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地壳深部及上地幔物质研究,日益为广大研究者所重视。玄武岩的物质来源系与地壳深部及上地幔的物质密切相关。我国东部广泛分布着新生代玄武岩,它是环太平洋新生代玄武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利用矿物中包裹体探讨不同产地玄武岩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北方的沙尘暴对北京地区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地质记录上分析研究北京—张家口地区沙尘暴的粉尘来源对确定重点治理区、改善北京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具有积极意义。黄土是地质时期沙尘暴形成的风成沉积物,其粒径分布蕴含了粉尘搬运过程中的大气环境信息,本文利用黄土-古土壤沉积的粒径分布特征,分析了北京—张家口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风成系统的差异,并根据粉尘动力学原理,结合遥感信息揭示的地面风蚀痕迹,探讨了北京—张家口地区黄土粉尘的主要来源,指出北京—张家口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分属不同的风成系统,有不同的粉尘源区和不同的大气动力条件。北京—张家口地区大气动力强度大,粉尘源区近,粉尘主要来自阴山以北的内蒙古苏尼特右旗—二连浩特方向,与浑善达克沙地关系不大,也与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粉尘物源区不同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南沿海不同类型花岗岩的磁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东南沿海不同成因类型的花岗岩磁性特征进行统计分析,表明由于源岩物质的不同,不同成因类型花岗岩的磁性差别很大,深源物质越多,磁性越强,反之则磁性越弱.根据磁性的强弱变化来判断其成因类型,对于东南沿海地区航磁资料的地质解释以及相关的地质研究、指导找矿等都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4.
金刚石是地球上最坚硬、对形成环境要求最苛刻的矿物之一。金刚石的矿物学特征、包裹体特征及碳稳定同位素组成记录了金刚石生长、熔蚀、搬运等地质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及物质成分等信息,是探索金刚石物质来源、形成过程和地球深部物理化学环境的重要研究对象。总结了国内外金刚石矿物学特征、包裹体特征和碳稳定同位素组成的相关研究成果,发现金刚石晶形和组合及其颜色可大致区分金刚石来源; 金刚石表面特征是区分原生金刚石与砂矿金刚石的重要鉴别特征; 金刚石包裹体类型及组合、包裹体年代学及金刚石碳稳定同位素研究,可分析金刚石物质来源和地球深部物理化学环境,确定金刚石形成时代,为研究金刚石成因、地幔岩石圈深部作用过程以及壳幔相互作用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金刚石是地球上最坚硬、对形成环境要求最苛刻的矿物之一。金刚石的矿物学特征、包裹体特征及碳稳定同位素组成记录了金刚石生长、熔蚀、搬运等地质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及物质成分等信息,是探索金刚石物质来源、形成过程和地球深部物理化学环境的重要研究对象。总结了国内外金刚石矿物学特征、包裹体特征和碳稳定同位素组成的相关研究成果,发现金刚石晶形和组合及其颜色可大致区分金刚石来源; 金刚石表面特征是区分原生金刚石与砂矿金刚石的重要鉴别特征; 金刚石包裹体类型及组合、包裹体年代学及金刚石碳稳定同位素研究,可分析金刚石物质来源和地球深部物理化学环境,确定金刚石形成时代,为研究金刚石成因、地幔岩石圈深部作用过程以及壳幔相互作用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北京的"沙尘暴"在地质学研究分类中应属于尘暴,且属含大量盐碱物质(水溶盐物质)的盐碱尘暴。盐碱尘暴对人体健康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已引起普遍关注。通过调查北京尘暴源区蒙古国东南部和中国内蒙古中部、河北省西部地区表土和部分降尘的理化特性,为探讨北京盐碱尘暴粉尘物质的来源提供新的证据。对尘源区农耕地、沙化土地、退化草地、撂荒地、沙漠、沙地等不同代表性区域的表土进行较系统的采样,收集北京和部分尘源区附近城镇的大气降尘,分析其水溶盐和水溶性元素或离子的含量、酸碱度、粒度、比重、起尘风速。结果表明,干盐湖盆区以高百分含量的细微粉尘物质(200目)、水溶盐含量和部分水溶性元素或离子(如Na、Cl-)为主要特征,其较高的pH值、极小的粒径、很大的比表面积、偏小的比重、偏低的起尘风速等,与北京及尘源区附近城镇大气降尘的特性相对应,明显不同于沙漠、沙地、沙堆和农耕地、撂荒地、退化草地等,因此推测干盐湖盆区是现阶段北京盐碱尘暴最主要、最关键的源区之一。而水溶盐含量、粒度大小、酸碱度、比重、起尘风速等,是判断北京盐碱尘暴粉尘物质来源的关键性指标。  相似文献   

