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一、前言麟游县大豆种植面积由1949年到80年平均为51521.7亩,其平均亩产为56.5斤,播种面积仅次于宝鸡市十二个县、区的宝鸡、凤翔县,但论其亩产确是最低一县。70年代大豆播种面积比50年代少一万多亩,比60年代少两万多亩,平均亩产60年代比50年代少6.9斤,70年代(包括80年)又比60年代少12斤。产量最高的1956年,平均亩产为108.0斤,最低的76年,平均亩产为27.2斤。上述  相似文献   

2.
1984-1985年度,石河子58万亩冬春小麦平均亩产424斤(其中冬麦平均单产425斤,春麦平均单产422斤),比上一年的404斤增产20斤.这是自1979年以来石河子第七个丰收年.华侨农场24连750多亩,平均单产630斤;9连胡德仁包蛋麦103亩,以平均单产910斤夺魁.莫索湾去年春麦也获得了好收成.150团2万多亩春麦,平均单产550斤以上,最高的亩产达820斤.石河子1984-1985年度冬春小麦大面积高产从气象角度  相似文献   

3.
麦是我省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1952年以来,我省春花面积在1911.2—2296.1万亩之间,其中大麦150.6—466.1万亩,小麦274.9—537.4万亩,大小麦合计446.3—328.9万亩,占春花总面积的21.1—38.0%。30年中,亩产平均以每年6.6斤的速度递增,1981年全省大小麦平均亩产分别达到304斤和348斤,比1952年分别提高202斤和228斤。但是大小麦产量不高不稳,高产年与低产年相差很大,如大麦,两者之比为3.5倍;各地之间产量相差也很显著,杭州湾两岸产量高,浙南浙西产量低,总的呈北高南低趋势,最高产县和最低产县产量之比也近3.5倍。这种产量不高、不稳、不平衡的特点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分析看,主要的  相似文献   

4.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我县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战胜了各种自然灾害和病虫害,1975年全县种植36万多亩后季稻,平均亩产513斤,涌现了一批亩产较高的单位。据调查有26个大队亩产超过600斤,98个生产队亩产超过700斤。 后季稻生长发育是处在由高温到低温,日照由长变短的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5.
1976年湖南省桃源县枫树公社庄家桥大队党支部书记李光庆劳模种的4.3亩“友谊麦”田,平均亩产806.1斤,创造了我省小麦生产历史上的单产最高记录,比1975年平均亩产729斤增加77.1斤。在他所在的庄家桥大队117.2亩移栽小麦试验田,平均亩产  相似文献   

6.
1984年黄岩县气象站在县科委组织下与平田乡农科站合作,在海拨400米高的山地进行杂交稻(汕优6号)旱栽试验。旱栽播期分六期,从4月15日起每隔10天播一期。当年该乡668亩旱栽杂交稻获平均亩产858.5斤的收成,比蕃薯多142.1斤,高产地块亩产1414.4斤,增产显著。该成果已得浙江省气象局科技进步奖。现根据其观测资料分析杂交水稻旱栽的农业气象条件。  相似文献   

7.
高析 《气象》1976,2(6):8-10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西藏广大翻身农奴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在沉睡了亿万年的“世界屋脊”上,创造出冬小麦大面积高产的奇迹。以试种冬小麦只有三年历史的加查县为例,1974年种植13,000多亩冬小麦,亩产平均达到570斤;该县先锋公社近1,400亩冬小麦,亩产超过700斤。1975年西藏江孜农试场在1.78亩试验地里种植的肥麦,创造出亩产1610斤高产纪录。这些事实说明,青藏高原蕴藏着丰富的气候资源,发展农业生产的潜力很大,关键在于人们能否认识它,并且自觉地掌握和运用它。  相似文献   

8.
我们锦州地区,无霜期短,种植农作物一茬有余,两茬不足。1974年,锦州市在八个县、区的山区、丘陵、平原、低洼等不同地形上引种门源小油菜,实行粮油复种,改革耕作制度,变一年一茬为一年两茬,获得初步成功。据统计,有78个单位试种门源小油菜1,123亩,平均亩产达到154斤,有的亩产超过200斤,个别地块折合单产为304斤。这是锦州地区农业发展史上一个新的变革。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深入发展,近年来,扶风县油菜连年获得丰收,一九七六年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县平均亩产二百七十斤。法门公社四千零八十亩油菜平均亩产三百八十六斤二两。为了探讨油菜丰产的水、热条件,我们以法门公社  相似文献   

