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宝强  王潇  汤超  刘恩丽  李莉 《地下水》2022,(3):65-67+266
甘肃省深居我国西北内陆区,是我国最缺水的省份之一,水资源非常匮乏。地下水作为全省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和生活饮用水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是地下水的重要性却往往被忽略。为推进全省地下水环境保护,防止地下水超采和污染,本文主要基于2005-2020年水资源利用统计数据,系统分析了地下水资源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比重以及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结构。结果表明,全省地下水资源多年平均利用量占全省水资源利用总量的22%;地下水开发利用以农业灌溉为主,占全省地下水利用总量的76%,但在酒泉、张掖、武威等干旱少雨的河西走廊平原区内陆河流域,居民生活用水几乎全部来自地下水,该地区也是全省地下水开发程度最高和地下水超采最严重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12,(2):216-216
为了全面推动我国地下水资源管理保护宣传工作,落实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加强地下水领域管理保护的学习交流,同时给广大水资源工作者提供一个展示研究成果的平台。《地下水》杂志现面向全国征稿。一、征稿对象: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及水资源行政管理工作者。二、征稿内容:地下水资源管理、地下水资源保护;地下水涵养研究;地下水开发利用与节水;地下水管理政策法规研究;地下水资源污染防治研究;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2016,(3)
通过对衡水市水资源现状、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说明地下水节水压采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衡水市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进一步阐述衡水市水资源变化特征、水资源供需现状及水资源供需矛盾等问题。对2001~2013年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平均每年缺水量109 343万m3。缺水量分为两部分,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缺水量通过外流域调水得到解决,通过外流域调水,为缓解衡水市水资源紧缺状况发挥了重要作用。地下水缺水量靠超采地下水维持社会经济发展。解决衡水市水资源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减少开采地下水。2014-2015年以节水为核心,实施从水源到田间的节水压采措施,实现压采地下水5.23亿m3,封填4 009眼深机井,为改善衡水市地下水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衡水市节水压采综合治理,是解决平原地区地下水严重超采、改善地下水环境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马莲河河水与地下水的相互关系:水化学和同位素证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查明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化关系是建立区域水循环模式、揭示水资源形成机制、评价水资源总量以及可持续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必要环节.马莲河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流域内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问题严重.受到区域气候、地质构造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河水与地下水的转化频繁、关系复杂.在分析了流域内地下水动力场特征的基础上,应用水化学方法和同位素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马莲河河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转化关系.马莲河河水主要以接受地下水补给为主,仅在中游个别河段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较弱.  相似文献   

5.
东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概述东北地区自然地理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从地下水供需矛盾、地下水超采及其环境效应、地下水污染等方面阐述了影响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问题,并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开采历史、水资源管理、立法与执法等5个层面进行了分析。针对东北地区国民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目前存在的影响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不同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勘查开发、节约用水、地下水理论研究等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策,对区域宏观水资源管理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英爱文 《水文》2006,26(3):63-66
地下水既是不可或缺的水资源,也是重要的生态与环境支撑要素,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支撑作用。本文叙述了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问题,回顾了我国地下水监测的历史,分析了目前地下水监测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全国地下水监测规划》的主要目标和全国第二次水资源评价的主要成果,简要分析了部分流域第二次水资源评价中地下水资源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张彦增 《地下水》2006,28(2):20-22
地下水资源是衡水市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首次开展了水资源评价,二十多年来,由于水资源的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导致了地下水资源的较大变化.本文通过对"衡水市第二次水资源评价"中地下水资源量与原"华北地区水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研究"中衡水市地下水资源数量及组成结构的对比分析,简要介绍了二次地下水资源评价的特点及主要成果,并分析了衡水市地下水资源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张念龙 《地下水》2008,30(1):107-108
提出了无效消耗水资源的概念。对孔隙水系统、岩溶地下水系统中可以通过超量开采、利用地下水库调蓄无效消耗水资源的四类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例证说明,在有无效消耗水资源存在的地区,只有超量开采地下水,腾出地下水库,使这些无效消耗水资源—洪水、地表积水及地下水的蒸发量转入地下,才能要充分利用水资源。  相似文献   

