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2013年8月4~15日,在淮河流域河南段布设144个采样点,对其水环境进行调查。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从水体和底泥环境两方面,对研究区水环境的空间异质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河南段水体的氨氮含量、总磷含量、总氮含量和可溶性磷酸盐含量以及底泥的氨氮含量和全氮含量是影响该河流水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因子;水体污染和底泥污染都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污染较严重的河流多位于淮河干流以北,而位于淮河干流以南的河流受到的污染相对较少;该流域河流水体受无机盐氮和磷的污染比较严重;层次聚类分析结果同样表明,淮河流域河南段水环境空间异质性明显,淮河干流以南的水环境质量优于淮河以北。  相似文献   

2.
于2017年10月4~15日,在官厅水库上游河流设置采样点,采集水样;采用空间聚类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法、综合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官厅水库上游河流的水质进行了评价,辨析了流域上游河流水质空间变异的关键要素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官厅水库上游河流的总体水环境空间变异明显,上游河流溶解氧和总磷含量都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域标准,其它值都低于Ⅲ类标准;水体pH平均值为11.19,水体呈强碱性,浊度的空间变异性较高;不同支流水体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和总溶解固体含量差异明显;桑干河和洋河下游河水污染最严重,以有机物污染和氨氮营养盐污染为主,且氨氮营养盐空间变异强烈,污染物多来自生活和工业废水;洋河上游河水污染较严重,以总磷和浊度污染为主,污染物主要来自于不合理使用化肥和有机农药;清水河和妫水河河水水质较好。洋河和桑干河是官厅水库上游需要重点治理的支流。  相似文献   

3.
于2017年10月4~15日,在官厅水库上游河流设置采样点,采集水样;采用空间聚类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法、综合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官厅水库上游河流的水质进行了评价,辨析了流域上游河流水质空间变异的关键要素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官厅水库上游河流的总体水环境空间变异明显,上游河流溶解氧和总磷含量都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域标准,其它值都低于Ⅲ类标准;水体pH平均值为11.19,水体呈强碱性,浊度的空间变异性较高;不同支流水体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和总溶解固体含量差异明显;桑干河和洋河下游河水污染最严重,以有机物污染和氨氮营养盐污染为主,且氨氮营养盐空间变异强烈,污染物多来自生活和工业废水;洋河上游河水污染较严重,以总磷和浊度污染为主,污染物主要来自于不合理使用化肥和有机农药;清水河和妫水河河水水质较好。洋河和桑干河是官厅水库上游需要重点治理的支流。  相似文献   

4.
吴迪  于文金  谢涛 《热带地理》2020,40(4):675-683
为探索高分二号对地观测卫星在水体有机污染监测中的适用性,基于高分二号对地观测卫星多光谱数据,通过归一化水体差异指数提取水体信息,利用比值植被指数得到2019年3月份粤港澳大湾区6条主要入海河流的水质分类及水体有机污染分布情况,通过与同期相对应的6个实际监测断面点对比,验证了水污染等级评价结果,结果如下:1)研究区水体质量总体较好,磨刀门水道、东江南支流、横门水道和洪奇沥水道以无污染为主,鸡啼门水道与蕉门水道以轻污染为主;2)水体有机污染的分布具有空间性,河流主干道主要以无污染水体为主,两岸以轻污染为主,远离主河道的封闭水体以中等污染以及重污染为主;3)监测断面点的污染等级与实际监测点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结论表明,高分二号对地观测卫星多光谱数据作为水体污染监测的遥感数据源是准确可靠的,可为我国水污染防治提供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5.
<正>农业面源污染是造成江河湖泊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农业面源污染的化学成分主要是N和P。许多研究认为,河滨缓冲带,即连接河流与湿地的植被区域,可以有效地阻止和减少N化合物进入水体。  相似文献   

