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塔河1区三叠系储层中夹层特征及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底水油藏而言,分布于油水界面以上的夹层,对开发中的底水水侵有一定阻碍作用.因此,在底水油藏的控制水侵地质条件的评价中,对夹层的类型和厚度及分布研究十分重要.这里综合利用测井、岩心等资料,对塔河1区三叠系下油组油藏中发育夹层类型及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夹层可分为灰质砂岩夹层、泥质夹层和物性夹层三类.在纵向上...  相似文献   

2.
正隔夹层的分布增强了储集层的非均质性,是影响油水在底水油藏内流动的关键因素(束青林,2006;甘利灯等,2012)。目前,国内外对碎屑岩隔夹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陆相及海陆过渡环境中,并多用单井测井识别结合地质模式及井间相控地质建模的方法表征底水油藏隔夹层的分布规律(王改云,2009;张国一等,2012)。但是,这些利用静态地质的预测方法,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且缺乏动态生产资料的参与及验证。哈得逊油田是我国第一  相似文献   

3.
储层地质建模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储层地质建模对于科学的油藏评价、油藏开发管理以及三维油藏数值模拟具有很大的意义。目前已有的建模算法和商业软件可满足地质特征三维分布的图形要求,并可进行初步的井间预测,但预测精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简要介绍了各种建模方法研究现状,分析了已有算法中亟需改进的问题,并从建模算法的改进、原型模型的丰富、地震信息的整合以及加强地质约束等方面论述了储层地质建模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非均质性是储层成岩、沉积等地质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它是影响油气田产量、最终采收率的重要因素。研究以渗透率变异系数、突进系数及级差等三个渗透率参数为基础,在建立的油藏机理模型中定量地表征储层纵向非均质性强度,并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纵向非均质性强弱对复合韵律底水油藏剩余油饱和度、含水上升规律及采出程度的影响,从而总结出纵向非均质性对复合韵律底水油藏驱油效率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5.
多点统计地质建模技术研究进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点统计地质建模技术自提出至今已有20余年的历史,已经成为储集层地质建模的国际前沿研究方向,在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以多点统计地质建模技术的发展历程为主线,以多点统计地质建模技术的技术进展为核心,论述了多点统计地质建模技术的研究进展,对主要的多点统计地质建模方法进行了分类,系统讨论了具有发展潜力的多点统计地质建模方法的原理、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以扎格罗斯盆地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S油藏为例进行了应用研究,对比了多点统计模拟与序贯指示模拟的优劣。研究表明,多点统计模拟在复杂的相模拟方面,较序贯指示模拟具有明显的优势;基于图型的Dispat方法采用图型替换数据事件的策略,使相的分布规律更符合地质学家的地质认识。这一认识为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建模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对类似油藏的地质建模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多点统计地质建模技术自提出至今已有20余年的历史,已经成为储集层地质建模的国际前沿研究方向,在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以多点统计地质建模技术的发展历程为主线,以多点统计地质建模技术的技术进展为核心,论述了多点统计地质建模技术的研究进展,对主要的多点统计地质建模方法进行了分类,系统讨论了具有发展潜力的多点统计地质建模方法的原理、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以扎格罗斯盆地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S油藏为例进行了应用研究,对比了多点统计模拟与序贯指示模拟的优劣。研究表明,多点统计模拟在复杂的相模拟方面,较序贯指示模拟具有明显的优势;基于图型的Dispat方法采用图型替换数据事件的策略,使相的分布规律更符合地质学家的地质认识。这一认识为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建模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对类似油藏的地质建模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时深转换及构造成图是连接地球物理和地质研究的桥梁,其准确程度对油田高效开发具有重大意义。对于底水油藏的开发而言,时深转换的精度更是制约水平井成功与否的关键。Q油田经过十多年的注水开发,底水突破严重,水淹程度高,调整井部署时油柱高度相对较低,油田开发难度加大,地质油藏方案对构造研究的准确程度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针对这一问题,根据储层地震响应特征,提出了基于加密解释与自动追踪相结合的井-震-藏联合微幅构造解释技术,探索改进了精细的层控速度建模和应用外部漂移克里金算法的构造成图技术,通过上述两项技术的有力结合,极大地提高了微幅构造的研究精度,为开发井的部署实施提供了借鉴,后续开发井的实施也验证了该项研究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正>三维地质建模[1]是指在三维空间环境下,利用计算机技术,结合空间信息管理、地质解释、空间分析及预测地质统计等工具,用于地质分析的技术。它首先由学者Simon W.Houlding在1993年提出的概念[2]。现代油藏描述[3]的核心内容是建立定量的能够正确反映出油藏地质特征和规模的地质建模,而地质建模同时也是开发预测是否成功和油藏数值模拟的关键因素。枣园油田位于黄骅坳陷南部孔店断裂潜山构造带中部,它由自北向南的自来屯、风化店、沈家铺三个  相似文献   

