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设计并实现中心采集系统,能够实现对船舶、石油平台自动气象站的数据采集、处理、存储、上传、监控及分发。目前中心采集系统已经投入运行,适用范围涵盖安装在船舶、石油平台、偏远山区等无GPRS信号区域以北斗终端作为通信模块的自动气象站,实现气象产品共享,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为了有效解决不同厂家区域站数据存储结构不统一的问题,实现各类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的集约化使用,以整合区域站、自动站数据建立统一的应用数据源,建立标准的访问接口和数据共享系统为目标,设计了观测数据整合与共享系统,使用数据库触发器、存储过程以及.net平台编程技术实现。  相似文献   

3.
新一代中尺度自动气象站网络监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吴乃军  胡玉峰李佳 《气象科技》2005,33(5):460-463468
介绍了新一代监测系统的通讯方式、系统构成和软件实现.该系统采用CAWS系列自动气象站作为研究对象,通讯方式采用以无线为主有线为辅的新型通讯传输,利用3层C/S结构和B/S结构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功能设计;通过基于SQL Server 2000关系型数据库的二次开发,新一代中尺度自动气象站网络监测系统利用自动气象站采集的数据资料进行了各种气象观测方法以及数据应用的研究,是综合地面观测、分析、预测预警、网络发布等功能为一体的新一代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基于Web平台的自动气象站信息综合处理系统的设计思路、设计原则和系统特点,解析了系统的总体技术框架和功能模块结构,并就设计实现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详细剖析。  相似文献   

5.
自动气象站探测网实时监控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阐述自动气象站全网远程实时监控系统基本原理和系统架构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站网扩容更新维护算法、在线自动气象站的远程指令控制等关键技术,并根据实时探测数据判断采集器及各传感器工作状态,实现故障信息的自动提取与短信报警.在对广东省近2000个区域自动气象站探测网的监控保障业务应用中,该系统较好地实现了全省自动气象站组网维...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综合观测系统建设方案,目前全国各省正在进行多要素区域自动气象站的建设,本文通过对GSM/GPRS无线传输应用原理的分析,介绍了山西省区域自动气象站采用其无线网络传输方式的系统结构、工作原理和该系统设计的技术路线,实现了区域自动气象站监测数据的传输和远程控制。  相似文献   

7.
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短期数值天气预报的准确率.针对所研制的新型物联网自动气象站,设计并开发了集数据接收、显示、实时质量控制、监控、维护为一体的综合管理平台.该平台的建立将有助于物联网自动气象站的应用推广,并提供准确可靠的实时气象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8.
中国区域自动气象站运行监控系统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自动气象站运行监控系统是保障观测网稳定、可靠运行的实时业务系统.系统基于多线程分布式数据处理技术,采用两级部署、多级应用、多方共享的模式,有效利用互联网和中国气象局局域网的优势,实现了对我国区域自动气象站、加密自动气象站及暴雨监测站运行状态、探测数据质量状况、设备维护维修状况以及观测站网的实时监控与保障.从系统的逻辑架构、技术架构、系统建设的主要技术路线、系统实现的主要功能以及系统建设中所采用的关键技术等方面介绍了中国区域自动气象站运行监控系统的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9.
新型自动气象站技术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使业务人员对新型自动气象站有较全面认识,为今后新型自动气象站的应用奠定基础,介绍了新型自动气象站的系统结构设计与关键技术,着重阐述了新型自动气象站具有的优势。结果表明,新型自动气象站统一标准、统一规格的设计, 提高了台站的设备维护能力, 降低了维护成本;采用的CAN总线技术,解决了当前自动气象站系统无法扩展新要素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基于WebGIS的区域自动气象站数据综合处理系统的研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宝 《贵州气象》2011,35(1):45-47
通过研究各厂家自动气象站的数据采样方式、存储方式,运用WebGIS和数据库技术,采用asp.net开发平台,设计开发了一套基于WebGIS的自动气象站数据查询系统,使多厂家气象自动站数据在同一界面显示,提供多种形式的统计查询,方便用户分析和应用。成果可为相似系统的开发提供关键技术和方法方面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崔学祯  石登科 《干旱气象》2011,(4):497-499,503
通过对临夏站2003~2004年人工与自动气象站2个观测系统降水量观测差异分析,旱区自动气象站与人工气象站降水量平均日观测差异为0.2 mm,差值变幅为-1.7~1.2 mm;不同日雨量的观测差异也是不同的,其中≤1.0 mm均差值为0.1 mm;1.1~9.9 mm均差值为0.2 mm;10.0~35.0mm均差值为...  相似文献   

