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东川矿区小溜口组金矿化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东川矿区播卡地区小溜口组金矿的发现为矿区昆阳群的找矿工作开拓了新的找矿思路。通过研究小溜口组金矿化特征、载金矿物黄铁矿特征、金赋存状态等特征,初步提出本区金矿化与穆龙套金矿床特征相类似,属于黑色岩系金矿的思路,认为在滇中地区昆阳群钠质火山岩、黑色碳硅质页岩系中进行金矿找矿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2.
东川矿区“小溜口组”地层特征及与因民组的接触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东川矿区落因背斜轴部中元古界昆阳群因民组之下发现一套浅变质的海相钠质火山-沉积岩系(暂名“小溜口组”),用Sm-Nd法测得火山岩的同位素年龄为2324Ma。从火山岩的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等特征看,它和中元古界昆阳群差异明显。“小溜口组”与上覆因民组之间多数为不整合接触,仅在落雪人民凹2800坑道见断层接触。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播卡、新田、小溜口金矿矿化层位的对比研究,认为其矿化层位同属于汤丹群平顶山组。金矿赋矿地层平顶山组为成矿提供了主要物质来源,播卡金矿、新田金矿属于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认为会东-东川地区平顶山组的找金工作,应以地层、岩浆岩、断裂、蚀变为重要线索。新田矿区及其外围、播卡金矿区控矿剪切破碎带南延地段、小溜口-人民凹-燕子岩地区有继续寻找同类型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东川矿区“小溜口组”的岩石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川矿区“小溜口组”的发现,是近年来康滇地轴南段地层研究的新进展,对进一步探寻大红山式铁铜矿床具有现实意义。“小溜口组”的岩石学研究表明,该组相当于早元古代大红山群。岩性组合为海相喷发钠质火山碎屑岩及碳酸盐岩、板岩,并伴有侵入状钠长(斑)岩。层状火山岩岩石化学特征表现为富钠、低钾、贫钙、高钛,岩性偏酸,可归于石英角斑岩—角斑岩类。稀土元素总量低,轻重稀土比值小,具中等铕亏损,模式图呈“V”形。成矿元素组合为Cu-Co-Au。铜钴矿化与火山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5.
云南东川地区含金剪切带型金矿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张翼飞 《云南地质》2003,22(4):360-370
云南东川地区含金剪切带型金矿,1995年11月由云南八0七队从蒋家湾开始发现首个金矿段,继而向北勘查扩大到七角地和新山矿段。随着勘查的深入及大比例尺地质图填制,证实该金矿处在剪切破碎带中,并具大型以上规模前景。特别是新山矿段中砂糖状石英脉的发现,和矿体顶板接触带构造透镜体、糜棱岩的存在,含金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的特征渐趋明朗。云南昆阳群中多处发现含金石英脉,从拖布卡金矿的事实,促使我们重新考虑其中是否亦有剪切带型金矿类型。观念的转变,有可能促进昆阳群找金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东川拖布卡金矿矿化层位与找金方向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薛步高 《云南地质》2005,24(3):243-253
超大型拖布卡金矿的发现,表明东川地区具备找金前景.“黑层”是金的成矿前提,断裂加蚀变是成矿必备条件,基性与中性岩脉在容矿层中的侵位,是找富金的重要标志.金成矿全过程应是多旋回(晋宁、华力西、燕山、喜马拉雅山)成矿作用,且受剪切破碎带控制的黑层型金矿.  相似文献   

7.
鞠昌荣 《江苏地质》2013,37(2):243-247
播卡金矿位于云南东川,大地构造位置隶属康滇地轴中段东缘次级隆起——东川块状隆起,其东、南、西三面均为深大断裂所围限。在这个隆起带的内部分布着中元古界昆阳群巨厚的浅变质岩系,外围覆盖着震旦系及中生界、古生界。矿区构造环境隶属扬子古大陆边缘裂谷——昆阳裂谷带,带内褶皱、断裂极其发育,构造对金、铜等矿床的形成、保存以及破坏有着重要意义。小江断裂为矿区的主干断裂,控制着播卡矿田、矿床的分布格局。形成于晋宁期的F3、F4断裂与小江深大断裂平行,组成了脆韧性剪切带,为区内导矿、容矿构造。F10—F21等近东西向断裂形成于喜山期,为成矿后构造,对矿体有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庙山金矿赋存于倒转背斜东翼、次级紧闭倒转背斜核部及两翼,受灯影组中段层间破碎带及北东向构造破碎带控制.以自然金为主,银金矿次之.三种赋存状态:独立自然金、包体金和超分散金.地球化学Au异常与含金地层吻合,矿石与围岩有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9.
1矿区地质概况黔西南微细浸染型(卡林型)金矿带属滇黔桂金三角的一部分,紫木凼金矿便是此金矿带中大型矿床之一,位于黔西南兴仁-安龙金矿带灰家堡背斜金、汞矿带的西端。矿区内出露及钻遇地层有: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二叠系上统大隆组(P3d)、长兴组(P3c)、龙潭组(P3l),三叠系下  相似文献   

