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内蒙古自治区毛登锡铜矿区成矿地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收集地质资料和馆藏资料,综合分析了内蒙毛登锡铜矿的矿床地质特征、矿化富集特点、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得出了毛登锡铜矿为岩浆期后中—高温热液型矿床,矿床的富集在空间和成因上与花岗斑岩体密切相关;岩体为该矿床成矿物质的主要来源,含矿热液沿北西向断裂及其派生的节理裂隙多次运移充填成矿。  相似文献   

2.
五台山区是我国重要的铁、铜、金、银、铅、锌等金属的成矿区之一,孙家庄铁矿床位于该成矿区的西南端,地表全被第四系黄土覆盖,是通过航磁异常检查发现的中型沉积变质型铁矿床。区内褶皱构造复杂,为铁矿床的控矿构造、一级构造控制矿床的展布、二级构造控制矿床的形态、三级以下构造对矿体起局部控制和改造作用。通过对区内褶皱构造特征的分析,结合区域构造的控矿作用,对寻找规模较大的铁矿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梁子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的川西南矿集区内,矿体展布明显受构造控制。针对该矿床构造分级控矿规律与控矿构造组合样式不清的问题,基于矿田地质力学理论与方法,通过不同级别的典型控矿构造力学性质鉴定及不同期次构造筛分,厘清了控矿构造组合样式及其形成机理。研究表明,成矿构造体系为印支晚期NE向构造带,在NW-SE向主压应力作用下,矿床内形成的不同级别构造分级控制了矿床、矿体和矿脉的展布;形成不同尺度的控矿构造组合样式:矿床尺度的走滑为主断裂-褶皱构造组合、矿体尺度的为“多”字型、“入”字型及“黑色破碎带”构造组合。本研究为该矿床深部及外围找矿勘查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丰宁二道沟-北灰窑银多金属矿区地处大窝铺-上黄旗构造岩浆岩成矿带西部,多组深大断裂交会区域,断裂构造、岩浆热液活动发育,构成该区主要成矿地质背景。已发现营房银铅锌矿床、北岔沟门铅锌矿床和牛圈银金矿等众多大型—中型铅锌银金矿床,区域矿床成矿与燕山期岩浆活动和断裂构造活动密切相关。通过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数据分析,该区Pb,Ag,Zn元素富集,主成矿元素组合异常发育,共圈定出4个组合异常,化探异常与矿(化)体相吻合。区内已发现8条蚀变矿化带,矿体形态、产状及矿化范围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通过不同地质体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可知,燕山期花岗岩岩体和红旗营子群地层内Ag,Pb,Zn元素属于富集型和强分散型,利于成矿,同时为该区成矿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绿泥石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铁锰矿化等是识别蚀变带的有利标志,亦是寻找银多金属矿的重要标志。二道沟-北灰窑银多金属矿区属于受断裂构造控制的中低温热液矿床。通过对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区地质特征的分析,总结了该区的控矿因素、成矿物质来源和矿床类型,为进一步地质勘查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苍峄地区铁矿资源丰富,是典型的"鞍山式"铁矿成矿区。先后发现和评价了多处大中型铁矿床。该文在介绍苍峄铁矿带成矿地质特征基础上,将其分为5个含矿带,矿体赋存于泰山岩群山草峪组中上部,严格受山草峪组地层控制,展布形态受太白向斜和石闫背斜两褶皱构造的控制,断层构造破坏了赋矿构造及矿体的连续性,间接控制了铁矿体的赋存和分布。原岩建造为基性火山岩-中酸性火山岩-粉砂岩-硅铁质建造,属火山活动间歇期成矿。分析认为成矿物质来源与海底火山活动密切相关,遭受后期变质作用后成矿物质富集,为沉积变质铁矿床产于以黑云变粒岩为主并夹有角闪质岩石等岩层的铁矿,铁矿沉积后,受后期强烈构造-热液改造叠加,矿体形态以似层状、透镜状为主。向斜构造是矿体富集保存的最佳构造模式,接近向斜核部矿体厚度增大,品位也有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6.
吕家金矿位于蓬(莱)-栖(霞)金成矿带中段,矿体受NNE向断裂控制,呈脉状、透镜状,矿石为黄铁矿石英脉及黄铁绢英岩。该矿床的形成主要受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岩系、中生代岩浆岩以及复杂的构造体系等多种成矿因素叠加控制。寒武纪变质基底岩系、中生代岩浆岩在成矿作用过程中作为初始矿源层,为矿床成矿提供部分成矿物质来源,断裂构造则为含矿热液的迁移和富集沉淀提供良好通道和赋矿空间,岩浆活动是矿质运移的主要动力来源。通过对该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的总结研究,认为该矿床属岩浆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广西岑溪市义水银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认为矿床产于NNW向断层破碎带中,矿体展布方向、延深、厚度及矿石品位严格受断裂控制,矿体与围岩界线明显,矿石主要为压碎状、角砾状结构构造,属中低温热液断裂充填型脉状矿床。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门源县扎麻图金矿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北祁连板块范围内。该文在阐述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从地层、构造、岩浆活动等方面分析了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并对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该矿床属于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主要控矿因素为断裂构造破碎带,其次加里东晚期的中-酸性岩浆活动也是矿床形成必不可少的条件;主要找矿标志为地层岩性、构造蚀变破碎带、矿化蚀变、地球化学异常;加里东晚期,强烈的中-酸性岩浆侵位活动不仅控制了金矿体的就位,也带来了成矿物质,提供了热源;而频繁的构造运动为成矿物质的活化、迁移、富集、沉淀提供了通道和容矿场所,进而形成金矿床。  相似文献   

