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山西省沁水煤田安泽县安泽南勘查区总体构造形态为一些轴向近似南北向的褶曲构造,并伴有4条小断层,地层倾角一般为7-15°,区内未发现陷落柱及岩浆岩侵入活动,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类。通过详查工作,基本查明可采煤层为山西组2、3号煤层,太原组5、6、9、10(9+10)、11号煤层,其中下3、9、10(9+10)、11号煤层为全区可采稳定煤层,2号煤层为大部可采的稳定煤层,5、6号煤层为局部可采下的较稳定煤层。全区共获得煤炭资源量(含高硫)100840万吨,其中硫分小于3%的2、3、5、6号煤层煤炭下资源量50522万吨。  相似文献   

2.
《河南国土资源》2009,(7):46-46
近日,黑龙江省煤田地质勘察队在鹤岗市萝北县江滨农场境内发现一优质大煤田,总面积为124.88平方公里,储量约1.26亿吨,煤层平均厚度1米。  相似文献   

3.
国内瞭望     
鹤岗发现亿吨优质大煤田近日,黑龙江省煤田地质勘察队在鹤岗市萝北县江滨农场境内发现一优质大煤田,总面积为124.88平方公里,储量约1.26亿吨,煤层平均厚度1米。  相似文献   

4.
平顶山煤业集团天力公司下属两个生产矿:吴寨矿和先锋矿。吴寨矿位于平煤集团十矿西部己组煤层露头附近,年核定生产能力15万吨,可采储量1547万吨,其中薄煤层(厚度在0.7~1.3米)可采储量1201万吨,占总可采储量的80%,三下压煤305.8万吨。先锋矿位于平煤集团六矿东部,锅底山断层(落差150米左右)和小山断层(落差20米左右)交汇处,年核定生产能力30万吨,可采储量257.5万吨,三下压煤60.3万吨。两矿都属国有小矿,井型小,地质条件复杂,煤层赋存不稳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如何正确处理资源合理开发与安全生产之间的关系,我们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  相似文献   

5.
正山西新村煤业有限公司位于武乡县墨镫乡新村,系股份制企业,由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长治有限公司控股。井田面积为5.29平方公里,批准开采8#、15#煤层,现开采15#煤,保有储量为3418.83万吨,生产能力为90万吨/年。矿井开采方式为斜立井混合开拓,主斜井提升采用胶带运输机,承担全矿的煤炭提升任务;副立井完成全矿升降人员及材料下放等辅助提升任务。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分列式,采用主斜井、副立井进风,回风斜井回风,属瓦斯矿井。机械化采煤率达100%。公司管理采用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总经理为公司法人代表,领导班子由总经理、党总支副  相似文献   

6.
平顶山煤业集团天力公司下属两个生产矿:吴寨矿和先锋矿.吴寨矿位于平煤集团十矿西部己组煤层露头附近,年核定生产能力15万吨,可采储量1547万吨,其中薄煤层(厚度在0.7~1.3米)可采储量1201万吨,占总可采储量的80%,三下压煤305.8万吨.  相似文献   

7.
禹州中锋集团公司吕沟煤矿始建于1961年9月,原为社办小窑,后经三次技术改造,成为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年,实际生产能力达45万吨/年以上,现有职工1500多人,已获得省特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矿井主要开采二叠系上石盒子组五2、六4两层薄煤,煤层厚度分别为1.2米和0.9米,倾角13°~15°。至2003年底矿井保有工业储量1172.9万吨,可采储量997万吨,累计采出原煤1018.2万吨,2004年实现利税1140万元。矿井采用片盘斜井开拓,走向长壁式采煤法,三级串车提升,两翼对角式通风,绝对瓦斯涌出量为2.487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2.892m3/t,属低瓦斯矿井。 …  相似文献   