10.
河南鲁山太华变质杂岩角闪岩类变质作用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鲁山县境内的太华变质杂岩("太华群"、"舞阳群")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构造带南端,南抵秦岭,是研究华北中部构造带的构造-热演化历史的重要对象.鲁山-舞阳地区太华变质杂岩呈北西西-南东东向展布,组成一个轴面向南西倾伏的倒转复式背斜(背孜-舞阳倒转背斜),其南部被中元古代熊耳群火山岩不整合覆盖,北界被震旦系-寒武系地层不整合覆盖.变质杂岩区至少经历了三期变形.  相似文献   

11.
东川运动及其对东川矿区褶皱构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当前东川运动的各种认识,通过上下地层的特征、构造、变质作用、火山-岩浆活动、形成背景以及汤丹、落雪和拖布卡3个典型剖面的研究,确定该运动是一次大规模的构造运动。东川运动是南北向挤压运动,在东川矿区下(昆阳)亚群形成东西向褶皱构造,被后期小黑箐和晋宁运动叠加改造后,其构造形迹变得模糊和复杂,但经仔细研究分辨出了10个较大的褶皱构造。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了几种代表性矿床与某些板内构造的关系,其中包括郯庐断裂及其有关矿床、拉分盆地宁芜铁矿、伸展构造与胶东金矿、陆内碰撞造山带与豫西金矿、昆阳裂谷与东川铜矿等,并初步探讨了这些板内构造与板块构造活动的关系及其深部机制。  相似文献   

13.
哀牢山墨江金矿与南乌拉尔山明加克金矿地质特征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产于两个不同造山带中金矿化特征的对比,认为墨江金矿与明加克金矿均具有造山带型金矿的一些特征,形成于造山晚期主构造带的逆冲走滑阶段,产于一级构造带的上盘,金矿化受二级和三级剪切张裂隙的控制。与明加克金矿不同的是墨江金矿的形成经历了更长的构造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4.
皖南新岭脚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皖南新岭脚金矿区位于扬子陆块江南古隆起东段,隶属于我国重要成矿带——钦杭成矿带,受皖浙赣深大断裂带控制。通过分析区域地质背景和矿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矿体矿石等特征,讨论了它们与金成矿的关系,基本理清了本区金矿成矿控制因素、矿化富集规律,对矿床成因进行了剖析,总结了有效的找矿标志,认为本区具有较好的金矿成矿地质背景和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5.
东天山康古尔塔格金矿带构造与成矿规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康古尔塔格金矿带是近几的新疆东天山境内发现的重要成矿带,以康古尔塔格-黄山断裂为一级板块边办,其南发育晚古生工岛弧系和巨型韧性剪切带,后者东西延伸数百km,强弱应变相间,分四期变形,第二,三期变形与金矿关系最为密切 。  相似文献   

16.
营里金矿床产于燕山晚期闪长玢岩与三叠系和尚沟组长石砂岩的外接触带蚀变矿化破碎带中,褐铁矿化强烈是本区寻找金矿的重要找矿标志.金矿体赋存在三叠系黄褐、灰紫色长石砂岩中是我省金矿床类型中较为少见的一种类型.文章论述了金矿床所处的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和矿床地质特征以及矿体赋存的空间方式,初步分析了矿床的成矿条件和控制因素.此外提出了一些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希望能引起关注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姜峰贤 《矿床地质》2010,29(3):529-540
依据构造控矿为成矿主因、矿源层是物质基础,将五台山绿岩带金矿划分为3种主要类型:与次级褶皱有关的条带状铁建造型金矿床、与剪切变形有关的变质中酸性火山沉积岩型金矿床、与剪切变形有关的变质砾岩型金矿床.这些不同类型的金矿床构造控矿特征明显.五台山绿岩带的区域性倒转复式向斜构造制约了含矿带呈NEE向展布,大型紧闭褶皱转折端控制了矿床的定位,与紧闭褶皱伴生的剪切变形及次级褶皱控制着矿体的规模、形态和产状,剪切裂隙控制着金矿脉的分布和金矿化的局部富集.紧闭褶皱倒转翼部(近转折端)的剪切变形是五台山绿岩带金矿构造控矿的普遍规律.矿源层是物质基础,而经历了紧闭褶皱及伴生的剪切变形带叠加改造的矿源层才是最佳的成矿和找矿靶区.文章以构造控矿理论为指导,重点剖析了典型矿床的构造控矿特征,深入探讨了控矿构造对矿床定位、规模大小、矿体形态、富集程度的制约,认为褶皱与剪切变形不仅在于控矿,而且其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成矿作用,进而总结了五台山绿岩带金矿构造控矿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