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数字孪生地球的起源、概念、构建和发展,重点探讨了北斗、高分、数字孪生与数字地球的融合. 基于通信和计算机等共性信息基础设施,将数字孪生地球的构建分为6个步骤:全链可信时空、全息精准映射、实时泛在感知、多模数据融合、单体时空智慧和全域共智共治. 针对时空大数据从采集到应用都具有分布式特点,提出了利用“北斗+区块链”技术解决业务协作中的信任问题. 指出了高分实现虚实地球间的全息镜像,北斗作为高分产品传递时空基准,实现了虚实地球间的精准映射;另外,北斗和高分也是实现时空态势感知的主要技术. 针对海量时空大数据对数据操作和融合带来的挑战,指出了北斗网格位置码是更有效的数据组织模式. 介绍了利用时空大数据驱动人工智能(AI)和模拟仿真,可为规划、设计和决策提供最优方案. 分析了单体智慧的存在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等问题,指出了数字孪生地球是跨界融合各种异构单体智慧,实现全域共智共治的时空底座.   相似文献   

2.
GPS-RTK作为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技术提高定位精度的一种方法得到了大力推广和广泛应用。现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已建成区域导航星座,并具备了导航定位服务能力,且已正式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但由于BDS单星座定位存在一些不足,导致了定位精度偏低,因此多频多系统融合定位导航研究成为了一个技术新热点。文中通过介绍RTK技术,引入了GPS+BDS双系统下RTK的应用思路,并指出RTK技术在地理信息采集系统中的优势以及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为类似工程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一、引 言 2012年10月20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16颗北斗卫星,至此,我国北斗导航工程区域组网顺利完成.同时,2012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正式版正式公布,北斗导航业务正式对亚太地区提供无源定位、导航、授时服务.BDS空间段包括5颗GEO卫星和5颗IGSO卫星,在亚太地区可以在全时段或者绝大多数时段里观测到这些卫星,从而实现了BDS对亚太地区的区域增强,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4.
针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时空数据组织管理过程中数据存储与分析困难的问题,本文面向BDS时空数据,通过分析其数据特征,引入时空粒化思想,从空间粒度、时间粒度、时空粒度三个粒度对BDS时空对象进行多粒度表达.参考面向对象和基态修正模型的方法,建立BDS多粒度时空数据模型的概念模型,提出一种BDS时空对象多粒度表达方法,并实例证明该方法可以实现BDS时空数据的组织与存储.   相似文献   

