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一、概述频率校准就是要解决频率准确度的问题。校频方法可分成直接比对和间接比对两大类。直接比对就是把被校的频标与基准频标放在一起,通过测频、测周期、测频差或时刻比对等手段,得到被校频标的准确度。间接比对一般用无线电标准频率广播,可用的手段有短波、长波、甚低频以及彩色电视付载波等等。频率的数学定义是: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已有的GPS测频技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校频方法。它不需要非常准确的测频设备,仅仅利用GPS信号与石英晶体振荡器输出的频率之间的频差来控制压控晶振,使两者的频差逐步减小。测试结果加,经GPS控制的英晶体振荡器频率准确度可以达到10-11量级。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们有可能利用 VF 转换技术进行高精度的频率测量,如果把经典比相方法和该技术结合起来,则相位显示的精度将能得到较大的提高,因而频率计数器的±赫误差可被忽略。正因为如此,该方法可进一步扩展经典比相技术的测频精度,所以,这种方法有可能适用于现代原子频标的高精度频率测量。本文讨论了一些有关把检相电压转换为频率以用于测频的有关问题,诸如该方法的基本关系式。主要误差项韵分析和讨论,这又包括了 V—F 转换器件的非线性误差及相位比较系统的噪声电压 Vn,以及系统可能达到的测频灵敏度和该方法的有关一些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4.
高精度GPS时间传递测定和校准原子钟频率偏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高精度GPS时间传递进行原子钟频率偏差测定和校准的方法,并介绍了上海天台氢原子钟频率偏差的测试结果,同时比较了两种不同定时接收机(精密的和轻便的)确定原子钟频率偏差的长期测频能力。采用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减少SA效应的影响,提高长期测频精度2-4倍,精密GPS定时接收机在1-30天内的校频水平为1.5×10^-13-1.0×10^-14 ,轻便GPS定时接收机在1-10天内的校频水平为2×10^-12-2×10^-13。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载波相位测量在频率对比测量中的应用方法与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该方法所能达到的测频精度。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双混频时差法测频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差拍数字化精密频率测量方法,基于正弦差拍技术、同步采样技术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设计实现了一种新型频标比对系统,可实现对5MHz、10MHz等频标信号的比对测量。实验结果证明,测量10MHz频标信号时系统本底噪声约为1×10^-12/s。系统拥有测量精度高,体积小以及成本低的特点,在时频测量领域具有良好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NTSC的双混频时差测量系统试运转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NTSC)新进口的由德国Timetech公司制造的双混频时差测量系统(dual mixer time difference system,DMTD)已经通过了试运行。介绍了DMTD的工作原理和设备结构。NTSC时频基准实验室的主钟(MC)信号作为DMTD的频率参考信号,5个氢钟和18个铯钟的频率信号作为被测信号与MC信号进行相位比对。用频率分配放大器输出的多路MC信号也作为被测信号用以监测DMTD本身的精度和稳定度。给出了DMTD和时间间隔计数器TIC实际测量结果的比较及误差分析。测量结果表明DMTD特别适用于频率短期稳定度非常高的氢原子钟这样的频标之间的频率和时间比对。该设备将用于NTSC的守时工作,不久的将来也将用于铯喷泉与氢钟的频率比对。  相似文献   

8.
详细分析了铯原子喷泉频标的相对论频移机制,其中包括频标内部的二级多普勒频移和重力频移,以及与频标位置有关的重力领移。导出了频移的计算公式,估算了频移的大小并讨论了它们对铯原子喷泉频标准确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扩频码又叫测距码或伪随机噪声码。人们已对它作了广泛的研究,它的应用已随着对其研究发展而迅速扩展,除应用于通信、雷达、导航及密码学外,还应用于自动控制、计算机、声学与光学的测量、数字式跟踪、测频及数字网络等方面。本文所研究的是最长周期的伪随机序列(m序列)。及其短截式m序列。详细分析了  相似文献   

10.
云南天文台一九九四年度上报院成果、获奖项目及发表论文汇总一、上报院成果:11.2米地平式望远镜高精度指向系统。冯和生,姜崇国等2云南天文台人造卫星测轨预报软件。缪元兴、郝柱良等3GDJ打印经纬仪资料软盘传输接口。何妙蝉,张桂芳等4双频测速仪时频数来系...  相似文献   

11.
国外原子时频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峰  翟造成 《天文学进展》2002,20(3):201-210
概述了传统原子频标的现状,以及新型原子频标和国际原子时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为适应高精度新型频标和国际原子时的比对需要而开展的远程时频传递技术。  相似文献   