6.
于2019年3月5~25日,在渭河宝鸡段及其各支流和宝鸡峡引渭渠中,设置了70个采样点;在各采样点,采集水样,测定水样中的重金属元素Cr、Mn、Ni、Cu、Zn、As、Cd和Pb含量,并分析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来源;采用重金属污染指数和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价渭河宝鸡段水体的重金属污染风险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各采样点水体中的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都较小,未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Ⅱ类水域标准;清姜河和荫香河水体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相对较大;各采样点水体中重金属污染指数平均值为91.061,渭河宝鸡段及其支流和水渠水体整体处于重金属轻度污染水平;各采样点水体重金属健康风险指数都在10-6~10-5之间,水体重金属污染健康风险等级为较低风险;河流和水渠中重金属元素Cr、Mn、Ni、Cu、Zn、Cd和Pb主要来源于周边工业生产和交通污染,As元素主要来源于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7.
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遥感大数据云平台,以若尔盖县的弯曲河流为研究对象,以空间分辨率为10 m的Sentinel-2多光谱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选用归一化差分水体指数(NDWI)、改进型归一化差分水体指数(MNDWI)和自动水体提取指数(AWEI)相组合的方式,建立支持向量机模型,进行弯曲河流信息的提取;利用归一化差分水体指数、改进型归一化差分水体指数和自动水体提取指数,提取出弯曲河流信息,并与支持向量机模型提取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归一化差分水体指数提取的弯曲河流的整体性和连续性最优;利用改进型归一化差分水体指数提取的地势复杂区域细小河流的精度较高;利用支持向量机模型提取的弯曲河流更为准确,并消除了山体和植物阴影对弯曲河流提取的影响;与利用3种指数提取的结果相比,支持向量机模型提取的弯曲河流的总体精度和用户精度都相对最高。  相似文献   

8.
1990~2010年广州城市河流水体形态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十年来的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深刻地影响了广州城市河流水体的形态演化。以地形图、遥感影像及相关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探讨了1990~2010年广州城市河流水体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原因。研究发现:广州城市河流水体在面积上呈现1990~2000年略增,2000~2010年骤减的趋势;岸线长度持续缩减;形状指数呈持续加速下降趋势,表明研究区河流水体的岸线复杂度不断降低,人类活动干预不断加强。不同区域河流水体的变化存在较大差异,1990~2000年增加的水体主要位于城市郊区的白云区和萝岗区,其原因主要是鱼塘的开挖和瓷土矿的开采;2000~2010年间研究区范围内各区均呈缩减趋势。研究时限内变化比率和速率最大的均是天河区,与广州城市发展的"东进"相一致。人类活动的影响是研究区河流水体变化的主要原因:减少部分主要由于建成区扩张的侵占;增加部分则包括新开挖鱼塘、瓷土矿开采遗留的矿坑积水、新营造的景观水体及其他特殊用途的水体。  相似文献   

9.
长株潭城市群污染空间识别与污染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何甜  帅红  朱翔 《地理科学》2016,36(7):1081-1090
利用Arc-GIS空间分析软件对各类型污染进行空间识别和分布模拟,探究长株潭城市群污染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 该区大气环境污染以扬尘和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重点污染区域在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主城区,呈点状分布;该区水域整体水质基本达标,水体环境污染以氨氮和各类重金属为主,且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 土壤污染覆盖范围较广,以株洲市的石峰区为代表,以镉污染最为严重,主要原因为重化工业排污累积。总之,株洲污染最严重,湘潭和长沙次之。污染空间的形成与长株潭城市群的地形地势及三类污染元素之间的转化有较大关联。  相似文献   

10.
内陆水体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任海  张倩媚  彭少麟 《热带地理》2003,23(1):22-25,29
内陆水体生态系统在维持全球物质循环和水分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它的恢复是指重建干扰前的物理条件,调整水和土壤中的化学条件,再植水体中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群落.相对静止的湖泊和水库的退化主要由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引起,需要人类干预才能恢复.治理水体和开展内陆水体生态系统的恢复活动有由下而上和由上而下两种方法,最重要的是减少营养输入,控制富营养化问题.河流退化的因素较多,恢复时最重要的是水质的恢复.内陆水体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项目评估受人类价值和生态系统表现影响,进行内陆水体生态系统恢复项目评估的标准包括内陆水体  相似文献   

