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河南嵩县黄庄-汝州高水泉一带熊耳群火山岩分布区属构造变动强烈的中深剥蚀区。依据岩石岩相标志、断裂构造形迹、火山岩的产状以及地貌标志等,首次识别出活动于许山期、鸡蛋坪期及马家河期的五个古火山口和一个古裂隙喷发带。熊耳群火山活动早期为NEE向裂隙式喷溢,中期演化为中心式喷发、伴有裂隙式喷发,晚期为中心式喷发。区域火山活动贯穿整个熊耳期,时间自NE向SW由早到晚。古火山口及受其控制的次火山岩与区域矿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嵩县黄庄——汝阳三屯熊耳群火山岩古火山机构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嵩县黄庄-汝阳三屯-带熊耳群火山岩分布区属构造变动强烈的中深剥地区,依据岩石岩相标志,断裂构造形迹,火山岩区的产状以及地貌标志等,区内首次识别出了活动于鸡蛋坪湖,马家河期的五个古火山口和一个古裂隙喷发带,并对许山期的火山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熊耳群火山活动的早期为北西向的裂隙喷益,中期以中心式喷发为主,并伴裂隙式喷发,晚期演化为中心式喷发,区域火山活动表现为自北东向南西由早到晚。  相似文献   

3.
河南嵩县南部熊耳群古火山构造保存完整,喷发旋回清晰,火山岩相及爆发相主要岩石种类齐全。其主要喷发类型为裂隙式喷发,次为中心式喷发,主要受区域基底断裂控制,且沿区域切壳深大断裂带呈串珠状分布。表明基底断裂一火山喷发带一区域断裂带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区内金及部分有色金属矿产与熊耳群古火山活动密切关联,古火山口爆发角砾岩产出地段是寻找该类型金矿的最佳地段,受古火山构造控制的古火山口及其周边的中性、酸性次火山岩脉(墙),是寻找钼、金、铅锌多金属矿产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4.
陕西熊耳群与豫西熊耳群同属华北板块南缘中元古代裂陷火山活动的产物,与之相比缺失下部,其中部以酸─中酸性岩石为主,属拉斑玄武岩浆系列;上部以中基性─基性熔岩为主,属碱性玄武岩浆系列;岩石总的特征是富钾、高硅、低钠。火山岩系为双模式火山岩套,早期为裂隙式喷发,晚期为中心式喷发并具3个串珠状分布的古火山口,其喷发环境为浅海─滨海相。  相似文献   

5.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双龙地区白垩系火石岭组发育中心式和裂隙式两种喷发型火山,其在发育规模、油气成藏等方面存在不同。中心式喷发型火山活动剧烈,持续时间长,火山岩分布面积广,厚度大,岩性从基性火山岩逐渐向中性火山岩转变;裂隙式喷发型火山活动弱,持续时间短,火山岩分布面积小,厚度薄,岩性主要为中性火山岩。中心式喷发型火山与湖盆水体相邻,形成火山-湖泊沉积环境,火山岩、砂砾岩、深湖-半深湖泥岩交替沉积,使得中心式喷发型火山发育区的火石岭组具有良好的生、储、盖条件,并形成自生自储型生储盖组合方式;裂隙式喷发型火山远离湖盆水体,火山岩的分布与深湖相泥岩没有直接接触,加之储层物性差,因此裂隙式喷发型火山发育区的火石岭组油气成藏条件差。通过对研究区钻井、试油、地震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西部中心式喷发型火山发育区是火石岭组有利的勘探区域,其烃源岩为深湖-半深湖泥岩,储集体包括火山碎屑岩、砂砾岩和火山岩,储集空间主要为裂缝和孔隙。  相似文献   

