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夏毓亮  朱杰辰 《铀矿地质》1997,13(4):241-249
本文通过U-Pb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指出沧参1井沉积地层中的物质来源是华北古陆;隐伏花岗岩侵位年龄为99Ma,来源于具下地壳特征的太古宙岩石的重熔。对奥陶系碳酸岩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指出沧参1井流体包体类型可分为3大类、8个亚类,本区碳酸盐类岩石有机质丰富,应为一套生油储油较好的岩系。特别是通过不同深度10个磷灰石样品裂变径迹表观年龄和径迹长度特征的研究,论述了本区古地温的变化,约在143Ma前石炭二送纪地层中的磷灰石经历过完全的退火,这是二迭纪以下地层的第1次生油作用;99Ma花岗岩侵位,岩浆热对围岩中有机质的转化和油气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这可作为第2次生油期;第三纪时因地壳下降,沉积了巨厚的第三系地层,这时磷灰石退火带范围(大致相当于生油带)约为1700—3900m,古地温梯度为3.1℃/100m,这是本区第3次生油阶段。  相似文献   

2.
湘中地区中生代地温场及锑矿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汞、锑、砷矿床被称为远成低温矿床,与岩体无明显的时空关系。本文以湘中盆地为例,以煤变质程度和生油岩有机质成熟度研究中生代古地温场和古地温异常特征,并讨论锑矿空间分布关系,认为锑矿床(点)主要分布在高温的隆起区及其边缘。  相似文献   

3.
断陷盆地热演化史与盆地形成演变过程紧密相关,对成烃、成储、成藏等都有重要影响。通过构造演化分析及古地温恢复,结合研究区地质、地震资料,系统研究了该区构造-热演化过程,并明确了其石油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地温梯度相对较低的西江主洼,经历了多期的增温和降温过程,具体为缓慢增温、快速增温、地温反转、加速降温与持续降温5个阶段,且分别与盆地的初始断陷期、强烈断陷期、断坳转换期、坳陷沉降期及断块升降期各构造演化阶段相对应,古地温变化受控于构造演化。受构造-热演化过程影响,前期增温阶段有助于烃源岩快速演化,并奠定了晚期成熟的基础;后期降温过程使得低地温断陷生、排烃期相对变晚,生油窗持续时间更长;长期的低地温梯度背景,促使成岩演化趋缓,优质储层发育范围更深、更广;低地温断陷中温度增压作用不明显,导致成藏动力相对较弱,油气大多优先在近源圈闭内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4.
济阳坳陷新生代古地温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古地温是影响沉积盆地形成与演化的重要因素,确定古地温对研究其生烃史和油气成藏史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古地温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将今论古"法和地质温度计法。本文主要应用自生伊利石结晶度和自生绿泥石化学成分,对济阳坳陷新生代古地温梯度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济阳坳陷新生代古地温梯度为37.2~38.2℃/km。这一认识对济阳坳陷油气地质研究和勘探评价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花海拗陷的热演化和生烃期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裂变径迹分析方法测量了取自花海拗陷的钻井磷灰石样品的裂变径迹年龄和长度。结果表明,随井深增加年龄减小,平均径迹长度亦变短。取自白垩纪地层的磷灰石样品的裂变径迹年龄都比地层年龄年轻得多,表明沉积后曾长时间处于磷灰石裂变径迹退火带中,沉积前的径迹记录已部分消失,古地温高于今地温。利用蒙特卡罗随机取样的热史模拟方法对裂变径迹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白垩纪地层沉积后曾经历过超过110 ℃的加热,达到最高古地温的地质时代是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末,为主要生烃期。新生代以来盆地变冷,生油岩的成熟度主要受古地温控制  相似文献   

6.
景谷盆地上第三系生油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谷盆地位于云南省景谷县,面积90平方千米,是喜山期兰坪-思茅中新生代裂陷槽关闭后,沿大断裂带发育的新第三纪不对称地堑型断陷盆地。盆地活动性较强,古今地温梯度较高。用孢粉化石的色变指数与古地温的对应关系,计算出景谷盆地的古地温梯度约为5℃/100m。由于温度与时间的互补关系,虽然景谷盆地上第三系生油岩时代较新,但已进入生油  相似文献   