12.
<正>1引言随着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第二代新型自动气象站已经在黑龙江省国家气象站完成建设并投入业务运行,使地面自动观测的数据密度、数据质量和系统的稳定性都有显著提高。但由于新型自动气象站观测频率的加大,使观测数据呈指数增长,这对于通过分析探测数据质量的方式诊断自动站气象故障是一种严峻的考验。现在应用的故障诊断系统是采用数据集中式处理方式,对  相似文献   

13.
概况:芬兰 Vaisala 公司生产的自动气象站—Milos200,对于测量、收集和预处理环境资科来说是灵敏的低功率的数据记载系统。自动站可在无人居住的恶劣条件下工作。可同于基本观测和复杂观测—无论是地面、船舶还是机裁,确实是多方面适用的理想工具。  相似文献   

14.
利用计算机编程和信息处理技术,开发榆林市184个区域自动气象站运行监控和数据分析综合应用系统。该系统能够自动显示区域自动气象站实时观测数据;自动监控报文传输和蓄电池状态;对正在发生或可能发生的高温、大风、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自动报警;查询统计区域自动气象站实时和历史资料,并利用AnyChart控件和SURFER软件自动生成图像图表文件。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计量检定的智能化,更高效快捷的完成计量检定工作,提出设计研发自动气象站计量检定智能显示平台。该平台可用于新型国家自动气象站(DZZ5型)设备的检定,也可以用于多要素区域自动气象站(DZZ5型)设备的检定,不需要人工发送命令请求传感器观测值,还可依据《JJG(气象)自动气象站传感器检定规程》自动判断传感器是否超差。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随着南海海洋经济的发展和防灾减灾的需要,南海海洋气象观测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在部分海域初步建成了一个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近海和岛礁的海洋气象综合观测系统。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到2019年12月为止,海南省气象部门已经在南海海域建设了7个国家级地面自动气象站,25个海岛自动气象站、3个船舶自动气象站、5个锚系浮标自动气象站、2个锚泊浮台自动气象站、7部多普勒天气雷达站、5个探空站、  相似文献   

17.
自动气象站观测场防雷常见问题与防护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动气象站观测场设备室外的工作环境,耐受雷电电涌的脆弱性,部分台站观测场雷电安全防护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存在问题,是近年来部分自动气象站观测系统在实施了防雷安全保护措施后仍频遭雷击侵害的根本原因。通过查找自动气象站观测场雷电防护工程在设计、施工过程中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方法,在全面分析自动气象站观测场设备防雷性能基础上,全面阐述了自动气象站观测场雷电安全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将地面观测的降水划分为10~25、25~50、50~100mm/h3个量级区间,利用2010年5-10月天气雷达组网小时降水量产品和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平台(ASOM)中国家级台站自动气象站小时降水量资料,采用3倍标准差法,按上述3个等级逐月分别确立了两类设备降水观测差值的阈值参数,进而建立了天气雷达与地面自动气象站降水观测结果的一致性实时校验技术.采用该技术进一步对2011年5-10月国家级台站自动气象站观测的降水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自动站降水数据正确率可达85%以上,可以有效进行自动站观测降水实时检验.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自动气象站土壤湿度数据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湿度是控制陆地和大气间水分和能量交换过程的重要变量,而自动气象站观测是获取地表土壤湿度的主要手段。地表自动气象站观测的准确性能够直接影响其应用效果,因此, 开展自动气象站土壤湿度质量控制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0—2014年云南省37个自动气象站土壤湿度数据,采用谱分析方法,以观测值及其Savitzky-Golay二次导数的平均值、均方差、变化率等统计量为判据,筛选剔除了观测数据中的随机噪声、异常峰值和异常平稳值。结果表明:云南省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均有缺测,两种异常值中,异常平稳值占绝大部分。与降水时间序列对比发现,不同降水强度下各层土壤湿度变化存在一定差异,砂质土站点对降水的响应最为明显,黏质土站点雨后土壤湿度变化幅度最小。  相似文献   

20.
三峡自动气象站实时资料数据库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少平  田刚  王建国 《气象》2005,31(12):69-72
为实现自动气象站的组网和基于WebGIS技术的实时资料查询,设计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和监测入库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原理、主要功能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