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兴阶  陈应明 《中国区域地质》2000,19(3):272-275,296
西藏察隅地区的中侏罗统马里组,原划为下泥盆统春节桥组。通过岩石地层层序、岩石组合、沉积地球化学、重矿物特征、与下估地层的接触关系等调查,以及巴通期双壳类化石化组合的新发现,认为均与同一构造带洛隆地区的中侏罗统马里组相同。因此,下泥盆统春节桥组应该废弃。马里组是怒江洋盆地晚三叠世一早侏罗世闭合时,澜沧江弧与三村弧发生强烈磁撞造山,在三村弧后拉张的前隅盆地或山间盆地中沉积的一套中侏罗世红色磨拉石建造。  相似文献   

2.
藏北羌塘盆地独雪山地区,在原先认为不整合于早侏罗世火山岩系之上的“中侏罗统雀莫错组”中, 新近发现了一套早侏罗世淡水双壳类祁阳蚌(Qiyangia)组合,表明羌北盆地存在早侏罗世沉积地层,其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的粗碎屑岩→灰岩→细碎屑岩夹灰岩,下侏罗统与中侏罗统为连续沉积。据此资料,该区侏罗系目前采用的岩石地层单位系统及地层的对比认识存有问题,文章对此套早侏罗世沉积的岩石地层划分方案进行了讨论, 指出雁石坪地区的侏罗系岩石地层系统作为等时的地层单位运用于羌北盆地北西部并不适宜,羌北盆地已有的地层系统格架有必要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3.
西秦岭泥盆系的白云岩主要分布在碌曲—迭部地区,尤以下泥盆统尕拉组发育。由于这里的中、上泥盆统与下泥盆统的白云岩具有相似的沉积条件和成因类型,现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下泥盆统尕拉组白云岩为例,对其沉积特征和成因进行讨论。在七十年代以前,白云岩之泻湖成因说占据了主导地位,随着现代海洋地质调查工作的进展,白云岩的泻湖成因说发生了动摇。在苏联的巴尔喀什东部阿拉库司湾浅水沉  相似文献   

4.
应用地层对比、砂岩岩相学和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的方法,重建东巧—北拉地区物源转换和班公湖—怒江洋多期次俯冲及微陆块的拼合过程。研究表明:东卡错微陆块南侧的中下侏罗统希湖群下段表现为上三叠统确哈拉群的再旋回沉积,而北侧上段则开始出现来自羌塘地区的物质。这标志着北侧早侏罗世俯冲的东巧分支洋盆消亡,东卡错微陆块在中侏罗世与羌塘地块拼合开始形成初始周缘前陆盆地。接奴群的物源完全来自南羌塘地区,表明周缘前陆盆地在微陆块南侧北拉洋俯冲挤压下持续发育。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47~141 Ma)拉萨地块和羌塘地块东西向全面碰撞,至早白垩世晚期(约120 Ma)南侧的分支洋盆北拉洋消亡代表碰撞结束。南羌塘地区受班公湖—怒江洋俯冲作用控制在早侏罗世发育由弧前—岩浆弧—弧后盆地组成的“一隆两坳”古地貌,并沉积了曲色组页岩和布曲组石灰岩。微陆块碰撞导致南羌塘盆地的隆起和海平面的下降,形成夏里组含膏质泥岩的潮坪相沉积。随着拉萨地块和羌塘地块的全面碰撞,南羌塘盆地从弧相关盆地卷入前陆盆地褶皱冲断带中,发生差异埋藏和隆升剥蚀。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南羌塘盆地曲色组烃源岩和布曲组石灰岩在构造挤压作用下发生快速埋藏,进...  相似文献   

