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7 毫秒
1.
我出生在海岛,生长在大海边,和大家一样非常喜欢蓝色的海洋。我小的时候最大的愿望是造一艘世界上最大的船,航行在浩瀚的大海上,或者能像海鸥一样自由飞翔在蓝天上,看美丽的大海翻起滚滚波浪。后来,我离开了大海和海岛到外地工作时,最喜欢唱一首歌是“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海边出生,海里成长……”我想许多同学和朋友都会唱这首歌,而我唱起这首歌的时候,常常为我是渔家的后代而感到自豪。当我长大成人从事海洋与水产工作,我的业余时间大部分用于关心海洋、  相似文献   

2.
思源 《海洋世界》2011,(2):19-22
冬天过后,春天还会远吗? "广大海面全是灰蒙蒙一片,寒风吹乱了浪花,海面上布满泡沫,随波上下起伏,就像是纠结的发白,狂风阵阵的大海因而显得苍老、黯淡、阴陏、毫无光明,仿佛大海是诞生在没有光亮的时候".  相似文献   

3.
观沧海     
久居秦皇岛的人,对大海是不陌生的。但我,却从来不曾独自一个人去海边,或观海、或听涛、或漫步,都是陪友人去的。而今,已是“蹉跎白发年”的我,想观海的心情越来越切,总想抽个空儿静静坐在大海的身边,实实在在地聆听一次大海铿锵的涛声,品味一番雪白浪花的神韵。今年暑期的一天,我向她走来了,来到了北戴河中海滩。浴海的人、观海的人,还有许许多多挽起裤角、赤着脚丫、戏海踏浪的人,都被多情的大海拥抱起来。而我,却独自走到一块伸向海面的礁石上,远眺天际飘荡的片片白云,看她们忽而悠悠分手,  相似文献   

4.
秘鲁青年本森和哈斯喜欢捕鱼。一天,两人备好网具,驾起一只摩托艇,从卡亚俄海湾出发,半个小时后来到预定的目的地牛角环礁。牛角环礁是一个荒凉的没有生气的礁盘,孤零零地浮现在大海上,远看像一只锅盖。此时旭日东升,波光粼粼,牛角环礁四周的海面显出蓝绸子一般的温柔。这里海底很平缓,俯下头细瞧,能隐隐约约地看到海藻、珊瑚、游鱼。四周海面上,不时弹跳出飞鱼,像一支支银光闪闪的箭,滑飞100多米后又“咚咚”地跌落海中。两人下好网,吃点干粮,然后伸出钓竿,钓些小鱼取乐,享受着大海的无限风光。  相似文献   

5.
神秘的火花     
1933年3月3日凌晨,日本三陆海啸发生时,人们看到,大波浪从釜石湾附近的灯塔向海湾中央涌进时,浪头底下出现了三四个像草帽似的圆形发光体,横排着向前,色泽青紫,像探照灯那样照向四面八方,光亮可以使人看到随波逐流的破船碎块。一会儿,互相撞击的浪花,又把这圆形的发光物搅碎,然后,发光物就不见了。  相似文献   

6.
<正>(连绵不断、轻柔缓慢的潮水声)(男声旁白)有人说,浩瀚的大海就像是一颗巨大的魔方。魔方,变幻无穷,而那片蔚蓝色之下涌动着的神奇,也一样永远都无法预知。大地的转动轻轻拨弄着这份神奇,每刻不停。却总也没人猜得到,变幻激起的浪花,下一刻悄悄改变的是谁的世界  相似文献   

7.
丁玉柱 《海洋世界》2013,(11):64-65
让王蒙与大海真正第一次全方位亲密接触而并让王蒙“最难忘的是南海之旅,救生艇、运输艇、炮艇、猎潜艇和鱼雷快艇,我们和海军同志一起站立在指挥台上,高唱着刘邦的《大风歌》,劈开紫缎一样闪闪发光的南海海面,在海鸥和飞鱼的包围中。  相似文献   

8.
杨威 《海洋世界》2006,(12):42-47
再见,回想一生的地方!2006年2月24日,风暴骤然远去,南极宁静得像刚刚出世的婴儿。我们约好临行前去告别中山站附近陪了我们60多天的冰川,那是冰雪的精灵在湛蓝的海面写下的诗句。它们有的豪放,像直指长天的寒剑;有的柔情,像飘逸的荷花仙子;更有的像是郑和大将军,面向北方,守卫着人类最后的一片净土。“雪龙”船就停在不远的海面上,它告诉我们这一刻不会凝固,我们还将回到人头攒动的城市,我们还要继续忍受日夜不休的汽车噪声,我们还要去货仓爆满的超市购物,我们还要参加激烈的职称晋级考试,我们还要在电脑上敲打文字然后去医生那里检查颈椎病…  相似文献   

