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忠诚"两个字的含义从小就懂,但使之真正融人我生命,却是在我大学毕业走上了国土工作岗位之后.那时,同学们都羡慕我进了个好单位:待遇好、油水足,工作又轻松!可工作几年下来,我却没有休息过一个完整的双休日,刚开始也曾抱怨太累,也曾想过放弃…… 如今,我已从一名国土战线新兵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国土战士.老一辈国土人艰苦奋斗的作风,守土有责的信念,献身国土事业的精神,不断鞭策和激励着我.  相似文献   

2.
同全国大多数地勘队伍相似,辽宁有色地质局也曾有过十几年的困顿期.但自2004年起不过四五年,辽宁有色地质局就摆脱困境,步入发展快车道,实现了"班子团结、队伍稳定、经济发展、很有后劲"的目标.在全国有色系统出了名,获得了辽宁省委、省政府的肯定.  相似文献   

3.
感受资江     
我曾经不止一次乘船游览过长江三峡,也曾游览过广西境内的漓江、贝江和明江,但我更是多次漂流过我的母亲河--资江.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我,通过长时期的互相比照,对资江越来越有了一番别样的感受.  相似文献   

4.
遇见黔江     
正因为工作和生活的缘故,我外出旅行的次数不多。许多名山大川、风景名胜,于我而言,只是从电视、书本、画册等媒介上领略过。那些名气不大、偏安一隅的山川河流,自己更是孤陋寡闻。比如黔江。黔江其实离我工作生活的城市不远,事实上我也去过她流经的城市,但每次都是擦肩而过。  相似文献   

5.
正问:我市属于西部贫困地区,我们感到我国的土地法有不完善之处,例如,现在城市的土地都属于国家所有,等于城市居民都是无偿使用国有土地,应当缴纳国有土地租赁费。为此市政府询问过我局,我局汇报说,《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民集体土地不得出租,没有规定城市国有土地不得出租,出租也属于《土地管理法》第五十四条、第五十五条规定中的"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中的一种,应该没有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概述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伴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城市为描述主体的文学作品也如同中国的城市一样在数量上急速增长.如果说在此之前的文学作品中,重要的文学意象多是会议室、乡村、商场等等,那么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文学场景就开始以别墅、时尚消费、酒吧、高档汽车等为主.可遗憾的是,在类似于茅盾文学奖、人民文学奖等知名评选中,以城市为主题的作品仍是屡屡败北、绝少胜出.我们不禁要问,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7.
当大量的农民向城市流动、大量的中小城市居民向大城市或一线城市流动时,他们面对的第一个大问题就是要有一个遮风避雨的安居之所.可以说,居住条件的解决既是农民得以进入城市的生活基点,也是城市化过程居民最大潜在内需.对进入城市的居民基本居住条件如何来解决? 当前市场流行着"住房双轨制"观念,认为"市场归市场,保障归保障",即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由政府保障性住房来解决,而住房市场的价格政府不要干预过多,让市场自由定价.可以说,如果当前这种观念是未来城镇化的观念,那么它将严重阻碍未来中国城镇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公租房的资产属性不同于商品房,政府的公租房管理局不是公租房产的拥有者,公租房管理的基本原则是现金流的收支平衡,而非商品房投资与按揭贷款的还本付息. 城市最稀缺的是空间,所以房地产业经营的并不是房产,而是空间的货币化溢价.单位空间人均财富比较高的城市几乎都是中心城市,其中尤以金融中心城市为最.但由于财富存量和增量较高的城市,就业和投资机会也较多,人们的致富欲望就成为驱动城市房价上涨的力量,让穷人和富人一起涌入这些城市或区域.  相似文献   

9.
焦作市作为老重工业城市,那些已显老化的连片低矮住宅随处可见.随着城市面貌的日益改善,这些低矮平房犹如一块块贴在城市脸上的"补丁",与城市的新面貌极不和谐.但对旧城区实施改造投入大,收益少,很冒风险,政府相关部门往往都避之惟恐不及.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土地矛盾逐渐超越人口矛盾成为社会重要矛盾之一,征地拆迁也取代计划生育成为"世上第一难事",在这一矛盾中,地方政府饱受各界诟病,为千夫所指.中央批评地方政府圈地敛财,被征地群众认为地方政府低买高卖,地方政府难脱与民争利之嫌,征地拆迁负面舆论频频.如何破解这一困局,从上而下进行过很多探索,但最终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许多制度流于表面,效果可谓差强人意.任何问题的解决,唯有从深层次进行剖析思考,从根源上予以解决,方可一劳永逸.  相似文献   

