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4 毫秒
1.
西双版纳生存着极为丰富,独特,珍稀的动物与植物,但随着人口的自然增长,环境所随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出现了森林面积缩小,种质资源减少,森林质量下降,气候恶化,水土流失严重等环境问题。为保护生物资源而设立的自然保护区,也由于当地社区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种种矛盾,如生产生活方式,耕作习惯等,以及保护区管理机构的不完善和种种困难,使得保护区的管理工作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自然保护区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分布、福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及其分布,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群网建设的必要性.针对保护区建设的现状,提出了现阶段的工作重点:⑴建立自然保护区之间的群网关系;⑵开展自然保护区群网建设与研究工作;⑶保护区群网建设与森林涵养水源的重大意义和保护区域水的生态安全和生态效益;⑷保护区群网建设与发展循环经济;⑸主导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⑹统一落实经费筹措;⑺加强部门、人员协调;⑻配合生态省建设工作·从而促进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和生态工程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自然保护区群网生态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自然保护区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分布、福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及其分布,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群网建设的必要性.针对保护区建设的现状,提出了现阶段的工作重点:(1)建立自然保护区之间的群网关系;(2)开展自然保护区群网建设与研究工作;(3)保护区群网建设与森林涵养水源的重大意义和保护区域水的生态安全和生态效益;(4)保护区群网建设与发展循环经济;(5)主导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6)统一落实经费筹措;(7)加强部门、人员协调;(8)配合生态省建设工作.从而促进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和生态工程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自然保护区群网生态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自然保护区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分布、福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及其分布,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群网建设的必要性.针对保护区建设的现状,提出了现阶段的工作重点:(1)建立自然保护区之间的群网关系;(2)开展自然保护区群网建设与研究工作;(3)保护区群网建设与森林涵养水源的重大意义和保护区域水的生态安全和生态效益;(4)保护区群网建设与发展循环经济;(5)主导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6)统一落实经费筹措;(7)加强部门、人员协调;(8)配合生态省建设工作.从而促进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和生态工程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影响及其保护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朱颜明  王宁 《山地学报》1999,17(4):353-357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属世界自然保留地之一的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它以其自然资源绚丽,生物种源丰富,生态系统完整享誉全世界。曾以独特的“天然”“原始”状态,成为环境背景研究监测的理想场所,旅游资源开发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同时也造成保护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护区内开展旅游必须遵循适度开必,合理保护的原则,强调生态旅游,妥善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应尽快制定自然保护区环境规划,进行有效环境综  相似文献   

6.
作为福建省唯一的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直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致力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阐述了保护区的保护与管理,分析了保护区存在的问题与矛盾,进一步探讨了保护区长远的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7.
版纳勐养保护区鸟类及人为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切实保护和利用好西双版纳现存热带森林,是急需处理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勐养自然保护区鸟类调查结果,揭示了西双版纳保护区管理现状。多数地区实际上未管理起来,林区居民仍滥用自然资源,对鸟类的猎捕从未停止,有的地方颇为严重;从生物多样性着眼,环境质量在下降。现已管理起来的三岔河保护区,尽管旅游开放后尚存许多问题亟待探索和改进,但鸟类保护状况已明显改善,说明自然保护区旅游在科学管理下才是可行的。就此,本文分析、评价了勐养保护区鸟类受人为影响情况,对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评价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宏观结构及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等主要生态服务功能,分析了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的生态成效及其原因。结果显示,工程实施后,各自然保护区的土地覆被转类指数明显增加,生态系统宏观状况好转;保护区内草地生产力皆呈增加趋势,水域面积增加,食物供给能力提高,栖息地生境好转。森林类保护区的森林面积减少趋势得到遏制;湿地类保护区的湿地面积多呈增加趋势;草地类保护区的草地减少趋势缓解,荒漠化明显遏制,草地植被覆盖度有所增加;冰川类保护区多条冰川出现明显退缩导致冰川融水增多,有利于雪线以下草地净初级生产力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三江平原建立最早的湿地类型保护区之一,在复杂而艰难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社区共管发展模式,保全了大量的天然湿地及珍稀动植物,走向了跨界联合保护之路。本文结合保护区发展的新形势,从政策法规、资金投入、管理体制和社区关系等方面分析利弊,提出一些有益于该保护区发展的建设性意见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很多情况下,自然保护区管理与保护区周边社区的发展处于矛盾之中。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滇西民族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着社区发展的很大压力。综合保护与发展的思想对解决这样的矛盾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即要确保生物多样性保护,就需要调和保护区管理与当地社区的社会与经济需求,在保护区外向当地社区提供可行的经济替换,减轻他们对保护区的依赖,从而使当地群众在自然资源管理中扮演积极的角色。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理局在加强依法管护的同时,运用综合保护与发展策略,将保护区管理与周边社区的发展联系起来,利用自身的一些优势,为周边社区引进项目、资金、技术,促进社区资源管理与经济发展,减缓了社区对保护区的压力,提高了社区群众对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有的村社还组织起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会、森林共管委员会等保护性组织,积极参与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1.
<正>南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大兴安岭东部林区,伊勒呼里山南麓,距加格达奇140公里,总面积229523公顷。保护对象主要是森林、沼泽、草甸和水域生态系统以及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护区于1999年12月建立,2003年6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河流密布,沟壑纵横,湖泊星罗棋布。  相似文献   