6.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发现,北京延庆白河堡水库周边出露一完整的古火山口机构,火山口中心岩性为中性粗安岩;精准的LA-ICP-MS锆石U-Pb原位定年显示火山口中心粗安岩形成年龄为131.4±1.5Ma(2σ),代表了火山喷发的年龄;古火山口机构形成于早白垩世,火山岩在岩石地层单位上相当于张家口组;古火山口机构的火山岩可能是克拉通破坏背景下岩石圈减薄、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燕山运动中期相山盆地火山活动频繁,按岩浆活动序次可分为打鼓顶期和鹅湖岭期两个旋回。早期旋回形成的打鼓顶组火山岩主要出露于盆地的西北缘,由于受晚期岩浆活动破坏和火山岩的覆盖,打鼓顶期的火山活动特征、火山机构分布至今没有统一的认识。笔者在遥感解译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对打鼓顶组熔岩的分布与产状以及火山碎屑岩与角砾的分布进行统计,并结合已有的钻孔资料分析,推测打鼓顶期古火山口、火山通道等火山机构的分布,进而分析其喷发模式,初步判定其属于普林尼裂隙式喷发。  相似文献   

8.
河南豫西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系广泛分布,且遭受多次构造活动、岩浆侵入及剥蚀的影响。区域火山活动贯穿整个中元古代熊耳期,时间自NE向SW由早到晚。通过对熊耳群火山岩的岩石学研究,确定了熊耳群的岩石系列及火山岩中的杏仁体,通过对其中杏仁体分布、形状及内部构造的研究,可为今后有找矿勘查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河南豫西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系广泛分布,且遭受多次构造活动、岩浆侵入及剥蚀的影响。区域火山活动贯穿整个中元古代熊耳期,时间自NE向SW由早到晚。通过对熊耳群火山岩的岩石学研究,确定了熊耳群的岩石系列及火山岩中的杏仁体,通过对其中杏仁体分布、形状及内部构造的研究,可为今后有找矿勘查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渤中34-9油田作为近年来渤海海域发现的最大的新生界火山岩下油田,油田区火山活动活跃,对油气成藏控制作用明显。根据钻井、岩心、地震等资料,通过矿物含量分析、方差切片和薄片观察等手段对火山岩的岩性特征与分布、火山活动方式与期次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渤中34-9油田区火山岩属早喜山构造期中基性火山岩类,火山活动与断裂活动密切相关,主要存在中心式和裂隙式2种喷发模式,其中油田北区以中心式喷发为主,油田南区以裂隙式喷发为主。火山活动对油气成藏要素具有明显的改造或控制作用:①火山活动形成的坡隆古地貌为油气成藏提供了良好的运聚背景;②岩浆活动对周围地层和断裂的改造,形成了丰富的构造圈闭类型;③早期岩浆热液形成碱性环境,晚期生-排烃产生的有机酸流体形成酸性环境,早碱晚酸的成岩环境利于早期原生孔隙的保存和晚期次生孔隙的发育,为深部优质储层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④东一、二段广泛发育的溢流相玄武岩为深部油气富集成藏提供了优越的盖层条件。渤中34-9油田具有岩浆喷发和断裂活动联合控制油气平面分布及富集层系的成藏特征,其成功发现对渤海海域新生界火山岩领域的油气勘探实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福建明溪盖洋地区震旦纪火山岩及古火山构造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溪盖洋地区广泛发育的震旦纪火山岩,均已遭受区域变质,前人多数是从变质岩角度对其作研究,笔者是从火山岩及火山作用角度,在调研变质火山岩岩石宏观与微观特征的同时,着重调查古火山构造,研究不同火山产物空间分布特征,寻找残存的古火山构造形迹,并结合遥感资料信息。初步恢复古火山中心,为研究这一时期火山活动特点乃至南平-宁化构造-岩浆带的演化及古构造环境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徐勇航  赵太平  陈伟 《沉积学报》2010,28(4):671-675
海绿石是一种富钾、富铁的含水层状铝硅酸盐矿物,一般形成于慢速、弱还原、较深水的环境中,在沉积学领域常被作为指示海相的矿物。华北克拉通南部熊耳—中条拗拉谷中广泛发育的古元古界熊耳群,是华北克拉通结晶基底形成后规模最大、涉及范围最广的火山活动产物。该群以火山熔岩占绝对优势,沉积岩和火山碎屑岩主要分布在大古石组及马家河组,仅占地层总厚度的4.3%。晋南垣曲地区的马家河组砂岩中发现原生的海绿石,为探讨熊耳群火山岩的形成环境提供依据。分析显示,熊耳群中的海绿石大部分K2O含量大于8%,具有高成熟度海绿石的特点。发育海绿石砂岩的元古宙地层和岩相学特征,反映其形成于高能的浅海环境,明显不同于现代海绿石的形成环境。华北克拉通南部在熊耳群早期就开始有海侵事件,随着熊耳—中条拗拉谷的发育,海侵作用增强。马家河组中原生海绿石的存在直接地指示了晋南地区在熊耳群晚期为海相环境。  相似文献   

