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983年9月21日18点58分,彭县丽春公社境内发生了一次3.7级有感地震。微观震中:东经103°52′;北纬30°57′。宏观震中在丽春桂花隆丰公社间,估计烈度V度。该地震属前震——主震——余震型。距震中9公里的中和无线电厂地震测报站DD——1型微震仪单台测定的地震序列共29次,前震10次,M≥2级4次,其中3次有感。距震中42公里的岷江齿轮厂地震台单台同时测得地震18次,M≥2级共6次。  相似文献   

2.
探讨地震宏观破坏场分布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闽峰  李圣强  陈颙 《中国地震》2000,16(4):293-306
提出震后根据仪器定位的微观震中和断层构造的关系快速确定可能的宏观震中位置,并依此使用烈度经验分布模型来进行震害快速评估。这将提高直接用微观震中位置进行震害快速评估方法的精度。通过对全国133个主要地震的微观震中与宏观震中偏离量进行统计可知。偏离量在35km范围内的占88%,其余基本都在75km范围内。这样就给出了判定宏观震中的重点区域和分析区域。详细分析南北地震带66个震例及其与断层空间分布特征的关系。以及震源机制解结果后发现,影响宏观震中偏离的因素除仪器定位本身的误差外,主要还有断层展布方向、活动规模、断层相互交接特征及震级大小等。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分类处理分析,建立了震后室内快速判定可能的宏观震中位置的原则和步骤。以该方法为基础,通过建立包含有关因素的全国断层数据库,即可在实际的震害快速评估中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3.
1983年11月7日,山东省菏泽市与东明县交界处发生一次中强地震。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微观震中在北纬35°14′,东经115°17′。面波震级5.9级,震源深度12公里。 地震发生在新构造活动强烈的聊考深断裂带南段的菏泽地区。1937年8月1日曾在菏泽发生过两次7级左右地震,这次地震的极震区与1937年地震的极震区完全重合。宏观考察结果确定:这次地震宏观震中位置在菏泽市马岭岗公社与东明县胡庄公社之  相似文献   

4.
郑韵  姜立新  杨天青  刘杰 《中国地震》2015,31(4):698-709
通过研究中国西部1970年以来7次MS≥6.5破坏性大地震震后24h内余震能量场的空间变化,分析和判定主震破裂的大致范围,从中得出可能的宏观震中位置,进而为大地震的应急救援提供参考。本文以汶川地震为例说明最小完整性震级的确定、能量场的计算方法及其分布图的绘制以及宏观震中的确定等,并对7次地震震后各个时段的估计震中和实际的宏观震中进行比较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利用破坏性大地震震后24h内不同时段由余震能量场分布得到的宏观震中,可有效缩小用微观震中评估烈度产生的偏差;2震后2、4、6、12、24h等5个时段的估计震中能够作为烈度快速判定的修正因子满足震后快速响应的时效性要求,且震后24h的估计震中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据我区地震台测定,1984年1月11日0时57分,广西河池市金城江镇发生了一次3.0(Ms)级地震.此次前震后发生过一些小震,如下表. 经宏观调查,确定宏观震中为北纬24°41′24″、东径108°04′39″,宏观震源深度2公里,有感范围约288.2平方公里(包括未圈入的Ⅲ度区)(图1),收集了震前动物异常的部份实例。  相似文献   

6.
对比分析国内外不同学者对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地表破裂带的考察结果和作者4次现场考察记录,认为:本次地震的宏观震中及破裂起始点位于同一地点,即布喀达坂峰东南3km处,与根据中国数字化地震台网资料确定的微观震中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据全国地震台网测定,1985年12月2日北京时间08时43分55秒在贵州省水城东南约20公里处发生一次M_s=5.0级地震,微观震中位置为北纬26°.5、东经105°.0,宏观震中在米落区。初步反映:震中区内有50多户居民的房屋遭到不同程度损坏;水城感觉强  相似文献   

