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引言本文主要评述元古宙与火山岩伴生的喷气块状硫化物矿床类型及其地质环境。层控喷气块状硫化物矿床在全世界元古宙地体中都有分布。这些矿床是铜、锌、铅、银、金、镉和锡的重要来源。有几个元古宙含镍块状硫化物矿床可能是属于这种矿床类型。用来说明这种矿床类型的例子有北美、澳大利亚、南非、斯堪的纳维亚和芬兰的矿床。但这种类型的矿床已知在某些其它元古宙地体中也有分布,例如苏联和印度的矿床。元古宙喷气块状硫化物矿床的金属比例是从富铜和贫铅及锌变到富铅及锌和贫铜。  相似文献   

2.
一个受后期改造和热液叠加的块状硫化物矿床——都龙超大型锡锌多金属矿床@刘玉平¥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块状硫化物矿床,热水沉积,变质改造,岩浆热液叠加,成矿机理,成矿模式一个受后期改造和热液叠加的块状硫化物矿床———都龙超大型锡锌多金属矿床刘玉平(中国科学...  相似文献   

3.
塞莱比-皮奎镍铜矿床是博茨瓦纳最大的镍铜矿床,位于博茨瓦纳东部。在收集整理、系统总结区域成矿地质背景、镍铜矿床的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矿床的成因。认为在岩浆演化的早期,当岩浆中的硫达到饱和,便结晶形成富镍的块状硫化物,而在岩浆演化的后期,结晶出富铜的浸染状硫化物。在重力作用的影响下,这两种硫化物堆积于岩浆房,后来,由于构造作用,含有这两种硫化物的岩浆被挤压出岩浆房,侵入塞莱比-皮奎序列地层,形成了塞莱比-皮奎矿床。最后,文章认为该矿床属于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构造变质改造的岩浆Ni-Cu硫化物矿床。  相似文献   

4.
塞莱比-皮奎镍铜矿床是博茨瓦纳最大的镍铜矿床,位于博茨瓦纳东部。在收集整理、系统总结区域成矿地质背景、镍铜矿床的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矿床的成因。认为在岩浆演化的早期,当岩浆中的硫达到饱和,便结晶形成富镍的块状硫化物,而在岩浆演化的后期,结晶出富铜的浸染状硫化物。在重力作用的影响下,这两种硫化物堆积于岩浆房,后来,由于构造作用,含有这两种硫化物的岩浆被挤压出岩浆房,侵入塞莱比-皮奎序列地层,形成了塞莱比-皮奎矿床。最后,文章认为该矿床属于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构造变质改造的岩浆Ni-Cu硫化物矿床。  相似文献   

5.
弗林弗隆变质火山岩带中的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产在包括岛弧拉班玄武岩以及撤榄玄粗岩组合的早元古代岛弧环境中。在马尼托巴的弗林弗隆镇附近,这些火山岩组合在构造上并置于一个构造单元中。弗林弗隆地区几乎所有的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与岛弧拉斑玄武岩组合伴生,共产在代表火山构造和前岩浆弧中火山内盆地的复杂地层层序内。弗林弗隆带的背弧或洋底玄武岩仅赋存有小量的小型富铜块状硫化物矿床。在岛弧拉斑玄武岩组合内,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产在长奖质火山岩单位的组合内,即产在火山岩带的主要地层和成分的突变处。这些突变…  相似文献   

6.
ZlateHory块状硫化物矿床区域内的镁铁质变质火山岩被解释为是经受了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的聚合板块边缘的玄武岩和玄武质安山岩。根据主要元素和微量之素组份,这些变质基性岩显示为岛弧拉斑玄武质到低钾、钙—碱性组成。所研究近50%的镁铁质变质火山岩样品,在球粒陨石标准化的稀土元素模式中具显著的Ce负异常。Ce衰减绿片岩是岛弧拉斑玄武质组份的变质基性岩热液蚀变表现,蚀变伴有硫化物矿化作用。这从Ce衰减岩石中,Ba和S共同富集与Ce/Ce值和CO_2高含量的相互关系得到指示。Ce异常可能由成矿蚀变、海水衍生的溶解作用引起。Ce衰减绿片岩的产生,支持了兹拉特霍尔区域内矿床的火山成因说。  相似文献   

7.
引言在太古宙的环境中金矿化流体的来源仍是个谜。在变形和变质作用期间由于流体的活动性,模式从变质流溶的释放和聚集到金属的侧向分泌之间变动。象 Kerrich 和Hodder(1982)的例证,脉状金矿床(仅金),相对贵金属而言,它们贱金属含量低明显不同于太古宙块状硫化物矿床。这些脉状金矿床通常是在太古宙的变质火山岩地体中,特别是,在变质火山岩带的变质和构造历史中表现为晚期产物。形成金矿床的可靠  相似文献   

