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简要论述了利用互联网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概略分析了我国利用互联网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现状,指出"互联网+政府服务",实质上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依托互联网平台,把互联网思维融入政府服务,让政府决策更科学、服务更聪明,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率,建设的重点是政务新媒体和电子政务平台,关键是政府服务创新,难点是互联网思维的养成,核心在于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互联网+政府服务",要着力加强政务新媒体建设、做强网上官方舆论场、大力发展电子政务、丰富政府大数据资源、创新智能化公共服务、推进网络问政等6个方面的建设,强化做好顶层设计、加强法规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增强政府服务意识、推进示范引领、激发群众自觉参与、强化网络监督等7个方面的支撑。  相似文献   

2.
<正>"天地图·辽宁"是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省级节点,2011年正式启动,目前已建成辽宁省公众版、政务版和涉密版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分别部署在互联网和辽宁省电子政务外网与内网,为全省众多的政府部门管理、企业增值服务以及百姓日常生活提供了权威、准确、现势性强的在线地理信息服务。天地图·辽宁"建设与应用项目为自然资源、交通、水利、公安、气象等十几个省直部门基于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开启,加快服务型政府转型,促进政府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是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选择.加大政府部门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应用推进力度,不断创新政务服务方式和手段,促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应用发展,是国家当前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任务.浙江省国土资源厅作为浙江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担负着组织与指导全省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进行国土资源政务公开、政务服务的职责,而且从工作的整体性考虑,某些内容还须由省级集中公开或集中提供服务.时代的发展对浙江省国土资源厅"网上国土"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正一、引言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开启,加快服务型政府转型,促进政府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是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选择。加大政府部门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应用推进力度,不断创新政务服务方式和手段,促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应用发展,是国家当前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任务。浙江省国土资源厅作为浙江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担负着组织与指导全省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进行国土资源政务公开、政务服务的职责,而且从工作的整体性考虑,某些内容还须由  相似文献   

5.
随着自然资源部门的组建,自然资源信息化在新形势下有了新的内涵.2019年11月,自然资源部印发了《自然资源部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提出立足已有基础,统筹整合各类资源,建设自然资源"一张网""一张图""一个平台",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自然资源监管决策、"互联网+自然资源政务服务"三大应用体系.2021年...  相似文献   

6.
2003年工作回顾 2003年是贯彻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的第一年,是落实<浙江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和<浙江省国土资源政务管理信息系统与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总体方案>的起步年,也是"数字浙江"和"百亿信息化建设工程"启动的关键年.在国土资源部、省政府信息办的指导下,在省国土资源厅党组的重视下,省厅与全省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一起,做了许多扎实而有成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针对西部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通过总结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兰州市在新型智慧城市规划建设框架体系和重点领域,以及兰州市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提出在大数据背景下兰州新型智慧城市规划建设模式,即以下三方面:一是以政府战略为主导的顶层设计;二是注重智慧民生服务与社会治理;三是开创综合创新型智慧新区建设。最后针对目前兰州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阶段,提出今后持续改进的3个着力点:一是建立以"大数据"为依托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战略,二是打破"信息孤岛",加快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三是建立"绿色、协调、可持续"的低碳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8.
2016年以来,我国城市信息化发展进入了新型智慧城市时代,其发展现状呈现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政策法规保障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表现在多项政策的全方位推进、"十三五"规划及网络安全法的保障,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5部委的统筹;二是基础设施支撑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涵盖了物联网的蓬勃发展、大数据的创新发展、云计算中心的构建,以及卫星与导航技术保障;三是高效服务牵引新型智慧城市应用,体现在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化试点工作提升,以及移动应用新亮点等。论文还分析了模式创新引领新型智慧城市发展趋势,包括电子商务的规模发展、网络约车服务的蓬勃发展、移动互联网的生活化应用,以及"互联网+政务"的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9.
正不断完善信息交流交换机制,加强与国家级、市县级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任务的协调,促进部门之间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充分实现和完善框架建设的内容,以满足各领域对基础地理信息的不同需求。共建共享,是"数字湖南"地理空间框架的核心精神。湖南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政务版(以下简称"政务版平台")成为实现该项功能的重要平台之一。  相似文献   