12.
原子频标的准确度是计量的基础,目前最好的频标是铯束频标。由于腔相移等因素的制约,进一步提高铯频标的准确度遇到了困难。近年来国际上已开始研究一种新型频率基准——铯原子喷泉频标,它克服了传统的铯束频标中的腔相移问题,准确度已达到10~(-15),稳定度可达  相似文献   

13.
搜集和计算了734个Fermi耀变体样本,包括322个蝎虎天体(其中148个高峰频蝎虎天体、73个中峰频蝎虎天体以及101个低峰频蝎虎天体)和412个平谱射电类星体(其中18个高峰频平谱射电类星体、45个中峰频平谱射电类星体以及349个低峰频平谱射电类星体)。研究了每个子类的红移分布、黑洞质量分布以及γ射线光度的分布,并对其红移、黑洞质量、γ射线光度以及同步峰值频率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根据红移与γ射线光度分别从高到低的排序,得到Fermi耀变体的演化序列遵循平谱射电类星体→蝎虎天体,且高同步峰频耀变体→中同步峰频耀变体→低同步峰频耀变体,但根据黑洞质量从高到低得到的演化序列不同,这可能是黑洞质量的估计误差以及黑洞质量样本数量较少造成的;(2)Fermi耀变体每个子类的红移与黑洞质量、黑洞质量与γ射线光度之间正相关;(3)Fermi耀变体每个子类的红移、γ射线光度分别与同步峰频之间反相关,黑洞质量与同步峰频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铷原子频标中微波功率频移的研究及其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铷原子频标中微波功率频移的传统解释与实验现象不相符合的矛盾,曾提出以ACZeeman效应为核心的新解释.本文以实验检验了该解释,尤其是ACZeeman效应频移公式的正确性,实验结果与理论相符合;最后探讨了控制微波功率频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窄线宽激光器在铯原子喷泉钟、光钟以及时间频率传递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介绍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开展的工作波长为698 nm窄线宽激光器的研究进展。实验中采用两级稳频方法将激光锁到初稳腔和高稳腔。通过第一级稳频,激光线宽为1.1 kHz;目前已初步实现了第二级稳频。通过逐渐优化第二级稳频,可以实现Hz量级线宽激光。  相似文献   

16.
1976年,NBS 提出了采用射频检测的被动型氢原子频标的设计,经过几年的研制实践证明,这种有腔频伺服的被动型氢原子频标具有优良的长期频率稳定度性能,由于被动型氢原子频标无需满足振荡条件,腔的 Q 值可以选得较低,可以做成介质腔或其它结构形式的腔,缩小腔的体积,易实现氢原子频标的小型化。NBS 的小型化氢原子频标亦已制成,用陶瓷作腔介质,腔直经为14.6cm,高为13.7cm,腔的无载 Q 为600,激射器容积仅为20升。此小型化氢原子频标稳定度为5×10~(-15)/7天,漂移为1.2±5×10~(-18)/天,守时能力为5±3ns/7天。  相似文献   

17.
从SSDC (Italian Space Agency Science Data Center)搜集了68个Fermi耀变体的射电至X射线波段的观测数据,用对数抛物线拟合计算了其同步辐射峰的参数.研究了有效谱指数、同步辐射峰值频率和曲率的关系并用有效谱指数估算同步峰频.主要结果有:(1)研究同步峰频和曲率的线性关系发现,对于全部的蝎虎天体(BL Lac),结果与能量依赖加速概率模型的预测一致.但是,如果仅仅考虑高峰频BL Lac,即同步峰频lg (ν_p/Hz) 15.3的BL Lac,其结果却与分数变换加速增益模型的预测结果一致.(2)对于同步峰频相同的源,射电-光学的有效谱指数αro与曲率间有显著的负相关,而光学-X射线的有效谱指数α_(ox)与曲率无关.通过α_(ro)可以确定一个同步峰频与曲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钟房时频服务自动化工作系统已建立并投入运行。该系统具有守时、时间测量、数据处理和自动校正铷频标的能力。运行表明,该系统使XSR铷钟守时精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其输出频率相对BPL时频标准台的频偏保持在2×10~(-12)以内。全文介绍了系统的构成及主要性能。  相似文献   

19.
本介绍了一种高稳定锁相接收系统,这种系统不仅整体合一、体积小、而且性能优良、可靠性高,为氢频标的工种化、商品化提供了条件。它可以提高氢脉泽频标的长期频率稳定度,对影响氢脉泽频标中短期频率稳定度的旧的电子系统也有所改善。章详细介绍该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原则和各项技术指标,并对环路的性能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该系统的实测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已投入国家授时中心守时运转的SOHM-4型与MHM-2010型氢原子频标的长期关注,对这两种氢原子频标的性能作了较详细的比较和分析。讨论了它们共同的优点、各自的特长和不足之处,还给出了稳定度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