9.
地上水地下水联合运用实现灌区多目标综合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生  陈秀玲 《地下水》1999,21(2):79-83
中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实行地上水地下水联合运用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与综合治理旱涝碱咸的基本途径。本文介绍地上水地下水联合运用,关键在于调控地下水理深在适宜的动态,以浅层地下水的地层空间作为调节“四水”(降水、土壤水、地下水、地上水)的地下水库,最大限度地把天然降雨转化为可利用的水资源,使地表径流充分拦蓄利用,增强防涝淋盐和淡化地下水质的作用,达到灌区多目标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北方主要平原地下水潜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德华  陈浩  张薇 《地下水》2009,31(2):1-4
通常用地下水开采系数反映地下水资源潜力,只考虑了地下水的持续开采,使地下水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相互脱节,不便于地下水资源的管理与利用。地下水潜力系数是综合了地下水可开采盈余量、咸水、微咸水可利用量以及在水资源利用过程中节水量等,对各平原(盆地)地下水潜力进行了评价。指出了不同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方向:西北内陆盆地突出要解决地表水、地下水的相互涵养保护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应充分利用水资源相互转化和重复循环的规律,扩大地下水开采量,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华北及东北地区应从水资源现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特点出发,综合治理,开源节流,保护环境.合理调整开采方案,应加强浅层微咸水综合开发利用研究。  相似文献   

11.
江建明  李继斌 《地下水》2007,29(4):112-113
地下水监测信息是地下水合理开发、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针对叶城县水资源在时空上分布不均的特点以及地下水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了加强地下水监测工作的必要性,阐述了叶城县地下水监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今后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合理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温福波  何俊仕 《地下水》2007,29(3):47-49
在概述沈阳市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基础上,分析总结了沈阳市目前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如:地下水污染、地下水超采漏斗、饮用水安全等.针对存在的问题以及沈阳市国民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提出沈阳市地下水资源开发、节约用水、地下管理等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晓威 《地下水》2013,(6):135-136
通过地理位置、水资源状况、水质状况等方面分析营口地区水资源状况。水资源分别包括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出入境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和水资源总量。水质状况包括废污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饮用水源区水库及富营养化状况和地下水水质。通过对水资源状况的分析,提出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4.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当前国家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水资源管理的重大举措。陕西省属水资源严重缺乏的省份之一,地下水在保障生活生产用水,支持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对保障陕西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陕西省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分析评价,并针对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地下水管理工作实际,提出:建立完善水资源考核技术体系和指标体系;落实地下水条例;开展特殊类型区地下水资源普查;科学制定开发利用规划;加强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和保护;加强管理队伍建设等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
卢莉莉 《地下水》2007,29(3):39-40,66
运城市位于中国北方干旱半、半湿润地区,水资源较为贫乏.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运城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居于主要地位,全市 2002 年供水量中地下水供水量占 77 %.各种人为因素对运城市水资源的影响主要包括:采煤、采矿对水资源的影响、废污水排放对水资源的影响、超采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其主要表现为地下采矿活动破坏了浅、中、深层地下水原来的补给、迳流与排泄条件,造成地下含水层疏干、地表水系断流、水质污染;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在污染河流的同时入渗污染了地下水;过量开采,形成地下水下降漏斗,引起盐、硝池咸水倒灌,造成含水层污染.  相似文献   

16.
水资源系统中地下水系统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颖  莽惠晨 《世界地质》1998,17(2):40-46
地下水系统作为水资源系统的珍上有机组成的部分,与地表水、土壤水、大气水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从水资源系统出发,研究地下水与地表水、土壤水、大气水之间的内在转化关系,并将此种联系定量化耦合进地下水系统模拟模型,从而建立统一于水资源系统的地下水系统数学模型。这是械建大气、植物、包气带地下水系统(GSPAC)统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所建模型对于准确预测地下水动态变化、提高地下水资源评价的精度和  相似文献   

17.
GIS在地下水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地理信息系统在水资源研究中的应用是水资源管理研究的一个热点。论文就基于GIS的地下水模拟评价、地下水环境评价、水源地保护、流域地表、地下水联合调度、决策支持及专家系统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地理信息系统在地下水研究方面的应用现状,对今后GIS在地下水的应用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数值模型在黑河干流中游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黑河干流中游水资源管理为例,利用地下水数值模型研究了天然和人工活动作用下泉水、地下水向地表水排泄量的变化规律;预测分析了不同情景下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研究表明,地下水向河-泉的排泄量呈衰减趋势,且地下水的增采量和渠系防渗节约的水量主要来源于地下水储存量的消耗;指出在目前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为保护生态地质环境,必须限制地下水的持续超采.  相似文献   

19.
李军民 《地下水》2009,31(2):80-82
从水资源总量,水资源可利用量两个方面对运城水资源现状进行简介。通过分析超采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人类活动对河川经流的影响、废污水对水资源影响和采矿对水资源的影响,得出地下水过量开采和废污水的不达标排放是造成运城市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水资源匮乏,地下水严重超采,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结合新绛县自然地理概况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通过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总结出新绛县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地表水源置换管理、加强节水管理、水环境污染治理等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