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国家资源环境信息共享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家资源环境数据库与共享平台建设,包括自然要素、人口、环境可持续发展属性数据库与空间数据库实体建设和全球数据库空间集成;模型研究与模型库建设;资源环境元数据管理、数据压缩、数据安全、软件研制;建立国家资源环境数据库网站.此项研究将开发出Internet环境下高效、安全的数据集成和空间信息共享、知识传播的网络化运行系统,将为政府部门、研究机构提供资源环境领域的时空数据平台,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地球科学研究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极地海洋数据的特征及应用需求分析,基于"一种架构支持多类应用"的传统数据库模式已无法满足需求,本文提出采用"多种架构支持多类应用"模式的数据库设计理念,通过研究极地海洋数据分类分层管理体系,开展极地海洋原始数据层、基础数据层、综合数据层、成果数据层的存储管理机制、数据库体系架构设计、数据库模型设计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数据库查询检索功能,满足用户对极地海洋数据的多样化查询检索、空间可视化展示、关联分析等需求,实现极地海洋数据的有效存储、高效应用和开放共享。  相似文献   

3.
CASS软件在空间地理数据和属性的采集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而MapGIS作为一款工具型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主要用于图形图象处理、数据库管理以及空间分析等方面。为使CASS软件生成的图形能为MapGIS所利用,实现数据资源的有效共享,本文介绍利用对照表文件将CASS图形较理想地转换至MapGIS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张洁  杨滨  张侠 《极地研究》2004,16(2):151-158
本文简述了2003-2004年期间中国第18、19次南极考察和第2次北极考察的数据汇交和共享工作的进展情况。以中国极地科学数据库为数据发布基础平台,利用ASP.NET技术开发动态数据库驱动的网站,通过“中国极地数据库网站”和“中国地球科学数据共享网”向用户提供公益性的数据共享服务。2003-2004年发布新的数据集406个,新增记录100多万条。  相似文献   

5.
本文融合数据库技术、GIS技术和软件工程方法,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跨流域调水对陆地水循环影响与水安全研究"的核心软件平台"中国陆地水系统综合模拟与虚拟现实平台"的数据库功能进行了设计,并利用GIS软件和商业数据库建立了"区域水系统多源信息数据库".针对平台数据资料在空间分布、时间尺度和数据形式上的多样性分布格局,采用了时空同一化的集成策略和多数据库构建模式,有效消除了信息孤岛效应,实现了对跨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相关数据、信息和知识的综合利用,为平台提供一体化数据支撑服务.  相似文献   

6.
城镇地籍建库中CASS和MapGIS城镇地籍数据转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高效建立城镇地籍数据库,经常要将各类数字地形图数据在南方CASS中编辑、处理,而城镇地籍数据库普遍采用GIS平台进行空间矢量化数据管理分析。结合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工作,首先分析了CASS和MapGIS地籍数据格式的特点;其次介绍了如何选用有利的转换方法来有效地实现两种数据的转换;最后详细阐述了利用Visual Basic 6.0平台将CASS数据无损转换为MapGIS地籍数据的代码实现,为实现两种数据的共享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中国极地冰冻圈网络数据库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翔  秦大河  丁永建 《极地研究》2003,15(4):267-273
中国极地冰冻圈数据库是“中国极地科学数据库”的子数据库之一 ,它是我国极地科学研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已建成的中国极地冰冻圈网络数据库主要包括冰川物理特性、冰川化学数据、海冰、气象、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 6个数据子库 ,其中遥感数据由于数据量大 ( 30G) ,在线仅提供数据目录 ,其余 5个数据子库在线数据量达 1 .5G左右。该数据库系统利用MicrosoftWindows 2 0 0 0Server作为Web服务器 ,选择MicrosoftSQLServer 7.0作为数据库管理软件 ,利用InternetInformationServer 5 .0和SybasePowerDynamo配置因特网服务器 ,功能上可以实现WWW服务和FTP服务。整个系统采用了因特网 (Internet)与客户机 /服务器 (Client/Server)相结合的技术 ,用户在权限范围内可以通过WWW服务网址方便地实现对网上资源的检索、浏览、打印、下载等功能  相似文献   

8.
信息与数据共享计划是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之一,旨在对IPY现场考察获取的数据开展归档保存、充分交换和共享利用,同时,围绕东南极冰穹A-格罗夫山—中山站—埃默里冰架—普里兹湾断面各区域以及北冰洋太平洋扇区,整理整合IPY数据和历史数据,建立PANDA断面和北冰洋太平洋扇区主题数据库群,为我国持续开展上述区域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两极是世界各国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地区,极地科学数据量飞速增长,如何高效地管理极地科学数据并提供数据的智能服务,已成为极地数据库研究的重点。针对目前以关键词和主题词等字符匹配为核心的数据库查询中存在的查不全、查不准等问题,以中国南北极数据中心的元数据库作为数据源,引入本体论思想,提出了考虑空间关系的极地科学数据本体构建方法,研究了极地科学数据的语义概念、属性及语义关系,着重考虑了空间关系在本体构建中的形式化表示模型;设计了考虑空间关系的极地本体总体框架;最后,利用本体构建工具实现了极地科学数据本体库的搭建。考虑空间关系的极地科学数据本体库的建立对极地科学数据的精确发现和信息共享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0.
积累、管理和共享科学数据是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科研、监测的日常工作之一。基于“沙坡头站动态监测数据库管理系统”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沙坡头站荒漠生态环境长期定位监测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在系统结构、后台管理、数据共享服务方式及Web页面与用户的交互性等方面均有优化提高,用户将更加快捷、直观地了解沙坡头站监测数据的管理与集成,有效使用和共享数据。该信息系统将为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搭建长期、综合的数据与信息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