11.
素闻西山以"林秀、石奇、泉甘、茶香、佛胜"五绝著称.每每思维枯竭的时候,总有逃离城市的钢筋水泥牢笼的欲望,当又一次感到窒息时,终于忍不住约了三五好友,投奔向这秀色可餐的西山.刚刚走人风景区大门便看到一个巨大的山塘,有说明日"放生池",想起这样一句话来:"中国所有风景秀丽的山都被寺庙占领了."不禁莞尔.但还是有些讶异,游过的佛教名山也不算少了,却从未见过这样大气的放生池,一进山门便有了这样的惊喜,让我对西山有了更多的期待.  相似文献   

12.
住房是人的最基本需求.要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目标,政府到底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近年来,部分城市房价飞涨,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不足,住房市场供求矛盾突出、秩序混乱.对政府职责认识不清是导致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在我国当前处于快速城镇化的特殊阶段,对政府如何行使住房的保障职责,如何调控住房市场等问题,认识尚不清楚,甚至存在较大分歧.有人希望住房完全由政府提供,也有人认为政府不应干预太多,应完全靠市场调节.  相似文献   

13.
正"土地财政"是指政府通过经营城市、出让土地获取的收入。"土地财政"实质是地方政府伴随城市化进程和土地资本化过程进行的大规模融资现象,对缓解地方财力不足、公共设施建设融资难,创造就业机会和提升城市化水平,促进地方发展等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土地财政"的确功不可没;但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土地财政也带来  相似文献   

14.
张家界山清水秀,但城市建设却不尽人意,与美丽的自然风景形成强烈的反差。日前市领导率领政府代表团对武汉、合肥、黄山、岳阳、湘潭等市进行了为期七天的考察,作为一名国土资源的管理者,我感觉张家界市与这些城市相比差距非常大,如何把张家界的城市建设得与景区一样驰名中外,还任重而道远。为此结合张家界市实际,就如何加强土地管理特别是城区土地管理谈一点看法。一、武汉、合肥、岳阳等市城市土地管理的经验所到城市的土地管理各有特色,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我认为可以借鉴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条:(一)城市土地管理责任明确,措施到位。职责…  相似文献   

15.
正"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这是提到我和我的祖国,脑海里就自动浮现的一个旋律,这个旋律耳熟能详又令人心潮澎湃。我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那时有黑白电视机、有黑白色的照片。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也成为了这个时代的记录者之一,科技在悄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生活方式变得多元化,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祖国迸发出勃勃生机,我们的生活俨然呈现出五彩斑斓的样子。我是祖国的一份子,也是一名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16.
品年味     
一进腊月,瑞雪飘飘,那日子就过得格外快,离年越来越近,年味也越来越浓。但也有怀旧的人不无遗憾地说,如今过年不像过去那么热闹,年味淡了,特别是在城市里,都不大像过年的样子了。其实,年味是一直都有,也没变淡,变的只是载体和形式。  相似文献   

17.
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阿基米德没有找到这样的支点,也没有撬起过地球.可是苦难的中国在八十四年前就找到了拯救中国的支点,那就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不会忘记,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迎风搏击,战胜一次又一次的惊涛骇浪;历史不会忘记,无数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把自己的鲜血和挚诚倾注在了党旗上.  相似文献   

18.
"城中村",即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村庄.一直以来,许多"城中村"不仅用地浪费,影响城市规划合理布局,而且环境卫生脏乱差,社会治安问题频发,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老大难. 为了合理整合城市要素,扩容提质,提高城市功能,全面推进社会进步,山西省太原市政府于2006年加大了推进"城中村"改造的力度,把"城中村"打造成建设形态、人居环境一流的现代化文明社区,成为城市的亮点,实现城市发展与村民利益双赢.同时明确,"城中村"改造必须坚持四条原则,即以人为本、多予少取的原则,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的原则,高起点规划的原则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201 1年,太原市政府提出"城中村"改造"整村搬迁"的方法,这是太原市以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创新型城市统领"城中村"改造工作的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19.
城市土地储备数量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储备数量是关系七地储备制度运行效率的主要问题.土地储备数量少,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调控能力就小;土地储备数量越多,政府通过土地储备机制调节市场的能力越强,但会增加土地储备的资金成本,相应的风险也会增大。“实施城市土地储备的目的是为了增强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限制城市用地规模的不断扩张,盘活城市存量土地资产,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目前,大多数城市在土地储备过程中没有系统的收购储备计划:土地收购多少、什么时间收购,基本是随机的,土地储备量、贷款规模也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因此有必要探讨确定城市合理土地储备量的定量研究,为城市土地储备机构的土地储备及土地供应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当前煤炭市场的严峻形势一目了然.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我认为煤炭市场进入"隆冬期"这个表述还是有点问题.因为时令分春夏秋冬四季,冬过去了就会是春,英国诗人雪莱有句脍炙人口的诗是:"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我认为目前我们煤炭企业不是在过冬,也不能以过冬的心态看待当前的问题,更恰当的表述应该是行业已置身于寒冷的"两极",因为冬天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是不会过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