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中国北方沙漠化过程及其防治研究》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所长王涛研究员主编的《中国沙漠与沙漠化》一书,已于2 0 0 3年1 2月由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对我国50多年在沙漠与沙漠土地以及沙漠化防治理论研究与实践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正如获得2 0 0 4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黄土之父”刘东生院士所盛赞的“《中国沙漠与沙漠化》一书的出版是国家科学事业成熟的标志。……不要把这件事仅仅看成出版了一本书,它代表一门科学或者一种自然现象,例如沙漠科…  相似文献   

2.
为加强沙漠科学领域青年学者学术交流,助推沙漠科学领域青年学者成长和《中国沙漠》发展,经主管领导提议、主编同意,《中国沙漠》编辑部决定成立青年编委会。诚挚欢迎沙漠科学各研究领域的优秀青年学者加入。青年编委名额:初步计划50名左右,最终根据收到的符合要求的"《中国沙漠》第一届青年编委邀请表"份数决定名额。青年编委条件:1.年龄45周岁以下。  相似文献   

3.
1984年7月31日—8月18日,由中国科协和美国科学促进会联合召开的“沙漠化过程及干旱区资源管理科学讨论会”在兰州中国科学院沙漠研究所举行。会议是由中国科协委托中国地理学会沙漠分会及中国科学院沙漠研究所筹办。出席这次会议的有美国在沙漠干旱区研究方面的著名科学家和美国科学促进会对华项目负责人;中方有中国地理学会、中国科学院沙漠研究所、地理研究所、新疆生物土壤沙漠所、西北植物研究所、中国农科院、西北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学院及铁道科学院西北研究所等30余人。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  相似文献   

4.
艾东 《干旱区地理》1992,15(3):100-101
1991年6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内罗毕举行的“沙漠化评价与制图技术指导组第三次会议”上,首次使用了新的“沙漠化”定义。并由其下属的全球环境监测系统(GEMS),全球资源信息数据库(GRID)和沙漠化防治计划活动中心(DC/PAC)向大会提交了一份世界干旱区分布图。该图分别以东安格利亚(East Anglia)大学提供的1951—1980年气候资料系统和《当代世界地图集》(1985)作为划分干旱区和定界的依据。该图将在《世界沙漠化主要指标地图集》  相似文献   

5.
我国沙漠与沙漠化科学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王涛 《中国沙漠》2008,28(1):1-7
50多年来,中国的沙漠与沙漠化科学从无到有,在填补研究领域空白,并以其创新性和系统性的理论进展, 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实践成果,极大地推动了学科发展的同时,又为北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取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在内的一大批科研成果和150亿元以上的直接经济效益。已形成了以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林业局有关研究所为主体的国家级沙漠和沙漠化研究机构,汇集了一批优秀的沙漠和沙漠化科学家,创建了我国比较完整的沙漠和沙漠化科学及其研究体系,在风沙物理与沙漠环境、沙漠形成演变与全球变化、沙漠化过程及其防治、沙区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沙漠化遥感与信息系统综合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并在全国主要沙漠和沙漠化地区设有一批长期野外试验站(点),已为国家在有关沙漠开发利用和沙漠化防治方面的决策提供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和理论依据,得到了我国政府、地方人民、科学界乃至全社会的普遍认可。通过对已有沙漠与沙漠化研究和防治实践的回顾与总结,就我国沙漠与沙漠化科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任务做进一步的思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中国西北干旱区沙漠戈壁广布,沙漠面积居世界第三,是受风沙和沙漠化严重危害的国家之一.为了了解中国干旱区各主要沙漠的基本情况、编制防治规划并探索治理沙害的途径与措施,1959年中国科学院组建了治沙队,对中国的沙漠开展了大规模的综合科学考察和定位试验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中国沙漠科学的五十年   总被引:40,自引:20,他引:20  
王涛  赵哈林 《中国沙漠》2005,25(2):145-165
50多年来,在几代沙漠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下,中国的沙漠科学从无到有,在从填补沙漠研究空白并取得长足进展的同时,沙漠化研究又以其创新性和系统性的理论进展,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实践成果,极大地充实了我国的沙漠科学,为我国北方地区国民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取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在内的一大批科研成果和上百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过去20 a来,北方约有 10%的沙漠化土地得到治理,12%的沙漠化土地有所改善,局部地区出现"人进沙退"的新局面。已形成了以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林业局等有关研究所为主体的国家级沙漠和沙漠化研究机构,汇集了一批优秀的沙漠和沙漠化科学家,创建了我国比较完整的沙漠和沙漠化科学及其研究体系,在风沙物理与沙漠环境、沙漠形成演变与全球变化、沙漠化过程及其防治、沙区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沙漠化遥感与信息系统综合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积累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和数据。在全国主要沙漠和沙漠化地区设有一批长期野外试验站(点),已为国家在有关沙漠开发利用和沙漠化防治方面的决策提供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和理论依据。我国沙漠科学研究和实践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得到了政府、地方民众、科学界和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相似文献   

