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地质工作服务美丽中国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成为水工环地质升级转型的新动能,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厅党组的关怀支持下,省环境地质勘查局党委牢记服务民生的初心和使命,坚持改革发展创新理念,积极实施水文地质调查、特大型地质灾害治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程地质勘察和清洁能源等水工环地质工作,主动拓展服务领域,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全年共实施地质项目155项,完成水文地质钻探进尺12269.94米,地热地质钻探进尺2940米,工程地质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地质工作正面临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自然资源综合管理等重大形势变化带来的一系列新需求、新要求。充分发挥地质调查的技术优势,更加积极主动地为土地管理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支撑,是浙江省地质调查工作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透视山东的三维地质模型数据库建设为例,以数据录入、钻孔标准化、剖面绘制、三维地质模型建设、三维地质模型检查等建模工作流程为主线,充分利用现有地质资料,最大限度优化提升各环节的操作流程,对数据质量进行质量控制,以保障三维地质模型成果的数据精度,提高建模结果的可靠性,让地质成果为地质找矿、生态文明建设、政府决策、经济发展等提供最重要的支撑和服务。  相似文献   

4.
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明确了2013年重点要做好的八项工作:加强和改善土地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统筹国土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和整治,形成生态文明建设新平台;优化城乡土地利用格局,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实现地质找矿重大进展,进一步提升资源保障能力;加强权益保护,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严格依法行政。维护国土资源管理良好秩序;提升国土资源科技创新驱动能力,服务和支撑国土资源事业持续发展;深化改革创新,为国土资源管理注入活力与动力。  相似文献   

5.
正环境地质工作肩负着地质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地质生态修复和地质环境保护重责,是支撑青海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生态立省战略和旅游大省战略实施的有生力量,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快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全国各地地勘行业都在迅速加强环境地质勘查队伍建设,以适应新时期、新阶段、新常态发展的需求。青海省环境地质勘查局作为青藏高原环境地质勘查的主力军,先后开展了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地质环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青海省地质勘查项目的立项和实施都是遵循着一条原则:符合省政府生态立省战略,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前提下开展地质勘查工作,体现生态文明,坚持以保护生态为前提,统筹兼顾、协调推进自然、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2月26日,2024年河南省地质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会议明确了保障能源资源安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推进地质科技创新、促进地质产业发展等7项重点工作。服务保障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国家能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是地质队伍的重要使命,也是地质工作的重大机遇。河南省地质局坚持以大型资源基地建设为主线,扎实推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相似文献   

8.
<正>2月26日,2024年河南省地质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会议明确了保障能源资源安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推进地质科技创新、促进地质产业发展等7项重点工作。服务保障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国家能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是地质队伍的重要使命,也是地质工作的重大机遇。河南省地质局坚持以大型资源基地建设为主线,扎实推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相似文献   

9.
<正>3月27日上午,省国土资源厅召开全省地质环境管理工作座谈会,副厅长杨士海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加快构建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地灾应急、基础支撑的地质环境"4+1"体系,不断提升地质灾害防御能力和地质环境保护水平,更好地服务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杨士海指出,2016年,在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地质环境工作取得了新成绩。一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效明显。2016年,成功预报地质灾害27起,避免人员伤亡934人,避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经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河南省地质环境勘查院规划设计院公司获得了"工程设计资质证书——环境工程(污染修复工程)专项乙级资质"证书。河南省地质环境勘查院规划设计院公司紧紧抓住国家建设美丽中国,加强我国地质环境工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环境污染修复产业刚刚起步的难得机遇,积极响应河南省地矿局关于拓宽新的应用领域,服务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对地质工作进行结构性调整,提升地质环境工作在地质工作中的地位,举全院及院级公司  相似文献   

11.
博览群图提升地质制图的科学技术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图件是地质工作成果的主要载体之一,是地质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工具,又是体现一个国家地质研究程度、地质科学技术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历来受到各国政府和国际地学组织的高度重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地质工作服务领域的扩大,近年来地质制图工作,包括制图数量、种类和技术方法,都获得了突...  相似文献   

