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正6月23日,随着噼噼啪啪的鞭炮声,调兵山市兴隆屯村村民高洪佰与亲属们兴高采烈地将家具搬进了93平的楼房,高洪佰成为搬迁兴隆屯新村的又一位村民,这是调兵山市实行采煤沉陷区整村搬迁受益农民的缩影。调兵山市因煤而兴,263平方公里的区域面积中有50%为煤矿占地,受采煤沉陷影响,全市34个行政村有20个处在沉陷区,地面沉降,房屋开裂,严重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安徽省淮北市采取复垦整地、填充造地和生态修地等措施,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让城市"伤疤"变身生态宝库。一是复垦整地。该市将塌陷深度2米以内的区域复垦为耕地,塌陷深度大于2米的区域复垦为养殖水面。5年来累计实施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项目65个,治理沉陷地1 100公顷。  相似文献   

3.
正不久前,在抚顺市新抚区榆林街道榆林村的采煤沉陷区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工地,抚顺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同志指着一大片平整的土地告诉记者:"两个月前这里还是矿渣遍布、荒草丛生的采煤沉陷区,经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以及综合整治,这里将新增耕地195.79公顷。"  相似文献   

4.
6月23日,随着噼噼啪啪的鞭炮声,调兵山市兴隆屯村村民高洪佰与亲属们兴高采烈地将家具搬进了93平的楼房,高洪佰成为搬迁兴隆屯新村的又一位村民,这是调兵山市实行采煤沉陷区整村搬迁受益农民的缩影。  相似文献   

5.
在高潜水位煤粮复合区,煤炭开采沉陷造成大面积耕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因此,总结采煤沉陷防治技术很有必要。该文介绍了常用的沉陷盆地修复技术和修复模式的研究进展,系统总结了消灾修复技术、工程修复技术、生态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研究现状和成果。用"矿地一体化"理念统筹资源开发和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地、环、景、城"四位一体的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模式,运用3S、大数据、云平台实现采煤塌陷地动态监测监管,是将来采煤塌陷防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邹城市地处山东省西南部,辖区总面积1616km2,总人口112万,辖17个镇(街),892个行政村(居)。该市境内煤炭资源丰富,含煤面积357km2,占境域面积的22%,地下煤炭储量达41亿t,是全国8大煤炭生产基地之一,有兖矿集团所属国有及地方矿井9对,年产原煤近2500万t,占山东省年产总量的17%以上。多年来,煤炭开采在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采煤区塌陷等毁坏耕地、破坏生态等人为地质灾害方面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6年底,全市采煤塌陷区达0.54万hm2,其中绝产面积0.29万hm2;先后造成7所学校、17家工厂、23个村庄搬迁;10多个村人均耕地不足…  相似文献   

7.
2008年,我们将牢固树立节约集约用地理念,从五个方面积极探索节约集约用地新路径。对空闲、废弃、闲置的土地,我们将采取依法收回、等价置换等方法,优先用于新的项目建设;对低效利用的土地,要限期促使整改,努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要结合鹤壁市老区向新城搬迁、采煤沉陷区治理、棚户区改造等工作实际,对因单位搬迁停止使用的土地、采煤沉陷损毁土地、原棚户区占地等土地进行详细调查,加强谋划,协调有关部门研究盘活利用的有效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抚顺煤炭开发历史悠久,近年来,受采煤沉陷等因素影响,遗留了大量废弃土地,不仅占用了宝贵的空间资源,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给矿区群众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大量采煤沉陷土地带来一系列的地质灾害和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市转型和社会经济发展。治理采煤沉陷区,改善抚顺地区的生态质量,还抚顺市民一个清新的环境,使大量土地得到恢复利用迫在眉睫。开展采煤沉陷区调查是实现土地的持续利用的可靠保障,可以为  相似文献   

9.
沂源县徐家庄乡杨庄村属于青石山区,人口1780,土地总面积383公顷,其中耕地近100公顷,人均耕地0.8亩,且耕地多为旱田,土层浅,产量低而不稳。该村老庄占地20公顷,居住200余户,由于地势低洼,街道狭窄,已不适宜居住。多年来,耕地质量和数量的影响,制约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为此,沂源县国土资源局聘请专家对村庄整体搬迁,进行土地整理增加耕地进行了可行性研究,通过村庄搬迁进行土地整理,不仅增加了耕地面积,还增加了农民收入,壮大了集体经济。沂源县国土资源局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主要抓好以下3方面工作:一是规划先行。针对老庄的地形特点,考虑整…  相似文献   

