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朱溪河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溪河小流域是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十百千"示范小流域之一.该小流域采取封禁治理、种生态林草和推广种植板栗等经济林果及实施旧果园改造的开发性治理模式,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现了治理与开发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
朱溪河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朱溪河小流域是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十百千”示范小流域之一。该小流域采取封禁治理、种生态林草和推广种植板栗等经济林果及实施旧果园改造的开发性治理模式,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现了治理与开发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3.
1983年12月15—21口,四川省水土保持办公室在乐至县召开了四川省小流域治理汇报会。参加会议的有开展小流域治理的各市地县农林水的同志,五个大中型水库、省级有关部门和科研单位的同志,共150人。 会议学习了胡耀邦同志在北方旱地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水土保持工作条例》和《四川省水土保持工作细则》等文件。参观了乐至县龙门公社的水土保持治坡工程、牌楼公社水土保持林和遂宁县麻子滩水库库区改田改土、扩大稻田面积现场。与会者还听取了有关县、水库的小流域治理的经验介绍,并对1984年的工作安排和具体作法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据山西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局函,《户包小流域治理标准(试行)》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一般来说是可行的,它保证了工程质量,标准统一,切实可行。现征得同意载于本刊,为户包小流域治理提供咨询。  相似文献   

5.
周麟 《山地学报》1999,17(1):76-80
通过对治理和非治理的两个条件相似的小流域的对比分析进行综合治理效益评估,结果表明:治理小流域减洪减沙效益及农作物增产增收效益显著。这将为西南山区类似条件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提供一定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6.
低山丘陵半干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低山丘陵半干旱区气候干旱、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加上人类活动的长期负面影响,使得该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而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是改善本地区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该文结合低山丘陵半干旱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论述了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并总结了该地区治理的具体措施和取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可以为同类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景观生态规划与生态设计是应用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依据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阐述了小流域景观规划的目标、原则和步骤,分析了小流域景观规划的原理和方法。不合理的景观结构是小流域生态退化的主要原因,因此,小流域景观生态规划建设应对景观结构进行优化调整,注重景观资源保护和维持流域生态平衡,最终实现小流域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以济南市锦云川小流域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紫色土丘陵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对水土保持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各地区水土保持的基本途径之一。根据对四川紫色土丘陵区综合治理小流域(四川南部县鹤鸣观小流域)水土流失多年(1985~2001年)监测,结果表明:①紫色土丘陵区小流域无论是以工程措施还是以生物措施为主进行综合治理,其水土保持效果都是十分有效的,而且是稳定的;②以工程措施为主的综合治理,其水土保持较以生物措施为主的见效快;③这两种综合治理模式,经过一定时期后,其水土保持效果接近。因此,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应因地制宜采取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地理教学》2012,(3):61-62
记者从昨天在西安闭幕的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上获悉,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任务依然艰巨,“十二五”时期,长江流域将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85万平方公里,实施生态修复10万平方公里;大力开展坡耕地治理和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建成一批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和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10.
设计暴雨是缺乏流量数据的中小流域推求设计洪水的基础,对水利工程设施、市政工程设计等建设标准具有重大影响,国内外对此展开了大量研究。近年来由于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影响,洪水频发且流量极大,山洪和城市内涝灾害对山区人民和城市居民的财产及人身安全构成了威胁,引起了多起严重事故,因此对设计暴雨雨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论文系统总结了典型暴雨雨型选择的原则与方法和雨型分类方法,梳理了相关方面的国内外雨型推求方法及其特点,包括芝加哥雨型法、Huff雨型法、三角形雨型法、Pilgrim & Cordery雨型法等4种短历时设计暴雨雨型,以及长历时的SCS雨型与同频率分析法;最后提出了中小流域设计暴雨雨型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在应用有限差分FLAC3D软件对黄土高原小流域概化模型塑性屈服区分布规律进行数值模拟的基础上,采用基于FLAC3D的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和简化一次二阶矩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小流域概化模型重力侵蚀稳定可靠度和破坏概率。结果表明:小流域剪切塑性区域主要分布于坡面和沟坡大部分区域,张拉塑性区域主要分布于梁峁顶和梁峁坡上部;小流域边坡整体破坏概率达到28.6%,高于1%,表明流域重力侵蚀处于高破坏概率范畴之内,处于不可接受的风险水平,需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以提高其稳定性;采用安全系数法和可靠度相结合的二元指标评价体系分析和评价边坡稳定性,能获得更为合理、可靠的分析结果。相关数值模拟和稳定可靠度分析结果可应用于流域重力侵蚀研究中,为推动流域侵蚀产沙时空规律研究的深入发展和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实验小流域水科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和分析小流域/实验小流域相关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实验小流域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对中国现存及历史时期存在过的实验小流域做了统计,依流域概念、研究内容进行分类,并对国内外的实验小流域研究做了比较。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实验小流域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对未来相关研究提出了建议,以期对中国未来的实验小流域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肖平 《地理研究》1995,14(4):97-103
无论从地理学的理论方面,还是从地理学的实践方面,地理工程都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地理工程扎根于地理系统学说,拓展了应用地理学的范围,因而不同于传统的环境工程.最后根据地理工程的原理,构思了一个地理的设计——南方低山丘陵区小流域治理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三峡库区石碗溪小流域农业生态综合治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小流域是大江大河的基本单元,也是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三峡库区小流域数量众多,其环境质量影响着三峡工程的安危。石碗溪流域位于三峡库区开县境内,山地多平地少,人地矛盾突出,陡坡地耕种普遍,水土流失与生态环境退化严重。在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该流域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共同导致的农业生态环境退化,生态功能降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流域实际情况出发,以流域内不同海拔及坡度区的气候、水文、土壤状况的分异为依据,利用Arcview软件,将流域划分为4个不同的综合治理区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当地农业发展的流域生态治理模式,从而为整个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5.
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降雨入渗产流点面转化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袁建平  蒋定生 《地理科学》2001,21(3):262-266
在充分考虑小流域土壤入渗速率点面转化及地表结皮等影响因素在内的基础上 ,提出了小流域土壤入渗速率点面转化公式 :fm=fn×Sn/S×an×bn。以纸坊沟小流域为例 ,将实测的流域土壤入渗速率值 (点渗值 )利用上式进行转化 (面渗值 ) ,并与流域径流出口观测站由降雨径流观测值根据水量平衡原理推算出的面渗值进行对比 ,平均相对误差仅为 2 .42 %。初步得出流域土壤面渗率与不同治理度、年内 5~ 9月降雨总量间的单因子和复合因子高精度回归方程 ,为流域综合治理后的水资源量变化趋势提供一条量化途径  相似文献   