9.
汝阳南部铅锌矿位于华北古板块南缘的车村—鲁山大断裂北侧,属伏牛山多金属成矿带,崤山一外方山铅锌铜成矿区付店铅锌成矿亚区。该区铅锌矿成矿分王屋山期和燕山期两个成矿期。区内主要矿床(点)分布受燕山晚期花岗岩制约,铅锌矿床(点)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熊耳群鸡蛋坪组二、三段火山岩和王屋山期中酸性小岩体是有利的赋矿围岩。笔者认为区内主要的热液充填交代型铅锌矿,是燕山晚期含矿岩浆热液与大气降水的含矿热液复合成矿,成矿机制十分复杂。  相似文献   

10.
红石沟金锑矿位于东昆仑阿尼玛卿-北巴颜喀拉成矿带。通过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和地质特征分析,其与区域上的大场、藏金沟金矿具有相同的成矿背景,该文对比分析了控矿因素,对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总结了找矿标志。矿床属于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蚀变岩型。断裂构造的多期活动为成矿物质的活化、迁移、富集、沉淀提供了通道和容矿场所,断裂构造为主要控矿因素,其次华力西期-燕山期深源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不仅提供了热源,同时也带来了主要成矿物质,岩浆活动为成矿不可或缺的条件。主要找矿标志为地貌、岩脉、颜色、围岩蚀变和构造破碎带等。  相似文献   

11.
新疆阿尔泰铁矿成矿流体及成矿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疆阿尔泰铁矿为研究对象,综述铁矿成矿背景,划分成因类型和成矿时期,对典型矿床地质特征进行描述,研究成矿流体的温度和盐度以及成矿流体来源,最后探讨构造演化与铁矿成矿作用。结果表明:铁矿成因类型可划分为火山岩型、矽卡岩型、伟晶岩型、与花岗岩有关的热液型、与基性岩体有关的钒钛磁铁矿型和砂矿型;矽卡岩矿床流体包裹体从矽卡岩阶段到退化蚀变阶段再到石英-硫化物-碳酸盐阶段的均一温度(从200℃~500℃到200℃~350℃,再到160℃~300℃)以及流体盐度(NaCleq)峰值(从4.5%~21.5%到3.5%~20.5%,再到1.5%~17.5%)逐渐降低;托莫尔特铁(锰)矿沉积期成矿流体以中低温(集中在160℃~300℃)、低盐度(主要集中在4%~9%和14%~20%)为特征;两棵树伟晶岩型铁矿成矿流体为中温(173℃~290℃)、低盐度(0.35%~16.05%);氢和氧同位素特征表明,火山沉积型铁矿沉积期成矿流体是海水与岩浆水的混合,矽卡岩阶段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石英-硫化物-碳酸盐阶段成矿流体主要为大气降水,混合少量岩浆水,同时两棵树伟晶岩型铁矿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碳和氧同位素表明,矽卡岩型铁矿成矿流体中碳主要来自深部岩浆,少量来自海相碳酸盐岩。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胶东栖霞大霞址断裂南段发现了多个金矿床。文章从蚀变带特征、矿体空间展布特征等方面阐述了研究区金矿地质特征;从地层、岩浆岩、构造“三位一体”分析总结了控矿因素;通过与典型矿床的分析对比,认为该区金矿床类型属于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与硅化、绢英岩化、黄铁矿化关系最为密切;结合对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运移、沉淀、富集等的认识,对大霞址断裂金矿的成因进行了总结,建立了成矿模式,提出了下一步找矿建议。  相似文献   

