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产在南祁连地槽带内的锡铁山层状铅锌矿床,是我国西部已知的重要铅、锌矿床之一。依据研究其容矿岩石主要为一套多旋回的火山沉积岩系,岩系底部为具双峰型的钙碱质火山组合,顶部为基性(枕状)熔岩和辉长-闪长岩组成的火山-侵入岩组合。硫化物(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层主要赋含在两种火山组合之间的大理岩、碳质板岩、绿泥板岩及薄层凝灰岩组成的层位内。在碳质板岩和绿泥板岩内亦见有凝灰物质。从硫化物层向上改变为浊流相硬砂岩沉积,矿化作用则相应改变为重晶石和含铁(锰)硅质岩(燧石),形成自下而上的硫化物→重晶石→含铁(锰)硅质岩的垂向金属分带。矿床中的黄铁矿保留有环带状及草莓状黄铁矿等原生组构,铅锌矿石部分显示受后期活化的伟晶硫化物集合体。依矿床地质和稳定同位素资料具有多期(原始沉积和后期活化改造)成矿作用。与世界上如欧洲的麦根矿床、腊梅尔斯伯格矿床,加拿大的苏列文矿床,澳大利亚的麦克阿瑟河矿床,以及我国秦岭南坡泥盆纪成矿期的一些矿床比较,如从腐泥相到浊流相的沉积环境,硫化物层的高碳质含量,所含火山物质和垂向(侧向)金属分带都有许多类似之处,但缺乏层状硫化物下盘的蚀变带和(网)脉状矿化以及礁相层等又可分别与之相区别。  相似文献   

2.
产在南祁连地槽带内的锡铁山层状铅锌矿床,是我国西部已知的重要铅、锌矿床之一。依据研究其容矿岩石主要为一套多旋回的火山沉积岩系,岩系底部为具双峰型的钙碱质火山组合,顶部为基性(枕状)熔岩和辉长—闪长岩组成的火山—侵入岩组合。硫化物(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层主要赋含在两种火山组合之间的大理岩、碳质板岩、绿泥板岩及薄层凝灰岩组成的层位内。在碳质板岩和绿泥板岩内亦见有凝灰物质。从硫化物层向上改变为浊流相硬砂岩沉积,矿化作用则相应改变为重晶石和含铁(锰)硅质岩(燧石),形成自下而上的硫化物→重晶石→含铁(锰)硅质岩的垂向金属分带。矿床中的黄铁矿保留有环带状及草莓状黄铁矿等原生组构,铅锌矿石部分显示受后期活化的伟晶硫化物集合体。依矿床地质和稳定同位素资料具有多期(原始沉积和后期活化改造)成矿作用。与世界上如欧洲的麦根矿床、腊梅尔斯伯格矿床,加拿大的苏列文矿床,澳大利亚的麦克阿瑟河矿床,以及我国秦岭南坡泥盆纪成矿期的一些矿床比较,如从腐泥相到浊流相的沉积环境,硫化物层的高碳质含量,所含火山物质和垂向(侧向)金属分带都有许多类似之处,但缺乏层状硫化物下盘的蚀变带和(网)脉状矿化以及礁相层等又可分别与之相区别。  相似文献   

3.
海相层控硫化物矿床,按照斯坦顿(Stanton,1960,1972)的意见,基本上可划分为两种主要类型:(1)产在海相火山岩或火山来源岩石(熔岩、凝灰岩和火山角砾岩)内的块状硫化物矿床,亦称黄铁矿型矿床;(2)产在海相沉积岩为主岩石内层状贱金属块状硫化物矿床。在表面上看这种分类是按容矿岩的岩类属性划分的,但斯坦顿的本意则是一种按形成地质环境的分类。此后,  相似文献   

4.
沉积喷气矿床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它分别包含世界铅和锌储量的61%和54%,(Tikkanen,1986)。它们还是重晶石的重要来源。与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相比,沉积喷气矿床在数量上不多,但平均要大一个数量级。虽然铅和锌是主要的产品,但很多矿床都含有可回收的相当数量的Cu、Ag和Au。沉积相的矿石结构从层状的块状硫化物到微细的硫化物、页岩、燧石、灰岩和重晶石互层。火山口相目前保存的有呈块状  相似文献   