10.
糯稻生长的农业气候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邵乃凡 《气象》1977,3(10):18-18
三江地处桂北山区,以盛产糯稻闻名,素有“糯谷之乡”的称誉。三江糯稻栽培历史悠久,品种多,单产高,米质优。近年来全县双季糯稻的种植面积已扩大到10余万亩,每季平均亩产达到800余斤,最高亩产超过1,200斤。 糯稻的生长发育与农业气候条件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棉花是礼泉县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5万亩左右,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7%左右。三十多年来产量一直徘徊在30——40斤(平均36.1斤),产量低而不稳,务棉投资越来越大,但增产幅度不大,仅有两年亩产超过60斤,最低亩产仅7斤。三十三年中亩产30斤以下有13年占39%,40——50斤有9年占27.2%。棉花产量为什么低而不稳呢?  相似文献   

12.
《气象科技》1975,(5):27-28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锦州地区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在批林批孔运动中,不断提高路线觉悟,认真贯彻执行党的“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在优先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引种青海省门源县小黑油菜,获得大幅度增产。据初步调查,1974年有78个单位,试种面积合计为1123.3亩,平均单产为154.2斤。其中有0.4亩产量最高,折合单产304斤,有6亩和12.3  相似文献   

13.
钦州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光能充足,水、温资源丰富是水稻的良好适生地。水稻在钦州市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历年播种面积在50万亩以上。 解放后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水稻产量呈上升趋势,亩产由解放初期400多斤提高到1000多斤,亩产逐年递增15斤左右。但是年际产量不够稳定。造成年际产量不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社会因素、品种更新  相似文献   

14.
邵开启 《气象》1982,8(10):32-32
雎宁县种植棉花的历史比较长,但由于对本地气候特点掌握不好,所以产量一直是低而不稳,一般年份亩产只有几十斤,1979年平均亩产为46.7斤。而1980年,全县17万5千亩棉花,平均亩产超过了历史上最高的水平,达到了114斤,单产、总产、收购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纪录。 1980年我县棉花生育期的气候条件并不好,从4  相似文献   

15.
《气象》1977,3(3):3-3
俺新城沟大队气象哨自1975年春建立以来,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气象站的支持和指导下,积极为普及大寨县做贡献,使全大队科学种田的水平不断提高。粮油棉产量一年一大步,在过去被人称为“兔子不拉屎”的山岭薄地不断夺高产,粮食产量由文化大革命前的亩产二、三百斤提高到1976年的七百斤,棉花由过去的亩产三十多斤皮棉,闯过了百斤大关,广大干部群众称赞说,产量大提高,有气象哨的一份功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和栽培技术的不断提高,晚稻平均产量总的变化趋势是由低到高逐步上升的。如南宁市郊区1965年平均亩产只有299斤,1977年上升到452斤。邕宁、武鸣、横县、南宁的生产水平虽然不同,但从图1中可以看出这四个县(市)产量的上升趋势基本上  相似文献   

17.
花生是柳城县重要的油料作物。近十年来花生作物发展较快,由六十年代初的3万多亩,发展到目前的6—7万亩,最高年达8万多亩。多年来,该县花生单产,虽有提高,但均在百十斤之间徘徊,与区内高产地区亩产300~400斤相比,产量是低而不稳的。究其原因,与品种、栽培水平、水肥以及气候条件等有关。其中,气候条件是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18.
八三年气候异常,不利的气候使我县棉花大幅度减产。全县三十五万亩棉花亩产由八二年的108.2斤,下降到35斤左右,减产幅度67.7%,由历史最高年降到历史最低  相似文献   

19.
旱原地区冬小麦亩产的年际变化很大,以蒲城为例,从1953年到1980年,最高亩产318斤(1975年),最低亩产仅109.6斤(1958年),多年平均亩产大约190斤左右。造成产量200斤左右的波动,除去生产技术水平及品种等因素外,在气象条件方面,降水量是主要的制约因素。一、旱原冬麦生育期的气候背景。渭北旱原东起韩城西至宝鸡,北起洛川以南,南到乾县、三原以北,蒲城位于旱原的中间地带,因此,不妨以蒲城为例  相似文献   

20.
熊宏斌 《气象》1979,5(2):24-25
丽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侧云岭山脉的高原平坝之中。纬度为26°N多,海拔为二千三百多米。近年来,由于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和科学实验活动,丽江的冬小麦连年获得增产,尤其是丽江大研公社红卫大队红卫一队,连续三年夺得大面积高产。在200亩冬小麦中,1975年平均亩产634斤,1976年亩产960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