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城市地铁修建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溶洞等不良地质条件,为更加准确探查地下溶洞的位置和大小,采用有限元法和最小二乘法正反演数值模拟手段,利用孔距、电极距和与钻孔距离三个变量构建了地下溶洞的地电模型,分析并总结了跨孔电阻率CT法对充气、充水和部分充水溶洞的电阻率响应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部分充水溶洞的水、气分界面明显,低阻区域和高阻区域与溶洞充水、充气部分位置大小一致,且随着溶洞充水量的增加,溶洞低电阻率响应增强,其异常范围向溶洞顶部扩大;跨孔电阻率CT法能够有效识别溶洞充填性状。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现有静态重力测量在城市地下空洞探测时存在工作难度大、效率低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车载重力测量平台的城市地下空洞快速探测方法。采用国产高精度捷联式重力仪SAG搭建车载移动重力测量平台,在长春卫星广场附近进行动态重力测量试验。首先对测得数据进行楼房干扰校正;之后采用基于传统极值点深度估计(depth from extreme points,DEXP)方法改进的比值DEXP方法进行重力异常数据深度成像;最后采用Tilt梯度法对位场数据进行边界识别。选取轻轨站附近两条测线进行研究,得出测线在700~1 300m区域附近存在负值异常,在800和1 000m附近最佳深度分别是24和28m,构造指数分别为0.18和0.06;经分析符合实际地下轻轨站空洞类型和所在范围,验证了车载移动平台重力测量在城市地下空洞探测中展开的可能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桂南红层岩溶及其发育控制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刘功余 《中国岩溶》2011,30(2):145-155
桂南红层岩溶形态主要表现为岩溶缓丘、地下溶洞、岩溶泉以及地下河、天窗等。在地下50m深度范围,溶洞高0.5~3m,多为无充填溶洞,发育数量随深度增加而减少。岩溶泉类型有上升泉和下降泉,泉水流量变化较大。目前尚未发现仅由红层作为含水层的地下河。桂南红层岩溶的发育程度及形态特征与岩性、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有关。红层岩溶主要发育于红层盆地边缘的钙质砾岩中。红层的层组结构可分为单一型和互层型,单一型岩溶发育相对强烈,互层型以岩溶顺层发育为特征。通常,在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附近红层溶洞发育;在断裂破碎带以及河谷地带红层岩溶发育强烈,溶洞规模较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以及与地下空间相关的安全运营已经成为我国大中型城市面临的重要课题,而准确的城市地下空间探测成果是保障其课题成功实施的关键。目前国内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深度已达50m,局部特大工程深度在70m左右。未来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将向综合化、深层化、人性化、生态化发展,从而对城市地下空间探测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常用的地下空间探测技术除了钻探外,主要采用包括探地雷达、浅层地震、高密度电法、浅层瞬变电磁法、井间CT、微动等地球物理方法。以"城市浅层地下空间探测技术体系研究"课题为例,介绍了探地雷达在真三维采集、拟地震资料处理、三维雷达数据偏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地下管线探测及岩溶调查等案例,分析了探地雷达等多种探测技术的综合应用及探测效果。研究认为未来的三维高密度横波地震、三维高密度电磁法、三维探地雷达等技术是城市地下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赵明 《广东地质》1996,11(3):57-63
简要论述了瞬态瑞雷波勘探的原理,详细介绍了瑞雷波法针对不同深度目标所采取的不同数据采集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以及消除干扰所采取的数据处理方法,讨论了应注意的问题,最后给出瑞雷波法探测灰岩溶洞,水库水坝砼护坡空洞,挡土墙几何形态和地下饱不薄砂层的分布等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6.
以广州地铁9号线在岩溶地区施工深基坑为例,研究岩溶地层基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该车站基坑长259.7 m,宽18.7 m,深15.8 m。基坑深度范围内包括溶洞和砂层,溶洞地层富水、稳定性差、物理力学性质差,砂层厚0~15 m,有较大的渗透性,基坑施工过程中对地下连续墙的侧向位移和地面沉降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基坑开挖结束时地下连续墙的最大侧向位移为12 mm,地面沉降的最大值为10.1 mm,基坑开挖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小。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7.
陆金波 《城市地质》2021,16(4):474-478
武汉市灰岩广泛发育,存在大量岩溶孔洞,地质风险程度高.为了探测某区50 m以浅的灰岩溶洞,避免高层建筑以及道路建设中的安全隐患,运用高密度地震勘探技术,使用便携电驱重锤震源、智能节点式地震仪,对区内道路及周边地下灰岩溶洞进行探测.获取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数据有效频带为10~80 Hz,主频30 Hz.在三维地震数据体上识别出2个灰岩溶洞,埋深25~40 m,属半充填或未充填型溶洞.溶洞在高密度地震剖面上反射特征表现为反射同相轴中断,内部反射波杂乱,同相轴扭曲,反射能量弱于周边地层地震反射.后期对研究区南部溶洞进行了钻孔验证,证实了该溶洞的存在,溶洞顶面埋深40 m,内部充填软土及灰岩碎块.  相似文献   

