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近年来,"互联网+"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常态,与此同时,"互联网+绿色建筑"也成为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前景之一。本文针对如何深化、细化"互联网+绿色建筑"的发展理念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观点荟萃     
<正>国务院参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互联网+绿色建筑"是未来发展趋势与互联网相融合是绿色建筑未来发展趋势之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设计互联网化。目前,我国引进或自主研发的建筑节能软件数量庞杂,但缺少将其整合的云计算平台软件。今后不仅要注重利用云平台进行整合,同时要在建筑新部件、绿色建材、新型材料、新工艺、管理营运新模式等方面大量应用数据化和网络化新技术。二是新部品、新部件、绿色建材、新型材料、新工艺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讯记者王艺静报道近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完善,"互联网+"新经济形态初步形成,"互联网+"成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指导意见》明确了"互联网+"发展目标:到2018年,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进一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讯记者郝莹报道"互联网+"为什么可以构筑建筑产业新生态?如何构建建筑行业的"互联网+"?"互联网+"如何才能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近日,在羊城举办的2015中国建设行业年度峰会上,千余名政府及行业协会领导、专家学者、国内外知名企业及高等院校的代表共襄盛会,围绕"互联网+"时代建设行业的创新技术应用、转型升级探索等热点、焦点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共同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各行各业和各级管理部门都在关注、研究和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与一些具体行业的结合,如金融、交通、政务、防灾、医疗、汽车等,也已经迅速产生了可见的积极效果,由"互联网+"带来的生产和经营活力初步显现。与其他行业相比,工程总承包的业务经营覆盖范围较广,产业链条延伸较长,市场环境与条件比较特殊,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接口比较复杂。但万变不  相似文献   

6.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日益凸显。为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道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指导下,我国先后在天津、上海、深圳、青岛、无锡等地开展了生态城区规划建设,并启动了一批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建设绿色生态城区、加快发展绿色建筑,不仅是转变我国建筑业发展方式和城乡建设模式的重大问题,也直接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利益。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绿色生态城区和绿色建筑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镇,实现美丽中国、永续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部署在绿色生态、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推进"互联网+"行动,促进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会议认为,推动互联网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对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意义重大。根据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会议通过《"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明确了推进"互联网+",促进创业创新、协同制造、智慧能源、普惠金融、公共服  相似文献   

8.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趋势,在建设部领导和各司局的关心指导下,及时调整科技发展方向,整合资源,成立了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重点加强了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绿色建筑、住宅技术、绿色建材等领域的科研工作,并进行工程示范,为推动建筑向节能、绿色、智能化方向发展,保持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国发[2015]4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已成为不可阻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煤炭地质勘查技术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与成就,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煤炭地质综合勘查理论与技术新体系",提出了"绿色煤炭资源"的新理念,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新时代煤炭地质勘查技术研究要着力在绿色煤炭资源勘查与绿色开发的地质保障技术、煤和煤系气等共伴生矿产资源协同勘查与开发的地质保障技术、"地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地质保障技术、关闭矿井和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与利用技术、"一带一路"地区的能源与矿产地质保障技术及全面推进"互联网+"行动等6个方面,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煤炭开发全产业链的地质勘查保障技术和核心产品升级换代。  相似文献   

11.
<正>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知识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随着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的不断推进以及行业发展环境的不断复杂化,通过对组织的知识进行审视、管理,创建以知识为核心的竞争力,成为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应对复杂环境变化、实现创新发展的最佳选择。知识管理是网络新经济时代涌现出来的一种新兴管理思想与方法。管理学者彼得·杜拉克早在1965年即预言:"知识将取代土地、劳动、资本与机器设备,成为最重要的生产因素。"管理大师德鲁克也曾说过:"21世纪的组  相似文献   

12.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科技档案楼总建筑面积约4600m2。建设内容包括科技档案库、机电设计办公室、绿色建筑数据展示中心以及绿色建筑机电技术研发中心等。该楼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建筑的能源、植物、水环境、风环境、光环境、声环境等方面的有效利用;做好建筑外围护保温结构;处理好屋顶绿化及垂直绿化与建筑的关系;选用了太阳能热水系统、光伏发电系统、地源热泵供冷供热系统等诸多生态技术及设备,体现了节能减排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3.
正这是一个加速变革的时代资本飓风"野蛮"闯入,打破行业边界;"互联网+"、云计算、智能化等信息技术日新月异,重构行业生态;海内外市场环境风云诡谲,时刻挑战企业抗风险能力;国家政策频出,对行业未来发展方向产生深刻影响……这些"变革"如迅雷贯耳、秋风扫叶,颠覆着固有秋序,传统行业顿感寒意彻骨。在此背景下,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如何实现转型发展?答案是"创  相似文献   

14.
计划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0亿平方米重点地区保障房全面实现"绿建"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建筑节能,加快发展绿色建筑,促进城乡建设模式转型升级,财政部与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日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通过实施建立健全绿色建筑标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何镜堂:新型城镇化中建筑设计创新应采取四大对策城镇化后,我们对城市建筑有什么要求呢?我们的建筑应该以人为核心,统筹城乡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全面提升建筑质量,让市民能够平等地享受舒适的宜居环境。我们的建筑应该有效地利用资源,节约集约、环保低碳,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的建筑设计应该结合当今中国  相似文献   

16.
<正>近期,一众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大咖造访了中国最大的众包服务平台——猪八戒网。参观完被业界称为"来行业掀桌子的"猪八戒网,有人醍醐灌顶,有人不以为然,有人忙着取经,有人商谈合作……面对"互联网+"时代的"跨界打劫",不管业界愿不愿意、接不接受,它都不可阻挡地来临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国家战略主导下,一场由"互联网+"领衔的"盛宴"已拉开序幕。今年"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6月24日,国务院常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华建数创(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建数创")正式成立,标志着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建集团")开启探索国有企业创新转型,践行"互联网+设计",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新征程。华建集团第一代虚拟设计院平台产品"云华建"Beta版同期发布。华建集团为什么要成立华建数创?设计企业如何牵手"互联网+"新兴产业实现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多次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以新型建筑工业化带动建筑业全面转型升级、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建造"品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9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  相似文献   

19.
王海华 《地质论评》2016,62(S1):275-276
随着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的推动,形成了绿色矿山建设的4种典型模式初步架构:油气资源高效开采新模式、煤炭资源绿色开采新模式、金属资源高效综合利用和化工及建材非金属矿山的绿色发展。其中的油气资源高效开采新模式重点围绕低渗透、超低渗透等难利用油气资源、非常规油气资源的高效利用,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形成一批典型经验和模式,盘活了一批资源储量。  相似文献   

20.
张敏 《探矿工程》2021,48(S1):397-401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系统工程,本文以某矿区为例,简要阐述了矿山地质环境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治理措施。经济建设同时,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切实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矿山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全过程,全力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