5.
赵文金  万晓樵 《现代地质》1998,12(3):327-335
摘  要  西藏聂拉木地区早、 中侏罗世碳酸盐岩分布广泛, 岩石类型多, 海相化石丰富。 在 结构成因分类基础上, 将本区碳酸盐岩分为 3 个大类、 12 种化石碳酸盐岩微相类型, 分析了 每种微相的基本沉积条件和形成环境。 根据微相的相邻和共生关系, 建立了 4 个主要微相组 合, 解释了各种微相组合的沉积环境及其演化, 建立了藏南早、 中侏罗世的沉积模式。 通过 综合分析认为, 该地区中、 下侏罗统普普嘎组及聂聂雄拉组是大西洋型被动陆缘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西秦岭泥盆系分布广泛,其中迭部县当多沟、若尔盖县普通沟一带剖面完好,层序清楚,总厚3700余米。由上志留统至下石炭统基本成连续沉积,其岩石地层单位由上而下是:下石炭统益哇组、上泥盆统陡石山组、擦阔合组、中、上泥盆统蒲莱组(新建),中泥盆统下吾那组、鲁热组,下、中泥盆统当多组,下泥盆统尕拉组、上普通沟组、下普通沟组,上志留统羊路沟组(新建)。通过十三个门类的研究,建立了部分门类的生物层序,它们为地层时代的确定和区内外同类地层的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根据部分化石组合带的对比表明,本区生物群与华南象州型泥盆系的生物群有较密切的关系。志留一泥盆系界线位于羊路沟组与下普通沟组之间,以牙形刺Icriodus woschmidti/Ligonodina elegans;腕足类Protathyris praecursor延限带/Molongia-Atrypoidea组合带,四射珊瑚Neomphyma-EmboIophyllum组合带/Denayphyllum-Chavsakia组合带;  相似文献   

7.
藏北南羌塘盆地毕洛错地区下侏罗统曲色组石膏岩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藏自治区北部南羌塘盆地毕洛错地区下侏罗统曲色组石膏岩层进行了研究。根据岩石地层和生物地层资料,确认毕洛错地区的石膏岩层和油页岩为曲色组的一部分,地质时代为早侏罗世,并确认下侏罗统曲色组在区域上可能是寻找油气、油页岩资源的重要层位之一。  相似文献   

8.
德国北部盆地上侏罗统广泛发育,但野外露头地层普遍出露不全.Hildesheimer Wald地区Wendhausen 6井和Süntel山地区Eulenflucht l井完整钻遇了上侏罗统牛津阶和启莫里阶地层,为分析该区晚侏罗世沉积演化过程及其所反映的古环境变化规律提供了丰富的资料.通过岩心描述和岩石薄片镜下观察,根据...  相似文献   

9.
巴音布鲁克地区额尔宾山北坡一带出露一套碎屑岩夹碳酸盐岩。该套岩石组合区域上与中泥盆统阿尔皮什麦布拉克组合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乔洛特达坂幅PMⅣ地质剖面、乔洛特达坂幅PMⅥ地质剖面、乔洛特达坂幅PMⅩⅩⅩⅣ地质剖面、托斯都幅PMⅥ地质剖面研究分析,初步确定额尔宾山北坡一带地层层序,建议将其厘定为中泥盆统阿克塔什组。据地层岩石组合特征、区域综合柱状图对比等,将该岩组时代定为泥盆纪。  相似文献   

10.
西天山北部石炭纪火山岩特征与沟弧盆体系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据岩石化学资料确定了西天山北部石炭纪火山岩的化学系列和岩石组合,并论述了其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该地区的沟弧盆体系。北天山中石炭统上部岩石单元代表了准噶尔板块的活动陆缘,而下部岩石单元属于弧前盆地沉积物。北天山蛇绿岩套是扩张速度缓慢的古洋壳残片。中天山北缘的下石炭统火山岩和海西中期的花岗岩类岩石组合代表了厚度甚大的大陆型岛弧部分,而阿吾拉勒带中、下石炭统则属于内弧环境的火山岩岩石组合。伊什基里克带是有限拉张的弧后盆地。  相似文献   

11.
羌塘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中部,是一个具有沉积钠盐、钾盐远景的蒸发岩盆地。最近在羌塘盆地上侏罗统夏里组中发现多处具有钾、钠异常的盐泉这一重要的找钾盐线索,然而目前对上侏罗统夏里组的古环境演变仍然不甚了解,限制了对晚侏罗世羌塘盆地的成盐(成钾)条件和可能的层位等重大科学问题的理解。因此本文以热磁分析为主,对羌塘盆地雁石坪地区上侏罗统夏里组沉积物进行高分辨率岩石磁学研究,并讨论其古环境意义。最后,根据成盐(成钾)理论,综合分析羌塘盆地上侏罗统夏里组成盐(成钾)的构造、气候和物源条件。κ-T曲线、磁滞回线和热退磁结果共同表明磁铁矿和赤铁矿是夏里组的主要载磁矿物;磁学参数分析表明夏里组上段赤铁矿含量相对增加,揭示夏里组上段形成于干旱气候环境;综合分析构造、气候和物源条件表明,羌塘盆地上侏罗统夏里组上段最为具备良好的成盐(成钾)条件。  相似文献   