13.
沂源金星头矿床为矽卡岩型金铁共生的多金属矿床,伴生银、铜和硫。金星头地区主要成矿岩体为燕山晚期沂南序列闪长质杂岩体。一直以来,该区勘查工作主要围绕北部金星头岩体浅部进行,其深部及外围找矿工作程度相对较低。该文在总结金星头地区成矿地质条件基础上,对成矿岩体、矿体、控矿构造、蚀变矿化等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物质来源进行了分析,结合鲁西部分金矿床的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分析类比,对该区成矿潜力和赋矿部位进行探讨:该区以金星头断裂以北为重点找矿区域,围绕金星头岩体,以成矿系统理论为指导,在岩体的西北部及东部、东北部开展深部及外围系统勘查工作,寻找有利控矿构造,综合寻找爆破角砾岩型—岩浆热液型—接触交代型—碳酸盐岩微细浸染型多种矿化类型。同时,进一步查明区内岩体间及其与金星头断裂的空间分布,指导外围及临区深部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4.
巴音铜矿区位于中天山中段的南缘,伊犁地块东南缘,南临南天山缝合带,处在阿吾拉勒山与那拉提山交会处,属那拉提铜、镍、金成矿带,其地质、构造特征比较复杂,成矿地质条件较为有利。通过分析区域成矿背景及矿区地质特征,总结矿床成因及控矿因素,证实该区矿化分为火山-火山热液型、脉岩型和热液脉型3种类型,就成矿机理而言,这3种矿化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在本质上都与该区晚志留世火山活动密切相关。结合区内各种矿化所占的比重和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其成因类型可概括为:巴音铜矿为以晚志留世海相火山-火山热液型矿化为主,伴有晚期脉岩矿化,局部受海西早期花岗质岩浆热液叠加、改造的中—低温铜矿床。不同类型矿化的主要控矿因素不同,火山岩型矿化的控矿因素主要为火山活动形式、活动阶段及岩性,同时断裂构造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脉岩型矿化系受岩性和脉体本身(出露部位和规模)控制,较好矿化一般出现于脉岩规模较大者中,或脉岩的局部膨大部位;热液脉型矿化主要受角闪花岗岩体及其接触带控制,局部还受到后期断裂破碎带控制,矿体沿断裂破碎带充填而成。  相似文献   

15.
Qingchengzi ore concentration area in Liao-Ji rift is an important lead-zinc ore area of China,and the deep prospecting in this area has great prospects.Based on the spatial occurrence of ore bodies the Pb-Zn deposi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layered,vein-shaped and pinnate.The deep 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this area are deduced by analyzing the tectonic evolution process and rock mass gravity inversion.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Liao-Ji rif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Paleoproterozoic extension period,Mesoproterozoic compression period and Mesozoic reactivation period.The magmatic activities in the Indosinian epoch led to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 present deposits.According to the gravity inversion,Shuangdinggou-and Xinling rock masses on the north and south sides of the mining area are connected in the deep.The connected rock body might be distributed in the entire mining area.Xinling rock mass may be a branch extending from Shuangdinggou rock mass along the northeast trending fault,the connected rocks provide magmatic hydrothermal fluid for the final,folds and faults result in different types of ore body shapes.  相似文献   