13.
扬子地台西缘的海相火山央归纳为5种组合17种构造一岩石亚组合。其中最佳含矿组合为细碧角斑岩组织、玄武-流纹岩双峰组合和均一玄武岩组合等。铜多金属矿床的产出及规模受火山岩建造特征、火山岩时代和碱度,以及火山喷发旋回和古火山机构等联合控制。  相似文献   

14.
杜世俊  徐兴旺  杨列坤  符超  苏捷  崔敏利 《岩石学报》2009,25(12):3251-3258
山东临朐-昌乐地区新生代岩浆活动强烈,以形成含大量地幔包体的玄武岩为特征.作者在考察与研究昌乐北岩古火山口玄武岩中地幔包体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包体中发育有地幔钾交代成因的金云母细脉.鉴于金云母的封闭温度远低于玄武岩浆喷发时的温度以及金云母可以记录喷发的玄武岩浆冷却通过金云母封闭温度的时间,本文尝试通过金云母所记录的~(40)Ar/~(39)Ar年龄来推断玄武岩浆喷溢的结束时间.该火山口玄武岩不同部位的三个地幔岩包体其金云母的~(40)Ar/~(39)Ar坪年龄分别为18.42±0.21Ma、18.65±0.27Ma和18.39±0.36Ma,年龄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充分说明了该定年手段的有效性.因此可以确定该火山口玄武岩浆喷溢活动约在18.5Ma前结束.由此推测山旺盆地中不整合发育在源于该火山口喷溢的玄武岩之上的化石群的形成时代下限约为18.5Ma.用玄武岩地幔包体金云母的~(40)Ar/~(39)Ar年龄来确定玄武岩年龄是玄武岩定年一个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华北陆块南缘熊耳期次火山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庞振山  燕建设 《华北地质》2004,27(4):234-238
熊耳期次火山岩广泛分布于熊耳群火山岩及接近熊耳群底部的基底变质岩系中,活动时间贯穿整个熊耳期,以早期和晚期最为发育。次火山岩与围岩呈侵入接触,主要以岩脉(墙)、岩带、岩株、岩床等形态产出。岩石类型多样,包括超浅成一浅成的基性、中性、酸性岩石。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次火山岩富FeO^*、K2O而贫CaO、MgO、Al2O3,为钾质岩系,具岛弧型火山岩的地球化学,不同岩性的次火山岩是由同源岩浆结晶分异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位于华北陆块南部的熊耳群形成于古元古代1.80~1.75 Ga,以火山熔岩占绝对优势,沉积岩和火山碎屑岩仅占地层总厚度的4.3%。熊耳群火山岩是华北陆块结晶基底形成后规模最大、涉及范围最广的火山活动产物,基岩出露面积约7 000 km2,地层厚度3 000~7 000 m,以玄武安山岩、安山岩为主,次为英安-流纹岩,SiO2=60%±的岩石较少,显示双峰特点。中基性熔岩的主要造岩矿物是斜长石和辉石,几乎没有角闪石和黑云母。其岩石化学成分的突出特点是高Fe,K,而低Al,Ca和Mg,火山岩显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的岛弧型地球化学特征。Nd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特征表明,这种地球化学特征是地幔源区遭受地壳组分改造及少量岩浆上升过程中的地壳混染造成的。熊耳群中的沉积岩主要分布在大古石组及马家河组。沉积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熊耳群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结合火山岩的结构、构造特征,表明火山喷发的主体环境是海相,经历了陆相到海相再到陆相的演变过程,即:伴随着裂谷的发育、地面沉降和海水的侵入,以及随着火山喷发的进行最后又高出海面暴露于地表的全过程。熊耳群形成后,海侵范围更广、海水逐渐加深,表明地壳逐步向更大的凹陷发展。熊耳群形成于夭折的三叉裂谷环境,其火山岩所具有的岛弧型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是继承于受俯冲组分改造的陆下岩石圈富集地幔源区。