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会议概况 第14届气候专业委员会工作组会议于2009年3月23~25日在日内瓦召开,国家气候中心主任肖子牛随中国气象局王守荣副局长参加了这次会议。这次会议是自2005年11月在北京召开届会和技术研讨会之后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气候专业委员会工作组在2010年15届换届会议之前的一次承上启下的会议。  相似文献   

2.
国家气候委员会、中国气象学会气候和长期预报委员会、水文气象学委员会、农业气象学委员会以及甘肃省气象学会和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于1989年9月5日至9日在兰州联合召开了全国干旱气候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正式代表60名,收到论文101篇,参加交流的81篇,其中气候和长期预报方面的42篇,水文气象方面17篇,农业气象方面22篇.会议在以下六个方面进行了集中讨论. 一、干旱地区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改造干旱包括旱灾和气候干燥两层意思.旱  相似文献   

3.
中国气候研究委员会和国家基础性研究重大关键项目“气候动力学和气候预测理论的研究”专家委员会联席会议于1993年5月19日在安微黄山市召开,会议由中国气候研究委员会主任和项目首席科学家曾庆存教授主持。中国气候研究委员会名誉主任和项目顾问叶笃正教授,中国气候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和项目专家委员会委员王绍武教授,中国气候研究委员会秘书长黄荣辉教授及有关专家共22人参加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4.
“全国农业气象预报学术交流会”和“中国气象学会第21届农业气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1988年8月21日至26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农业气象委员会委员和正式代表43人,分别来自23个省、市、自治区的气象部门和10所大专院校以及研究所.会议共收到论文114篇,会议交流的37篇,其中19篇作了大会报告与讨论,其余的论文在分组会上进行了交流.新疆气象科研所郑维等向会议提交的“准噶尔播区气候铃期预报方法研究”一文在大会上  相似文献   

5.
消息与动态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与山西省气象局签订合作协议,2004年3月 CAMS and the Shanxi Provincial Meteorological Bureau signing the cooperative agreement,in March 2004 2004年11月30日,国家气候委员会工作年会暨GCOS 中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GCOS中国委员会专家组组长、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院长张人禾介绍了《中国气候观测系统总体实施方案》总体思路,实施方案编制组组长徐祥德研究员汇报了编制成果  相似文献   

6.
WMO 农业气象委员会(CAgM)第十届会议于1991年12月2—13日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市召开。有48个国家及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国际排灌委员会(ICID)等5个国际组织的96名代表参加会议。本届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回顾总结 CAgM 第九届会议以来 WMO 农业气象委员会的工作进展,确定至下届会议期间的农业气象委员会的工作任务,特别是贯彻执行1991年 WMO 第十一次大会批准的 WMO第三个长期计划中有关农业气象的计划(1992—2001年),审定农业气象技术规则与业务指南,审议上届工作组和报告员的报告。围绕农业气象业务应用、农业气象服务,天气、气候与农作物、畜牧业生产,干旱和沙漠  相似文献   

7.
《应用气象学报》2004,15(6):664-664
中国第三届气候与冰冻圈(CliC)计划专家委员会暨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10月7日在中国气象局召开。中国CliC国家委员会委员、秘书处成员、特邀专家和各专业组约60名气候与冰冻圈领域的学者和专家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中国CliC国家员会副主席姚檀栋博士主持,中国CliC国家委员会主席秦大河院士致开幕词,  相似文献   

8.
由于地形和拔海高度的影响,与平原相比,山区气候复杂,天气多变。因此,不论从提高天气预报(特别是降水、暴雨预报)准确率,和开发利用山区农业气候资源,都需要研究山区气候规律。经济建设的需要大大推动了我国山区气候的研究。七十年代中期以来,许多省地县纷纷开展山区气候观测和山区气候调查。为了总结交流气候(包括山区气候)研究经验,中国气象学会曾几次召开大型学术交流会议,例如1980年6—7月气候专业委员会在庐山召开的气候学术会议,1980年12月农业气象专业委员会在杭州召开的全国农业气候资源利用学术讨论会议,会议上山区气候都是重要内容之一,1981年10月气候专业委员会还在南京专门召开了山区气候学术讨论会议。杭州会议文集已由福建科技出版  相似文献   