9.
Petrel地质建模软件的核心部分是建立储层沉积体系结构.它充分利用了钻井、地震、测井以及地层对比等信息,在岩性描述曲线和孔、渗曲线的基础上,选用不同的建模方法,通过对各个随机模型进行对比评价分析,最终建立接近油藏实际地质特征的全三维精细地质模型.针对鄂尔多斯A83井块长7储层,利用Petrel软件在各类钻井、岩性以及测井曲线的基础上,采用随机建模的方法建立符合实际的构造模型、相模型以及属性模型,为进行储层油藏数值模拟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
系统剖析流花11-1礁灰岩油藏储层烃类的生物降解特征, 揭示油藏底水与隔夹层对原油生物降解程度具有显著控制效应, 这使得油藏原油生物降解程度及其分布预测更加复杂化.研究发现, 流花11-1油藏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 油源类型单一, 原油成熟度较高且分布较窄, 可能为短期快速充注所形成的油藏.原油普遍遭受生物降解, 降解程度均小于6级.垂向上, 隔夹层虽可引起局部储层烃类降解程度的倒转, 但单井油柱生物降解等级仍以储层与油水界面的距离为主要控制因素, 表现为降解程度由顶部向底部呈明显梯度变化, 油藏底水控制效应明显.横向上, 油藏降解程度的差异主要由隔夹层控制下储层内原油与活跃底水的接触程度不同导致.在隔夹层密集发育区流体运动受阻, 进而使微生物营养物质供应不足, 代谢物质交换不畅, 原油降解程度相对较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 建立了油藏底水与储层非均质性对原油生物降解程度的控制效应模型, 并探讨了该方法在稠油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郭太现  赵春明 《现代地质》2013,27(3):703-709
针对歧口18-1区块沙河街组扇三角洲储层砂体横向变化快的地质特征和稀井网的资料条件,应用工区的三维地震资料,采用地震属性分析、测井约束反演等方法,分层次开展歧口18-1沙河街组储层砂体空间分布的预测,确定了区块优质储层的分布规律。通过提取各种地震属性,在单井地震属性岩性标定的基础上,优选均方根振幅属性作为参数,确定了歧口18-1区块沙河街组扇三角洲有利相带的空间分布;据此,在扇三角洲内部应用测井约束反演技术预测优质储层的分布规律及其内部结构,为断块有利勘探目标的确定和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地质依据。这种精度逐级提高的层次性储层预测技术,尤其适合稀井网、大井距条件下的海上油田优质储层的确定,可有效地降低开发风险。  相似文献   

12.
吴涛 《地质与勘探》2016,52(5):985-991
多点地质统计学是一种建立地质模型的统计学方法,该方法比传统的两点地质统计学更适合河流相沉积体系。本文综合地震、测井、录井及生产资料,绘制了长庆油田苏里格气田苏48区块盒8下段辫状河训练图像,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加入三维地震资料作为约束,以水平井整体开发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该区的地质模型,优化了水平井整体部署,指导水平井导向。利用多口水平井实钻效果验证了地质模型的精度,以苏19-62井为例得到:录井显示气层钻遇率为78.3%,测井显示气层钻遇率为69%。这与地震反演剖面预测相似,且与实钻效果有很好的对应性。  相似文献   

13.
为能充分利用空间数据模型中的拓扑关系来实现三维闭合块体的构建,引入了表示简单块体轮廓的线框单元体概念来组织三维模型间各要素之间的拓扑关系;并以此为基础给出了以方向边和方向三角形作为基本识别单元进行三维简单形体的自动识别方法。应用实例表明:利用该方法不仅可以准确构建复杂地质块体,还可以准确描述块体内各要素的拓扑关系,再现局部特殊地质现象,如小断层(悬面)等。为三维地质模型在地震正演模拟、射线追踪等分析应用方面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应用地质和地震反演信息进行三维沉积微相随机建模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了综合应用地质及测井约束地震反演信息进行三维沉积微相随机建模的基本原理、思路与方法,并以渤海湾盆地某区块新近系明化镇组河流相储层为例,说明这一研究过程的基本步骤,包括井眼沉积微相解释、测井约束地震反演、波阻抗与地质相的概率关系分析、随机模拟方法选择、地质统计特征分析、三维随机建模、随机模拟预测的多解性评价。研究表明,波阻抗与沉积微相之间具有一定的概率相关关系。综合应用包括地震信息在内的多学科信息进行沉积微相随机建模,可对储层预测的多解性进行有效评价。  相似文献   

