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陈莎 《地图》2011,(3):30-39
城市,无疑是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过去的数千年间,城市从"源"头起步,逐步扩张,经历了巨大的变迁;而城市的"核",意即中心区,在数千年繁荣与衰败的更迭中,被统治意志、宗教礼制和社会革命推动着,演化出丰富的形态和复杂的功能,背负着时代精神和文化特色的烙印。  相似文献   

2.
《中国测绘》2015,(1):4-7
<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已全面展开,其目的是全面掌握黑龙江地理国情现状,系统掌握全省自然、人文地理要素的现状和空间分布情况。黑龙江省是资源大省,除煤、木、粮、油、机外,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作为连接中原与黑龙江地区的水陆大通道,黑龙江冰雪丝绸之路比西北丝绸之路早了1000多年,且一直繁荣了几千年,存有大量的历史遗迹,但近百年来却鲜为人知。充分利用基于现代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获得的地理国情数据和信息,恢复和开辟黑龙江冰雪丝绸之路旅游带,对弘扬黑龙江历史文化,宣传黑龙江意义重大,功在当代,利在后世。  相似文献   

4.
卷首     
《地图》2012,(5):5
文化是个很有意思的东西,一方面它固守着自己的领地,这种坚守几乎接近顽固,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地维系着它原有的方式、规范、价值观等,不允许有些许改变;另一方面,它还有巨大的传播力最,用它特有的传播方式和影响力来影响其他的民族、宗教、信仰乃至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5.
最美高原     
如果说西藏是天堂。那么甘孜和阿坝便是天堂的入口。在青藏高原的东南缘,有一块属于四川的区域叫川茜高原。这里不仅有亘古傲立的雪峰、纵横起伏的山脉、积年不化的冰川、绵延无际的草甸、星罗棋布的湖泊、善良纯朴的藏羌彝俗、穿越千年的金殿寺宇,长久以来一直以绝美的自然风光和神秘的丹巴文化让众多富有探险精神的旅人魂牵梦萦。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GIS在历史地理、传统文化和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研究以陕西为例,建立了古今空间基础地理数据库,集成了适用于历史地理、历史文化等相关领域的常用时空分析模型,挖掘整理加载了陕西省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源,形成了历史文化数据结构化的范例和方法,设计了多种研究成果的可视化方式.陕西历史文化地理信息平台是一个适合资源共享和成果分享的GIS平台,满足了历史文化领域对GIS技术和规范性地图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历史文化名城特有的历史文化、城市内涵及艺术价值正在被人们认同和发掘.旅游地图作为提供城市旅游信息的重要工具,不仅是游客了解城市的窗口,更在传播名城文化和树立历史名城形象上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针对学术界对于如何科学、有效地确定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地图的主题内容还缺少足够探讨的现状.该文首先对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地图进行了概念界定,进而从探寻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基因的角度出发,以文化基因理论和古城复兴理论为基础,提出了面向主题内容选取的"标志—脉络—城区"理论框架.最后,以《"遇见长安"旅游地图》为例,对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地图的主题内容选取和表达策略进行了说明,以期为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地图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8.
红河的天很蓝、红河的山很绿、红河的水很清、红河的生态环境优美迷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辖区国土面积3.29万平方公里,素有天然动植物王国、世界锡都之美誉,具有享誉世界的千年哈尼梯田、千年临安古城、千年建水紫陶、百年滇越铁路、百年开埠通商、百年云锡矿业、百年过桥米线“三千四百年”历史文化名片,是我国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门户和前沿、云南省重要的工业和能源基地.2014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1127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265亿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228亿元,增长53.2%,增速居全省第一位,总量居全省第二位.  相似文献   