12.
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参加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的湿地管理培训以及实地参观考察,学习了米埔保护区在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公众意识及环境教育、生态监测和科研方面的成功经验,结合内地自然保护区发展的比较分析,归纳出一系列值得内地自然保护区管理者借鉴和参考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为促进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地覆盖类型转换趋势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国家为了防止生态系统恶化、保护自然栖息地及其生物多样性,到2010年底已建立2588 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 149.44×106hm2,超过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5%。土地覆盖变化作 为导致生物多样性变化的首要因素,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本文选取180个国家级 自然保护,总面积44.71×106hm2,占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29.9%,全国陆地面积的4.7%,根 据各保护区的生态系统特征和主要保护对象,将其划分为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湿 地生态系统、珍稀动物、珍稀植物、地质和古生物遗址、以及荒漠生态系统7类自然保护区类 型,并在此基础上按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北及西南6个大区对其进行空间分析。论文 构建土地覆盖类型转换方向判别指数模型,运用生态多样性模型和斑块连通性模型,对各大 区内各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的土地覆盖转换趋势进行计算。结 果显示,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2005年时段内,18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土地覆盖转换强度 整体呈减缓趋势,西南地区的平均转换强度最大,而华东地区的平均转换强度最小。在各类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除了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外,其他各类型保护区的土地覆盖都存在逆 向转换,但逆向转换速率总体呈减缓趋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土地覆盖逆向转换的 速度平均为0.16%/10a减少,其土地覆盖景观格局相对于缓冲区的和实验区更为稳定。生态多 样性指数和斑块连通性指数模型计算显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地覆盖景观格局的生态多样 性和斑块连通性在1995-2005年总体呈上升趋势。另外,各大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非保护区 的土地覆盖转换强度对比显示,保护区土地覆盖转换强度整体上小于非保护区的土地覆盖转 换强度。总之,分析结果表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土地覆盖转换处于良性变化趋势,尤其是在1995-2005年期间,保护区内的土地覆盖类型及分布逐渐趋于正向转换和稳定态势。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和管理现状,分析了保护区在保护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从政策法规、加强执法、筹集资金和引进人才等方面提出了保护区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王郎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平武县境内,属青藏高原东缘强烈切割地带。自然保护区内以其大量的珍贵动物、茂密的原始森林、完整的植被垂直带谱以及丰富的树种资源而闻名遐迩。 该区新构造运动强烈,断裂发育,地层褶皱倒转,岩体破碎。区内地震活动频繁,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活跃,对保护区森林植被破坏严重。因此深入研究该区山地灾害的发育规律和发展趋势,可为保护区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确定了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原则的基础上,根据综合考察和地质勘查的结果,提出了该保护区的范围调整方案: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保持不变,实验区调出部分为基本不存在保护对象以及人口密集、生产活动频繁的城市建成区,调整后,保护区总面积由975.88km2变为359.13km2。通过调整使保护对象得到了更有效的保护,为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奠定了基础,同时保证了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实施及天津滨海新区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功能区保育与湿地补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保护区内有众多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物种。由于保护区的功能区划和周边地区农田用地的开发,保护区已经面临着水资源匮乏、湿地退化等问题。本文从保护区的湿地功能区保育现状和保护区各功能区生态补偿等方面研究了洪河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补偿问题,确保洪河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完整性,达到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湖北龙感湖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和建设管理现状,分析了保护区在保护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从健全管理机制、加强资源管护与执法、科研监测、强化举措、综合治理等方面入手,提出了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结合实地调查的基础报市场经济体制下,自然保护区存在的问题和所面临的困难,就自然保护区如何协调好自然保护和综合开发,多种经营的关系,更好地推进保护区自然资源的持久保护和永续利用,提出了一些探讨性的建意。  相似文献   

20.
在青藏高原选择11个代表性自然保护区,基于高寒草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简写NPP)变化过程数据,比较分析了自然保护区与其相邻等面积区域的NPP变化差异;采用样区对比法,在自然保护区内外选取21组对比样区,比较自然保护区建立前后及其内外的生态状况,评估了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研究表明:1. 1982-2009年间,82%的代表性自然保护区NPP比保护区周邻区域及青藏高原的平均水平低,反映了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状况更为脆弱;2. 在代表性自然保护区中,曼则塘自然保护区的NPP增长趋势最为明显,塔什库尔干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的NPP增长趋势最弱;除色林错自然保护区外,以草甸和湿地为主的自然保护区NPP增速明显高于以草原与荒漠草地为主的自然保护区;3. 代表性样区的研究发现:① 自然保护区内76%以上的样区和国家级保护区内82%以上的样区NPP增加幅度明显高于保护区外对应样区的增幅;② 取得明显保护效果的有中昆仑、长沙贡玛、若尔盖和色林错等自然保护区;曼则塘自然保护区的东南部边缘地区和塔什库尔干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的北部边缘地区的效果不明显,可能与保护区及其周邻地区人类扰动增强密切相关;③ 高寒草甸类型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效果最为显著,高寒草原类型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效果较差。本研究展示了样区对比法在评估大区域生态变化中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其关键在于科学设计样区并进行合理的空间抽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