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人在最近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2007年5月1日凌晨,在我国南海北部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实  相似文献   

2.
《山东国土资源》2009,25(10):69-70
9月25日上午,国土资源部召开新闻发布会称,我国先后于2008年11月和2009年6月在青海省天峻县木里镇永久冻土带多次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实物样品。这标志着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个在中低纬度冻土区发现“可燃冰”的国家,是继加拿大、美国之后第三个在陆域钻获“可燃冰”的国家。  相似文献   

3.
康维海 《青海国土经略》2009,(5):F0002-F0002,I0001
日前,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和青海煤炭地质局一0五队,共同承担的青藏高原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勘查项目,在我省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常年冻土区以T200多米的钻孔中发现并成功提取俗称“可燃冰”的天然气水合物,这是我国首次在大陆发现并提取天然气水合物,  相似文献   

4.
国庆前夕的9月25日,国土资源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一项最新勘探结果:我国在青海省祁连山南缘永久冻土带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义称"可燃冰")实物样品.据科学家粗略估算,远景资源量至少有350亿吨油当量.  相似文献   

5.
海底泥底辟(泥火山)与周缘发育的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着密切的关联,表现在静态要素和动态成藏2个方面。作为一种重要而有效的运移通道类型,泥底辟(泥火山)携带的气体将是天然气水合物的重要气体来源。同时,含气流体沿着泥底辟(泥火山)的上侵,可能会导致上覆地层中温压场和地球化学组分的改变,进而引起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厚度的变化。因此,泥底辟(泥火山)将控制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如位于构造中心部位的矿物低温热液成藏模式和位于构造边缘的矿物交代成藏模式。另一方面,泥底辟(泥火山)的不同演化阶段将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和富集产生不同的影响。早期阶段,泥底辟(泥火山)形成的运移通道可能并未延伸到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导致气源供给不够充分;中期阶段,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条件匹配良好,利于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晚期阶段,泥火山喷发带来的高热量含气流体引起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的热异常,可能导致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直至泥火山活动平静期,天然气水合物再次成藏。   相似文献   

6.
陆域天然气水合物作为一种未来开发潜力最大的非常规清洁能源而备受各国政府青睐,目前国内外对陆域水合物形成条件的研究集中于4个重点方向:温度-压力、气源、气体运移及水合物的圈闭,大量的研究表明最为直接的条件为温度-压力和气源,而圈闭则决定水合物的成藏规模。同时水合物的形成机制也成为研究的热点。近年来,我国学者依据陆域水合物形成的温压条件而做出的理论预测曾成功地指导了祁连山冻土区水合物的发现。然而,地处海拔4 600多米的北羌塘青南冻土区有着比祁连山水合物产出地更佳的水合物形成条件,但至今未获得找矿成果突破,还存在二叠系烃源岩中有机质的沉积环境不明、气体成因不清及烃源岩综合评价缺乏标准等诸多问题。对国内外在水合物形成条件等方面进展的总结将给青南地区今后水合物勘查诸多有益的启示,如冻土厚度及类型、烃气成因、断层、圈闭和储层等因素对水合物形成及成藏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油气资源在能源结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成因机制及勘探思路已发展出了完善的系统理论———含油气系统理论,而天然气水合物作为潜在替代清洁能源,其勘探理论尚处于探索阶段。借鉴含油气系统理论,注重与常规油气成藏的差异性分析,在系统分析全球已发现天然气水合物主要研究区的天然气水合物特征基础上,从气体来源、气体运移通道、有利储层等方面对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机理进行了系统梳理,以探究天然气水合物系统特征。提出天然气水合物系统应包括气源、储层和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3个基本要素以及气体生成-运 移 过
程和天然气水合物形成过程2个基本作用;冻土带内气体来源以热解气为主,海洋环境中则以生物气或热解气和生物气的混合气为主;气体运移通道主要为流体底辟、气烟囱、大尺度断层、裂缝、滑塌构造及高渗透性地层等;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在冻土带以砂岩为主,在海域则以黏土质粉沙及粉沙质黏土为主;综合全球各区域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特征,提出了9种类型天然气水合物系统,同时以我国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系统为例总结出了天然气水合物系统成藏事件表。   相似文献   

