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井周流场,水跃值与井内水位降深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单井稳定流抽水为例,从井固流场与地下水向集水井幅射流的涌水量方程入手,阐明井结构,井周泥浆堵塞和井内水位降深的关系。证明了水跃值是井周泥浆堵塞降深与井周三维流域或紊流引起的二次项降深(简称“井损“)之代数和,并得出了水跃值不同组成部分随井内降深变化而变化的规律。从而提出了消除水跃值,利用裘布依涌水量方程进行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相似文献   

2.
为确定悬挂式止水帷幕插入深度和基坑内涌水量、基坑外最大水位降深的关系,从而得出在预定基坑外最大水位降深和基坑内涌水量下的较优悬挂式帷幕的插入深度,根据达西定律和大井简化的均质含水层潜水非完整井的基坑涌水量计算公式,推导出帷幕插入深度、基坑涌水量、基坑外最大水位降深的关系式。将推导的公式进行基坑实例计算并与大卫登可夫和佛兰克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两种计算方法结果的异同点。采用室内模型试验和Midas/GTS/NX数值模拟对悬挂式帷幕基坑地下水渗流进行模拟,对公式推导的结果进行验证,证明文中提出的计算公式与实际情况更接近,并得出结论:基坑外最大水位降深随着帷幕插入深度的增加略有降低,但变化不大,基坑涌水量随着帷幕插入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3.
尹青 《云南地质》1995,14(2):162-168
本文以蒙自盆地第四系孔隙水含水层为例,在地下水水位降深、含水层导水性相近的前提下,运用相关分析探讨了单井涌水量与井径的关系。为使含水层导水性相近,将含水层按岩性分为A类、B类和C类;为使水位降深相近,将降深相近的钻孔归类统计,并将涌水量化为单位涌水量参加计算。通过条件简化、分类统计、相关分析和回归计算,得到大致通过原点的最佳回归方程及其水文地质条件,即涌水量一井径数学模型。其中,最佳回归方程为数字  相似文献   

4.
对单井抽水资料的处理及精度评价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井损的基本特征,着重讨论了单位涌水量、涌水量曲线方程及参数获取三个方面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推举一种计算井损及校正降深的有效方法,并通过实例说明裘布依渗透系数与泰斯渗透系数间的理论相对误差关系同客观实际相吻合。由理论误差分析式结合实例进一步说明所推举的校正降深方法之理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钻孔单位涌水量换算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位涌水量是评价煤矿区含水层富水性强弱和划分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重要指标之一。分析了单位涌水量换算的意义及煤矿钻孔实际抽水资料,研究了具有三次降深、二次降深及一次降深资料单位涌水量换算的方法,结合某煤矿的实际抽水资料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符合该煤矿区含水层富水性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6.
用曲线相关系数R值法判别涌水量曲线方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涌水量~降深关系一般呈直线、抛物线,幂函数、对数曲线,但对一组实际资料Q(?),S_i(i=1,2……n)最适合于哪一类曲线呢? 以往书刊介绍有曲度n值法、伸直法、曲线拟合误差C值法等。笔者根据数理统计原理得出公式(1)  相似文献   

7.
数值法预报出抽水井处的水位是均衡域的平均值,它既不代表抽水井井壁水位,更不代表抽水井井筒水位。在数值法拟合、预报结果的基础上,若以抽水井处拟合水位与实抽水位之差作为由计算方法和井的作用共同产生的附加除深(△hf),以附加降深(△hf)与实际单井涌水量(Q实)之比作为附加降深系数(β);多个抽水井时,可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平均附加降深系数(β),附加降深系数(β或β)与设计单井开采量(Q设)之积则是设计开采条件下抽水井的附加降深(△hf),再以抽水井处的预报水位(hj)减去该附加降深(△hf),便可得到抽水井井筒水位(hn)。  相似文献   

8.
一 概述 在水文地质勘察中,计算集水井涌水量的公式,可分为,一为理论公式(如裘布依公式),一为涌水量经验公式。在采用经验公式时,首先根据抽水试验资料(一般为三次降深)确定曲线方程的类型,其次在已确定曲线方程类型的基础上,确定方程中的参数。方程类型及参数确定后,即可建立相关方程式,继而根据建立的相关方程式-经验公式,预测一定降深条件下的出水量或一定出水量条件下的降深值。本文仅就PC-1500计算机对完成前两项工作的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矿井涌水量预测预报是矿井开采过程中防治水害的重要环节。应用小波多尺度理论对工作面涌水量、自然电位及直接充水含水层水位进行研究,揭示其规律性,以解决涌水量估计问题。通过对三类数据进行小波分解与重构发现,第二层低频重构信号与三者之间具有规律性:水位下降引起自然电位升高,导致涌水量增大;水位回升、自然电位减低时,对应工作面涌水量减小。分析结果表明,第二层高频重构细节信息表现为高水位(小降深)、低电位(电性差异小)对应小涌水量和低水位(大降深)、高电位(电性差异大)对应大涌水量。   相似文献   

