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会议计划委员会的安排,“海洋──83”讨论会将于1983年8月29日至9月1日在美国旧金山举行,这是举世瞩目的一年一度的海洋盛会。这次会议的专题是“有效地利用海洋”,仍由美国海洋界两个著名的学术团体“海洋技术学会(MTS)、大洋工程理事会(IEEE-GOE)联合主持。这是一次国际性的会议,讨论的主要课题是关于有效地利用五大海洋资源所需要的科学技术。五大海洋资源是:矿物资源、能源、非矿物性资源、海上运输、海洋科学和军事海洋工程。在会议召开的同时还将举办展览会。现在正在征集论文,征文的范围包括:大洋工程,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球物理学,海洋地质学,水  相似文献   

2.
<正>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OAA)气候预测中心更新的月度数据中发出了厄尔尼诺正式到来的公告。厄尔尼诺作为一种海洋大气现象,特征是太平洋东部靠近赤道的海域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预计,厄尔尼诺现象持续至今年夏季的可能性约为50%~60%。这是自2010年春季以来首次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由于本次厄尔尼诺强度并不  相似文献   

3.
《海洋世界》2008,(10):6-6
美国国家科学院下属的全国研究委员会日前发布了一份报告,称美国政府目前在治理海洋垃圾方面的力度不够,美国应设立海洋垃圾“零排放”目标,以防海洋环境持续恶化。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美国利用台湾遏制中国,是因为美国不愿意看到中国强大,不愿意看到中国成为一个海洋大国;一个倾向于美国的台湾,将能保证美国在西太平洋的经济战略地位得以维持和巩固。为此,美国一边对中国保证“坚持一个中国”,一边加强台湾与大陆  相似文献   

5.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水文气象学会第五次学术年会,于1986年9月20日至23日在无锡市召开。出席会议的单位计48个,代表110人,提交大会的论文约180篇,撰稿者约230人。会议还邀请了美国大湖和海洋研究中心主任A·M·毕顿教授和章以本博士,作了题为“美国密执安大学大湖和海洋研究中心,大气和海洋科学系及美国海洋基金会的研究活动”等内容的学术报告。与会代表对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创始人之一,水文气象学会第一、第二届理事长赫崇本教  相似文献   

6.
《海洋世界》2007,(5):7-7
海洋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能够吸收大约一半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而其中大部分反应都发生在海洋表面以下100米的区域之内。海洋中多种浮游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捕获碳,而当它们死后,会穿过海洋的“昏暗带”沉至永远漆黑的海底。然而,美国科学家进行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海洋“昏暗带”的生物活动实际上是碳沉积的“把关人”,决定着浮游植物捕获的碳被永远存储于海底,还是很快又再回到海洋表层。  相似文献   

7.
据一些海洋考察史记载,地球上还有另一类神秘的智慧动物——海底人。1958年,美国国家海洋学会的罗坦博士使用水下相机,在大西洋4000多米的海底,拍摄到了一些类似人类的足迹。  相似文献   

8.
文章依据美国最新发布的《美国海洋与海岸带经济报告》,分析了"大衰退"对美国海洋经济的总体影响,并具体分析了各主要海洋产业受到的冲击。研究发现,海洋经济具有规模大、多样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受2007—2009年"大衰退"的影响较大。然而从2010年开始美国海洋经济表现出从衰退中恢复的迹象,显示出一定的弹性。具体来看,受到冲击较大的行业包括,海洋建筑业、海洋生物资源业和船舶修造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海洋矿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呈现出波动性;滨海旅游业受到的冲击较小。  相似文献   

9.
新洲 《海洋世界》2004,(2):15-15
据美国《科学》杂志最新一期发表:由瑞典自然史博物馆和美国科学家组成的联合科研小组,来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的“海岭”号深海调查船,首次在印度洋水深2500米的深海海底,喷涌热水的“海岭泉”发现一种“铁甲鳞”覆盖的珍稀软体动物。这种软体动物有  相似文献   

10.
一次,美国一位海洋生物学家乘坐深潜器对大洋深处进行考察。当深潜器徐徐在海中下降时,他透过玻璃窗,看到探照灯照亮的地方雪花纷纷扬扬下个不停,一只只圆圆的海蛰似撑开遮  相似文献   

11.
1992年10月23日,美国海洋生物学家托姆教授正在佛罗里达州海岸进行海洋科学考察时,偶然间在海滩的卵石间发现了一只密封着的古老的酒瓶。他打开一看,里面有一张卷着的发黄了的纸张,详细记录了古船“玛尔达”号出事的地点和起因。信的最后有船长费尔多斯的签字。今天,人们终于了解了近3个世纪前“玛尔达”号神秘失踪的真正原因。1708年7月12日,南太平洋上风和日暖,海天  相似文献   