16.
星星峡地区是中国西部重要的成矿区带,具备极佳的成矿条件。其中明锡山矿区属星星峡金多金属成矿带,矿区内锡铜矿化主要与海西中晚期岩浆热液活动有关,锡铜矿化均赋存在绢英岩化蚀变岩内,受区域断裂旁侧发育的NE向张扭性次级断裂控制,并从岩浆岩、构造、热液蚀变、地球化学等方面探讨了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7.
依据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方法,对山东省七宝山矿集区进行找矿预测研究工作,通过总结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认为矿集区内成矿地质体为次火山岩体,成矿构造为隐爆角砾岩筒、原生断裂、次生断裂,成矿结构面为隐爆角砾岩筒、断裂及层凝灰岩与次火山岩岩性界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金线头金铜矿为隐爆角砾岩+镜铁矿+硅化+黄铁矿,七宝山铜及多金属矿为构造蚀变岩+锰矿化+铁帽。建立七宝山地区陆相火山热液型矿床综合找矿预测模型,圈定七宝山找矿靶区,通过查证,发现含矿隐爆角砾岩带一条,估算求得铜金属量1.47万t;铅金属量1.39万t。本次"三位一体"研究成果,对矿集区开展找矿预测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东昆仑成矿带在早中生代发生了大规模的成矿作用,形成了一系列脉状金矿床、脉状银铅锌矿床、斑岩型铜钼矿床和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但这些矿床之间的成因联系尚不清楚。东昆仑东段以其多样的矿床类型为这一科学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理想场所。在总结归纳东昆仑东段主要类型矿床时空分布和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分析各类矿床的成矿时代、成矿构造背景及成矿流体与物质来源,探讨它们之间的成因联系。研究结果显示,东昆仑东段各类矿床主要形成于中-晚三叠世(240~220 Ma),均是东昆仑古特提斯陆陆碰撞及后碰撞伸展作用的产物。此外,区内及外围东昆北地体中的各类矿床均具有相似的成矿流体与成矿物质来源,且与该时期广泛发育的深部岩浆作用密切相关,共同组成了一个巨型的岩浆-热液成矿系统,不同类型的矿化可能是该岩浆-热液系统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巴颜喀拉板块深俯冲及板块断离诱发软流圈地幔的上涌及随后的大规模岩浆-流体活动,富含金属挥发分的岩浆热液与上地壳的岩石和流体发生交代和流体混合,最终形成区内巨型的岩浆-热液成矿系统。基于该成矿系统,东昆仑东段具有寻找多类型共生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对巴隆岩金矿成矿地质背景、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及其控矿因素等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区内矿体与NWW向断裂关系密切,NWW向昆中主断裂为矿床的导矿构造,NWW向F1断裂为矿床的配矿构造,矿区内F2,F3,F4,F5等NWW向次级断裂为矿床的容矿构造;尤其是在拐弯或膨胀处;强烈的印支期岩浆活动,剧烈的构造运动为金元素的活化、迁移、富集、沉淀提供了通道和成矿空间;矿石类型主要为构造蚀变岩型;重砂矿物标志、地貌标志、颜色标志、气味标志、化探异常标志等是该区的主要找矿标志。结合区域上成矿背景分析认为该矿区有着良好的找矿前景,并建议对矿床深部及外围做进一步工作。  相似文献   

20.
凤太铅锌-金矿集区地处秦岭泥盆系贵金属-多金属成矿带西段,总体为夹持于湘子河断裂、酒奠梁断裂之间,以NWW向褶皱和NWW向断裂组合而成的近似菱形构造块体,主要出露的泥盆系为浅变质碳酸盐岩与细碎屑岩建造,东部出露的花红树坪岩体、西坝岩体和集中分布的岩脉为区内铅锌、金成矿提供了物质及热动力。典型矿床解剖结果表明:铅锌矿床受控于区域断裂及背斜构造且产出于特定的岩性层,与铅锌成矿关系密切的物理化学条件转换界面是中泥盆统古道岭组与上泥盆统星红铺组之间接触界面(硅钙面),铅锌矿床多位于面状高磁异常与低磁异常过渡部位并显示Pb-Zn-Hg-Cd组合化探异常,表明铅锌矿床成因类型为层控岩浆热液型;已知含矿背斜走向与倾向延伸部位、与其有相似成矿条件的次级背斜、大面积千枚岩覆盖区深部隐伏背斜的鞍部及倾斜部位是铅锌找矿有利地段。金矿床受控于断裂构造带或其旁侧的脆-韧性剪切带及其叠加部位,多位于高磁异常带中局部高磁异常向低磁异常过渡部位,与Au-Ag-(As-W-Bi-Sb)组合化探异常吻合度高,岩浆活动与金成矿关系密切,表明金矿床为中低温岩浆热液型;已探明大型金矿床近外围及深部是金找矿重点靶区。铅锌、金矿床均属于印支期与碰撞造山岩浆期后热液有关的铅锌、铜、金矿床成矿系列。基于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成矿结构面与矿体的相互作用与位置关系,建立了凤太铅锌-金矿集区铅锌、金成矿模式;叠加典型矿床物化探、遥感异常特征,构建找矿预测综合信息模型;采用“证据权法”,预测找矿靶区6处,说明区内找矿潜力大,下一步找矿工作重点是对隐伏控矿构造与隐伏矿体的预测与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