12.
查清第四系结构是覆盖区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的重要任务,而钻探是获取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手段,在地质编录时应做到尽可能详尽、准确。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往往为城市工程建设服务,编录不仅要满足第四纪地质研究的需求,还要满足工程地质方面的要求。本文结合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城市地质调查项目第四系编录经验,对第四系和工程地质岩性描述方法、野外岩心照片拍摄和室内色彩校正处理的方法进行了总结,为城市地质调查中钻孔编录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矿山地质环境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遗留露天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日益紧迫。本文在查明山东省济宁市历史遗留露天矿山分布、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及特征、已开展工程采取的治理措施及存在问题等的基础上,结合城镇、交通、河流、自然保护区等国土空间及生态保护格局,着力构建“一核、一带、两片区”矿山修复总体布局。提出因地制宜选择植被修复措施,设计阶段应重视养护和管护措施的提出和制定,积极吸引社会资金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建立,将迎来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和资源的消耗,从而加剧经济发展—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黄河三角洲地区成陆时间较短,地质资源环境比较脆弱,淡水资源相对贫乏,近海地区生态保护及堤防修复压力较大。确定该区地质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环境所能承受的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并预测今后该区大规模人类活动可能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山东地质调查信息网络节点建设与示范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东省地质调查院节点网络采用以太网星型拓扑结构,主干提供百兆带宽,完成了1栋楼4个楼层共70个信息点、1个中心机房的综合布线。部署了服务器、主干交换机、支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UPS等网络设备,以及网络操作系统、网络防病毒系统和网络数据服务系统等软件。该节点网络已通过了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的专家验收,实现了与国家地质骨干网的连接,满足了新形势下地质调查工作的信息传输、存储和共享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地质勘探中的地质资料管理对于整个地质工程项目管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对整个项目流程以及地质资料后期使用起着承前启后作用。通过对地质资料管理在项目全流程中意义和具体方法的梳理,探讨地质资料管理的安全性及地质资料大数据集成化的重要性。通过制度建设有效促进地质项目管理具体化,增强地质资料在地质勘探实践使用中的可操作性,最大限度利用好已有地质资料,更好地为地质勘探、矿业生产、生态环境建设、资源管理等领域服务。  相似文献   

17.
矿山生态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环境基础。该文在介绍莱芜市石棚地区的地质、水文特征的基础上,对损毁山体的地质环境现状和存在危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矿山生态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生态、工程措施,实现了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地质资料是极其宝贵的信息资源,也是开展地质工作的重要基础,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地质成果资料进行集成与应用,有助于发挥地质成果资料的最大效能。通过全面系统收集山东省所有地质资料成果数据、成果图件、相关科研报告和地质论文,进行纸质资料扫描建库,利用ETL工具完成多源异构地质资料数据整合,完成山东省地质资料成果集成工作;研发"地质资料数据服务系统",实现地质资料共享应用,系统结合云平台的设计思路,采用SOA架构,基于Hadoop和Spark进行搭建,支持数据库、文件等多源数据导入,提供地质资料空间数据查询检索、资料数据统计、空间分析、数据发布等功能,为不同专题的地质系统产品提供基础服务。地质资料数据服务系统为建立山东省"地质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济南泉域四维环境可视化平台从济南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地质工作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开发平台,基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综合应用数据库、GIS、三维地质建模与可视化、数值模拟与数学模型分析评价等核心技术,建立基于空间数据库的四维可视化信息系统,实现多源、异构、海量地理地质数据的规范化处理和统一管理,为轨道交通建设与泉水保护、政府决策、城市建设布局和功能区划、灾害防治、城市土地地下空间合理开发利用等提供地质科学依据。数据内容的规范与统一是保障平台功能正常运行的关键,该文结合济南泉域四维环境可视化平台的数据库建设实践,探讨了该平台数据库对数据源进行的分析与处理过程。该平台数据库的建立实现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统一存储与管理,为济南泉域四维环境可视化平台的科学应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