5.
精密单点定位技术(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被广泛应用于高精度导航与位置服务、大地测量、低轨卫星精密定轨、航空摄影测量、GPS地震学等领域.随着我国北斗系统(BDS)的完全部署,其为GNSS系统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对GPS、GLONASS的PPP静态、动态事后解算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但实时北斗PPP还处于研究发展阶段,实时北斗PPP的应用场景还不多,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旨在对单频北斗实时PPP进行研究.基于BDS系统,本文建立了单频北斗PPP模型,并基于车载动态测试实验,验证本文提出模型的正确性,并得出北斗单频PPP可以实现车道级定位,为北斗的实时应用推广做出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进入全球组网的最后阶段,作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重要延伸——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是北斗应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通过增加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信号,组建多模CORS,提供多模网络RTK服务,实验证明在GPS基础上融合了BDS的双星系统较BDS/GPS/GLONASS三星系统的定位精度略有提高,并将该兼容BDS、GPS的双星CORS系统应用在地下管线的测量中,解决了困难环境的作业问题,在保证作业效率的前提下,提高数据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北斗CORS发展现状,并在高纬度区域建立北斗CORS试验网,比较了单BDS、单GPS以及BDS+GPS三种定位方式下测试点的内外符合精度,结果表明:北斗网络RTK在水平方向与GPS网络RTK精度基本相当,北斗网络RTD完全可以替代GPS的网络RTD,在高纬度区域的北斗CORS精度已能满足众多行业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北京市不动产登记领域为例,针对跨部门间数据共享无法完全互信,导致共享数据存在使用率低、推广应用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据安全可信共享应用新模式,并建立不动产登记区块链平台,为北京市不动产登记跨部门数据共享安全可信地使用,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统(China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 2000,CGCS2000)的建立和维持主要依赖于GPS技术,不利于保障国家时空信息安全。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提供亚太区域服务,可满足中国及周边地区高精度定位导航应用需求,对建立和维持国家大地坐标参考框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利用已建成的北斗基准站网观测数据,实现基于BDS技术、并与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nternational Terrestrial Reference Frame,ITRF)一致的国家大地坐标参考框架,为今后国家级和全球性北斗坐标参考框架(BeiDou Terrestrial Reference Frame,BTRF)的建立和维持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支撑。初步计算结果表明,积累2 a以上的观测数据,利用单独BDS数据可以获得与GPS精度相当的水平速度场,精度约为2~3 mm/a。基于单独BDS数据,测站残差平面和高程的重复性分别可优于0.8 cm和1.7 cm。利用BDS数据已可监测到测站高程方向的季节性变化。此外,还对单独BDS与GPS数据计算的坐标可能存在的与经纬度相关的系统误差进行了分析。总体来说,目前的北斗系统可满足建立和维持中国cm级大地坐标框架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国际卫星搜救系统为航海、航空和陆地用户提供免费的遇险报警服务. 按照国际搜救卫星组织中轨道卫星搜救实施计划的最新进展,介绍了国外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的返向链路服务,返向链路服务将作为一项先进功能,为遇险报警人员实现报警确认、双向搜救信息交互的能力,提升遇险人员的存活信心,依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特色,对BDS中轨卫星搜救系统的返向链路技术发展与建设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利用省级北斗地基增强系统资源,结合自然资源行业生产的需求,基于时空信息技术开展“虚拟格网技术”和“大规模并发用户的位置服务响应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研发福建省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位置服务平台,集成了系统运行维护、公共服务、成果展示和数据共享等功能,提升了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能力,满足了大规模实时位置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技术特征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给出了双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历程,指出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立和组成;分析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功能和定位原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与GPS系统的对比,分析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技术特征,特别指出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民用领域带来的经济效益;最后,展望了未来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北斗导航系统在四川抗震救灾中的应用实践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点介绍了我国自主建设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四川抗震救灾中的成功应用与实践。该系统在搭建指挥网络、报知灾情险情、保障应急定位及提供信息服务上具有明显的功能优势和应用潜力。作者指出,“救灾导航”理念应纳入国家减灾救灾和突发事件应对战略,基于北斗的抢险救灾导航保障应形成常态化、规范化的应急保障模式。  相似文献   

14.
北斗系统与GPS应用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主建设的北斗卫星导航区域系统已投入试运行服务。从国内用户应用方面具体分析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相比美国GPS的优势,包括定位精度、信号的载噪比、定位速度和应用模式等,给出了北斗卫星导航区域系统在试运行阶段的一些应用测试数据。同时指出了对北斗系统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北斗区域导航系统的PPP精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开放运行为其在高精度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可能,系统精密单点定位性能受到了极大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北斗区域导航系统的星座和BDS/GPS跟踪网,分析了基于国内布站定轨的北斗卫星精密轨道和钟差精度。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北斗区域导航系统静态、动态精密单点定位精度,并与GPS定位结果进行比较。实测算例表明:北斗精密单点定位可以实现静态厘米级、动态分米级的定位精度,达到目前GPS精密单点定位水平。  相似文献   

16.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采用卫星无线电导航业务(RNSS)和卫星无线电测定业务(RDSS)双模结构体制,不但具有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系统的导航、定位和授时功能,同时还提供双向短报文信息服务,在多个民用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潜在应用前景. 传输成功率和传输延时是北斗短报文的两个重要性能参数,北斗短报文技术在各行业的推广应用以及相关系统的建设都急需这两个性能参数作为参考. 本文测试了北斗短报文的通信性能,提出基于核密度估计建立北斗短报文传输时延概率模型并生成时延伪随机数的方法. 通过MATLAB对北斗RDSS实测时延数据进行核密度估计并绘制概率密度估计值曲线;利用权重系数组合多个高斯函数对概率密度估计值曲线进行拟合,获得时延的概率密度分布函数,并采用舍选法实现北斗RDSS传输延时伪随机数的生成.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基于语音压缩技术,可利用北斗系统进行语音通信的新型北斗用户机设计方案。这是一种北斗用户机的全新应用,在原有北斗用户机报文通信功能基础上实现语音通信。该设计丰富了北斗系统的应用领域,使北斗用户机有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精密定轨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斗系统开通运行以来,无论是系统建设还是精密定轨技术均获得了长足发展。文中简要介绍了北斗系统目前的建设情况,总结梳理了北斗卫星精密定轨技术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论述了北斗系统精密定轨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