10.
基于政务网的政府各部门横向与纵向信息共享及业务协同的需求十分迫切,传统的单向共享模式的应用瓶颈日益突出,结合济宁市政务信息平台建设的实际环境及需求,设计了基于SOA云服务的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及在线业务协同平台的框架,实现了政府各部门之间数据有序交换和资源共享,建立了数据建设规范和业务协同机制,极大地提升了政务办公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夏津县自然资源信息化工作实际需求,充分利用该县现有的规划和国土资源大数据中心建设成果,对该县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总体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以及功能设计进行了介绍,重点探讨了平台建设中应用到的基于大数据的空间数据管理、基于微服务架构和云服务管理支撑、统一门户管理和统一运维管理三项关键技术,解决了空间数据高质量管理和应用、业务应用的多变性、系统应用安全等相关难点。平台经试运行测试,系统功能完善、运行稳定,能满足全县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业务应用需求,大大推进了全县自然资源数据更新维护机制,实现了自然资源数据共建共享和政务办公高效集约自主化,为其他地区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机构改革的持续推进,围绕自然资源部政务服务特点和部门户网站"政民互动的重要窗口"的功能定位,在部门户网站原有"部长信箱"功能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政民互动的新需求,设计并实践了部门户网站"政民互动"的新模式.本文研究了基于部门户网站的"政民互动"工作流程,以及所依托的网站建议留言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技术架构、关键技...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化办公时代的到来,国土自然资源的信息化管理成为一种必然要求,加快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效率与水平成为普遍共识。国土资源挂牌出让供地一直是政府部门比较关心的事情,及时准确的供地信息和供地进展,为相关部门掌握供地情况,辅助工作决策。该系统通过在线方式管理维护供地数据,解决传统管理方式空间图形数据上图慢、过程繁琐等问题。同时结合百度地图提供的地理信息相关服务,使国土资源供地属性数据与空间图形数据相结合,使用Android系统移动终端进行数据展示,实现数据的实时便捷更新,确保数据现实性,为部门决策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NewMap Server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旅游专题数据发布为地图服务和要素服务,通过数据库引擎连接Oracle 11g并建立服务器端的旅游空间信息数据库,将地图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存储与管理,并结合NewMap Server JSAPI,在Web GIS、物联网等技术的基础上,设计并完成了B/S架构的"数字洛阳旅游信息服务系统",实现了旅游信息资源的空间查询和分析、景区在线实时监控、旅游APP下载等诸多功能,为旅游管理部门和社会大众提供了直观、便捷的空间信息服务,从而方便用户掌握当地旅游资源、了解旅游即时动态、制定个性化的旅游计划。  相似文献   

15.
因特网地理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的结合 ,有其独到的特点。特别是对于绿色食品的电子商务 ,具有一种地域的直观性 ,为客户提供全面完整的产品信息 ,消除客户决策中的不确定性。GeoSurf开发平台为地理空间信息的可视化表示提供了技术基础。综合多学科技术研究成果 ,提出一种新的电子商务网站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地籍信息系统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籍信息系统是各国政府用来为政府机关、社会经济管理部门以及个人提供规划、管理、查询、统计等多用途空间信息服务的技术工具,也是一个集成多个单一、分散的技术科室数据资料进行连网办公的信息资源管理与业务化办公系统。本文主要评述了地籍信息系统的研究进展,包括业务化运作系统建设、空间数据建模、数据库建设与更新及地籍信息服务等。  相似文献   

17.
In the era of the Internet and globalisation, more and more international academics focus their attention on how city governments compete for talent, capital, and technology through website marketing to promote their economy and global status. However, 1) present research generally overlooks the importance of different types of elements in different marketing themes, 2) the combinations of marketing themes are still unknown, and 3) the presumption that the emphasised elements and specific combination of marketing themes on official websites differentiates cities requires more cases to be understood. In light of this background, this study collects homepage elements of 49 Alpha world cities' official websites and quantitatively analyses the frequency of different types of elements, the marketing content themes, and the dissimilarity of content of Chinese Alpha world citi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mprehensiveness and locality appear in the process of city marketing throughout official city websites. Overall, we make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The importance of different kinds of elements significantly differs between 49 Alpha world cities. 2) Based on various combinations of elements, the marketing contents of Alpha world cities through official websites can be categorised into six themes of history and culture, government and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nd environment, government and living, construction and living, and general compound. 3) The marketing elements of five Chinese Alpha world cities, including Hong Kong, Beijing, Shanghai, Taipei and Guangzhou, are different than the other 44 Alpha world cities, and Chinese cities prefer to advertise their history and culture but rarely market citizens' activities. Moreover, Chinese cities' marketing mostly targets natives while the other 44 Alpha cities target external groups, and the locality of world cities' website marketing is reinforced especially on a native language edition website. This study ultimately finds that the Chinese edition websites of five Chinese cities place more focus on introducing local historical buildings, administrative services, and internal business information than the English edition websites d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