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6月25日, 由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联合举办的"纪念顾功叙先生百年诞辰座谈会" 在北京国家地球观象台(原白家疃地震台)召开.  相似文献   

2.
顾功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车站,一队人员正在等待SEG(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工作者协会)的往返列车前往美国的阿纳海姆会谈中心。该队人员包括由中国学生组成的3名代表,1名展览人员,名义会员顾功叙以及他的夫人,另外还有1名SEG的职员。除此外,这里呈现的完全是普通公交车站的情形。开始的时候,大家好像达成  相似文献   

3.
2008年6月25日是顾功叙先生百年诞辰, 在纪念这个日子的时候, 顾先生已离我们而去16年有余. 然而顾先生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 顾先生的敦敦教导缭绕脑际, 顾先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地球科学事业坚贞不移、不为名利得失奋斗终身的奉献精神, 永远激励着我们大步前进.  相似文献   

4.
著名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一至七届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顾功叙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1992年1月14日5时5分不幸逝世,享年84岁。顾功叙教授1908年6月25日生于浙江省嘉善县。生前历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地质部地矿司副司长、地球物理勘探局副局长、总工程师、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等职。他还是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  相似文献   

5.
2022年1月14日是国际著名地球物理学家、我国勘探地球物理事业的奠基人与开拓者之一、也是地震预报研究的开创者之一顾功叙先生逝世30周年纪念日。1992年的今天,让人尊敬爱戴的、德高望重的地球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顾功叙先生因病与世长辞。顾老虽然已离开我们整整30年了,但是他崇高的品德风范、高瞻远瞩的学术思想以及事业上的杰出功绩,至今依然被我们所铭记,并以崇敬的心情深切缅怀他。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震学会理事长顾功叙在发言中谈到了中国地震预报的科学战略思想问题.顾功叙说,当前地震工作者至少对下面三个基本问题存在不同看法:1.基本研究与地震预报实践 一部分人认为,要实现准确的地震预报,必须首先待科学研究突破以后,才能进行预报.其理由是,一次错误的预报与一次破坏性地震同样受  相似文献   

7.
今年1月14日,著名地球物理学家、我国矿产资源地球物理勘探事业的主要奠基人顾功叙教授与世长辞。我们深感悲痛,谨誌悼念。 顾功叙教授1908年6月25日生于浙江省嘉善县洪溪村。1929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理学系,并任教于浙江大学。1933年考取清华大学公费留学生,1934年赴美国留学,在科罗拉多州矿业学院学习地球物理勘探,1936年获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地球科学系从事科研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顾功叙教授胸怀救国之心,中断  相似文献   

8.
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至第七届代表顾功叙先生1月14日因病医治无效、于北京病逝,终年84岁。顾功叙先生1908年7月生,浙江省嘉善县人。1929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理科。1933年秋被录取入清华大学特别研究生。1934年夏,赴美学习地球物理勘探,1936年获科罗拉多州矿业学院硕士学位。1938年回国,任当时已迁昆明的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其间,曾在云南、贵州等省从事金属矿及煤矿的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先后发表  相似文献   

9.
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顾功叙是我国地球物理勘探工作的开创者。早在30年代他就在云贵山区开展野外物理探矿。新中国成立后,他在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煤田和油气田的勘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培养造就了大批科技人才。他在耄耋之年仍不遗余力探索地球物理勘探和地震学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地震地质》1980,2(1):1
1979年11月17日至22日在辽宁大连召开了“中国地震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各地的315名地震科学工作者齐聚一堂,讨论并通过了“中国地震学会试行会章”;选出了87名理事(其中包括保留给台湾省的一名),顾功叙教授当选为首任理事长。这是我国地震科学技术界的一件大喜事,我们谨表示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11.
重温顾功叙院士对我国地震预报工作的精辟见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功叙院士, 我们都尊敬地称之为顾老, 从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建立起, 他就担任地球物理所研究员和副所长, 负责勘探地球物理学科的发展. 毫无疑问, 顾老是我国勘探地球物理发展的学科带头人, 为勘探地球物理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收稿日期: 2008-06-11.  相似文献   