8.
1979年江山电力公司黄江变电所,由于附近农田机井大量抽水,使地下灰岩溶洞中水位迅速下降,浮土层失去内应力平衡,导致洞口处浮土下陷和房屋产生裂缝。我队应江山电力公司的邀请用频测法试探了溶洞陷落区的位置和分布范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证实了该法找水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藏北高原高寒、年降水量少,岩石多呈物理风化。近年来通过1∶25万措麦区幅地质调查,在工作区发现多个喀斯特灰岩溶洞,显然它们不是目前该地区气候条件所能形成的,而应该是(亚)热带气候喀斯特的产物。在所发现的数个岩溶洞穴中,以昂仁县阿木龙溶洞规模较大、洞穴堆积层最发育。1阿木龙溶洞基本特征阿木龙溶洞位于昂仁县阿木龙,地理坐标为N30°36'、E86°00'。洞口朝向北东35~40°。洞口海拔5000m,并高于附近侵蚀基准面约16m。溶洞总体为穴状(地下厅),洞口形态呈拱形。主体洞深约20m,高度、深度由洞口往里均变小,分别为5.1~2.2m和…  相似文献   

10.
一、溶岩塌陷因原的分析 1.塌陷与土洞有关 经大量勘探资料统计表明,严重塌陷区溶洞集中发育在50米内,岩溶串占47%其中19—28米、33—35米两段溶洞最集中发育,沿灰岩顶面及浅部形成大小不一、深度不同的溶洞、漏斗、落水洞,导致上覆的土层发育串珠状“土洞”,土洞中软泥充填,具有极差的物理力学性质。是构成岩溶塌陷的物质基础。土层厚度变化悬殊,尤其在灰岩与非灰岩接触带上最大厚度达49.41米,使地基产生不均匀下沉,也促使产生集中的塌陷。若地下无土洞咸溶洞发育在深郎,情况就不一样。如观21孔。在71—  相似文献   

11.
滇东南岩溶地貌发育,岩溶洞穴是该区典型空洞体系。文章以滇东南南洞地下河系统源区典型岩溶洞穴为研究对象,基于地学理论和地球化学分析,对该区地貌特征、成因及演化机制开展科学研究。研究表明,NW向的张性断裂、区内可溶部分最高个旧组碳酸盐岩以及杨柳河向西流动的水动力作用是南洞地下河系统源区洞穴发育的主要成因;全新世中期6 kaBP以来,该地区洞穴演化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主体形成时间为6~4 kaBP;此外,建立石洞洞穴与地下河发育模式。本次研究对南洞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梁东辉  甘伏平  张伟  韩凯 《中国岩溶》2020,39(1):95-100
微动HVSR(Horizontal-to-Vertical Spectral Ratio)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被动源地震勘探方法,当测点下方介质存在明显的速度变化时,HVSR曲线会呈现相应的异常形态。为探索该方法在岩溶区探测地下河管道和溶洞的有效性,选择桂林毛村地下河流域内的大岩前村作为研究区,并在此开展野外试验。研究区发育有一条地下河管道,通过精准的洞穴测量,获得了此地下河管道的平面位置和洞高等信息。在研究区的地下河管道上方地面布设3条物探测线,均进行微动HVSR法测量,并用探地雷达法测量作对比。结果表明,两种物探方法的异常位置与测线下方地下河管道的实际平面位置基本一致,证明微动HVSR法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地下河管道和溶洞探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南宁市是广西岩溶地面塌陷危害十分严重的城市之一。2012年6月2日突发的岩溶地面塌陷主要集中分布在坛洛镇南西方向,形成塌陷坑19个,地裂缝17条,威胁62户共232人,潜在经济损失约870万元。坛洛塌陷多形成于松散盖层厚度小于15 m,地下水位埋深小于20 m,地下岩溶强发育的区段。碳酸盐岩岩溶发育、松散盖层厚度较小和水动力条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复杂为岩溶塌陷产生的必要条件,尤以地下水的作用对岩溶塌陷的形成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坛洛地下水动态观测与岩溶塌陷的调查研究确定地下水强径流带,分析评价岩溶地面塌陷的危险性,为岩溶地区的岩溶塌陷危险性勘察、评价工作提供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云南石林洞穴发育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宏  周燕 《地球科学进展》2003,18(6):891-898
石林位于滇东喀斯特高原南部,喀斯特极其发育,以发育了典型的石林地形而闻名遐迩,倍受国内外喀斯特学者的关注。洞穴是本区广泛发育分布的一种喀斯特地下形态,类型多样。依据它们的剖面形态、成因和所处的地貌部位差异,将其划分为罅状洞穴、水平洞穴和倾斜洞穴三个类型。洞穴在发育分布上受到区域碳酸盐岩地层分布的控制,表现出洞穴分布的相对集中性、洞穴发育对地层的选择性和洞穴发育的成层性等特征。洞穴发育规模绝大多数为中小型洞穴;洞穴多为现代地下洞河,埋藏浅且多天窗,并且洞穴的发育延伸方向明显受裂隙构造的控制。通过对石林地区喀斯特洞穴发育条件、洞穴发育类型、分布特征和洞穴发育的古地理环境特征分析,论述了石林地区洞穴的发育特征。  相似文献   