8.
《山东国土资源》2009,25(7):64-64
近日,黑龙江省煤田地质勘查队在鹤岗市萝北县江滨农场境内发现一处优质大煤田,总面积为124.88km2,储量约1.26亿t,煤层平均厚度1m。据了解,该煤田由萝北县江滨农场延伸至毗邻的绥滨县,属于黑龙江和松花江两江交汇的冲积平原三角区。此煤田位于江滨农场境内第1,2和24三个作业站之间,深度400余米。煤种以气煤和1/2焦煤为主,是可采煤层,该地区的煤层煤质较好,储量可观。据勘查队负责人介绍,该地质勘查项目投资3700万元,目前已进入详查阶段,勘查结束后将尽快建矿投产。  相似文献   

9.
日前,陕西省地矿局区研院完成省内安康市紫阳县双桥镇的钛磁铁矿普查报告,提交储量1.5亿吨,达到大型规模。据介绍,在位于大巴山腹地,山高林密,坡陡水急,切割强烈的工作区,项目组克服困难,共完成1:2.5万地质填图50.06平方千米,实现钻探进尺约1000米,圈定7个矿体。其中在双桥镇朱溪河一带圈定的一矿体长度达到4700米,厚度平均15米。  相似文献   

10.
近日,由河南省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承担的"河南省内黄隆起区地震概查及资源远景评价项目"勘查区外围新揭露厚度8.2米优质煤层,煤炭远景资源量约23.6亿吨。勘查区位于内黄隆起上的小断陷内,根据二维地震勘查成果,项目组提交了钻探优化设计,提请专家审批后,今年1月份开始上钻验证。初步估算该断陷内二1煤层埋深1250米以浅的  相似文献   

11.
《华北国土资源》2013,(4):124-125
保德煤矿是原神东煤炭公司于1999年11月、2000年4月相继租赁的保德县东关镇办煤矿(15万吨/年)和县营桥头煤矿(6万吨/年)后进行技术改造整合而成,是神东煤炭集团所属的大型石炭二叠纪出口煤配煤基地。2000年3月和7月两井分别实现简易投产,同年7月两井合并。合并后,井田南北走向长14.0km,东西倾向宽5.7km,面积55.9km2,可采煤层共四层,分别为8#、10#、11#和13#层。2005年5  相似文献   

12.
翼城县南头煤矿煤层与煤质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山西省翼城县南头煤矿煤田地质特征,并对该煤层特征、煤质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研究结果认为,南头煤矿发育2号、9+10号可采煤层,其中太原组9+10号煤层稳定,平均厚度较大,全区可采,山西组2号煤层局部可采。煤质方面,2号煤为中灰分、特低磷、特低硫、特高热值贫煤,可作为动力用煤及民用燃料;9+10号煤层为低灰—中灰、特低磷、高硫、特高热值无烟煤(WY3),可作为动力用煤及民用燃料。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河东煤田离柳矿区位于山西省中西部、黄河东岸。区内煤炭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本区从上世纪50年代到本世纪初均进行过不同程度的地质勘查工作,煤田地质勘查程度较高。区内共有矿山企业77个,矿山生产能力大多在90-120万吨/年,矿区内矿山总产能为8220万吨/年。本区含煤地层主要是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可采煤层主要是4、5、8、9、10号煤层,煤种主要为气煤、肥煤、焦煤、1/3焦煤、贫煤和瘦煤。累计查明资源储量302亿吨。  相似文献   

14.
沁水盆地晚古生代含煤沉积体系及其控气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沁水盆地晚古生代含煤地层主要为晚石炭世太原组和早二叠世山西组,可采煤层有太原组第15号煤层和山西组第3号煤层,两者均为高煤阶无烟煤。对含煤地层内部各成因相及其组合的综合分析表明,太原组为陆表海多堡岛与碳酸盐台地复合沉积体系。第15号煤层形成于海退持续时间较长的潮汐三角洲环境,其中三角洲平原沼泽相中煤层较厚,滞留泻湖相中煤层较薄,障壁沙坝一带煤层厚度较稳定。山西组为河控三角洲沉积体系。三角洲平原沼泽环境中均衡补偿沉积持续时间较长,形成的第3号煤层厚度较大,结构简单。三角洲前缘沙坝中煤层厚度稍薄,分流河道中煤层不稳定。煤层气勘探实践表明,在同一口试气井中,盆地内大部分地方第3号煤层比第15号煤层厚度大,生气能力强,煤层气保存条件优越,气体质量浓度、含气饱和度、煤层气资源量高。因此,第3号煤层应是沁水盆地煤层气试采和商业化开发的首选目标层。  相似文献   