7.
以太阳岛构造和大平房构造为例,利用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方法恢复了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第三系的古地温。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32 Ma和25 Ma时研究区两期排烃运移高峰均发生于高的地温场。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得到太阳岛构造古地温梯度为3.79℃/hm,大平房构造古地温梯度为3.24℃/hm。古地温梯度均高于现今地温梯度,且呈现古地温梯度由早到晚降低的趋势。这些研究结果与辽河盆地的区域地质背景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镜质组反射率与沉积盆地古地温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汤达祯 《地学前缘》1995,2(4):181-188
在地质研究与资源勘探中,特别是针对油气生成、运移和保存有关的地热过程分析,镜质组反射率(R)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沉积盆地古地温的确定。本文从R增值的反应动力学、R-古地温-受热时间模拟计算、流体扰动对流型热体系中的R性征及R古地温分析技术扩展等方面,概括地总结讨论了有关应用现状与理论进展。由于沉积有机质构成及其热反应作用的复杂性,过分简单地将R与地温值对应的做法已被否定,代之以地质、地球热力学与反应动力学的综合分析。不同源岩中R增值与热能关系的确定,温度-时间计算方法的改进、异常热背景如对流型热体制的分析以及低成熟与镜质组缺失条件下成熟度参数的R标定等,将是今后急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海拉尔盆地热演化史研究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海拉尔盆地现今为中地温场,中低大地热流特征,镜质体反射率随埋深增大而逐渐增大.不同层位、不同凹陷烃源岩热演化程度不同,乌尔逊、贝尔凹陷镜质体反射率值最大,热演化程度高.应用镜质体反射率法恢复了古地温及古地温梯度.海拉尔盆地古地温高于今地温,南屯组沉积前具有较高的地温梯度,可达(4.0~5.8)×10-2℃/m.乌尔逊、贝尔凹陷古地温梯度高,生油门限浅,有利于油气的生成.而另外一些凹陷生油门限较深,不利于油气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热演化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乌尔逊凹陷是内蒙古海拉尔盆地内勘验程度较高的一个南部凹陷,该凹陷沉积厚度大,地层发育全,生油条件十分优越,是海拉尔盆地主要产油气凹陷。主要烃源岩层是南屯组,其次是铜钵庙组和大磨拐河组。根据磷灰石裂变径迹法恢复的乌尔逊凹陷早白垩世古地温梯度为3.44℃/hm,接近现今地温梯度3.3℃/hm。古地温恢复及热演化史模拟表明,乌尔逊凹陷中生代以来经历了一个升温过程,下白垩统烃源岩热演化程度主要受现今地温场控制。热演化史与油气关系研究结合伊利石测年结果表明,乌尔逊凹陷油气成藏期主要有两期,为早白垩世晚期及古近纪以来,且以早白垩世晚期为主要成藏期;古近纪以来为第二期成藏阶段,烃源岩进入第二次生油高峰期。第二次成藏时期对乌尔逊凹陷油气藏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是制约油气富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吐鲁番-哈密盆地现今地温与油气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大量的地层测温资料综合分析确定了吐鲁番-哈密盆地不同构造单元的现今地温梯度及大地热流值,该盆地(以下简称吐哈盆地)现今地温梯度为2.50℃/100m,大地热流值为47.8mW/m2,现今地温梯度及大地热流值分布具有东高西低的特点.吐哈盆地现今地温梯度及大地热流值高于塔里木盆地及准噶尔盆地,现今地温场受地壳厚度、基底结构及盆地构造的控制.吐哈盆地现今地温对烃源岩的油气生成有重要控制作用,台北凹陷属持续埋藏增温型凹陷,烃源岩现今仍处于成油高峰期.哈密坳陷、托克逊凹陷部分地区烃源岩古地温高于今地温,对烃源岩生油过程起控制作用的是古地温而不是现今地温.  相似文献   