9.
下龙湾印象     
今年6月下旬,我随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赴越南考察团来到越南下龙湾。去过越南的人,很少有不知道下龙湾的。它位于越南北部,北倚鸿基,南临吉婆岛。那里不仅有闻名世界的鸿基煤,更有被誉为“海上桂林”的奇特景观。笔者曾在桂林生活过8年,虽然现已离开16年,但那如诗如画的山与水始终魂系梦牵。为此我曾想,那突兀于下龙湾海面的小山,怎么会像桂林漓江上浮现的小山呢?汽车在公路上飞驰,在快到下龙湾能看到大海时,我看到大海的那边便不是天,而是一片高高低低的群山。虽然由于大海的辽阔使得这些山路显小些,但它们那遮掩不住的秀美真使我感到来到了桂林。我在下龙湾的海滨大道上漫步,不时地注视着远方那似曾相识的群山,咀嚼着“升龙”与“下龙”的故事。人们传说曾有一条龙  相似文献   

10.
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站在洁白的沙滩上,远看星帆点点,碧波万顷,真是开心惬意极了。然而,有一天,当乘船出海碰上风暴时,但见海面一片翻腾,山丘般的海浪铺天而来。巨轮成了一叶扁舟,时而被高高举起,时而重重地落下。一阵低沉的巨响与颤抖,浪头横过甲板、穿过桅杆,飞向了船舷的另一面。左右摇晃近乎于30°的船体,使人头昏  相似文献   

11.
江泓 《海洋世界》2019,(7):58-61
故事距今1.8亿年前的侏罗纪早期,一片蔚蓝色的浅海覆盖着今天的欧洲西部,这里日后将浮出水面成为德国的一部分。在平静的海面上,突然出现了几个三角形的背鳍.背鳍瞬间划过海面,然后就消失不见了。没等多久,一条像海豚一样的动物高高跃出海面,然后又落回到海中,溅起了一片浪花。这不是海豚,而是狭翼鱼龙,一种生活在侏罗纪海洋中的鱼龙类。狭翼鱼龙流线型的身体外形让它们可以在海洋中高速前进,是速度型的捕鱼高手。  相似文献   

12.
一、雌鲸给吊上了船1980年8月的一天,阳光格外灿烂,大西洋一望无垠的碧水,闪烁着耀眼的波光。巴哈马港湾一片风平浪静突然寂静的海面波涛汹涌起来,一大群鲸鱼浩浩荡荡游了过来,它们一会潜入水中,一会儿浮出水面,喷射出冲天高的水柱,掀起滚滚浪花,真是气势磅礴壮观,它们不愧为海中巨霸,自由自在地嬉戏,愉快地欢歌。一条捕鲨船劈波斩浪驶来,站在船头的是队长诺伦巴尔,他手搭凉棚聚精会神地观察着海面,他锐力如鹰的眼睛,一下子发现船的西北面,隐隐约约有鲨鱼出没,他立即下令船靠上去,端起枪正要对准一条跃上水面的大白鲨鱼射击,随船前来进行海洋生物考察的女科学家米玛丽珠,急忙对诺伦巴尔说:“你别开枪,是一条大白鲨,很少见的,放过它吧!”诺伦巴尔沮丧地放下枪,很不高兴地说:“一英尺的大白鲨就价值万元,这下子至少损失25万美元啊!”他有点后悔,不该让女科学家随船来考察。一会儿,鲸鱼群出现在船的东北方,诺伦巴尔和船员们高兴地欢叫起来,一个队员忘乎所以,不小心一脚悬空掉进海水里,诺伦巴尔喊:“快抛缆绳让他扯住……”这时哗啦一声,从水中冒出一个庞然大物,张开血盆般的大嘴,咬了那队员一口,那个队员“哎哟”地惨叫着:“快救命啊!”顿时他的鲜血染红...  相似文献   

13.
行摄西沙     
陈凯 《海洋世界》2014,(7):38-45
<正>夏日西沙的阳光让人炫目,头顶着烈日小船驶离港口向着七连屿方向驰去。进入深海后,浪也越来越大,一波一波地迎面冲来,浪花洒在身上带来阵阵凉意,六米多长的小渔船行驶在茫茫的大海上,像一片飘零无助的小叶子。珂儿紧张得不行,紧紧抓着我的手……看着小山似的浪涛一排一排向着小船涌来和船下墨蓝般幽深的大海,令我这常到人迹罕至的地方的人,心中都不免有一丝紧张。小船突突地破浪前进,船老  相似文献   