15.
山西禹硕煤业有限公司煤矿位于蒲县城170°方位直距约20km处的刁口村、尧都区前十亩村一带,井田面积为20.9557km2。本井田位于河东煤田东南部,井田总体为走向南北,倾向西的单斜构造,倾角一般为5-13°。井田内可采煤层为山西组大部可采的2号和太原组的稳定可采10号煤层及局部可采的9号煤层。2号煤层为瘦煤、焦煤和1/3焦煤;9号煤层为瘦煤、焦煤、贫瘦煤;10号煤层为焦煤、瘦煤、1/3焦煤、贫瘦煤和贫煤。共求得资源/储量12420万t。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山西省阳曲普查区太原组15#煤层(可分为上、中、下三个分层)的厚度、煤质以及15#煤层的聚煤规律的分析,认为控制15#煤各分层厚度变化的主要地质因素为其下伏地层的沉积环境造成的沉积基底的高低变化,硫分的变化主要受上覆海水下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宁阳煤田茅庄井田煤系地层综合分析,揭示了茅庄井田的煤层岩性特征和沉积环境。研究结果表明:该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为早二叠世山西组和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太原组,总厚度约220 m。可采或局部可采者4层,即3上煤层,3下煤层,16煤层、17煤层,平均总厚度为9.52 m。本井田内3上煤层、3下煤层为主采煤层。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纪月门沟群,其中山西组是该区最重要的含煤地层。沉积环境为从海相沉积为主到以陆相沉积为主的转变过渡时期,岩石地层反映了典型的海陆交互相的沉积特征;在海陆交互期海退三角洲平原上供应了大量的泥炭沼泽,为茅庄井田煤层提供了物质基础。其中太原组为典型的海陆交互相沉积,沉积相环境稳定,变化小,标志层及煤层层位清楚、稳定,煤层沉积层序规律性强,是区域地层对比的稳定层位。  相似文献   

18.
利用焦作九里山煤矿 70个钻孔资料编制的二1 煤层等厚线图 ,发现煤层呈厚薄相间的条带状 ,大致呈南北或北北西向展布 ,平均厚度 5 35m ,系一厚煤层。影响二1 煤层厚度变化的因素主要为河流后生冲刷 ,其次为古地形和构造等。煤层厚度变化影响了采掘部署和生产计划的实施 ,增加了巷道掘进量和探测煤层厚度工作量 ,降低了煤炭资源的回收率等  相似文献   

19.
据140个钻孔及测井曲线等资料,利用相-厚度分析法查明:山西组沉积时具有五个更次级坳陷与隆起,其展布与配置控制着二_1煤层的厚度变化。一般在坳陷部位煤层较厚,而在隆起部位煤层较薄,并且由于区内更次级隆起与坳陷的分异东北部比西南部强烈,从而造成二_1煤层在西南部相对稳定,厚度较小;而在东北部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坳陷区)、煤层厚度亦较大。  相似文献   

20.
缅甸莫苇塘红土型镍矿床于1964年在勘查钦山脉铬铁矿时首次被缅甸地质队发现。在莫苇塘超基性岩体中发现了多处暗镍蛇纹岩露头,先后发现1号、2号、3号、4号、4A、5号、6号和7号共7个镍矿体,其中,位于莫苇塘山南部的4号矿体和位于北部的6号矿体是最具工业前景的矿体。4号、6号矿体最具工业意义。1964-1966年,缅甸矿业部对4号和6号矿体进行了初步评价。4号矿体面积约0.5平方千米,平均厚度36米。体重取2.2t/m^3,矿石量约3000万吨,镍平均品位为1.19%,镍金属量36万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