15.
赵勇  宋阳  罗勇  张静 《新疆地质》2006,24(4):460-463
利用地震物理模型技术,依据准噶尔盆地车38井区三维地震的地质解释成果,按一定的模拟相似比,制作一个三维物理模型.利用超声波反射技术,用2种观测系统对模型进行全三维数据采集.通过不同面元三维数据效果对比,提供针对不同地质目标确定面元大小的试验依据,提出从野外采集、资料处理到解释的成套方案.根据不同地震地质条件和勘探目标要求,应用模型正演技术可以指导合理确定三维地震勘探面元大小和其它采集参数.  相似文献   

16.
复杂断块油藏的开发实践表明,低序级断层控油作用明显,对低序级断层的精细刻画是研究不同类型断块油藏开发技术的基础和关键。随着开发程度的提高,断块油藏面临越来越复杂的地质条件,如断层、地层剥蚀、超覆等多种地质现象并存,地层接触关系及断裂系统复杂,给现有地震资料条件下低序级断层识别及组合带来极大的困难。针对这一难题,通过探索,形成了基于地震正演分析与井震结合的低序级断层识别与精细刻画技术:综合利用井震结合重建地层对比模式指导井上小断点的准确识别、井断点地震反射特征与地震正演结合建立断层地震识别标志、井引导地震属性分析断层平面组合规律、井震多层位精细解释刻画断棱断面及多层叠合验证空间组合关系。在“断层、剥蚀、超覆”共存的孤东二六区沙河街组,通过该方法的应用,重组了其复杂断裂系统,解决了长期以来的油水矛盾,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简要地介绍了地震层析方法的原理,着重探讨了三维速度异常地质解释的几个基本问题,包括划分构造层的物理基础、确定分辨尺度的依据以及估计地质时限依据的岩石热力学过程。然后介绍了应用地震层析及地质解释方法研究滇西造山带的地壳、下岩石圈及软流圈构造所得到的主要结果,并与人工地震测深及大地电磁测深结果进行了比较。这一工作说明地震层析可以作为岩石圈与软流圈构造研究的一种有效手段,在造山带深部构造的研究中将发挥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因西部复杂地表条件,常规地震勘探很难取得好的效果。该文通过一个实例,就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数据采集方法、资料处理重点模块、高精度解释方法及地质成果验证情况进行阐述,说明了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方法在复杂的地震地质条件下能够取得较好地震地质效果,并产生较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Clastic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starts typically with modeling lithofacies distribution and geometry.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reservoir, governed by the lithofacies geometry, is a major source of heterogeneity in such clastic systems. Seismic data provide potentially valuable information about the areal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lithofacies, such as the averaged prior proportion of each lithofacies. However, seismic data are available only at coarse vertical resolution rather than the fine lithofacies sampling along wells, hence seismic is considered equivalent to 2D data while building 3D geological models. This scal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eismic data and the lithofacies data available along the wells makes direct integration difficult. Different algorithms have been proposed to integrate the seismic data: (1) duplicate seismic data along the vertical line and use the prior proportions provided by the seismic data as prior local means; (2) integrate the 2D seismic data as collocated block averages; and (3) duplicate seismic data along the vertical line and integrate them using a Markov-Bayes algorithm. These three algorithms are applied on a data set originating from a real clastic reservoir.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regard to how much kriging weight is applied to the seismic data and how well the information from seismic data is honored.  相似文献   

20.
松辽盆地新肇地区G634-63井区三维地震精细构造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发地震精细构造解释的基本任务是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与实钻结果进行交互分析验证,及时指导井位调整,提高钻遇储层的成功率。针对松辽盆地新肇地区G634—63井区开发地震地质任务要求,摸索出一套适合本区特点的技术组合,取得较好的地质效果。在应用解释系统中放大地震剖面、时间切片、椅式切片和三维可视化等常规解释功能的基础上,结合精细层位标定、层面解释分析技术、地震相干数据分析技术和高分辨率波阻抗反演等多种技术开展小断层的研究,避免了1m~2m薄储层断失;应用地质统计学方法进行动态时深转换,提高密集井网区构造解释精度;进行全三维的层面和断面成图,指导复杂条件的井位调整;总结出构造发育特征与储层有效厚度分布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