12.
河南义马谭庄组和义马组的孢粉组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陆相晚三叠世和早侏罗世地层的划分,是一个长期有争议的问题。多年来,上三叠统和下侏罗统发现了许多化石,对两系的划分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但是晚三叠世和早侏罗世的孢粉,目前仍报道的很少。笔者对河南义马地区的两个钻孔剖面,进行了系统的孢粉分析工作(2001孔和804孔),通过研究,总结了两个明显不同的孢粉组合:上三叠统谭庄组Punctatisporites-Apiculatisporis-Chordosporites组合和中一下侏罗统义马组的Cythid-  相似文献   

13.
藏南聂拉木北部喜马拉雅山主脊带侏罗系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祥辉  王成善 《地质通报》2005,24(12):1121-1126
通过野外调查和地层系统校正,认为前人在该区划分的侏罗纪地层系统存在偏差。下侏罗统在喜马拉雅山主脊带南北两侧岩相变化较大,普普嘎组可能穿时;中上侏罗统岩相变化较小;侏罗系总厚度不超过1400m。中侏罗统鲕粒铁质岩所对应的岩石地层单元按命名先后原则应为定结组,形成于外陆棚环境,可能与全球侏罗纪海泛时期洋流涌入有关,代表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区中侏罗世晚巴通期一次沉积地质事件;晚侏罗世基末利期在特提斯喜马拉雅可能存在与欧洲同期的缺氧事件。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中西部前陆冲断带盖层品质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西部前陆盆地沉积演化经历前前陆盆地克拉通沉积、早期前陆盆地沉积、中生代坳陷盆地沉积和新生代再生前陆盆地沉积四个阶段,共发育四种类型的盖层:即克拉通或海陆过渡期盖层、湖沼相煤系盖层、氧化宽浅湖或边缘海相膏泥岩盖层和湖相泥岩盖层。通过叠合型(准噶尔南部(准南))、改造型(川西)和新生型(柴达木北缘(柴北缘))三种典型的前陆盆地各套盖层岩性、盖层岩石累积厚度、盖层岩石占地层厚度的比值、盖层岩石单层厚度、岩石力学特征和盖层封闭烃柱高度定量对比分析,认为川西盖层封闭能力总体优于准南,准南各套盖层封闭能力又优于柴北缘,柴北缘上新统上下油砂山组盖层品质较差,准南中新统塔西河组、柴北缘渐新统上干柴沟组和始新统路乐河组盖层品质较好,其余盖层品质为好。品质好的盖层分布于储盖组合Ⅱ(晚三叠世—侏罗世前陆盆地或坳陷盆地陆相沉积阶段形成的储盖组合)和Ⅲ(晚侏罗世—古近纪陆内坳陷磨拉石沉积阶段形成的储盖组合)中,组合Ⅱ中为中生代湖沼相煤系盖层,控制着自生自储原生油气藏的聚集和保存,组合Ⅲ中多为古近系氧化宽浅湖或边缘海相膏泥岩盖层,对断层沟通下伏烃源岩或调整早期油气到组合Ⅲ中聚集成藏起到重要的封盖作用。受品质好盖层控制,中西部前陆盆地油气主要富集在储盖组合Ⅱ和Ⅲ中。  相似文献   

15.
西藏申扎地区下古生界扎扛组的重新厘定及时代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安臣  王彦  李广铁 《世界地质》2014,33(1):246-246
<正>西藏申扎地区地层以古生界和前震旦系地层为主。前震旦系为念青唐古拉群中--浅变质岩系;古生界包括:寒武系他多雄组、龙郊组,下奥陶统扎扛组,上奥陶统刚木桑组,上奥陶—中志留统德吾卡下组,上志留统扎弄俄玛组,下泥盆统达尔东组,下泥盆—下石炭统查果罗马组,中下石炭统永珠组,中石炭—下二叠统拉噶组,下二叠统昂杰组,中二叠统下拉组,上二叠统木纠错组,上白垩—古新统典中组,第四系为湖积、沼泽沉积、洪冲  相似文献   

