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滇西亲冈瓦纳相生物群特征及地层时代的重新厘定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聂泽同  姜建军 《现代地质》1993,7(4):384-393,T001
滇西保山地区丁家寨组及其上覆卧牛寺组,前人根据其中(虫筳)类化石定为上石炭统(马平阶),沿用至今。笔者在该区多门类化石中,见到不同时代的化石混积在一起,包括异地再沉积的早石炭世腕足类Syringothyris,石炭纪的(虫筳)类、珊瑚等。原地埋藏的腕足类有Steriochia litostyla等,并保存有完好的壳刺。厘定后的时代为Sakmarian晚期至Artinskian,它可与西藏的冈瓦纳相地层及生物群进行对比。 滇西腾冲地区空树河组及其上覆的岩子坡组,前人因其含(虫筳)Triticites,Quasifusulina等也定为上石炭统。实际上,空树河组中、上部的多门类化石(包括腕足类、苔藓虫、单体珊瑚和微古植物等),与丁家寨组相似,具有强烈的二叠纪面貌,与冈瓦纳相更为接近。厘定空树河组时代为Sakmarian—Chihsian,它与西藏的相应地层可以很好地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岩石地层多使用《云南省岩石地层》的划分方案。该划分方案的石炭系与二叠系,与《中国区域年代地层表》、《中国地层表》的划分方案有明显差别。为此,在充分搜集、研究云南省岩石地层划分方案及其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多年进行不同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勘查的认识,重新厘定了云南省石炭纪与二叠纪岩石地层的划分对比方案。在重新厘定的划分对比方案中:(1)上二叠统的底界不变,与南皮河组(P3n)、沙木组(P3sm)、羊八寨组(P3y)、奔子栏组(P3b)的底界相当;(2)三分方案的中二叠统底界相当于二分方案的下二叠统底界,与大东厂组(P2dd)、丙麻组(P2bm)、大名山组(P2d)、拉巴组(P2l)、吉东龙组(P2j)、大新山组(P2dx)、喀大崩组(P2k)、冰峰组(P2b)、阳新组(P2y)、梁山组(P2l)、岩头组(P2yt)的底界相当;(3)下二叠统与上石炭统的分界位于石炭系三分方案的上石炭统中下部,与空树河组(P1k)、丁家寨组(P1d)、他披组(P1t)的底界相当;(4)上石炭统与下石炭统的分界位于石炭系三分方案的下石炭统上部,与铺门前组(C1p)、平掌组(C1pz)、申洛拱组(C1s)、大羊场组(C1d)的顶界相当。在《云南省岩石地层》(云南省地质矿产局, 1996)出版之后,充分吸收近年来1∶25万、1∶5万区域地质调查的新资料新成果,石炭纪与二叠纪岩石地层增加了嘎拉博岩组(Cg)、丹珠岩组(Cdz)、义产独岩组(Cy)、张家田组(C1z)、木星土组(P1mx)、洛吉组(Plj)。  相似文献   

3.
陕西的泥盆系按生物地理区划,可分为南区(带)泥盆系和北区(带)泥盆系。山阳以东的泥盆系属北区(带)的东延部分。1984年,我们在修编1/20万商南幅期间,在其中统牛耳川组地层中发现了瓣鳃类化石。1/20万商南幅曾将含化石地层归属于下元古界芦园沟组(Pt_1 ly)。第一代陕西省1/50万地质图根据所出露地层的岩石组合特征,将其划为石炭系下统下东沟组(C_1 x),下伏地层为泥盆系中、上统刘岭组(D_(2-3)l)。区调队泥盆系专题组根据邻区地层对比,将山阳以东的泥盆系划为中统牛耳川组(D_2 n)、池沟组(D_2 C)和青石垭组(D_2 g)。瓣鳃化石产于牛耳川组中部。该组按沉积特征,可划分下、中、上三部分。下部以灰—  相似文献   

4.
金沙江结合带的上古生界已发生中浅构造相的强烈变形和低绿片岩相的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不同时代、不同位态、不同沉积环境的地层均呈构造岩片状无序堆叠。为提高金沙江结合带上古生界岩石地层、年代地层、生物地层的研究程度,本文从划分构造岩片入手,在各构造岩片中进行岩石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将该套地层划分为冉家湾组(D_1r)、迪公组(D_2d)、柯那组(Dk)、申洛拱组(C_1?)、响姑组(CPxg)、喀大崩组(P_2k)、奔子栏组(P_3b)。在此基础上,分别对各个岩石地层单位的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进行研究,最终达到进行时空多重分解、综合复原之目的。金沙江结合带的上古生界划分的7个组,形成于金沙江小洋盆裂解→出现洋盆→裂陷加剧→一度抬升→再次裂解→转向收缩共6个阶段,分别形成于滨海、浅海陆棚、碳酸盐台地、大陆斜坡、洋岛-海山、深海盆地共6种沉积环境。研究金沙江结合带的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特征,有助于从沉积作用的角度查明金沙江古特提斯洋的形成与演化特点。  相似文献   