8.
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及渗流特征是天然气水合物注热开采机制研究的基础问题。考虑水合物分解效应和储层应力条件的影响,进行天然气水合物储层性质的数学描述,建立天然气水合物注热开采的储层数值模型,分析天然气水合物注热分解渗流特征;比较注热生产过程中注热温度和注热速度对天然气水合物藏温度场及渗流场的影响,结合分解前缘移动特征及分解区面积占比变化规律,对水合物的分解渗流特征进行定性评价和定量描述。结果表明:随注热温度的升高,分解前缘的移动速度加快,分解区面积占比增加,但增加幅度减小;随注热速度的增加,分解前缘移动更快,分解区面积占比增加,增加幅度也增大,注热速度比注热温度对水合物分解的影响更大。该结果为研究天然气水合物注热开采机理、分解及渗流特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一把双刃剑天然气水合物,是由"气"和"水"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一类似冰状的物质。气可以分为可燃气体(如甲烷、乙烷、氯气、硫化氢、磷化氢等)和不可燃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气、氩气等)。可燃气体形成的水合物,遇火即燃烧,俗称可燃冰。可燃气体中的甲烷是沼气、煤层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具有重要的能源意义和工业价值。因此,狭义而言,可燃冰指的是甲烷水合物。  相似文献   

10.
摘 要: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的改进与完善是水合物资源走向商业开发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研究一直深受重视,新成果不断涌现。通过对国内外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研究动态的跟踪,分析总结了这一前沿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在天然气水合物常用开采方法中,加热开采法研究进展最为明显,在传统井口注热法基础上,提出了电磁加热、原地生热、干热岩加热等许多全新的原位加热思路;降压开采法与二氧化碳置换开采法在提高开采效率方面也做了诸多尝试,取得了一些新认识。另一方面,针对天然气水合物藏开采工艺技术也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在传统单井开采方案基础上,提出了双井、多井等多种新开采方案;水平井与水力压裂技术在水合物开采工艺研究中也显现出日益活跃的趋势。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研究领域取得的这些新进展,进一步强化了人类对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1.
琼东南盆地是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先导示范区.选取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为研究对象,基于地球化学分析、地震资料解释和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条件等资料,分析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模式.结果表明:琼东南盆地天然气水合物的气源具有"热成因气为主、混合成因气为辅"的特征,主力气源岩具备充足的供烃能力.研究区发育的"通源连储"断裂、气烟囱—泥底辟—麻坑、海底滑塌体构成主要运移输导体系和储集体,在水合物形成聚集过程中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其中气烟囱为高效运移输导体,是有利勘查目标.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气田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模式为热成因气型渗漏型、渗漏—砂体复合型和生物成因气型扩散型3种.该结果为琼东南盆地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评价和勘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可燃冰从哪里来?怎么开发利用?带着这样的问题,让我们来看看近期地勘行业发生的大事——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试采成功相关报道。2017年5月10日14时52分,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在南海神狐海域的第一口试采井点火成功,从水深1 266米海底以下203~277米的可燃冰矿藏开采出天然气。开采成功的现场2017年5月18日,国土资源部姜大明部长在南海试采平台现场会上宣布,我国首次可燃冰试采成功。至此,经试气点火,已连  相似文献   

13.
温压稳定条件、气源生成条件、构造输导条件和沉积储集条件4个要素相互间的匹配性控制着天然气水合物的富集程度。基于天然气水合物成藏要素的分析,初步构建了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富集的评价方法:首先评价区域内是否具备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条件,明确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域范围;然后在稳定域内寻找有利目标,评 价是否具备天然气水合物规模富集的条件。对 墨 西 哥 湾 AC818#1区域的评价结果与勘探结果一 致,显 示 了 评 价方法的可行性;最后,进一步指出未来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富集评价应建立地质“甜点”区、开发“甜点”区和工程“甜 点”区等综合评价体系,从而确定最佳靶体。   相似文献   