10.
在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清洁生产和全过程控制的现代化管理思想及循环经济理念的指引下,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已成为矿企面临的重要课题。随着我国煤炭资源的日益减少,对于井田范围内村庄压覆资源的释放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沉陷范围内村庄保护煤柱留设及建筑物损坏程度预测意义重大,为井下巷道合理布置、村庄搬迁规划及后期塌陷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地下采煤造成的地表沉陷进行及时、精确的监测监管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该文以济宁市为例,介绍了D-InSAR技术在大范围采煤沉陷区监测及其时序变化特征分析中的应用。介绍了使用D-InSAR技术对采煤沉陷进行监测的基本原理;以5cm下沉线作为采煤沉陷区边界线,选取15期RADARSAT-2 Wide模式数据,采用多基线累积叠加方法分别提取各期采煤沉陷区边界并使用岩移观测数据对监测结果进行了检核。以花园煤矿为例,分析D-InSAR监测采煤沉陷范围及程度的时序变化特征,随着开采的持续进行,沉陷范围及沉陷量逐步增加,受临近工作面开采影响,沉陷中心的沉陷量呈周期性增加。结果表明,D-InSAR可以精确有效地对采煤沉陷区范围及其时序变形过程进行监测,可以应用于大尺度采煤沉陷区的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调兵山市万家房村未雨绸缪,在汛期来临之前拨专款35万元修建了10户防灾避险保障房,确保因地质灾害或洪涝受灾的农户有避险的住所。万家房村地处铁法煤业能源公司的采煤沉陷区域中,全村三分之一的耕地因地面沉陷不能耕种,村民房屋也受沉陷影响随时有倒塌的危险。  相似文献   

13.
阜新市是一座能源城市。经过百年的发展,阜新成为因煤而兴的现代化的城市;也是因为有煤,阜新市近年的发展受到地质环境的制约。百年的采煤历史,在阜新平安、高德等地区形成了大面积的采煤沉陷区,破坏了当地人民赖以生存的地质环境,给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困难,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  相似文献   

14.
正9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东北三省调研的第三站——辽宁进行为期两天的考察。28日下午,习总书记在沈阳主持召开了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在辽宁考察期间,从辽阳石化到抚顺采煤沉陷区避险搬迁安置小区,习总书记始终关注着辽宁老工业基地资源产业的发展振兴,牵挂着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也关心着这座矿业大省百姓的衣食住行。9月30日,为传达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5.
不眠的雨夜     
城市建设、工业发展要用地,新农村建设也要用地,而国家实施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新农村建设用地的出路在哪里?博爱县国土资源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村庄整治,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 镇平县通过“村庄合并,搬迁腾地,填补空心”等模式,目前已使1950亩的宅基地变成口粮田。 该县依照“适当集中、有利生产、统一搬迁、统一复垦”的原则,将石佛寺、晁陂镇小城镇建设与农村居民点改造相结合,引导农民向小城镇集中,调整后的原宅基地退耕还田。对生产、生活不便的小自然村,实施了整体搬迁计划,旧村址统一复垦。对少数村内闲置、村外扩占的空心村,制定了规划,确定村庄发展的规模和控制界,动员界外住户向村内搬迁。目前,该县已有7个自然村完成整体搬迁,开展小城镇建设试点6个,整治“空心村”百余个。■镇平县千余亩宅基…  相似文献   

17.
利用遥感技术手段,首次对辽宁省全域开展采煤沉陷现状及恢复治理调查,获取了基础调查成果,为辽宁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全省67处采煤沉陷区中特大型有1处、大型25处、中型38处、小型3处,总面积约648.44 km^(2),主要分布在阜新、南票、铁法、红阳、抚顺、康平和凤城等煤矿区,开采主体以生产矿山和责任主体灭失矿山为主,威胁对象包括土地资源、工业区、居民点和主要交通干线。(2)全省采煤沉陷区恢复治理面积约11.37 km^(2),治理类型以修复再造和地质灾害治理为主,治理后地类以农用地为主,少部分为居民点搬迁、光伏太阳能发电站和养鱼塘等,朝阳市、沈阳市及黑山县、康平县和北票市治理程度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8.
结合近年来的野外地质工作经验和生产实例,通过采煤沉陷区地面变形稳定性监测及对监测数据资料整理,可为分析采煤沉陷地面变形的形成机理,研究地面移动变形的规律性,预测采煤沉陷地面变形稳定性提供精准、详实的数据,可为采煤沉陷地区变形监测体系的建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鹤岗市是煤炭资源型城市,城市建设是围绕煤炭生产逐步建立起来的,城市规模有1/3是矿山企业或是采煤沉陷区。同时由于城市近些年的不断开发建设,可利用的存量土地资源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20.
兖州煤田采煤沉陷土地利用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采煤沉陷土地持续利用角度,依据沉陷土地利用的自然和社会特性,提出采煤沉陷土地的分区方案;以兖州煤田为例,进行实用分区,并依据各分区的特点提出持续利用方向和方案;最后,根据分区实例,就采煤沉陷土地的持续利用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