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日本刺沙蚕大规模移植的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1年11月—1992年5月在文登市高岛盐场总面积1665亩的30个虾池进行了日本刺沙蚕的移植研究,沙蚕的总投放量为1849/kg,每亩平均11.11kg。3月中旬测得的幼虫平均密度为20130个/m~3,4月中旬测得的定着幼虫和幼体的平均密度为3352个/m~2。对两次6组随机抽样总计1215条成体沙蚕测得的雌雄比为1:2。成熟雌体的平均怀卵量为24×10~4(±3.6×10~4)个,平均粒径为209(±3.7)μm。在移植沙蚕的虾池中,沙蚕幼虫定着的数量和生长发育的情况同自然纳潮虾池中的情况无任何差异。提出了两个简易的公式,以便计算对虾生长盛期为保持一定数量的沙蚕密度每亩所需投放的沙蚕数量。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介绍了1988年寿光县对虾养殖期间(5~9月)水环境和底泥环境中微生物种群的变化。据不同的地理位置,选择不同的养殖虾池;分别将水样和底泥环境中的弧菌、异养菌,及硫酸盐还原菌进行培养、分离计数。据对虾养殖期5个月的数据分析,不同的养殖虾池有不同的菌数波动范围。底泥与水环境中的菌数分布各有不同。异养菌在水样中的分布最高值为736×10~2个/ml,最低值为268.1×10~2个/ml;湿泥样中的最高值为372.7×10~4个/g最低值为125.9×10~4个/g。弧菌在水样中的最高值为12.33×10~2个/ml,最低值为0.5×10~4个/ml。据综合资料分析,对虾养殖池中的各种细菌分布,底泥高于水样,高温季节高于低温季节。底泥和水环境中有机物的含量与细菌数的分布成正比。底泥中硫酸盐还原菌的数量,是底泥环境中有机物污染程度的标志之一。根据硫酸盐还原菌的数量分布,可以有效地控制有机质(如对虾饵料)的投放量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厦门港海域1986年9月14—20日所取非扰动沉积岩芯的分析测定,标志出岩芯的沉积年代,进而追溯了厦门港海域DDT的污染历史。实验结果表明,DDT在该海域的污染水平呈波动变化,大约10年左右出现一个污染高峰。文中还估算了不同时间尺度由上覆水进入沉积物界面的沉积通量。估算得1985—1986年间本海域DDT的沉积通量在0.86×10~(-5)—6.13×10~(-5)g/(m~2·a)之间;而自DDT大量使用这40余年来,在该海域的年均沉积通量在1.84×10~(-5)—21.59×10~(-5)g/(m~2·a)之间。  相似文献   

4.
对山东半岛南海岸3个地点虾池内的蟹类组成、分布和携带病毒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用敌百虫和次氯酸钠对天津厚蟹(Helicana fridens)进行了杀灭试验。发现虾池内的蟹类组成相对简单,蟹洞分布 85%集中在水位线以上 100 cm至水位线下 30 cm区域内;敌百虫对天津厚蟹的 96 h半致死浓度 LTD_(50)(96 h)=1.25×10~(-6),96 h全部将天津厚蟹杀死的浓度为 2.75×10~(-6);次氯酸钠(以有效氯计)对天津厚蟹的 72 h半致死浓度为 LTD_(50)(72 h)=63.8×10~(-6),72 h内将天津厚蟹全部杀死的浓度为 111.1×10~(-6)。  相似文献   

5.
高密度对虾种苗生产回顾及其存在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丰南县黑沿子镇对虾育苗场5年来高密度培育虾苗的技术程序。1985年用396m~3水体育出0.7cm以上的种苗9858.8×10~4尾;1986年育苗水体增加到544m~3,育出种苗24208.7×10~4尾;1988年育苗水体为67.8m~3,育出种苗24834.7×10~4尾;1989~1990年,每  相似文献   

6.
1985年9月的吕宋海峡黑潮及其输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吕宋海峡黑潮的主流轴大致在121°E附近,其西边界可达120°E,东边界在123°E之东。由于受吕宋冷涡之影响,在巴林搪海峡西口,黑潮流速达最高值(超过2kn)。在吕宋海峡的南部和北部,黑潮的体积输送分别为43×10~6m~3/s和32×10~6m~3/s。黑潮有一个向西的11—12×10~6m~3/s的净体积输送,它贡献给进入南海的“黑潮南海分支”。黑潮的一个分支在21°N与黑潮主流脱离,通过120°E向西进入南海,流速达1.6kn,体积输送为11—12×10~6m~3/s。吕宋海峡右侧的暖涡较往常靠东北,其影响深度可达1200m以深。  相似文献   