8.
《地理学报》2008,(1):112-112
2007年9月23-24日中国地理学会沙漠分会在兰州召开了“纪念朱震达先生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地理学会沙漠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会议由王涛理事长主持。参加会议的60多位代表怀着对我国沙漠与沙漠化研究的创始人和奠基人朱震达先生的崇敬心情,回顾了朱震达先生在50年的沙漠与沙漠化科研生涯。  相似文献   

9.
《中国沙漠》2007,27(6):F0002-F0002
2007年9月23—24日中国地理学会沙漠分会在兰州召开了“纪念朱震达先生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地理学会沙漠分会2007学术年会”,会议由王涛理事长主持。参加会议的60多位代表来自全国不同单位,都是从事沙漠与沙漠化研究的学者与专家。大家怀着对我国沙漠与沙漠化研究的创始人和奠基人朱震达先生的崇敬心情,回顾了朱震达先生在50年的沙漠与沙漠化科研生涯中,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是当今中国沙漠与沙漠化科学领域的一代尊师。与会者一致认为,朱震达先生虽已离我们而去,但他一生为沙漠事业奋斗,“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创建原中…  相似文献   

10.
最近,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编辑出版了一套英文版丛书,其中第三集专门向全世界公开发表了由中国国务院原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及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所共同举办的第一期国际沙漠化防治讲习班上的全部科学技术论文。该论文集名为《中国的沙漠化防治》(combating Desertification in China),由James Walls编辑。环境署沙漠化工作处  相似文献   

11.
宁宝英  金炯 《中国沙漠》2010,30(6):1497-1507
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创新成果主要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在相关专业期刊上。《中国沙漠》作为国内集中体现沙漠、沙漠化及相关问题研究成果的载体,至今已创刊30a。利用数据库提供的详细文献信息,从文献计量分析的角度,透视《中国沙漠》创刊30a来的论文发表趋势。基于对《中国沙漠》刊载论文的数量、学科分类、研究地域、核心作者群、研究热点等指标的年际分布量化,分析了该刊所关注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向变化,探讨了国内从事该领域研究的组织机构分布与研究人员组成的区域变化。结果表明,30a来,《中国沙漠》的论文发表数量总体呈快速增长趋势,中国科学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以来,这种增长尤为明显;相关研究机构具有明显的地域相关性,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近年来东部地区的部分综合性院校的加入,表明国内对沙漠、沙漠化及相关问题的关注度日益增强;沙漠化、沙尘暴、气候变化为该刊出现频次最高的3个关键词,2001—2009年间,沙尘暴作为关键词出现的频率最高。基于引用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国沙漠》刊载的论文被CSCD和SCI引用频次和期刊影响因子不断提高,进一步说明了学界对沙漠、沙漠化及相关问题的关注程度不断加强。另外,由于新兴研究力量的兴起和研究者提高国际影响力的需求,导致该刊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这对未来我国沙漠、沙漠化及相关问题研究成果的国际推介和期刊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2.
沙漠研究     
沙漠化及其防治X432006032206草原与荒漠过渡地带土地荒漠化特征分析:以库布齐沙漠及毗连地区为例=Study onthe features of land desertificationin the steppe-desert ecotones:a case studyin the Kubuqi Desertand its adjacent areas/赵存玉,王涛…∥干旱区地理.—2005,28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第十二届理事会把联合国沙漠化防治行动计划执行情况总评价列为会议的第一个重要议题。全会用两天半的时间就沙漠化防治行动计划执行情况作了总的评价,有二十三个国家的代表发了言,中国代表团特别顾问、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所长朱震达教授在大会上就中国沙漠化防治工作的进展也作了发言,受到与会者的好评,这是历届理事会所没有的。作为出席本届理事会中国代表团的一员,我愿意把本届会议讨论沙漠化防治  相似文献   