8.
绪言贱金属块状硫化物矿床对世界贱金属和贵金属的供应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但对其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大概未能给以充分的重视。块状硫化物矿床产于从太古宙至第四纪的整个地质时代的岩石中,并发现于从内硅镁层至内硅铝层的极其广泛的地质环境中。不同类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在时、空上的分布有力地说明,这些差异是构造作用演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块状硫化物矿床包括铜、铅、锌及与其伴生的金、银、钴等,目前在我国现有的矿床多已开采,急待解决新的找矿方向问题。国外在近十年来,对块状硫化物矿床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新的成矿理论和成矿模式的出现——岩浆热液成矿,比较合理的解释了块状硫化物的成因机制和物质来源,以及该类矿床形成时的构造——沉积环境,大大促进了层控矿床理论的发展和找矿勘探工作的效益。  相似文献   

10.
本文注重解释与一些太古代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体伴生的长英变质火山岩具有的非正常稀土型式。这项工作目前还处于早期阶段,更洋尽的资料将陆续发表。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地球化学勘查涉及许多长英质火山岩的样品分析。从这项工作得出的看法是,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标志为蚀变晕。其中Na、Ca以及少数情况下还有钾亏损,Mg、Fe、Si和K富集。蚀变晕可能是由于大洋水通过长英质火山堆的多孔部  相似文献   

11.
中国辽宁省浑河断裂以北地区(以下简称辽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太古宙块状硫化物矿床的集中区。全区集中分布着块状硫化物矿床、矿点和矿化点共100余处。在诸矿床中红透山矿床的规模最大—为一中型锌—铜块状硫化物矿床。 辽北地区由于集中分布着众多的块状硫化物矿床,因此称之为块状硫化物矿床集中区。在该集中区内,块状硫化物矿床按其工业利用价值可分为两类:锌—铜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和块状硫铁矿矿床(也含黄铜矿、闪锌矿矿体),它们为同期同成因的矿床组合。 在本区块状硫化物不只是单纯的矿石具块状构造之意,而是用来描述硫化物矿物在矿石中占主导(大于50%)的同期同成因的矿床组合。  相似文献   

12.
引言许多块状硫化物矿体在总的规模上与围岩层状构造整合。尽管在变形和变质矿床可以在矿床边缘见到有小规模的不规则现象。这些地区由于三角尖顶构造仅1米或更小,并有长几米到50米或更长的硫化物矿脉通过,这些矿体的边缘可能与围岩层状构造大体上呈不整合。本文通过矿床实例说明其形成特征并对它们的成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金是火山成因的块状硫化物矿石的主要副产品之一。在加拿大黄金储量>31吨的各种类型金矿床中,10%的矿床为块状硫化物矿床,平均品位为1—3ppm,有些矿床的品位稍低。最新黄金储量加上已开采的产量达930吨。 块状硫化物在现代洋底的海山脉和扩张中心地区,在热液作用下正不断形成。这些硫化物具  相似文献   

14.
块状硫化物矿床研究进展评述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顾连兴 《地质论评》1999,45(3):265-275
最近十余年来,海底块状硫化物矿床的研究在如下方面有新的进展:矿床类型,矿化和蚀变特征,矿石结构-构造和变形-变质,矿床模式和成矿机制,金属和硫的来源,成矿流体的性质和来源,以及现代海盆地中的成矿作用等。  相似文献   

15.
含铜黄铁矿型矿床包括块状硫化物型铜矿床及别子型矿床。一般认为其形成与海底火山喷气-沉积作用有关。但对这类矿床的认识却存在很多争议。 1.对含铜黄铁矿型矿床的新认识。过去很多人都把这类矿床与块状硫化物矿床联系在一起。近年来作者研究表明,很多这类矿床不仅有块状硫化物矿石,而且还含有浸染状、细脉状、网脉状以及条带状矿石。且这些矿石往往是属同一成因的,因此将这类矿床统统以块状硫化物矿床命名是不符合实际的。比如加拿大Gold-Stream地区与基性火山岩有关的铜锌矿床;其中包含两种矿石,一种是产于绿色和暗色钙质千枚岩中薄层浸染状硫化物矿石,另一种为产于绿岩带地层间隙中的块状硫化物矿石,其间含有磁黄铁矿和黄铜矿的薄层紧密混合  相似文献   

16.
J.F.Slack进行的野外调查、文献研究和岩石学工作表明,电气石可能是变质贱金属块状硫化物矿床中一种常见副矿物.在产于近源沉积物的矿床中(不列颠哥伦比亚的沙利文矿山,滨海美茵的布莱克霍克矿山),以及在混有沉积岩和镁铁质火山岩环境中(佛蒙特铜矿带的伊利沙白矿山),电气石似乎特别丰富. 变质作用对电气石影响强烈,往往使之显著地重结晶和再活动.受变质而重结晶的电气石与铁-铜-锌矿床中最活动的硫化物——磁黄铁矿和黄铜矿呈定向互  相似文献   