8.
新疆、青海、西藏数字地震台网和新疆和田台阵都十分清晰、完整地记录到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S7.3地震的波形,故采用区域地震台网和地震台阵联合定位的方法来精确测定该地震的震源位置。具体定位时采用了以下技术:①根据MS7.3地震震中的位置,360o等方位均匀选取台站,平均每隔约15o取1个台站参与初始定位;②将于田台的记录波形旋转至径向和切向上精确测定S波的到时,并以此控制震中距;③测定震中位置时采用的速度模型,是以震源为中心、半径约为1.0o范围内发生的历史地震资料为基础,重新拟合后获得的速度模型;④利用和田地震台阵记录的主震波形资料,经波形聚束方法处理后进行方位角测定,并以此方位角修正震中位置;⑤采用确定性方法测定震源深度。最终得到新疆于田MS7.3地震主震的震中位置为36.197oN、82.467oE,震源深度为12km,发震时刻为2014年2月12日17:19:48.2。  相似文献   

9.
利用余震频度分布进行宏观震中快速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韵  姜立新  杨天青  刘杰 《地震》2015,35(2):121-132
微观震中和宏观震中的偏离是现阶段震后烈度快速判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中国西部1970年以来7个MS≥6.5破坏性大地震后24小时内的余震频度N值的空间变化, 分析和判定主震破裂的大致范围, 从中得出可能的宏观震中位置, 为大地震的应急救援提供参考。 本文将主要以2008年汶川地震为例说明最小完整性震级确定的步骤和结果, N值计算方法和N值分布图的绘制以及宏观震中的确定, 最后将7次大地震每个时段估计震中和实际的宏观震中进行比较和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 ① 破坏性大地震24小时内不同时段由余震频度N值分布得到的宏观震中, 可有效缩小由微观震中评估烈度产生的偏差; ② 震后2、 4、 12、 24小时四个时段的估计震中能够作为烈度快速判定的修正因子, 满足震后快速响应的时效性要求。 并且震后24小时的估计震中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了地震宏、微观震中位置的误差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地震波在震中区传播的几何特征、能量衰减规律及其对地表构筑物的影响.提出了在地震宏观考察工作中,根据建筑物在竖向地震作用下产生的震害力学特征,比较准确可靠地确定宏观震中位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1 地震基本参数发震时刻:1992年8月17日04时16分。震中位置:微观震中在墨竹工卡县尼玛江热乡北(北纬30°00′,东经91°54′);宏观震中在墨竹工卡县羊日岗乡脚岗村(北纬30°00′,东经91°58′)。震级:M_3=5.1。震中区烈度:Ⅶ度。震源深度:h=14公里  相似文献   

12.
据重庆南泉地震台记录,1983年12月13日17时58分,在巴县境内发生一次3.4级地震。经四川地震台网测定,震中位置为:北纬29°22′,东经106°44′。东起太和、月华(农新),西至鱼洞;北起郭家沱,南至跳石,普遍有感。其中南彭公社的长征、大鱼、什字、石塔和排楼五个大队感觉强烈。经实地调查宏观震中在  相似文献   

13.
1983年10月18日17时53分,宝兴县境内发生一次4.2级地震,微观震中北纬30°05′,东经102°42′。据考察确定,这次4.2级地震宏观震中位于宝兴县城西北18公里,即宝兴县陇东公社先锋大队一带。震中烈度Ⅴ度强,Ⅴ度区长轴呈NE45°方向展布,长约为9公里,短轴长5公里,Ⅴ度区面积为45平方公里。这次地震有感范围较宽,北至小金  相似文献   

14.
1979年7月9日18点57分23.1秒,江苏省溧阳县发生Ms=6.0地震。据江苏省地震局测得:微观震中为北纬31°27′,东经119°15′,震源深度约12公里。宏观震中位于上沛公社石家圩与东塘村附近。震中烈度为Ⅷ度。 1974年4月22日在靠近这次震中处,曾发生Ms=5.5地震,即微观震中在北纬31°27′,东经119°19′宏观震中在这次宏观震中之西北胡家边一带。这两次地震在震害上有共同点和差异点。分析这两次地震震害资料,得出以下几点认识,供重建家园参考  相似文献   