5.
这个实验是利用自然界分布极广的氧化硫杆菌和硫酸盐还原菌,在其繁殖过程中,产生一种强氧化环境和还原环境,使硫化物发生氧化溶解与还原再沉淀的条件,以研究层控硫化矿床含矿溶液迁移和富集作用.氧化硫杆菌的繁殖形成一个强氧化环境,很快地使硫化物氧化为溶解度很大的硫酸盐,因而易于迁移;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可产生一个强还原环境,使可溶性的硫酸盐还原成为难溶的硫化物而堆积成矿.这个实验对研究非岩浆热液型金属硫化矿床,如同生沉积硫化矿床,硫化矿床氧化带以及石膏层地区硫化矿床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与基性-超基性侵入体有关的Ni-Cu-PGE硫化物矿床是镍-铜-铂族元素矿床的最重要类型。传统观点认为,Ni-Cu-PGE硫化物矿床是由成矿岩浆分异演化、熔离形成的,与围岩性质关系不大。实际上,大部分基性-超基性岩浆是硫化物不饱和的,在岩浆自身演化过程中难以聚集大量硫化物而形成有经济价值的大型高品位NiCu-PGE硫化物矿床。因此,壳源硫的加入是基性-超基性岩浆中硫化物浓度达到过饱和,熔离形成Ni-Cu-PGE硫化物矿床的关键。膏盐层是富含石膏等硫酸盐(SO24-)的蒸发沉积建造,除SO24-外,还富含Cl-、CO23-、Na+、K+等盐类物质,在自然界分布广、面积大,是地壳中重要的硫源层和氧化障。但膏盐层在Ni-Cu-PGE硫化物矿床中的作用长期被忽视,制约了Ni-Cu-PGE硫化物矿床成矿找矿理论的发展。文章以世界最大的俄罗斯诺里尔斯克Ni-CuPGE硫化物矿床为例,介绍了膏盐层与矿床分布的空间关系、石膏等硫酸盐矿物在矿床和蚀变围岩中的分布、成矿元素和硫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变化规律,阐明了膏盐层在成矿中的作用和控矿机理。膏盐(SO24-)的加入,可以大幅度提高成矿系统的氧逸度,将成矿岩浆中Fe2+氧化成Fe3+,形成铁氧化物,SO24-自身被还原,向成矿系统提供还原硫S2-,与Cu2+、Ni2+等结合,形成铜镍硫化物等,使基性-超基性成矿岩浆由硫化物不饱和变为过饱和,形成硫化物小液滴,在岩浆房经聚集-熔离-富集,形成岩浆型Ni-Cu-PGE硫化物矿床。除膏盐层外,富含硫化物的地层也是形成Ni-Cu-PGE硫化物矿床的重要硫源层。  相似文献   

7.
东秦岭二郎坪群蛇绿岩中广泛发育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火山演化从早期到中晚期分别形成铁矿层、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和黄铁矿化层。矿床具有层控性及距火山喷发中心带距离不同而控制的分带性规律,还有厚层基性熔岩形成铁矿、酸性火山岩赋存铜—锌型或铅—锌—铜型矿的岩性成矿专属性。矿床中伴有不同规模的金银矿化。  相似文献   

8.
东秦岭二郎坪群蛇绿岩中的火山成因硫化物矿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东秦岭二郎坪群蛇绿岩中广泛发育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火山演化从早期到中晚期分别形成铁矿层,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和黄铁矿化层,矿床具有层控性及距火山喷发中心带距离不同而控制的分带性规律,还有厚层基性熔岩形成铁矿,酸性火山岩赋存铜-锌型或铅-锌-铜型矿的岩性成矿专属性,矿床中伴有不同规模的金银矿化。  相似文献   

9.
主要研究了个旧锡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的矽卡岩型和层间硫化物型两类矿床。矽卡岩型矿床铅同位素组成与矿区花岗岩铅一致。层问硫化物型矿床铅同位素在同位素比值图上的投点比较分散,2/3投点较集中且与矿区花岗岩铅一致,另有部分硫化物型与矿区印支期火山岩一致,位于铅演化线的上地幔区域,其他少部分投点位于铅演化线的上地壳区域,因受到地层铅的加入而明显高于花岗岩铅。铅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矽卡岩型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期花岗岩直接相关,其矿质主要来源于花岗岩,较少部分源于地层;层间硫化物型矿床的矿质部分来源印支期的热水沉积作用,少部分来源于地层,并受到燕山期花岗岩的岩浆热液叠加改造。个旧超大型锡矿床的形成是多种成矿作用叠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含铜黄铁矿型矿床包括块状硫化物型铜矿床及别子型矿床。一般认为其形成与海底火山喷气-沉积作用有关。但对这类矿床的认识却存在很多争议。 1.对含铜黄铁矿型矿床的新认识。过去很多人都把这类矿床与块状硫化物矿床联系在一起。近年来作者研究表明,很多这类矿床不仅有块状硫化物矿石,而且还含有浸染状、细脉状、网脉状以及条带状矿石。且这些矿石往往是属同一成因的,因此将这类矿床统统以块状硫化物矿床命名是不符合实际的。比如加拿大Gold-Stream地区与基性火山岩有关的铜锌矿床;其中包含两种矿石,一种是产于绿色和暗色钙质千枚岩中薄层浸染状硫化物矿石,另一种为产于绿岩带地层间隙中的块状硫化物矿石,其间含有磁黄铁矿和黄铜矿的薄层紧密混合  相似文献   