14.
王涛 《中国沙漠》2007,27(1):0-0
朱震达先生(1930-2006)是中国沙漠与沙漠化科学的创始人和原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的奠基人。在近50a的科研和管理生涯里,先生一直开拓和引领着我国沙漠与沙漠化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在紧密结合我国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还使得中国沙漠与沙漠化科学得到了长足的进展。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成为当今中国沙漠与沙漠化科学领域的一代尊师。  相似文献   

15.
朱震达先生作为中国沙漠学科的创始人、世界知名的沙漠学家,是中国沙漠化研究的首倡者和先行者,在沙漠化研究方面卓有建树,无论在沙漠化理论研究还是在防治实践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本文拟仅通过先生业已发表的学术著作,采撷其沙漠化研究中关于类型划分和治理区划的学术思想,以纪念恩师在建立和发展中国沙漠科学中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6.
童立中 《中国沙漠》1982,2(1):44-45
根据联合国沙漠化会议第20项关于培训规划组成部分的建议,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于1981年9月1日至9月26日在中国举办了第二次沙漠化防治讲习班。参加这次讲习班的,有埃及、肯尼亚、墨西哥、民主也门、秘鲁、塞内加尔、索马里、坦桑尼亚和土耳其等九个国家15名从事沙漠化研究和治理的专家与环境保护方面的官员。这次沙漠化讲习班采用讲课与野外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共分三个阶段进行。参加讲习班成员首先考察了我国北方地区干草原及荒漠草原地带沙漠化发生区的自然特征,沙漠化过程以及较成功的沙漠化治理的典型区,行程约8,000公里。  相似文献   

17.
1990年7月23—28日国际沙漠开发委员会与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世界沙漠开发大会,在我国首都北京科学会堂召开。国际沙漠开发委员会是由国际上从事干旱区和沙漠研究著名科学家组成的民间组织.该组织曾两次在开罗召开世界沙漠开发会议,1987年二届会议决定委托中国举办第三届国际会议。在第三世界科学院、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中国科学院、林业部、国家基金委共同支持下,中科院沙漠所组织了这届会议,并取得了预期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1986年6月16—20日,中国科学院有关领导、各期刊编辑委员会或编辑部代表、科学出版社代表和院印刷厂代表,共160余位云集青岛,举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工作会议。会上对院自然科学期刊作了一次检阅。 目前,中国科学院的自然科学期刊近160种,分为三大类,即学报类、通报类(或杂志类)和科普类,其中学报类期刊占院自然科学期刊总数的76%。 院自然科学期刊中,属地理学期刊的有:《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地理知识》、《自然资源学报》、《自然资源》、《干旱区地理》、《中国沙漠》、《冰川冻土》、  相似文献   

19.
全国《青年地理学家》编辑工作委员会第二次学术暨编委会议,1987年10月19日至25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全国33个单位的29名代表,《地理研究》编辑部、《干旱区地理》编辑部负责人也列席了会议。会议修改并通过了《青年地理学家》编辑工作委员会章程和编辑条例;会议确认《青年  相似文献   

20.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生物地理和地貌系杰·鲍勒博士,赴青海参加“柴达木盆晚地第三纪以来地质环境演化”学术交流会途经兰州,于1983年7月8日,由学部委员、我国著名第四纪地质学家刘东生教授陪同,访问了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 杰·鲍勒博士是澳大利亚著名的第四纪地质学家,学识广博,尤长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盐湖、沙漠研究。他在沙漠所参观了我国沙漠和沙漠化防治研究的展览,观看了介绍沙坡头实验站科研情况和联合国沙漠化防治讲习班的影片,并与我国沙漠学家朱震达研究员等进行了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