15.
1812年尼勒克地震的宏观震中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观震中是震源在地表的投影,宏观震中是极震区的几何中心,不同的定义造成位置的差异,大地震的差异比较大,断裂产状也是导致震中位置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据历史记载确定的1812年地震的宏观震中,侧重人居环境,震中位置偏西,初步考察受条件限制也存在一定误差。近年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在尼勒克谷地东部新发现了该地震造成的地质灾害,包括了40 km的形变带,19km的地震断层。根据修正的等震线图,极震区的几何中心在北纬43°45,′东经83°34′。  相似文献   

16.
1948年山东威海地震再调查和参数校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4 8年 5月 2 3日山东威海附近发生一次强烈地震。李善邦先生将该地震震级定为 6级 ,震中位置定为北纬 37 7°、东经 1 2 1 9° (中央地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1 971 ) ,该位置位于海中。在此以后的各种版本地震目录中 ,都沿用了这一震中位置。自 1 983年以后的各版中国地震目录中 ,又同时给出了微观震中 (顾功叙等 ,1 983;谢毓寿等 ,1 985、1 989;汪素云等 ,1 999)。微观震中为北纬 37 2°、东经 1 2 1 8°,在陆地上 ,位于文登西。宏观和微观震中之间相差 0 5°。同一地震同时给出两个震中位置 ,且相差较大 ,在认识和应用等方面造成了…  相似文献   

17.
新疆、青海、西藏数字地震台网和新疆和田台阵都十分清晰、完整地记录到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S7.3地震的波形,故采用区域地震台网和地震台阵联合定位的方法精确测定该地震的震源位置。具体定位时采用了以下技术:①根据MS7.3地震震中的位置,360°等方位均匀选取台站,平均每隔约15°选取1个台站参与初始定位;②将于田台的记录波形旋转至径向和切向上精确测定S波的到时,并以此控制震中距;③测定震中位置时采用的速度模型,是以震源为中心、半径约为1.0°范围内发生的历史地震资料为基础,经重新拟合后获得的速度模型;④利用和田地震台阵记录的主震波形资料,经波形聚束方法处理后测定方位角,并以此方位角修正震中位置;⑤采用确定性方法测定震源深度。最终得到新疆于田MS7.3地震主震的震中位置为36.197°N、82.467°E,震源深度为12km,发震时刻为2014年2月12日17:19:48.2。  相似文献   

18.
1987年1月24日16时09分,在新疆乌什发生一次6.4级中强地震,震中位置为北纬41.4度、东经79.3度,震源深度为22公里,宏观位置在新疆乌什县东北部的英阿瓦提乡一带。 震区位于天山南麓的柯平块体北缘,是北东向库齐断裂和近东西向苏尔滚断裂的复合交汇部位。这里是南天山地震带中的一个中强地震频发的地区。 根据宏观调查的初步结果,破坏最重的极震区在乌什县英阿瓦提乡境内,与微观震中位置  相似文献   

19.
前言1 991年 2月 2 5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柯坪县发生 6.5级强烈地震。该地震发生在柯坪断裂与北西向扭张断层交汇部位附近 ,是柯坪断裂带近 1 5年来发生的最大一次地震 ,给柯坪县及巴楚附近地区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详细烈度区划见文献 [1 ])。根据新疆地震局地震台网测定 ,该地震微观震中位置位于北纬 40°2 0′,东经 79°0 1′,震源深度为 2 2 km;现场考察结果确定宏观震中位置为北纬 40°2 3′,东经 79°0 4′,震源深度为 2 2 km左右 ,两者相当接近。笔者通过对柯坪地震的余震频度衰减、能量释放、余震的空间分布特征等进行分析 ,总结…  相似文献   

20.
1986年8月12日18时45分,盐源县城西发生M_S=5.4级地震。西昌无线传输台网计算机最初定位于盐源县城西南(27°23′N;101°19′E)。盐源县城附近,房屋倒毁明显,人畜伤亡严重,被视为宏观震中所在。微观震中与宏观震相差12千米。地震的微观震中与宏观震中位置不一致,一个5.4级地震,两者相差5千米以上,属差别偏大,原因是微观震中定位不够精确。目前西昌无线传输台网对于M_L>2.5级的盐源地震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