14.
金秋时节,碧波万顷的大海,一艘艘军舰,一列列水兵,蓝披肩,黑飘带,还有那欢快的浪花……。这如诗如画的场面,令人神往。然而,在这诗情画意的水兵生活背后,有许多令人肃然起敬的故事,又有令人捧腹大笑的生活插曲,构成了人  相似文献   

15.
我家住在离海边只有几十米远的地方,能听见大海的浪涛声,我是闻着海潮和鱼虾的味道长大的,这种味道不在海边的人是不习惯的,他们受不了那种略带腥味的空气和海边的喧闹。而我恰恰相反,一时闻不见那种味道和渔民伯伯出海时的喧闹声,就好象少了些什么。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每年的春天,家里都要去买鱼送给爷爷和外公,因为我们老家有春天吃鱼的习惯,这时候,就比较谁最孝顺了,因为我们家住在海边,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近水楼台先得月”嘛!我们总是买很大很大、很鲜很鲜的鲅鱼,那鲅鱼足有一米多长,黑亮黑亮的,可好吃啦,我最爱吃当地渔民做的一种叫作“红闷家常鱼”,做法实际也很简单,用家常面酱作佐料,用温火慢慢的炖,俗话说“千炖豆腐万炖鱼”,鱼炖的时间越长越好吃,一定不要性急。特别是用那种生铁锅做的鱼更好吃,如果再加上玉米饼子,那简直是渔家一绝。每次吃鱼,都会把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高兴得合不拢嘴。我渐渐长大了,我们仍然每年买鲅鱼到了买鲅鱼的时候了,可我纳闷,我大了鲅鱼却越来越小了呢?我不解的问爸爸:,今年又,为什么“鱼妈妈哪去啦?为什么就剩下鱼孩子了呢?吃这么小的鱼多可惜啊!”爸爸笑了笑说:“是啊孩子!我们现在吃的是子孙鱼啊!”“为什么要吃子孙鱼呢...  相似文献   

16.
心仪海鸟     
在辽阔的海洋上空,飞翔着各种各样的海鸟,它们有的常居海岛,有的嬉水站立潮头,有的追波逐浪随船伴侧。海鸟的生活空间正好与鱼类相反,并以生活在水下的鱼类为生,构成了空中—水下的立体食物链。我是一名老海员,见过太平洋的海鸟,也见过印度洋和大西洋的海鸟。虽现已辞海归田,但心中常记起曾给我的海上生活平添乐趣的海鸟。海鸥、信天翁、海燕、军舰鸟等,它们的灵性、仪态、叫声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寄托我对海鸟的  相似文献   

17.
《海洋世界》2011,(3):70-71
"小螺号滴滴滴吹,海鸥听了展翅飞,小螺号滴滴滴吹,浪花听了笑微微……",这首儿时经典的歌曲还犹自回响在耳畔,不禁让人们畅想着漫步在茫茫的海滩,望着蓝蓝的海水,吹响螺号的浪漫场景。这是海螺比较让人熟知的一面,我们透过它那美丽的花纹和奇异的身  相似文献   

18.
海底壁画     
陆地上有许多然洞穴,那里面神秘幽深,形态各异的钟乳石,有的像竹笋,有的似冰挂,有的如利剑.....令人留连往返。在大海的底部也有不少洞穴,其中有些洞穴很奇妙,有的洞中喷泉涌出,有的洞穴泛着蓝光。有的洞穴栖息着原生动物,有的洞穴成为海龟的坟地,还有的洞穴能使凶猛的鲨鱼变得异常温柔……海底洞穴的奇妙景象吸引着人们。近些年  相似文献   

19.
江泓 《海洋世界》2021,(2):61-65
故事汹涌的海浪拍打着海边的峭壁,溅起白色的浪花。你肯定想象不到,2.45亿年后,这里将变成云南省西部的山区,关于海洋的记忆则储存在岩石之中。当浪花从天而降,冲刷着突出海边的礁石,在礁石上几只怪模怪样的动物趴在那里一动不动,就像是雕像,它们是滤齿龙。一只齿龙缓慢的向礁石边缘爬去,然后一个猛子扎进海里。潜入大海的滤齿龙一改迟缓的状态,只见它摆动着身后的长尾巴,快速游向珊瑚礁。  相似文献   

20.
珊瑚的美是大自然的恩赐,那飘飘欲仙的样子非人工能做出来的。由珊瑚形成的珊瑚礁同样美丽非凡。珊瑚礁的形态可谓五彩缤纷:有的顶着个大大的圆顶,就像一朵硕大的花椰菜;有的笔直窄长,俨然海底耸立的摩天大楼。成熟的珊瑚礁可能在海底生长了数千年,绵延达几百海里,庇护滋养着成千上万种水下生物,就像一座城市那样,给大自然增添美景,给人类带来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