7.
金刚石是地球上最坚硬、对形成环境要求最苛刻的矿物之一。金刚石的矿物学特征、包裹体特征及碳稳定同位素组成记录了金刚石生长、熔蚀、搬运等地质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及物质成分等信息,是探索金刚石物质来源、形成过程和地球深部物理化学环境的重要研究对象。总结了国内外金刚石矿物学特征、包裹体特征和碳稳定同位素组成的相关研究成果,发现金刚石晶形和组合及其颜色可大致区分金刚石来源;金刚石表面特征是区分原生金刚石与砂矿金刚石的重要鉴别特征;金刚石包裹体类型及组合、包裹体年代学及金刚石碳稳定同位素研究,可分析金刚石物质来源和地球深部物理化学环境,确定金刚石形成时代,为研究金刚石成因、地幔岩石圈深部作用过程以及壳幔相互作用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ICP-MS分析了北京石花洞地区连续12个月大气沉降样品中稀酸可溶态稀土元素,计算了其沉降通量,分析了其分布模式及可能来源。结果显示:(1)各稀土元素沉降通量均表现出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高值出现在春季(4月、5月)和秋季(10月),可能主要受大气粉尘活动的影响;从冬季的12月、1月到春季的4月、5月以及从夏季的6月到秋季的10月呈现阶梯上升过程。(2)球粒陨石标准化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与洛川黄土及2006年北京特大降尘的一致,均表现为轻稀土元素相对于重稀土元素明显富集和较明显的Eu负异常,表明北京石花洞地区大气沉降物可溶态稀土元素主要来源于大气粉尘物质。  相似文献   

9.
会泽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鑫熔  李元 《地下水》2006,28(6):123-125
本文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的综合分析研究,讨论了成矿的地质环境、物质来源、矿床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建立了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0.
海斗深渊是海洋中最深的区域,由水深范围在6000~11000 m范围内的深部海沟组成,以极端的物理化学条件为特征,其沉积物以深海黏土为主。基于目前关于马里亚纳海沟及其沉积物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海斗深渊的地貌、物理化学和水动力等方面的特征;归纳了海斗深渊沉积物的粒度特征、矿物组成和古生物特征;探讨了海斗深渊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及主要分析方法。海斗深渊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具有多源性,综合多种方法示踪是准确揭示其物质物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Atmospheric dus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indicators of urban air quality. In this study, atmospheric dust and top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monthly from four sites in Beijing and surrounding areas, and analyzed for rare earth elements (REEs). Total REE concentrations (∑REE) in the dusts ranged from 43.10 to 164.43 mg kg?1; concentrations in Beijing and Miyu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Zhangbei and Fengning. Most of sampling sites showed the same seasonal depletion in dust ∑REE concentrations in summer, probably caused by the “dilution effect” of added organic matter in summertime samples. Most of the dusts have consistent Ce-anomaly (Ce/Ce*) values (0.91–1.00) and Eu anomaly (Eu/Eu*) values (0.93–1.36); some dusts show slight positive Eu anomalies. The REE patterns of both the dusts and topsoils (normalized to post-Archean shales from Australia, PASS) show different signatures at different sites, whereas the temporal patterns are consistent at each site.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local topsoils are likely to be the main provenance of the dusts in the study area.  相似文献   

12.
2006年4月17日北京降尘的粒度分布与磁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06年4月17日北京降尘的粒度和磁学性质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降尘磁化率相对黄土样品较高是现代降尘磁化率的特点,源区表土磁化率普遍较高是本次降尘磁化率值高的主要原因,污染产生的磁性物质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同时通过对比几次降尘的粒度特征和传输方式提出粒度可以有效地指示源区的变化。结合降尘的粒度、磁化率分析与沙尘暴的监测信息和卫星云图,认为此次降尘粒度为0.8~20.0μm的组分可能是来自内蒙古西部的物质;20~70μm与>70μm的组分可能是来自距离北京较近的河北北部和内蒙古中部发生强烈沙尘暴的地区。  相似文献   

13.
依据粒度分析、电镜扫描、能谱分析、常温水溶盐检测、宏观表象特征研究和实地调查,证实北京2006年4月16日的所谓“沙尘暴”是尘暴,干涸盐湖是京津尘暴的重要源区。因此,要治理京津地区的尘暴,就必须修复干涸盐湖区的生态环境,而不能像过去那样去治理沙漠。要修复干涸盐湖区的生态环境,一定要用现代生态环境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干涸盐湖区在地质历史时期植被演化的趋势,筛选出最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土著先锋植物种群,并用土著先锋植物种群对尘源区进行“地毯式”的覆盖,而不能用种树去阻挡它,因为再高的树林也挡不了从2000-3000m以上高空飘来的浮尘。  相似文献   