5.
陕西双王金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双王含金角砾岩带位于陕西省太白县南部王家楞—王家庄一带,系一九六五年我局第三综合普查队检查一比二十万区调重砂异常时所发现。近年来第三地质队的工作初步证实此角砾岩带规模大,类型较特殊,有进一步工作价值。为了促进秦巴地区金矿地质工作,兹将已获地质成果作一概略介绍。谬误之处,敬请指正。一、地质特征(一)矿区地质(图1)含金角砾岩带位于东秦岭印支褶皱区的泥盆纪地层中。太白地区的泥盆系只发育中、上统,为秦岭泥盆纪海槽中带浅海—陆棚区的一套粉砂泥岩沉积,总厚在5000米以上。按区调资料,划分为四个岩组,自上而下依次为九里坪组(D_3j)、星红铺组(D_2x)、古道岭组(D_2g)、王家楞组(D_2w)。含金角砾岩带即赋存于古道岭组下部的泥质板岩夹钠长板  相似文献   

6.
野猪塘构造     
茅山中段野猪塘煤矿采场,原是一个天然洼地,经多年采掘,现已成为一个积水的塘坝。水边岸坡下部出露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_2l)地层,岩性为灰色砂岩、砂质页岩、黑色页岩、碳质页岩等,两侧山坡中部的小陡壁出露石炭系下统老虎洞组(C_1l)白云岩,白云岩以上为黄龙组(C_2h)、船山组(C_3c)及栖霞组(P_1q)石灰岩层,西北方向稍远处的山坡上出露茅山组(S_3m)和五通组(D_(1-2)w)砂岩。  相似文献   

7.
牟东川  罗秀杰 《云南地质》2014,33(3):351-356
云南省腾冲县麻栗坝铅锌矿位于腾冲西北部.该区燕山期花岗岩浆活动剧烈,区内的铅锌矿体产于石炭系上统空树河组中段灰岩或钙质砂岩与燕山期花岗岩接触蚀变带的矽卡岩中,矿体明显受岩体接触蚀变带、地层、矽卡岩多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8.
云南腾冲杨梅坡铅锌矿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赋存北东向断层破碎带中,矿体围岩为石炭系上统空树河组二段第二亚段(C)_3k~(2~2)砂岩、板岩,围岩显示出明显的矽卡岩化,该铅锌属低温热液交代充填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国地层指南"(2001)关于岩石地层单位的划分,将出露在伊勒呼里山地区的泥鳅河组(S3-D2n)、根里河组(D2-2g),小河里河组(D3x、花达气组(C1h)和查尔格拉河组(C1ch)的一套海相-陆相连续沉积的碎屑岩并组为群,称燎原群(S—C1L).以黑河市查尔格拉河流域为典型地区,并划分燎原群下亚群(S3—C1La)(包括泥鳅河组和根里河组).燎原群上亚群(S3—C1Lb)(包括小河里河组、花达气组和查尔格拉河组).在黑龙江省岩石地层(清理)中,通过横向对比和纵向层序分析等工作认为,燎原群下亚群以海相碎屑沉积岩为主,而燎原群上亚群则以陆相碎屑沉积岩为主,两者之间为整合接触关系,燎原群底以下伏卧都河组上部含砾砂岩消失为界,而顶部不全,时代为晚志留世晚期至早石炭世.  相似文献   

10.
曹仁关  陆瑞芳 《云南地质》1992,11(4):330-335
云南东南部的震旦系沉积较全,自上而下可分为(暂定地层名称):白打旗组、六差塘组、咪咪底组、新现河组、大深沟组,其中含有三层冰成岩,分别相当于中国南部地区的灯影组(留茶坡组)和陡山沱组、南沱组、大塘坡组、富禄组(莲沱组)、长安组。  相似文献   

11.
依据河北省衡水市西北郊区纪家庄、赵家屯井孔岩心,采用岩性描述、岩相划分、地层测年、古气候孢粉样品分析及钻孔间地层对比等方法,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获取如下认识:(1)纪家庄井孔(ZK1)、赵家屯井孔(ZK2)岩心揭示出衡水地区全新统厚度为8~9 m,上更新统厚度为31~36 m,中更新统厚度为72~75 m;(2)依据各井孔及岩心所揭示的同一岩组底界海拔高程,推测研究区位于向东方向缓倾的古斜坡带上;(3)以岩石地层学、年代地层学为主导,结合以气候地层(孢粉地层)、宏观特征为主并与微观标志相结合的综合划分原则,多井孔岩心揭示出研究区同一地质年代岩组厚度相当,且中更新世以来处于较为稳定的整体沉降环境中,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升降运动。  相似文献   