14.
信息在线     
正我国计划明年实施海域"可燃冰"钻探工程近日,第八届国际天然气水合物大会在京召开。据悉,未来几年,中国将继续加强海域和陆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评价,开展水合物成藏理论、探测技术、环境效应和试开采技术等研发,计划于2015年在中国海域实施天然气水合物(即"可燃冰")的钻探工程,这将更加有力地推动中国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与开发的进程。(新华网)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这是在我国南海神狐海域进行天然气水合物试采作业的"蓝鲸一号"钻探平台。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在南海神狐海域实现连续8天稳定产气,试采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的历史性突破。(新华社提供)  相似文献   

16.
正天然气水合物因其巨大储量,作为一种潜在的能源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2013年3月日本在南海海槽进行的世界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开发试验中获得日产2万方的气体成果后,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工业化开发已经提上了日程。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与微生物作用有关的生物成因气对水合物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而深部来源的热成因气的作用也不可忽视。这样,如何利用  相似文献   

17.
以含油气系统为切入点研究了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识别出天然气水合物含油气系统6个控制因素:稳定的温度-压力条件、气源、水源、气体运移、适宜的沉积物或储集岩和圈闭形成时间。针对这些特点,初步提出了工作思路及研究方法,特别提及轻烃气体浓度与同位素分析法、孔隙流体特定组分分析法和轻烃蚀变产物分析法3种地球化学勘探方法。在此基础上,以开心岭-乌丽地区天然气水合物含油气系统为例证明了天然气水合物含油气系统的可靠性,进而为中国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有利区优选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天然气水合物 (Gashydrate)是由天然气 (甲烷为主 )和水组成的固体结晶物质 ,故又称固态甲烷、可燃冰或气冰。通常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在水深 50 0~ 4 0 0 0m的海底沉积层 ,由于压力加大 ,天然气水合物可在15~ 2 5℃条件下形成。据现有资料 ,天然气水合物主要赋存在大于 30 0~ 50 0m水深的海底沉积物中和寒冷的高纬度地区。天然气水合物为一种冰状的白色固态结晶体 ,气体中甲烷占 99%。它主要存在于温度较低、压力较高、气和水足够富集的大陆架边缘和大陆坡上部的海底沉积物中 ,其上有较为稳定的沉积盖层。据分析 ,1m3的…  相似文献   

19.
格陵兰岛西部巴芬湾发育丰富的油气藏和天然气水合物藏,其形成分布与流体运移系统密切相关.根据浅层地震数据,利用BSR识别、地震相分析、地温梯度和热流值异常方法,追踪流体运移路径,分析多边形断裂对水合物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各地质构造形成的流体运移系统.结果 表明:研究区发育两个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GHSZ),其热流值分布具有非均一性,多边形断裂发育处热流值高;流体特征表现为纵波反射模糊带、"亮点"地震相异常、"平点"地震相等;高密度多边形断裂为流体运移提供疏导通道,增加天然气水合物的储存空间;深部裂解气通过聚集型高通量流体运移通道(底辟或构造隆起、断裂、高渗透层等)在垂向和侧向上运移,在研究区北部形成天然气水合物藏.该结果对降低前沿盆地的天然气水合物开发风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可燃冰,也叫固体瓦斯,学名叫天然气水合物。其外表像冰,点火可以燃烧,因此俗称"可燃冰"。在海洋里,可燃冰分布于水深大于300米的海底沉积物中,在陆地上它埋藏在深于130米的永久冻土层里。可燃冰的分布很广,就海洋而言,约占海洋总面积10%左右。目前,可燃冰在全球共发现132处产地,其中冻土区9处。在标准状况下,每立方米的可燃冰,最大可释放164立方米的天然气。迄今为止,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