12.
张以勤 《地震学报》1992,14(4):516-520
一、概况《地震学报》是中国地震学会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性刊物,季刊.已故地震学会名誉理事长顾功叙教授为第一任主编.   相似文献   

13.
王泽皋  乔子云 《地震学报》1998,20(5):552-554
1资料1979年以前采用顾功叙教授主编的两本《中国地震目录》;1980年采用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编制,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四级以上地震目录》;1981~1988年采用冯浩同志发表在《地震》(1981~1988年各期)上的资料;1989年以后...  相似文献   

14.
《地震学报》1983,5(2):256-256
中国地震学会于1983年1月22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1983年春节学术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京区各有关部门的近100名老、中、青科技工作者.地震学会理事长顾功叙教授首先发言.   相似文献   

15.
武都为陇南重镇.归称阶州,现为地区所在地.1979年7月1日这里曾发生8级大震.对于这次地震,至今未见详细的震例调查.仅从武都、文县县志和顾功叙先生主编的《中国地震目录》上得知梗概:震中位于武都南;地理座标,北纬33.2°、东经104.7°;极震区:武都、文县;震级8、烈度十一;伤亡2万余人.大震迹遗何处寻?我们在武都地办同志的指点下见到了三处:1.清真寺地震陴地震碑掩藏在武都县城郊乡教场村清真寺内.碑高155厘米,宽73厘米,上竖书23行约900余字.为教长等五人,立于清光绪癸未.其上有:"光绪五年五  相似文献   

16.
1979年我国面临地震和地磁资料要进行国际交换的任务,需要全面地提高我国地震和地磁台站的观测资料的质量.由于"文革"的影响,台站观测质量全面下降,于是当时的地球所九室主任曲克信同志,创办了这个刊物,他任主编.成立了编辑部.成员有詹贤軻等人.特聘秦馨菱院士为名誉主编.顾功叙先生写了发刊词,李善邦先生题写了刊名.该刊的宗旨是面向基层,面向台站.企图通过此刊全面提高台站工作人员和基层工作同志的业务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1948年山东威海地震再调查和参数校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4 8年 5月 2 3日山东威海附近发生一次强烈地震。李善邦先生将该地震震级定为 6级 ,震中位置定为北纬 37 7°、东经 1 2 1 9° (中央地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1 971 ) ,该位置位于海中。在此以后的各种版本地震目录中 ,都沿用了这一震中位置。自 1 983年以后的各版中国地震目录中 ,又同时给出了微观震中 (顾功叙等 ,1 983;谢毓寿等 ,1 985、1 989;汪素云等 ,1 999)。微观震中为北纬 37 2°、东经 1 2 1 8°,在陆地上 ,位于文登西。宏观和微观震中之间相差 0 5°。同一地震同时给出两个震中位置 ,且相差较大 ,在认识和应用等方面造成了…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震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于1979年11月17日至22日在大连召开。与会的有来自全国地震系统、有关高等院校、科研和产业部门的地震科学工作者286人。会上讨论通过了中国地震学会试行会章,选举产生了由87名理事(其中包括保留给台湾省的1名)组成的第一届理事会,顾功叙当选为理事长,马杏垣、丁国瑜、卫一清、付承义、王仁、刘恢先、翁文波、高文学、许绍燮、张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首先指出重力与地震关系的是顾功叙等同志,他们在1950年指出:中国西部重力均衡负异常带地震比较活跃,如甘肃、四川和云南等省常发生地震。近年来,通过大震前后重力测量发现重力在地震前后有一定变化。本文着重介绍重力前兆异常在空间和时间的分布特点,并用震源模式来介释与地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金森博雄既是现代最后一位经典地震学家,又是第一位现代地震学家。他热爱地震和地震图;地震和地震图也只同他对话而不同别人对话。在他的工作中,既有着早期科学工作者那种用理论和洞察力尽量从有限的数据集中提炼信息的优良作风,又有着对精确的新数字化数据集应具备的丰富经验和能力。他率领我们从古登堡、杰弗里斯、维歇特、利曼、和达和佐藤的时代走向了金森博雄的时代。我相信在座的诸位都会赞同金森博雄是我们当中一位研究地震造诣最高的人。另外他对地震图也了解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