15.
Gunungsewu, the southernmost subzone of the Southern Mountains, central Java, is a classic karst terrain, bounded by the Oyo River on the north and the Indian Ocean on the south. In this study, the Oyo River, the main drainage in the area, is divided into 14 segments, and 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each segment is determined by the box-counting method. The 14 segments show various values of fractal dimensions, which are controlled by lithology and geologic structures of the area that is being dissected by the river. Easily eroded lithologies have larger fractal dimensions, and the value changes abruptly when the river crosses faults. Fractal dimensions of six underground rivers in the Bribin, Sodong, Semuluh, Jomblang, Soga, and Sumurup caves, and the surface topography above the caves were also determined. The caves have fractal dimensions that range from 1.043 ±0.01 to 1.08±0.01; the surface topography has fractal dimensions that range from 1.49±0.01 to 1.732±0.01. 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an underground river is proportional to 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the surface topography over the passage. Larger fractal dimensions of underground rivers are associated with smaller flow rates of the rivers. Received, June 1998Revised, March 1999, August 1999, February 2000Accepted, February 2000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桂林某综合教学大楼为例,在进行地基常规勘察评价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综合教学大楼在岩溶径流带水井抽水条件下的地基稳定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抽水降深12m的条件下,虽然教学大楼地基中的岩溶地下水位与基岩面高程比较相近,有可能导致土洞形成,但由于该建筑场地土层厚度较大,胶结较为紧密,粗颗粒含量较多,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土洞向地表塌陷发展的进程。基于此认为,综合教学大楼使用过程中只要注意保持抽水的连续性,其地基稳定性是有保障的。经综合教学大楼16年的安全运行证明,当年的勘察评价结论正确,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7.
郭建华 《沉积学报》1993,11(1):56-64
低孔低渗的碳酸盐岩通过长期的地表风化淋滤、溶蚀之后可能会成为较好的油气储集岩体。本文通过钻井、测井及岩心等资料探讨轮南地区奥陶系灰岩中的古岩溶及其对储集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区内古岩溶主要形成于早石炭世,岩溶作用所形成的角砾岩相是重要的储集岩类,无论是在横向上或垂向上这种储集岩体均表现出强烈的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18.
北京石花洞是中国北方已探明洞穴中次生碳酸盐沉积规模最大、种类最丰富的洞穴;石花洞的景观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在我国北方岩溶洞穴中占有重要地位。2013年7月,为了获取石花洞发育规模、空间结构等基本数据,采用国际通用洞穴测量方法,运用激光测距仪、罗盘和倾角仪,辅以Onstation洞穴绘图软件和ArcMap10软件对石花洞洞穴开展了全面的调查和测绘。结果显示:(1) 石花洞洞穴系统整体呈北西西-南东东向展布,长度为5 639 m,洞底投影面积为37 096 m2,洞底高差为172 m,洞内最高点海拔约为265 m,最低点海拔约为93 m。洞穴系统的发育演化主要受地层产状与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断层控制;(2) 石花洞洞穴系统分为五层,自上而下,各层洞道平均海拔依次为249 m, 211 m, 154 m, 111 m和95 m;(3) 最底第五层季节性地下河洞道长1 638 m,自西北向东南方向贯穿整个洞穴系统,依干湿季水文条件的差别,地下水以季节性涨落为主要特征,有多段有水通道;地下河道下游末端为叉状河道,崩塌明显,洞壁上无明显流纹发育;(4) 综合石花洞地下河走向和流向、洞穴发育控制因素和区域地层产状特征、石花洞与周边洞穴的空间位置关系,推测孔水洞是石花洞洪水期的排泄口。   相似文献   

19.
20.
Researches on detection of 3-D underground cave based on TEM technique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Because of unreasonable coal mining in China, there are many unknown underground caves, and the inhabited environment of humans is threatened by many geologic hazards, such as cracking of the buildings, ground subsidence, etc. To make the coal companies aware of the harmfulness of these hazards, it is urgent to determine the reasons for the hazards. In this paper,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 (TEM) is used to detect the ground resistance caves, instead of the time-consuming and expensive direct drilling survey. Numerical results of the 3-D synthetic model and real field survey data are give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EM method can be used to detect a complicated air-filled underground 3-D cave and coincide with the results of direct drilling surve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