12.
滇东北会泽地区广泛岀露震旦纪-寒武纪过渡地层,主体为一套浅海相碳酸岩夹碎屑岩。近期开展的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首次在会泽地区五星乡一带灯影组上部发现凝灰岩(斑脱岩)夹层,并进行了SHRIMP锆石U-Pb测年,获得其~(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538±5 Ma,其表明灯影组上段上部的沉积时代为早寒武世梅树村期。此外,通过与邻区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对比研究,会泽地区震旦系与寒武系界线应置于该凝灰岩(斑脱岩)底界,即灯影组上段非正式地层单位(中谊村段)底部。  相似文献   

13.
以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为理论指导,综合运用岩芯、钻测井、地震等资料及井-震结合对比分析,对乌夏地区白垩系清水河组与呼图壁河组层序地层及沉积演化特征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层序发育控制因素,并建立层序地层演化模式。结果表明:清水河组与呼图壁河组可划分为1个三级层序(KSQ1)和3个体系域,其沉积相类型包括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和湖泊等;构造沉降与古气候为本区层序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层序KSQ1低位体系域时期,研究区地形高差较大,气候炎热干旱,以辫状河相砂砾岩沉积为主,沉积范围局限在乌夏断褶带及其以南地区;水进体系域时期,发生大规模湖侵,沉积范围扩大,主要发育退积式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高位体系域时期,转为半干旱气候条件,湖平面下降,发育大规模曲流河三角洲,以三角洲平原沉积为主。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前寒武纪地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吉林省前寒武纪地层可见有太古宙变质表壳岩系、古元古代中深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吉南新元古代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组成的盖层沉积岩系和吉北造山带新元古代变质火山-沉积岩系4种类型.其中太古宙地层龙岗陆块具有多陆块拼贴的特点,可划分为龙岗岩群(四道砬子河岩组、杨家店岩组)、夹皮沟岩群(三道沟岩组、老牛沟岩组)、板石沟岩群、南岗岩群(鸡南岩组、官地岩组)、清原岩群.分别代表白山镇地块、夹皮沟镇地块、板石沟地块、和龙地块和清原地块的变质表壳岩系,其中除龙岗岩群可能为中太古代外,其余地质体的时代均为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地层有集安岩群、光华岩群和老岭岩群,前两者为古元古代早期裂谷环境沉积,分别可进一步划分为蚂蚁河岩组、荒岔沟岩组、大东岔岩组、双庙岩组和同心岩组,沉积时限为2 300~2 100Ma;后者为古元古代晚期内克拉通凹陷沉积,可进一步划分为林家沟岩组/达台山岩组、珍珠门岩组、花山岩组、临江岩组和大栗子岩组,沉积时限为1 900~1 800Ma.吉南新元古代地层的岩石地层学属性基本清楚,按新元古代三分的观点,其中细河群及其以下地层时代为青白口纪.浑江群时代为震旦纪,吉南地区缺失南华系.吉林省北部造山带中沿色洛河-海沟-青龙村-江域一线的元古宙地层事实上为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构造岩片堆叠体,属于构造地层学范畴;具有层状地层特征的仅有敦化地区的塔东岩群、蛟河地区的新兴岩组、九台地区的机房沟岩群、辽源地区的西保安岩组以及安图地区的万宝岩组,时代可暂置于新元古代.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云南盈江旧城—姐冒地区238件岩石样品和4 931件土壤样品,与其他地质单元对比,重点研究花岗质岩浆岩岩石和土壤中重金属地球化学特征和来源,并进行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花岗质岩浆岩和高黎贡山岩群(Pt_1GL.)具有相似的物源或继承性,二者岩石中Pb含量相对上地壳偏高,而其他重金属含量较低;第四系(Q~a)、芒棒组(N_2m)和高黎贡山岩群(Pt_1GL.)土壤重金属含量和变化特征与花岗质岩浆岩基本一致,且土壤重金属含量明显低于第四系(Q~b)和关上组(D_1g)地层;结合岩性组分看,成土母质可能均以花岗质岩浆岩为主;花岗质岩浆岩和关上组(D_1g)土壤重金属含量主要受自然源影响,人为活动影响相对较小;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表明花岗质岩浆岩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小,为清洁土壤;德宏州地区具有粮、糖、蔬菜等生产功能的农田土壤成土母质以花岗质岩浆岩为主,但相关工作程度低。通过对比研究认为,德宏州地区具有发展绿色、无公害食品产地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6.
埃迪卡拉纪普遍缺乏有效的同位素年龄和生物地层资料,碳同位素(δ~(13)C_(carb))常用来作为其内部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标准。目前,关于埃迪卡拉纪扬子地台δ~(13)C_(carb)地层的研究多集中在中上扬子区,扬子地台东缘下扬子区的研究则较少。本文详细分析了扬子地台下扬子区邵家山剖面地层序列和δ~(13)C_(carb)特征,发现邵家山剖面以碳酸盐岩为主,为该时期典型的浅水相沉积;δ~(13)C_(carb)值分布范围为–2.6‰~5.7‰,均值为0.9‰±0.3‰。剖面的下部、中下部、中上部以及上部的δ~(13)C_(carb)负漂移幅度分别为1.6‰、4.1‰、7.6‰和3.2‰,可分别对应峡东地区的EN1/CANCE、EN2/BAINCE、EN3/DOUNCE和EN4/BACE。对比分析扬子地台典型的8个浅水相剖面发现:盖帽白云岩广泛发育EN1/CANCE,δ~(13)C_(carb)分布在–6‰~0‰之间;EN3/DOUNCE在各剖面均有发育,漂移幅度均大于4‰,最大可达15.6‰; EN2/BAINCE仅在峡东地区的剖面发育,漂移幅度可达8.2‰; EN4/BACE在大多数剖面发育,漂移幅度为1.2‰~8.7‰。其中, EN4/BACE可作为广泛采用的埃迪卡拉系—寒武系界线的划分依据,而EN1/CANCE和EN3/DOUNCE可作为扬子地台埃迪卡拉系内部地层划分对比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7.
根据地层中类化石的分布规律 ,福建沙县船山组地层自上而下可划分为 5个化石带 :5 ) Eoparafusulinapararegularis带 ,4 ) Sphaeroschwagerina sphaerica带 ,3) Zellia chengkungensis带 ,2 ) Pseudoschwagerina miha-ranaensis带和 1) Triticites shikhanensis compactus带。通过与邻区及我国华南部分地区的对比 ,认为本区含第 2至第 5个类化石带的船山组上部地层的地质时代应为早二叠世早期 ,石炭系 -二叠系界线位于 Pseudoschwagerinamiharanaensis带之底  相似文献   