9.
齐鲁文化是培育新时期山东精神的丰富文化资源,也是新时期山东精神的深厚文化基础.齐鲁书院曾经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机构.齐鲁书院与文化名人生平轨迹体现了古代文化、学术变迁的轨迹和趋势,大大促进了当今齐鲁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如今已有的少量对书院和文化名人的研究多为人文研究,对齐鲁地区书院与人文的时空分布研究同样较少.本文通过收集历史人文数据和自然地理数据,利用分布中心分析、缓冲区分析、空间统计分析、栅格运算分析和空间插值分析等GIS方法对齐鲁古代书院和文化名人的时空特征进行了深入探究,结果表明,书院建设受当时自然、政治、经济的影响较大;孔子、孟子等文化名人在各大书院的活动更是为当时齐鲁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书院不仅是人才的集中地,更是当时的人才培养基地,其空间分布也为当时人才选拔奠定了基础.本文中的时空分析对于了解古代齐鲁书院的发展、教育史,汲取良好教化资源和发扬地域文化,协同推近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宁波,一座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港之一,"书藏古今 港通天下"成为了宁波最贴切的写照.在这里,有一家企业正以深厚的积淀、过硬的实力服务地方、辐射全国,践行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为宁波"书藏古今港通天下"这一名片增添了一抹亮色.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对文化发展普遍规律的深刻揭示,有助于我们认识人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真正把人作为文化建设的目的和中心,为测绘工程文化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文章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从文化层面分析了测绘工程文化的组成和结构,用文化整体性的观点观察、分析和思考了测绘工程文化建设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提出了测绘工程文化建设的基...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通过丰富多彩的地勘文化建设,先进文化理念的入脑人心,辽宁省地质矿产勘查院形成了政通人和、人心思上、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形成全院干部职工想事、干事、成事的浓厚氛围,实现了通过地勘文化建设促进全院工作达一流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彭镇华 《今日国土》2008,(10):20-21
城市森林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点城市森林文化是生态文化的重要内容。它是关于城市中保护和建设森林以满足城市和谐发展和市民健康需要的文化。其内涵包括物质、行为、制度、精神四个层面,即城市森林物质文化,城市森林行为文化,城市森林制度文化和城市森林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4.
浅析文化地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介绍了文化地图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和分类,对文化地图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文化地图的主要特点就是民族性、地域性和多样性,以及文化地图编制的复杂性、科学性和艺术性,为文化地图编制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地图文化发展为主线,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地图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联,明确了社会文化是地图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土壤,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尝试为新经济形式下地图文化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6.
张文 《地图》2003,(3):6-15
2002年11月12日,“南非国民议会千年项目地图展”在南非首都开普敦隆重开幕,持续数月的展览中.展出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有关非洲的地图。让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非洲的历史和文化。一幅中国明代的世界地图在当地引起了轰动,各媒体也纷纷报道。从未展出过的中国明代地图《大明混一图》怎么会到了南非呢?这究竟是一幅怎样的地图?在探求非洲历史的研究中.地图又说出了什么?  相似文献   

17.
从地图文化形态的特点和优势,可视化的地图实现,地图及其相关概念的数学表达以及科学和文化知识的积聚和传承等方面,论述了地图文化的丰富内涵.地图的非物质文化内涵是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社会发展的记录.  相似文献   

18.
牛汝辰 《测绘科学》2019,44(6):256-262
通过最早出现文献记载的"中国""中华""华夏"名称及其文献释读和各种含义的考证,探索蕴含几千年文明化石底蕴的国名、族名——"中国""中华""华夏"名称的由来和含义,进而更全面地解读中国文化的脉络和内涵。认为夏部族原是古老的黄帝族的后裔,到了鲧和禹的时期,在今嵩山地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部族。夏有大而美好之意。认为"中国"有地理的中国之意,指"中央""京师""国中""中原";"中国"有民族的"中国""华夏"之意;"中国"有文化的"中国"和"华夏"之意:即核心、权威、正统之意,具有睿智、高贵之意,具有中庸、适宜之意,具有光华、礼仪、文化、文明之意;"中国"有国号的"中国"之意,即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简称"中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便成为人民当家做主新国家的名称。  相似文献   

19.
现代地图设计的发展走上了与文化相结合的道路,文化与地图的结合让地图不再局限于仅仅做为专业行业内的工具,而更广泛地成为在社会民生、大众文化方面传播知识和审美的有力载体.文化地图设计的创新发展对于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内外均有着重要意义,其创新业务将成为现代地图设计领域的一个新常态化发展及可深入探讨的趋势.随着行业内外对于文化地图产品的要求不断增多,地图设计者应当予以充分关注与思考,寻求合理的价值体系和科学的设计方法.本文以江苏特色文化地图为例,针对设计特点、生产经验、创新目标、人才机制和评价机制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学术界对城市文化地图集设计方法关注不足的局限性,该文以主题内容和表达策略为具体突破点,首先对城市文化地图集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进而提出了"意象"—"漫游"—"行走"的理论框架,并据此形成了城市文化地图集的设计理念和逻辑思路;以《漫步江城地图集》为实践案例,说明了主题内容选取和表达策略设置的原则、方法与过程,以期为城市文化地图集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