿系列组合、火山-次火山热液金成矿系列组合及沉积-改造金成矿系列组合。  相似文献   

14.
通过侯马测区1:5万地质填图,对出露于万荣县孤山一带的中生代侵入岩,从地质特征、岩石学特征、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对其侵入时代及构造环境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根据遥感影像的纹理结构及其相对应的地球物理场特征,秦岭地区可自然分割出四个构造景观单元。即:东秦岭盆岭构造区、西秦岭隆凹构造区、南秦岭叠覆构造区和镇淅盆隆构造区。构造影像单元的拼接组合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华北板块、扬子板块、松潘—甘孜地块、秦岭—大别地块构造域的地质演化史。即:晋宁—加里东构造旋回期,扬子板块与外来地块(秦岭—大别地块、松潘—甘孜地块)实现对接形成南中国联合大陆板块;自海西构造运动开始,华北板块向南推进,从东向西先后与南中国板块的前锋俯冲碰撞,随后进入陆内造山阶段。燕山运动末期,秦岭地区造山活动结束,伸展拉张作用由北向南展开。  相似文献   

16.
峨山口韧性剪切带地处华北地台东缘,著名的沂沐巨型断裂带中部次级构造单元汞丹山凸起之上。该文首次以自然变形思想为指导,对这一变形基底中的韧性剪切带进行系统研究。它对揭示中国东部早期地壳的演化特点和一些基础地质问题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在1:5万区调填图及重点区段详细调查的基础上,测制了数条构造剖面,系统采集了各类样品。利用现代构造地质学的先进理论、方法和手段,以质量平衡分析为定量手段,对剪  相似文献   

17.
南化塘地区蓝闪片岩带,位于耀岭河群强变形层的顶底部位置,是扬子地块北缘高压变质带的组成部分。形成温度为500℃左右,压力为1.5MPa左右,特征矿物为青铝闪石。蓝闪片岩是板内碰撞的产物,与扬子地块向北东仰冲推覆所形成的构造超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针对藏北高原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及 1∶2 5万区域地质调查的任务 ,本文从遥感图像计算机处理及制作、解译标志建立及解译制图、野外实地验证、应用效果分析评价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遥感技术在藏北 1∶2 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的应用方法及程序。实践证明 ,该区遥感图像在岩石类型识别、岩石地层单元、断裂构造、褶皱构造解译及自然地理地貌特征识别等方面可解度高 ,遥感技术在区调工作中的应用提高了填图工作精度、工作效率 ,降低了工作成本 ,在今后工作中应加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概括地介绍了在海南省坝王岭地区进行1:5万区调花岗岩单元、超单元填图时,采用放射性测量(简称“放测”)方法试验,效果明显。根据“花岗岩类的岩石成分、结构和形成时代的不同,其含放射性物质亦存在差异”的理论,在测区内首先开展剖面实测,放测与地质工作同步进行,其成果可建立测区岩石谱系及其放射性特征值;然后放测扫面工作先行,其成果进行地质解译,提出花岗岩单元、超单元划分意见,再进行填图验证。通过实践,将坝王岭大岩基解体为70余个侵入体,划分出14个单元、5个超单元,提高了填图质量与工作效率,证明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吕梁山北段古元古代晚期构造岩片的划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参与1:5万岚县测区矿调填图,仔细研究了各地质体构造边界的识别关系,发现了区内有两条非常明显的构造边界,它们是:二青山—大蛇头逆冲型韧性断层,羊脑山—后马宗逆冲型韧性断层。此两条断层将区内古元古代晚期构造岩片划分为东会岩片、王狮岩片、岚县岩片三个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