18.
西秦岭西成地区泥盆系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秦岭“西汉水群” 的地层时代和划分对比是一个长期争议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地层的岩性特征、生物群、矿物及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重建了地层系统,并首次研究了本区的牙形石,确定了地层层序及地质时代,指出前人建为上、下关系的“洞山组(D_3)”、“西汉水组(D_2~2)”和“安家岔组(D_2~1)”实属同期异相地层。新的地层系统包括黄家沟组、红岭山组和双狼沟组。中、上泥盆统界线在红岭山组中部。  相似文献   

19.
根据河北平泉地区中元古代高于庄组和杨庄组中21件岩石样品分析结果,显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在纵向上的演变规律不明显,但各种元素含量在岩石地层界线均有明显变化,表明地球化学特征可作为划分沉积地层的标志或对已划分的地层界线进行优化.此外,据w(CaO)/w(MgO)值、w(Ca)/w(Ca Fe)值、w(Sr)/w(Ba)值及V、Pb、Co、Ni和Ti等元素特征分析,高于庄组与杨庄组的沉积环境有极大的差异.高于庄组为远岸深水海洋环境下的沉积,陆源碎屑供应匮乏;而杨庄组为干热气候下的近岸海洋环境沉积,具有较多的陆源碎屑物质供应.  相似文献   

20.
在滇西南澜沧江构造带东侧、扬子板块西缘中元古代团梁子岩组含有大量的平行于区域面理(S2)的构造热液石英脉,利用LA-ICP-MS对3件石英脉和1件绿片岩中的锆石进行~(206)U/~(238)Pb测年,获得3组明显的组合年龄:395~461Ma、240~260Ma和222~228Ma,大部分集中于222~228Ma。对比研究表明,区域上2期变质变形(M_1D_1、M_2D_2)与获得的锆石年龄有较好的对应性,早期的变质变形(M_1D_1)形成于早古生代(395~461Ma)原特提斯洋盆向东俯冲阶段;晚期的2期变质变形(M_(2a)D_(2a),M_(2b)D_(2b))发生于晚古生代—中生代早期(240~260Ma)古特提斯洋盆向东俯冲阶段和晚三叠世早期(222~228Ma)古特提斯洋盆闭合阶段。晚三叠世早期变质变形(M_(2b)D_(2b))构造热液发生在临沧花岗岩侵位和弧陆碰撞型忙怀组火山岩(229~235Ma)之后,早于小定西组/芒汇河组拉伸期火山岩(210~222Ma),是古特提斯洋与扬子陆块碰撞后的应力松弛阶段俯冲岩片快速折返的证据,同时也反映了古特提斯洋盆在晚三叠世早期之前已经关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