11.
澜沧江河床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床沉积物是河流水体与泥沙环境中重金属的主要积存载体,能反映水环境的重金属污染状况。本文选取澜沧江为对象,通过对澜沧江干流西藏和云南境内22个河段的河床沉积物重金属测定分析,得到了8种主要的重金属元素(Cr、Mn、Ni、Zn、As、Pb、Cu和Co)的含量,并采用沉积物富集系数法与地质积累指数法分别对所测得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①澜沧江干流大部分河段污染情况并不明显,但在中游的旧州和功果桥河段,因该区域的地质金属背景值和支流沘江流域铅锌矿开采,地表的重金属元素被雨水冲刷到该河段,导致沉积物重金属富集现象明显,出现了轻度到较强度污染;②澜沧江流域受人为干扰的区域集中于中游与下游,部分河段(功果桥附近)Cu、Pb和Zn等元素呈轻度或偏中度污染;③大坝对河流的阻隔效应使得干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呈现片段化分布,河流沿岸城市化等人类活动对附近河段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也有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利用熵值法和单因子指数法对陕西澽水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①澽水水质呈区域性波动变化,薛峰水库至板桥镇段水质状况最佳,基本未受到污染,其次为板桥镇至土门口段,河流中度污染,水质最差的河段为澽水湿地公园至澽水入黄河交汇处,河流污染严重;②澽水河主要污染为总氮、总磷的超标,河流富营养化,造成的原因为河流附近农田化肥的流入;③针对澽水河污染状况,应建立隔离带,将农田与河流隔离,避免化肥流入,生活污水、建设工程废水经处理后再排放,防止污染的进一步加深,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已污染的区域。  相似文献   

13.
扎龙湿地水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赵旭 《湿地科学》2005,3(4):286-291
扎龙湿地水环境污染较重,主要表现为水体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超标率达100%。水质与水生生物评价结果表明,湿地水环境处于中、重度污染程度;其污染原因是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排放和农药、化肥的施用等。扎龙湿地补给水量不足,年缺水约3亿m3,是扎龙湿地生存和发展的最突出隐患。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开展湿地宣传教育活动,建立科学的资源与环境生态水利体系,建立湿地水文监测系统等5条措施。  相似文献   