7.
秦山核电站邻近水域浮游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4月(春)、7月(夏)、10月(秋)和1990年1月(冬)四个季度月,对秦山核电站邻近水域23个测站的浮游植物进行了生态调查研究。共鉴定浮游植物145种(包括变种和变型),其中硅藻类44属138种,甲藻类2属2种,蓝藻类1属2种,绿藻类1属3种。在这些种类中,海水种72种,半咸水种47种,淡水种26种。测区四季均占优势的种类有中肋骨条藻、琼氏圆筛藻、蛇目圆筛藻和星脐圆筛藻等。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以秋季最高,平均为2587×10~3个/m~3,其次为冬、春两季,平均密度分别为2209×10~3个/m~3和2117×10~3个/m~3;夏季平均密度相对较低,为1047m×10~3个/m~3。测区营养盐含量丰富,通常不成为浮游植物繁殖生长的限制因子。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群落结构的变化,主要取决于降雨、光照等气象条件和海流、温盐等水文化学条件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于瑞海 《海洋科学》1995,19(1):70-70
1991~1994年作者在虾池进行扇贝保苗实验,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如表1,现阐述虾池保苗技术。1虾池保苗前的准备工作1.1改良虾池底质必须清淤,深耕深翻,并让其充分曝晒和撒上一层砂。1.2消毒处理用(50~80)×10-6漂白粉浸泡7d左右,排干、加水,反复几次后,即可纳水保苗。1.3饵料生物培养虾池消毒后纳水,即可施肥繁殖饵料生物,施肥量为氮肥(2~5)×10-6,而磷肥为氮肥的。也可向虾池接种金藻、塔肥藻、硅藻等,保证饵料密度达2×105个/ml以上。1.4试投在稚贝出池前的7d内。根据测量的…  相似文献   

9.
黄河口水下三角洲海洋线虫空间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5  
本文是1987年10月对黄河口水下三角洲一个取样站(E_2站)的调查结果。该站水深10m;底质为粘土质粉砂,其粉砂和粘土的含量分别为51%和48%。小型动物的密度为(1315±752)×10~3 ind/m~2;自由生活海洋线虫占小型动物总丰度的86.7%,平均密度为(1140±662)×10~3 ind/m~2。扩散卡方检验表明,海洋线虫主要种群的分布为集合分布。异质性卡方值表明,在所研究的样品分离尺度上可作出微生境的划分。结合优势种食性类型的分析探讨了控制小尺度空间分布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1 海洋产业基本态势 1990年青岛市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分别为:海洋渔业1.93×10~8元,港口2.05×10~8元,海洋运输6.47×10~8元,盐及盐化工0.75×10~8元,船舶修造1.28×10~8元,海洋旅游4.77×10~8元,总计17.25×10~8元。  相似文献   

11.
意大利获得欧洲经济共同体最高拨款 欧洲经济共同体委员会最近拨款总值2486×10~4欧洲共同货币(1957×lO~4英磅)资助10个成员国的124个不同水产项目。 1992年最后一批资助,最大额授予意大利(480×104英磅),希腊(430×10~4英磅),法国(370X10~4英磅)。  相似文献   

12.
几种污染物对草鱼细胞SCE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10月—1988年6月期间,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ZC-7901细胞株和1龄稚鱼作实验材料,选5种金属盐和4种农药作水体环境的污染物,对培养细胞和稚鱼进行处理,观察培养细胞和鱼体内肾细胞SCE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每毫升培养基中分别含有104×10~(-7)mg的Cr~(6+),112×10~(-7)mg的Cd~(2+),74.9×10~(-7)mg的As~(3+),20l×l0~(-6)mg的Hg~(2+),207×10~(-4)mg的Pb~(2+)及216×10~(-4)mg的敌百虫等污染物,都能诱使培养细胞的SCE明显增加;稚鱼在每升分别含有15×10~(-7)g的Cr~(6+),15×10~(-7)g的Cd~(2+),13×10~(-7)g的Hg~(2+)的池水中喂养40天后,体内肾细胞的SCE也见增加;但是三环唑、甲胺磷、呋喃丹对细胞的SCE没有影响。本文认为,能够引起草鱼SCE变化的污染物的浓度,应该作为今后制定水质标准的参考;同时,草鱼培养细胞和体内肾细胞SCE的检测技术,可以发展成为一种监测水体环境污染的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13.
台湾南湾秋末冬初水螅水母类的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2001年11月2~3日和12月8~10日在台湾南湾12个测站采集的表层和底层92份浮游动物样品,共鉴定水螅水母18种,其中8种是台湾周围海域的新记录.半口壮丽水母(Aglaura hemistoma)和四叶小舌水母(Liriope tetraphylla)为优势种,它们在11月和12月分别占水螅水母类总量的77%和94%以上.南湾水螅水母类的种类数和个体丰度均以12月(17种,3102×10~(-3)个/m~3)明显多于11月(6种,72×10~(-3)个/m~3).在冬季,外海高盐水团是影响水螅水母类分布的主要因素,盐度与水螅水母类多样性指数的相关关系显著,文章还比较了南湾与邻近海区水螅水母类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4.
杨孙楷  苏循荣 《台湾海峡》1992,11(4):359-362
锌在示波极谱图上具有敏锐的切口,在pH为2~3的HCl-NaCl介质中,可用EDTA直接滴定铝。当滴加EDTA至切口消失时,即达到滴定终点。对红树植物体中铝的分析结果表明:此方法具有直观、操作简便、分析快速的优点,回收率相对误差在10%左右。几种红树体的不同部分铝的质量分数(干重计)分别是:叶为(6.69~29.9)×10~(-3),树干为(1.91~26.8)×10~(-3),常年生树枝为(5.54~29.8)×10~(-3).  相似文献   