14.
Airborne particulate samples (including dust storm peri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Putuo, Qingpu and Minhang districts of Shanghai city from October, 2009 to October, 2010, and also tracked the dust transporting pathways from NW (Northwest) to SE (Southeast) including the cities of Xi’an, Beijing, Zhengzhou and Nantong, as a means of sampling the dust storm particulate matter in the spring of 2010. After measuring the magnetic parameters 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particles and heavy metals,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were analyzed to track the source locations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during dust storm events, and then combined for backward trajectory analysis. It was found that the slightly polluted dust particles carried many contaminants during dust storm periods when the dust palls were transported by winter monsoon winds from the NW desert region towards the SE. The contaminants were further increased by contributions of fine SP&SD grains derived from local automobile exhausts in Shanghai as well as being enriched also in Northern cities during non-dust storm periods.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linear 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χlf and SIRM of loess and the storm dust, indicating a similar material source for these two kinds of samples. A higher χlf and SIRM in storm dust content compared to loess suggests that storm dust contains not only materials from natural sources, but also those from partly anthropogenic sources. Backward trajectory analysis indicates intuitively the source region of the Shanghai storm dust. These conclusions have important scientific significance for research on long-distance transportation of contaminants (such as heavy metals) adsorbed onto airborne particulate matter during dust storm events.  相似文献   

15.
《翁心存日记》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记录天气现象最为详细的历史天气日记,保留了难得的19世纪中叶北京的沙尘天气记录。归纳了对历史文献记录中的沙尘天气进行分类的方法,通过《翁心存日记》,重建了19世纪中叶北京沙尘天气情况。分析发现当时北京年平均沙尘日多达31.36天,高于近60年来北京沙尘天气的平均水平。而19世纪中叶的北京沙尘天气中扬沙、浮尘和沙尘暴天气的构成和现代基本相似,年内分布特征也较相似。但19世纪中叶夏季沙尘比例较现代明显偏多46%,而冬季沙尘比例仅为现代比例的75%,这说明古今间沙尘天气的季节分布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另外,19世纪的沙尘天气同样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且本地降水是影响年际变化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华南碳酸盐岩型铀矿床中有机质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华南碳酸盐岩铀矿床,分布广泛,产于泥盒—二叠纪的各地层中。矿床受岩相、构造、水文地球化学等多种条件控制。矿化与有机质关系密切,而有机质的分布受泻湖相带控制。经研究对比,与成矿有关的有机质属于腐泥型,来源于海相微体生物和藻类。铀在各地层中的含量不均匀,富里酸和腐殖酸是含铀的主要有机质。  相似文献   

17.
依据清代《翁同龢日记》中天气状况的描述,整理出公元1860~1898年间逐月的沙尘天气日数,基于记录完整月份的沙尘天气日数,统计分析了公元1860~1898年北京沙尘天气日数的平均状况和变化特征。分析发现公元1860~1898年,北京年均沙尘天气记录为10.4天,即使不考虑与现代观测记录标准的差别,亦肯定高于1990年代7.7天/年的平均频次;春季是沙尘天气的高发季节,其占全年沙尘日数的百分比达到70%,其中4月和5月两个月的接近53%;其次为冬季,占20%。与公元1961~2000年相比,公元1860~1898年的春季沙尘天气日数百分比偏高10.9%,沙尘天气在春季的集中程度明显偏高。公元1860~1898年间,年沙尘日数和春季沙尘日数均呈波动减少之势;研究时段内,共出现23次2天以上连续(或持续)的沙尘天气过程,最长的一次持续了4天。这些发现将有益于研究气候变化对沙尘天气影响和分析北京沙尘天气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作为我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高速的城市化进程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城市道路尘可以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本研究采集了春、冬两季北京市6类功能区中道路尘样品46件,研究了其中Cr、Pb、Cd、As和Hg元素的含量和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评价了道路尘中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表明:除冬季As元素外,其余元素平均含量均高于北京市土壤背景值; 5种重金属元素平均含量一般为市区最高,郊区最低。单因子污染评价表明,冬、春两季各个功能区道路尘中除As元素无污染外,其余元素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污染,其中Cd元素污染程度最高;冬季各功能区道路尘中重金属元素综合污染指数评价均为轻度污染;春季郊区为尚清洁,工厂区、居民区和商业区为轻度污染,休闲区和教育区为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19.
月球尘埃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工程价值。目前对月球尘埃运动规律、运动机理等的了解非常有限,对尘埃运动物理参数缺少系统的定量测量,严重制约了月球尘埃的科学研究。阿波罗17号宇航员观察到的月尘扬起及其物理机制迄今为止在科学上仍然是一个谜。中国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任务得到了月面上的尘埃沉积数据及尘埃活动高度数据,表明尘埃活动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异。在嫦娥五号采样返回任务中将研究月尘带电方面的物理特性。探月后续任务中如果能够在高纬度地区首次系统地定量测量月尘运动的物理参数,将会揭示不同经纬度区域、不同太阳光照条件、不同太阳风条件、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尘埃活动规律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对高精度数值模型的建立及其参数选择提供定量限制,必将取得新的重要科学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