12.
汪缉安  李雨梁 《地质科学》1996,31(4):416-428
北部湾盆地下第三系由于油源母质特性原因和适于生油的空间相对局限,总体上看,天然气的潜力大于石油。生油岩与地温条件在空间上的配置适当决定了珠三盆地油气资源的良好前景。较高的地温与古地温环境是莺琼盆地成为南海北部大陆架天然气富集区的重要条件,较高的地温不仅使盆地中西部上第三系烃源岩能够广泛生气,也是本区有巨大远景的深成高压气(盆地中、西部)与浅成生化成因气的形成与富集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流体包裹体在建立四川盆地古地温剖面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一刚  余晓锋 《地球科学》1998,23(3):285-288
根据四川盆地沉积-埋藏史、主要地热事件、井下R0部面及钻井测温资料的综合分析,应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资料推算了四川盆地中部各地质时期地层的古地温,并建立了古地温梯度表,用此表可计算四川盆地各地期地层古地温。根据包裹体均一温度确定的古地温表明:四川盆地地层地温梯度由古至今逐渐降低,现今地温状况对古地温状况有明显的继承性。东吴运动(地裂运动)峨嵋山玄武岩大规模喷溢时期是盆地地温梯度最高时期,推算其地温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古地温恢复法及盆地模拟法,恢复鄂尔多斯盆地渭北隆起西南缘奥陶系最大古地温梯度、热演化史和生烃史。根据钻孔测温曲线求得渭北隆起现今地温梯度为3.12℃/100m。该区在二叠纪和三叠纪进入快速沉降阶段,早侏罗世早白垩世进入缓慢沉降阶段,晚白垩世以来进入抬升剥蚀阶段,剥蚀厚度在1100~1300 m。旬邑地区奥陶系烃源岩在早二叠世约270 Ma进入生油窗,晚三叠世约210 Ma进入成熟生油阶段。晚侏罗世约150 Ma开始大量生气,在早白垩世末期96 Ma左右,地层达到最大埋深及最高古地温,达到生气高峰。热史恢复及模拟结果表明旬邑地区早白垩世地温梯度最高可达到5.0℃/100 m,是主要生气期。  相似文献   

15.
四川盆地东北地区古地温梯度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盆地东北地区古地温梯度一直缺乏研究。以普光气田已有的实测反射率数据为依据,应用EasyRo模拟计算方法,研究了该区主要生烃期的古地温梯度。结果表明,对川东北地区主要埋藏与生烃期(三叠纪—早白垩世)进行的成熟度模拟计算,应用古地温梯度为3.0℃/100m的古地温模式计算所得的结果与实测结果非常吻合。进一步提出了该区的简化古地温模式为[3.0℃/100m(96Ma)—2.8℃/100m(65Ma)—2.2℃/100m(0Ma)]。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雅克拉断凸沉积埋藏史及成藏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在雅克拉民凸地质特征和各钻井油气特征的基础上,以断凸上系统取心采样的S15井为关键井,从油源对比入手,结合各项测试成果及恢复的古地温资料,分析了该断凸的沉积埋藏史,探讨了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的过程,总结了雅克拉断凸油气藏的成茂模式。  相似文献   

17.
涟源地区测水组,龙潭组煤热演化史及生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建立了湘中涟源地区测水组、龙潭组煤的古地温地质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研究区测水组、龙潭组的煤自沉积以来经历了深成热演化期、区域岩浆热演化期、低地热流演化期三个热演化和生烃特征。  相似文献   

18.
喀什凹陷第三纪灰岩流体包裹体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成岩作用研究的基础上,对喀什凹陷第三纪灰岩中的流体包裹体作了初步研究。通过包裹体的显微测温及包裹体的再平衡研究,得出了该区灰岩的成岩温度及其经历的最大古地温,并利用包裹体资料对该区的生油岩作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9.
通过裂变径迹分析,研究沉积盆地的古地温,再造沉积盆地的地热史,是近些年来迅速发展的新的研究领域之一。为了深入焉耆盆地古地温场和地质发展史的研究,在焉耆盆地共测试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样品21块,研究焉耆盆地博湖坳陷的古地温场特征,并确定冷却事件发生的时间,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资料计算出地层剥失厚度,对油气的生成运移时期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沁水盆地构造热演化史,需要恢复不同地史时期的古地温梯度、煤系古地温和古埋深。在分析研究各种已有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根据沁水盆地的实际,总结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恢复地热史的方法:即以现今地温梯度将今论古,通过古地温计多重验证,不但考虑到地壳的冷却系数、不同构造单元内的区域地热场特征和差别,同时也将岩石的热物理性质体现到模式中去。根据恢复的地热史,模拟计算了镜煤反射率值。经与实测镜煤反射率值对比发现,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近似。说明这一方法可以恢复地史各个时期的古地温梯度及煤系古地温,同时大大提高了古地温梯度的精确度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