16.
福建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地层以陆相盆地沉积为主,仅闽西南局部有海陆交互相沉积。地层分区大致以政和-大埔断裂为界,分为闽西地层小区和闽东地层小区。根据各盆地地层序列及岩石组合特征,岩石地层单位可划分为陆相沉积的大坑村组、文宾山组、焦坑组、梨山组及漳平组和以海陆交互相沉积的象牙群,包括下村组和藩坑组。其中大坑村组相当于年代地层单位的上三叠统卡尼-诺利阶,文宾山组、焦坑组相当于诺利阶上部-瑞替克阶,梨山组相当于下侏罗统赫塘-托尔阶,漳平组相当于中侏罗统巴柔-卡洛阶中下部,下村组相当于下侏罗统赫塘-辛涅缪尔阶,藩坑组相当于辛涅缪尔-托尔阶。此外,文中还论述了各门类生物群的组合特征及其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满洲里地区位于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带的中北段,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岩浆活动强烈,由于NE向切壳断裂长期活动,导致中基性火山岩沿断裂呈线状分布。就上侏罗统塔木兰沟组、上库力组中段及下白垩统伊列克得组中基性火山岩浆岩的组合、旋回和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特征,论证了该地区中生代中基性火山岩浆岩形成的构造地质背景和成因。因此,认为晚侏罗世中基性火山岩形成于板内拉张的构造环境,岩浆来源于上地幔,且有地壳物质混熔。  相似文献   

18.
周冰洋  赵兵  孙剑 《江苏地质》2017,41(1):46-53
为研究贵州大方地区晚三叠地层中二桥组岩石地层特征和沉积相,在研究区采集岩石样品进行分析。通过对区内岩石地层的岩性、沉积地球化学分析结果及沉积相的分析,描述了贵州大方地区二桥组地层剖面,并对二桥组的岩性组合特征、接触关系及横向变化进行对比,分析了该地层岩石特征和沉积相。研究区二桥组主要为一套陆相含植物化石的灰白、黄灰、褐灰色厚层夹薄层岩屑石英砂岩,由于二桥组与上覆及下伏地层均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地层厚度在各地差别较大。根据上述数据确定二桥组年代地层为上三叠统—下侏罗统,河流相辫状河-曲流河亚相沉积,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物源区的大地构造背景属于被动大陆边缘克拉通盆地。  相似文献   

19.
王玉净等1998年撰写的“广西饮州小董-板城上古生代硅质岩相地层”, 新建了上泥盆统“石梯组”,该岩石叶层单位与谢家荣、玉植1937年在广西西湾创建的石梯系(后更名石梯组)重名。根据地层命名优先权,西湾侏罗系石梯组应予沿用,饮州板城上泥盆统“石梯组”应予废弃。钦州板城含有上泥分别统 放射虫、牙形类的硅质岩与上覆含有下石炭统放射虫、牙形类的硅质岩不同,后者含有锰矿和赤铁矿,颜色较深,根据岩石地层学组的含义,将前者重新命名为桂南组。  相似文献   

20.
云南楚雄盆地东南部侏罗纪地层中富含以基干蜥脚型类为代表的恐龙化石。基干蜥脚型类在全球范围内尚未在中侏罗世地层中被发现,而1∶20万地质图中该区域含上述化石的层位被划入中侏罗统。笔者在安龙堡一带恐龙化石调查中,发现之前对该区域下侏罗统冯家河组划分有误。我们对冯家河组进行了重新厘定,并确定了该区域恐龙化石所在层位。厘定后该区域冯家河组为上三叠统舍资组和中侏罗统张河组之间的一套紫红色粉砂质泥岩,以及泥岩与紫红色-灰黄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韵律互层,中部和顶部富含恐龙化石,时代为早侏罗世。通过岩石地层学与生物地层学研究,该区域下侏罗统冯家河组与上下地层间未发现明显的沉积间断,笔者推测其为连续沉积。连续沉积的下侏罗统在滇中十分罕见,尤其是该区域下侏罗统中部和顶部富含大量恐龙化石,为研究恐龙早期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地质时代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