9.
世界气象组织于1989年4月,在里斯本召开了气候委员会第十届会议。现根据该会议有关技术报告的内容,对气象专业服务的有关问题作概括介绍。  相似文献   

10.
美国第13届气候诊断会于1988年10月31日到11月4日在坎布里奇大气与环境研究所召开,与会者124人,报告91篇。无论与会人员或报告数量均大大超过了上届会议,可见气候问题之广泛受重视。会议共分12个组: 1.最近气候异常 5篇 2.大尺度诊断 13篇 3.年际变率 11篇 4.气候趋势 4篇  相似文献   

11.
第七届全国气溶胶学术会议于1999年9月6~10日在西安召开。会议由中国颗粒学会气溶胶专业委员会发起,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西安306项目共同承办。会议主题为:气溶胶、环境、气候。  相似文献   

12.
1983年10月19~21日在日本召开了日本学术会议第九十一次大会,审议了由国际科学联盟理事会(ICSU)和世界气象组织(WMO)共同进行的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中有关日本国的计划,并通过如下的向政府的建议。在会议中提出提案的有日本学术会议第四部、国际协作事业特别委员会(世  相似文献   

13.
当代气候     
1985年1月8—11日美国气象学会在洛杉矶召开了第3次气候变化会议,这次会议的两个议题之一是当代气候,明确指1850—2100年间的气候。关于当代气候,M.C.MacCracken 做了总结性的报告。他首先指出,如果考虑社会的影响,则所谓正常气候的时间尺度是变化的,对农业来讲可能指最近10年;对水资源  相似文献   

14.
(除非另有说明,会议均在瑞士日内瓦举行)2月6一17民6月5一17日2月23一28日海洋气象学委员会第10次会议,法国巴黎执行委员会长期计划工作组第4次会议;世界气象组织/国际科学联盟理事会 (ICSU)联合科学委员会第10次会议;法国维勒弗朗什第5次人工影响天气和云物理应用科学委员会;中国广州(该次会议的日期已改为5月8一12日,地点为斗习北京,译者注)气候学委员会第lQ次会议;葡萄牙里斯本北美洲和中美洲区域协会第10次会议,洪9月4一8日3月13一18日9月11一15日3月2了一31日9月11一22日10月15一28日11月(暂定)4月3一14日5月2一12日一1月27日一12月8…  相似文献   

15.
WMO农业气象学委员会(CAgM)第14次届会于2006年10月28日至11月3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召开。2006年10月28日上午10时CAgM主席P.R.Motha先生(美国)宣布会议开幕。以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博士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一行6人出席了此次届会。代表团成员包括预测减灾司副司长翟盘茂研究员、国家气象中心农业气象与生态室主任王建林、国家气候巾心气候影响评估室主任张强、巾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姜朝阳博士后和国际合作司双边处钱鑫,此外,巾国气象局还派出4名外事服务巾心的翻译担任会议同声传译工作。会议期间,大家齐心协力,团结合作,圆满完成了会议各项议程。  相似文献   

16.
世界气象组织(WMO)的农业气象委员会(CAgM)第七次会议于1979年9月17-28日在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举行.出席会议的有53个国家和6个国际组织的共108名代表,是历次会议中规模最大、参加国最多和代表最多的一次会议.会议审查总结了第六次会议以来所做的各项工作;重新安排了今  相似文献   

17.
为检阅我省气候和长期预报方面取得的成果,推动这方面的业务和科研工作更好地为气象业务建设和国民经济服务,省气象学会气候和长期预报专业委员会于1月8-9日在沈阳召开了辽宁省气候和长期预报学术研讨会. 参加会议有来自11个市局、省气候资料室、沈阳中心气象台、沈阳区域气象中心研究所等业务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气象学会气候与长期天气预报委员会长期预报组与“长期天气预报理论和方法研究”课题组,于1993年4月23—28日在南京气象学院联合召开了“长期天气预报理论和方法研究”学术交流会.会议总结了过去两年的研究成果,认为在长期天气过程的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在统计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气象学会气候与长期天气预报专业委员会召开的随机动力气候分析、模拟与预报学术会议和国家气象局动力统计长期数值预报课题的第三届年会,于1985年12月6日至10日在广西桂林市联合举行。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气象学会气候与长期天气预报专业委员会、长期天气预报理论、方法与资料建立总课题组、北京气象中心于1989年3月27日-4月1日在北京联合召开了1989年全国长期天气预报技术交流会.这次会议正式代表近百人,还有不少列席代表和旁听者.会议主要内容:一是讨论1989年全国汛期天气趋势预报,二是交流近几年来长期天气预报理论、方法与资料建立的新成果及长期天气预报业务系统的建立情况.本文着重介绍第二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