15.
作者于1983~1984年在普陀朱家尖和定海北蝉大成对虾养殖场调查时,发现虾池内基础饵料生物优势种有4种,主要敌害生物(鱼类)为23种。试验证明,用鱼藤精(1×10~(-6))杀灭敌害生物效果很好,而对对虾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虾池纳潮期日本刺沙蚕幼虫数量及其沉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于1992年2月27日-5月30日在文登市高岛盐场养虾场,对日本刺沙蚕(卵、各期胚胎和幼虫)的纳潮数量和幼虫的沉降进行现场调查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养虾生产有意义的纳潮期有3个。3月上旬的新月潮,持续12d,数量为(25-50)×103个/m3,主要组成是受精卵、各期胚胎和担轮幼虫。3月甲旬的满月潮持续7d,数量为(2-5)×103个/m3。4月上旬的新月潮持续8d,数量为(2-3.5)×103个/m3。纳潮量与潮汐关系密切,但与平均潮高无显著的相关。各潮期的纳潮数量比应是4:4:2。对16个纳潮虾池测试的平均沉降量为4492个/m2。据现场调查和实验研究,日本刺沙蚕幼虫的沉降期可划为暂时沉降(5-6刚节)和变态沉降(7—10刚节)。出现暂时沉降(4月15日以后),便可执行纳潮后的排水等虾池早期管理。纳潮的定量监测方法简单、快速和准确,可用来指导虾池的纳潮。  相似文献   

17.
9.1 风场及边界条件 这个试例风场的几何图形见图9.1。一条静止锋面自南向北将区域划分为两个半平面。在左半平面上,一个稳定的U_(10)=20米/秒的风向北并平行于锋面,而右半平面则无风。在顺风边界上没有能量输入,而在其它边界上能量完全被吸收或者假定垂直于边界的能量梯度为零。本试例从初始(t=0时)为平静海面开始计算,直到模式处于稳定状态为止。 图9.1 试例Ⅳ一半平面风场的几何图形 A、B、C三点表示本文中讨论的特殊输出点.在坐标(x~*,y~*)里,A=(0.34×10~7,0.4×10~7),B=(0.34×10~7,1.0×10~7),C=(1.01×10~7,1.01×10~7)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紫菜的栽培面积约1800×10~4m~2,基本上是半浮动筏式潮间带栽培方式。随着紫菜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潮间带海区已经超负荷利用。为解决超负荷及紫菜质量下降等问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费修绠研究员为主的课题组研制的紫菜育苗海上三  相似文献   

19.
湄洲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许爱玉  陈松 《台湾海峡》1993,12(1):16-20
根据1984年湄洲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析资料,讨论了它们的地球化学特征和主要来源。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Fe、Mn、Cu、Ni 的质量分数均值分别为3.21%、730×10~(-6)、19.4×10~(-6)、44×10~(-6)分布比较均匀,Pb、Zn 和Co 含量(质量分数均值分别为47.0×10~(-6)、25.8×10~(-6)和243×10~(-6))偏高,微量金属含量不受Fe-Mn 氧化物和有机物控制,本地区的金属来源受陆源输入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20.
1986年5-6月,在黑潮及其邻近海域(28°28′—36°31′N,126°29′—145°00′E)调查了~(137)Cs的活度分布。从采集34个站区表层水样的分析结果表明,~(137)Cs的活度范围为(0.55—7.6)×10~(-2)Bq/L,平均值为2.43×10~(-2)Bq/L,~(137)Cs的分布趋势是本州东南部海区~(137)Cs放射性水平略高于日本南部海区和东海东北部海区,海水中~(137)Cs的活度与盐度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