14.
于2015年6月5日、8月5日和10月5日,在多布库尔自然保护区河流水体中,采集了浮游植物样品和水样,进行测试和分析;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与水质理化因子关联度,对多布库尔自然保护区水质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多布库尔自然保护区水体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22科41属66种及变种,物种组成以硅藻门(Bacillariophyta)为主(59%),优势种(84.3%)、生物量(68%)和丰度(75%)都是硅藻占优势。浮游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1.6~4.33和0.31~0.75,多布库尔大桥附近水体(5号采样点)、森林防火水库下游水体(6号采样点)和大金河急流区(12号采样点)水体属于β—中污染水体,其它采样点水体属于寡污—清洁型水体,多布库尔自然保护区水体水质整体良好,浮游植物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15.
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在汤旺河下游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产卵场河段,采用常规采样方法,开展了大型底栖动物和水体污染状况调查,以期为大麻哈鱼种群恢复提供研究基础。研究结果表明,大麻哈鱼产卵场河段中有大型底栖动物4门6纲50种,其中昆虫纲物种的数量最多;冬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平均丰度和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44.80±81.71) ind./m~2和(4.42±3.81) g/m~2,优势种为条纹角石蚕(Stenopsyche marmorata)、蚊型前突摇蚊(Proclaclius culiciformis)和八目石蛭(Herpobdella octoculata);春季,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丰度和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36.89±101.25) ind./m~2和(16.99±21.05) g/m~2,优势种为蚊型前突摇蚊和黑龙江短沟蜷(Semisulcospira amurensis);冬季和春季,河流水体都被轻度污染,水体中的溶解氧、氨氮、总磷、总氮和硝酸盐含量是影响春季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因子。汤旺河下游大麻哈鱼产卵场河段中的大型底栖动物资源丰富,丰度较高,能够满足大麻哈鱼幼鱼等底栖动物食性的鱼类对饵料的需求,但是其水体被轻度污染,因此,应该加强对集水区湿地和农业的生态管理,禁止损坏河道底质和破坏河流水生态系统的人类活动,改善河流水体的健康状况,以维持大麻哈鱼产卵场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6.
闽江流域工业结构与布局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传明 《福建地理》2000,15(1):14-17
闽江是福建省的第一大河流,流域面积为60992km^2,占福建省总面积的近1/2。闽江流域的污染问题较为严重,环境污染的产生、发展有其内在因素和外部原因,而工业结构和布局对环境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本文着重探讨闽江流域工业结构与布局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提出了闽江流域防治环境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大庆市油田开发区湿地水环境质量现状与污染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庆市资源开发与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矛盾日益突出,通过对典型泡沼和排干水体采样监测,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大庆市油田开发区湿地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和污染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按照水环境功能标准,在研究区,除了库里泡和排水干渠水质的综合评价污染强度为轻度、中度污染外,其余泡沼的水质均为重度或严重污染;但在单因素污染评价中,所有水体水质都为劣V类.其中,各个泡沼水体都是化学需氧量、总磷和挥发酚3项指标超标,龙凤湿地的氮污染也比较严重,三永泡和中内泡水体石油污染物超标;而各个排干水体主要受氮和磷的污染.同时基于评价结果分析,提出了大庆市湿地生态系统污染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哈萨克斯坦水资源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哈萨克斯坦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分布差异较大。在低地平原河网较密集,并从北向南逐步递减,东部山区降水丰富,河流分布也较多。常年大型河流多分布在边远地区,中部则多为季节性河流。在开发利用方面,该国引水量主要来自河流等地表水,农业用水占据了总用水量中的绝大部分,是影响全国用水变化的主要因素。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均、气候变化和地表水过度开发、耕地面积增加、浪费等自然与人为因素,哈萨克斯坦存在着水资源供应相对紧张、局部水体面积缩小、污染状况严重以及与跨境水资源分配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川中丘陵区72条自然沟渠水体氮磷含量特征进行野外调查,并结合综合污染指数法对该区自然沟渠水体氮磷污染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该区自然沟渠水体TN含量范围在2.09~46.90 mg/L,平均值为5.39 mg/L;TP含量范围在0.04~0.72 mg/L,平均值为0.18 mg/L。居民区沟渠水体氮磷含量明显高于水田沟渠和旱地沟渠。不同类型自然沟渠水体氮磷含量季节变化趋势不同,居民区沟渠旱季(11月)水体氮磷含量均高于雨季(6月),但水田和旱地沟渠旱季水体氮磷含量均低于雨季。综合污染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川中丘陵区不同地区自然沟渠水体氮磷综合污染基本处于重度污染的状况。  相似文献   

20.
河流水情要素遥感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河流是促进地貌形成和演化的重要因素,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河流的水体范围、水位/水深、流量、水质和冰情等水情要素在水资源动态监测和水文生态环境保护等研究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水文站观测河流可获得站点上的水情信息,但该方式在财力、物力方面均耗费巨大。同时,对于日益增长的河流水情信息需求,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快捷、准确补充河流实测数据的方法。遥感凭借全方位、多时相的对地观测能力极大地提升了河流水情信息获取的效率,已广泛应用于多尺度水情监测、无资料流域水文模拟等多个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因此,有必要对近年来遥感应用于河流水情要素反演所取得的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和展望,以期进一步促进遥感数据和方法在该领域的应用。论文以“河流水情要素遥感”为主题,系统归纳了河流水体遥感提取的常用传感器及方法、水位/水深遥感反演方法、河道流量遥感估算、河流水质及河冰遥感监测的研究进展,详细归纳了利用光学/微波遥感等不同类型的遥感手段获取河流水体范围、水位、水深的优势与不足,总结得出了河流水情要素遥感研究的数据、方法及应用方面的主要结论:① 新型遥感数据在河流水情要素监测中的应用愈加广泛,在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或光谱分辨率等方面不断突破,进一步丰富了河流水情要素研究的数据来源;② 多数中低空间分辨率光学影像依旧面临混合像元影响水体提取精度的问题,合成孔径雷达影像也存在数据处理算法开发难度大的问题,细小河流及非开阔水体的提取方法仍需探索;③ 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为实现大尺度、长时序的河流水情要素高时空分辨率遥感监测提供了高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