11.
错沟—小长干矿带是北祁连西段成矿区段内铜矿(点)分布最多的矿化密集区,区内已发现多处铜矿床及铜矿点。这些已知矿(点)大多为块状硫化物矿床,矿石品位较高,但矿体相对较小,寻找深部隐伏矿难度相应较大,文中以具有代表性的实例讨论区内矿床物化探异常特征及相应找矿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新疆阿舍勒铜多金属矿床原生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地表及钻孔岩石测量资料为基础,研究阿舍勒铜多金属矿床的原生地球化学特征,查明主要指示元素及其三度空间分布规律,建立有效的地球化学找矿评价指标.研究表明,阿舍勒矿区地层、岩石的微量元素含量显着高于成矿带和区域背景,其含量从区域→成矿带→矿区呈递增趋势;该矿床的地表原生异常沿矿化带呈“面型”展示;指示元素原生分带具有火山块状硫化物矿床上Zn下Cu的双层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3.
小营盘金矿床的含金石英脉主要赋存在两个地层单位中,第一个是浅色的麻粒岩段,第二个是暗色的变粒岩段。变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们生成的最有利的构造环境是岛弧模式;控矿构造是倒转向斜翼部的冲断层;容矿围岩变质级别达到角闪岩相和麻粒岩相。根据物理化学条件所计算的金的成色与国外金矿床相比,该矿床是近地表条件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新疆阿舍勒铜矿区及外围表生地球化学分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阿舍勒铜矿区及外围区域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风化作用体系的地球化学特征,发现:①Ca是研究区最活跃的元素,在土壤40-200cm深度上形成碱性碳酸盐地球化学障──钙积层.②不同地质背景对元素表生活动有制约作用,背景区和异常区元素的表现有明显差异.③从风化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Cu、Zn的存在形式发生明显变化,从以硫化物相为主变成以有机相为主.④大多数铜矿化指示元素都富集在<0.5mm的水系沉积物中,并可沿水系迁移到矿区下游7km以外.  相似文献   

15.
李辉 《甘肃地质》2008,(3):27-35
刘家坪黄铁矿型块状硫化物铜-锌矿床是一个面临闭坑的矿山。对矿区刘家坪组火山岩机构的研究,将是进一步寻找矿体的关键。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及对刘家坪铜-锌矿区刘家坪组火山岩系的岩石矿物组合和结构构造、岩石化学成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初步确定了矿区古火山机构及其岩相构造的基本特征,建立了火山岩层序、喷发旋回和喷发类型。  相似文献   

16.
铅同位素找矿方法研究现状与进展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已从模式年龄定年、探讨成矿物质来源,开始走向应用于化探与找矿评价,特别是近年来铅同位素用于化探与找矿评价的方法也不断取得新进展。本文对有关铅同位素用于化探和找矿评价的主要理论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和讨论,并阐述了基于隐伏系数的资源量预测方法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张利真 《物探与化探》1990,14(4):292-302
本文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先验背景上, 按照信息关联、转换的思路建立了内蒙古渣尔泰群铜、铅、锌等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综合模型。简述了模型的适用性及实际预测情况。  相似文献   

18.
区域成矿带铅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是区域地球化学分区、示踪成岩成矿物质来源、阐明矿床成因的有效途径。本文以中国特有的大地构造背景为基础,以新生代上地幔铅同位素组成的地球化学场为依据,示踪了中国大型、超大型斑岩型铜矿床及铜镍硫化物型矿床的成岩成矿物质来源。结果显示:①斑岩型铜矿床及铜镍硫化物型矿床成矿母岩继承了所属陆块的上地幔铅同位素组成特征;②两类矿床的含矿岩体和矿石矿物铅同位素组成十分一致,示踪两者同源;壳熔花岗岩和围岩地层的铅同位素组成与矿石铅同位素组成迥异;③位于各陆块的斑岩型铜矿床及铜镍硫化物型矿床的成矿母岩和矿石铅同位素组成除继承了各陆块上地幔不同的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外,还示踪了壳幔层圈间耦合性的"块体效应",同时,上地幔铅同位素组成可能还具"延迟效应"。  相似文献   

19.
论梅仙块状硫化物矿床的特征及成矿地质环境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周兵  顾连兴 《矿床地质》1999,18(2):99-109
梅仙铅锌矿床产于双峰式火山岩系内,火山岩的岩石化学,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的研究表明其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中,闽中裂谷带的发生,发展和演化控制着梅仙矿床的成矿过程。梅仙铅锌矿床特征的研究揭示其是裂谷火山活动有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并经后期热液叠加改造。  相似文献   

20.
叶连俊 《地质科学》1977,12(3):210-218
地质工作者研究矿床的意义,不仅在于认识矿床的形成与组成,不仅在于说明矿床的存在状况,还在于深入矿床的本质,指出找矿预测的途径;结合生产斗争实践,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