12.
1999年11月28日,英国《泰晤士报》和最新一期美国《新闻周刊》报道称,美国五角大楼已经下令立即调查中国利用电脑技术发展的被动雷达技术,是否威胁到美国最先进的隐形飞机。报道指出,中国已接近完成部署这种新型的防空早期预警雷达,并可能在2年内服役,这使美国军方忧心不已。美国人所担心的是一种新的“革命性”的防空雷达技术。它可以探测到美国的隐形飞机,包括美国现役的 F-117隐形轰炸机,甚至于未来投入使用的新一代隐形战斗机 F-22。美国的防务专家指出,中国人利用一种相对简单的国产技术研制出的这种反隐形雷达系统,使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造价最昂贵的隐形飞机过时。美国人这种担心不是空穴来风毫无根据的。中国早在隐形飞机问世时,就致力于攻破美国隐形飞机的隐形技术。当一架 F-117隐形轰炸机今年5月在南联盟上空被击落后,美国就预感到自己已经失去了这种优势。  相似文献   

13.
“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培训与教育中心”日前在厦门举办2007年“海洋保护区管理能力及GIS技术应用管理培训班”,本期培训班的25名授课教员来自美国海洋与大气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美国、澳大利亚、越南、巴基斯坦的大学与研究机  相似文献   

14.
计划于1994年夏季发射升空的美国“海星”号卫星,将是世界上第一个私营遥感卫星。由于这颗卫星为遥感海洋水色而设计,所以它将有力地促进空间利用的商业化,使海洋科技界大大获益。这一装置产生的资料,将有助于人们对全球碳循环的认识,为在总体上进一步了解世界大洋提供资料,并在船舶航运、渔业管理和执法、海洋工程以及环境监测中产生新的商业机会。  相似文献   

15.
监测大尺度(几千公里尺度)海洋过程,对于海洋预报、研究海气相互作用有着重要意义,然而过去没有切实可行的办法监测。1978年美国开始研究用声学方法——“海洋声学层析照像”(Ocean Acoustic Tomography)监测大尺度海洋过程,这对研究大尺度海洋结构的变化展现了可喜的前景。本文简要介绍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和试验设备。  相似文献   

16.
中国“数字海洋”原型系统构建和运行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新  刘健  石绥祥  董文  池天河 《海洋学报》2010,32(1):153-160
1 引言 "数字海洋"伴随"数字地球"战略的提出应运而生,是"数字地球"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数字地球"理论和技术在海洋工作领域的体现和再创新[1-5].国外与"数字海洋"相关的研究主要包括全球海洋观测系统(GOOS)、基于遥感技术的全球海平面上升研究、区域性海洋观测如信息服务系统等,比较典型的有GOOS,美国的改善海洋观测系统(IOOS)、澳大利亚的BLUELINK等系统[6-9].  相似文献   

17.
今天,即使在平静的海底也会遇上某种离奇古怪的事件——美国“爱尔塔宁”号海洋考察船上的研究人员在深海考察时,意外地发现了一座奇异的海底“铁塔”。1964年8月29日,“爱尔塔宁”号海洋考察船航行到智利的合恩角以西7400多千米处抛锚停泊,按照南极考察计划开始考察作业。考察人员计划在这一海区将一台深水摄像机下潜到4500米深处,对这里的海底状况进行水下拍摄。为此,考察人员把一台特制的水下摄像机安装在一个圆柱形钢制保护壳内,用电缆线将其系在考察船上。一天的考察结束了。当摄像技术员在暗室中对  相似文献   

18.
夏风 《海洋世界》2019,(4):64-67
根据2019年1月16日发表在美国《大气科学进展》上的研究报告,自人类有记录以来,2018年地球上的海洋温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海洋已经吸收了了人类温室气体所捕获热量的90%以上,减缓了大气变暖的节奏,但却导致了地球气候许多其他不良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日本“海沟”号无人潜水器成功潜入海洋最深处据《中国海洋报》4月7日报道:日本“海沟”号无人潜水器3月24日在西太平洋关岛附近海域进行深潜试验时,成功地潜入地球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查林杰海渊”10911.4m深的海底。这一记录比美国的“的里雅斯特”号...  相似文献   

20.
西北太平洋陆架海洋通量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10月14~16日在青岛召开。会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海洋研究委员会/全球海洋通量联合研究委员会、中国海洋研究委员会、全球海洋通量研究中国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联合资助,由全球海洋通量研究中国委员会主办。据初步了解参加会议的有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俄罗斯、中国(包括台湾省)六个国家的代表共60余人,届时国家科学技术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