10.
陈萍  陈艺迪 《贵州地质》2015,32(2):147-153
以典型矿山多年实际的开采及排水序列资料为基础、相关学科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开采及排水资料的"二次开发",探讨了不同水文地质类型矿床的矿井涌水量预测比拟法计算公式中待定系数的特点,以及随开采面积(F)和开采疏干降深(S)的变化趋势和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参数"m"、"n"是随开采疏干降深(S)和开采面积(F)增加而加大的变量;不同类型矿床中参数n值均大于m值;岩溶水充水矿床中参数"m"、"n"相对稳定,而基岩裂隙水充水矿床具有明显的分段性特征。指出了单纯"面积比拟法"、"降深比拟法"对矿井涌水量预测的不合理性,以及在参数"m"、"n"取值中加强水文地质勘查资料综合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加坡理论可有效的消除抽水试验引起的无效降深,结合云驾岭煤矿井筒检查孔抽水试验资料,对该井简检查孔涌水量进行了预算,预算副井筒啮。砂岩含水层涌水量为523.03m^3/h,实际涌水量为455m^3/h.误差率14.95%,可见运用加坡理论计算的矿井涌水量与井筒实际涌水量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2.
我省几个大水金属和煤矿区,多采用比拟法计算矿坑涌水量,基本上满足了生产要求。但对新建矿区如何选用合适的计算方法,还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研究矿床水文地质勘探中所掌握的大量的涌水量、水位降深和矢径(虚构大井或矿坑至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函数形式,有可能用于计算矿坑涌水量。经我们实践,在排前矿区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矿井涌水量预测是否准确对矿井安全生产至关重要,其计算方法也多种多样。如何预测的更为准确是关键所在。以新上海一号煤矿为例,利用非稳定流定降深法预测了开采八煤层顶板的矿井涌水量。结合矿井煤层顶板实际突水案例与其它计算方法展开了对比与讨论,结果表明非稳定流定降深法更能充分利用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求得的水文地质参数,计算过程简单、明了,比传统的稳定流解析法、以及数值法更直观、实用,在水文地质领域中值得采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2019,(6)
石炭井矿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北段,矿区内矿井的主要充水水源为大气降水、地表间歇性水流、沟谷砂砾石冲洪积层潜水、含水层承压水、采空区积水、断层破碎带充水、封闭不良钻孔、基岩露头和露头剥离带。通过对石炭井矿区的矿井用水量与各冲水因素关系进行分析,并估算了矿井涌水量,研究认为:含水层承压水和采空区积水为矿井主要充水水源。结合历年矿井实测涌水量,并采用2006-2013年的矿井涌水量实际资料作为划分依据,预计矿井三水平全面投产后的正常涌水量175 m~3/h,最大涌水量为181 m~3/h。大气降水、矿井涌水量与大气降水、采深等有明显相关关系,矿井涌水量与大气降水呈现正相关关系,而矿井涌水量与采深则呈现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引水隧道井检孔水文地质特征及井筒涌水量预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井检孔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井筒充水因素进行了论述,认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和秦岭中亚群上部基岩裂隙水是井简的主要充水水源,也是井简涌水量的主要组成部分。采用地下水动力学公式法对井筒涌水量进行了预算,其结果可作为井筒各含水层设计疏水降深状态下的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使用。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2020,(4)
本文论述对象是郑州火车站复杂周边环境条件、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铁深基坑降水工程。对地铁深基坑降水设计进行了基坑涌水量计算、单井涌水量计算、降水井数量计算、任意点地下水降深计算,并且采用反分析方法进一步反证和调整了降水井数量和分布,对降水井施工提出了技术要求。既保证了地铁深基坑正常施工,又达到了基坑周边建(构)筑物安全和正常使用的目的,可为类似工程降水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判别稳定流抽水涌水量曲线方程类型,涉及到涌水量经验公式的建立及方程类型转化规律等问题的研究.故判别的正确与否,精度高低,是极为重要的.当前根据稳定流抽水试验资料(我国现行的有关规范要求,通常为三次降深,特殊  相似文献   

18.
一个多世纪以来,裘布依涌水量方程方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用“方程”求得之渗透系数往往偏小,且是一个与井内降深、观测孔距离有关的随机变量,与理论发生了矛盾。  相似文献   

19.
单井抽水试验是水文地质勘探中广泛实施的手段,其导水系数 K M 或渗透系数 K 值通常是从抽水结果的涌水量 Q 和井中水位降数据计算求得.但单井中水量的水位降深,多受井结构完善程度的制约,难以反映出井点处含水层真实的水位降.另外,在基岩含水层试验中,常以抽水井揭露所谓含水层的岩性岩层厚度作为含水层厚,这又给 K 值的确定带来一定的偏差.就日常工作中在对抽水成果整理方面所遇的一些问题提出见解,以共讨论  相似文献   

20.
付丰海 《地下水》1991,13(3):161-165
本文以预测湘潭锰矿红旗矿井深部坑道涌水量为例,对单位涌水量法的理论依据、计算公式及其适用条件进行了初步探讨,同时,还介绍了一种矿渗坑流场中稳定流和流态判别的经验方法,并推导了由疏干坑道引起的附加水位降深计算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