17.
块状硫化物矿床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对于块状硫化物矿床地质特征和成因模式的研究,在其矿化分带、下盘矿化和蚀变,不同矿床类型共生关系、后期变质改造、区域控矿因素、成矿地质背景、成矿物质和成矿溶液来源、成矿溶液性质、矿石沉淀机制、以及现代成矿作用等方面都有重要进展,本文对这些进展作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新疆某地铜镍硫化物矿床是新近发现的矿床,其成矿母岩为苏长岩类,矿化以浸染状和块状硫化物为主,铜含量高于镍;有别于我国已知的铜镍矿床。本文拟对其岩石学特征及岩体成因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毛亚晶  秦克章  唐冬梅 《岩石学报》2018,34(8):2410-2424
岩浆铜镍矿床100%硫化物中的Ni含量与赋矿岩石和成矿过程紧密相关,记录岩浆成分、分异程度与硫化物演化过程。硫化物异常高镍(高镍硫化物)往往被认为与科马提质岩浆或者后期热液作用密切相关。近年研究结合勘查证实,赋含高镍硫化物的矿床(高镍铜镍矿床)不仅限于科马提岩,还与苦橄质、玄武质岩浆有关,另外,热液富集作用并不是必要因素。本文总结了世界上高镍铜镍矿床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机制,分析提出了不同机制的判别标志,并展望了其勘查前景。详细对比高镍铜镍矿床的产出环境、赋矿岩相、矿石特征、矿物组合等特征,该类矿床往往产于大陆裂谷和造山带环境,与基性程度较高的岩浆有关,以橄榄岩赋矿为主,含镍硫化物组合主要为镍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组合,少数为针镍矿-镍黄铁矿-黄铁矿组合。科马提岩相关矿床可将Ni含量大于16%的硫化物定义为高镍硫化物,苦橄质-玄武质岩浆相关矿床的硫化物可分为高镍硫化物(Ni10%)、中镍硫化物(5%~10%)和富铜硫化物(Ni5%,CuNi)。原生高镍硫化物可由富镍岩浆熔离、硫化物从橄榄石中吸取Ni、硫化物结晶分异、硫化物与硫不饱和岩浆反应等机制形成。苦橄质-玄武质岩浆相关的矿床,硫化物与橄榄石的Fe-Ni交换反应是高镍硫化物形成的重要机制。辉石岩源区地幔部分熔融形成富镍岩浆是否为高镍硫化物形成的必要条件尚存争议。不同机制形成的高镍硫化物具有迥异的岩石-矿物组合和地化特征。硫化物矿物组合、橄榄石成分(Fo值、Ni含量、Fo值-Ni含量的相关性)、伴生元素(铜、铂族元素)丰度-配分模式等特征可作为区分不同高镍硫化物形成机制的有效指标。我国新疆黄山南、坡一和青海夏日哈木矿床(部分浸染状矿化橄榄岩)以赋含高镍硫化物为特征,新疆喀拉通克矿床的硫化物则以富铜为特征,中国其余矿床的硫化物均属中镍硫化物。目前研究指示中国的高镍铜镍矿床与母岩浆相对富镍、硫化物与橄榄石Fe-Ni交换作用密切相关,后者可使硫化物Ni含量提升3%~5%。在铜镍矿床勘查方面,稀疏-中等浸染状高镍硫化物矿石即可达到工业品位,稠密浸染状-块状高镍硫化物矿石可达到很高的Ni品位(10%),是高品位镍矿勘查的一个重要方向。造山带环境富水、相对高氧逸度(可高达QFM+1)的岩浆可能是形成高镍硫化物的有利条件,该环境橄榄石Fo值较高(87mol%)的岩体有利于形成高镍硫化物。  相似文献   

20.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与块状硫化物矿床成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的发现及对其分布特征和成矿机理的研究是近年来海洋地质学和矿床地质学的一大进展。对现代海底金属硫化物成矿作用的研究大大推动和促进了对古代块状硫化物矿床成因的认识。有关研究成果综合分析表明:(1)深部热液对流循环系统是块状硫化物成矿的核心,对流循环模式有简单的热液对流模式和双扩散对流模式。(2)块状硫化物矿床集中分布在大洋中张裂性活动板块边界,与大地构造活动紧密联系。(3)成矿流体与成矿物质均有多源性,在强调海水循环淋滤的同时,通过应用新的方法技术,岩浆来源物质(流体及成矿金属等)对一些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的直接贡献得到初步确认。(4)在高温热液活动区及金属硫化物沉积中发现大量生命活动和生物群体,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