熊耳期岩浆活动在华北陆块广泛分布,除了陕西宝鸡附近及山西吕梁地区的火山岩,还广泛分布1.75 Ga前后的基性岩墙群、A-型花岗岩以及比熊耳群稍晚的斜长岩、奥长环斑花岗岩等(1.75-1.70 Ga)和碱性花岗岩类(~1.65 Ga)。这些岩浆岩和熊耳群火山岩在源区性质、岩石 成因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等方面,可能存在必然的联系。上述岩浆岩的发育,说明华北陆块在1.80 Ga后处于地壳拉伸、减薄,很可能沿早先拼合的薄弱部位最先发生破裂,是华北陆块裂解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河南嵩县纸房钼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18,自引:11,他引:7  
邓小华  李文博  李诺  糜梅  张颖 《岩石学报》2008,24(9):2133-2148
河南嵩县纸房钼矿床位于秦岭造山带北部的熊耳地体,矿体以石英脉形式产于熊耳群火山岩,并受熊耳地体南边界断裂马超营断裂的次级断裂构造控制。成矿过程包括早、中、晚三个阶段,分别以石英-黄铁矿、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和石英-碳酸盐组合为标志,早阶段石英脉或矿物组合遭受了构造变形和角砾岩化。早、中阶段的石英中可见CO2-H2O型、NaCl-H2O型及含子晶型等3类流体包裹体,而晚阶段碳酸盐只发育NaCl-H2O型包裹体。早、中、晚阶段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为467—380℃、360—250℃和240~137℃,从早到晚逐渐降低;早、中、晚3个阶段流体包裹体盐度分别为0.18%~13.13%NaCl.eqv、0.01%~20.70%NaCl.eqv和0.35%~12.85%NaCl.eqv,早、中阶段含子晶包裹体的盐度为28.04%~31.35%NaCl.eqv。早阶段含子晶包裹体系捕获的不饱和溶液,中阶段含子晶包裹体既捕获自过饱和溶液,也捕获自不饱和溶液。早、中阶段的流体包裹体均一压力集中在180—220MPa和40~80MPa两个范围,表明成矿流体是在6km~8km深处交替于静岩和静水压力体系之间的流体系统;晚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压力为50~80MPa,代表张性构造内充填的静水压力流体。静岩和静水压体系之间的振荡性交替现象,与针对造山型金矿建立的断层阀模型吻合,是振荡性流体沸腾或同震愈合-破裂的结果。沸腾导致的CO2等挥发组分的逃逸使流体浓缩甚至过饱和,增高了流体的pH值和还原性,促进辉钼矿等成矿物质快速沉淀。总之,纸房钼矿床是陆陆碰撞体制发育的造山型成矿系统。考虑到早、中阶段石英中多数流体包裹体均一至气相,预测现行勘探深度之下具有较大的寻找高品位钼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新疆阿希金矿区古火山机体及其控矿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马润则  王润民 《新疆地质》2000,18(3):229-235
新疆伊犁盆地南北两侧广泛分布有早石炭曲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通过对盆地北缘阿希金矿区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火岩、次火山岩岩石学、岩相学及古火山机体的详细研究,探讨了古火山机体和次火山岩相对金矿床的控制作用。认为沿古火山机体发育的环状断裂穿其深渊并与区域线性构造复合的部位是有利的构造条件,火山活动晚期侵位于火山 是成矿的重要围岩。  相似文献   

19.
骑马沟铅锌矿赋存于熊耳群条纹状硅质大理岩与火山凝灰岩之间.通过对矿床地质、岩石、矿物组合特征等方面的初步研究,认为该矿床为热水沉积-热液改造成因铅锌矿床,其成矿主要与熊耳期火山岩及火山气液作用有关.这是在河南熊耳群火山岩中首次发现的该类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