16.
刘洋  樊胜岳 《干旱区地理》2017,40(6):1298-1306
构建了生态治理政策的成本结构指数和过程绩效指数,将生态治理结果纳入绩效体系,形成“过程+结果”的综合绩效评价模型体系。对翁牛特旗的生态治理政策绩效进行了计算:中德合作造林的综合绩效指数为0.877 2,退耕还林的综合绩效指数为0.822 9,小流域治理的综合绩效指数为0.716 9,草原禁牧的综合绩效指数为0.411 2。这四种生态治理政策的过程绩效和终端绩效存在差别:中德合作造林、退耕还林工程、小流域治理项目、草原禁牧政策的过程绩效分别是终端绩效的99.86%、91.76%、84.57%和49.75%。该绩效评价模型是不同生态政策绩效分析的新视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紫色丘陵区典型小流域氮素迁移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选择四川盆地中部紫色土丘陵区典型小流域,通过2002~2004年3 a对主要土地利用地类氮素流失、小流域地表水和井水氮素迁移形态、途径与通量的连续观测,研究非点源氮素的来源、去向、迁移特征及其环境效应。结果表明,紫色土坡地氮素主要通过径流与泥沙迁移,坡耕地、居民点氮素流失是小流域非点源氮的主要贡献者,其氮素流失负荷分别为150.4kg、73.84 kg,占小流域氮素迁移总负荷的52.4%、25.7%;紫色丘陵区小流域地表水已呈现明显氮索富营养化特征,地下水硝酸盐污染较为严重,应重视该地区非点源污染控制;小流域氮素迁移的尺度差异明显,坡地以颗粒态氮为主,小流域以硝酸盐为主,氮素迁移的尺度效应可能导致非点源氮污染的异地效应,从而加剧长江三峡水体富营养化压力。  相似文献   

18.
乌鲁木齐地区小流域设计山洪推理公式的参数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平  陈广才  李德  熊立华 《山地学报》2006,24(4):410-415
设计山洪计算是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推理公式法是无资料地区小流域设计山洪计算的一种常用方法,但参数选取是否合适将直接影响到计算结果的精度。对推理公式法的参数规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确定产汇流参数地理分布规律和暴雨参数空间分布规律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乌鲁木齐地区,计算了无资料小流域的设计山洪,为制定山洪灾害风险区划提供了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福建省诏安县草子坝小流域为研究区域,建立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基础数据,分析不同高程、坡度、土地利用现状和距离道路、居民点的远近,特别是道路、建设、陡坡开垦种果等与水土流失的关系,为相似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周月梅 《福建地理》2005,20(2):7-9,18
本文以福建省诏安县草子坝小流域为研究区域,建立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基础数据,分析不同高程、坡度、土地利用现状和距离道路、居民点的远近,特别是道路、建设、陡坡开垦种果等与水土流失的关系,为相似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