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贵州宰便-高武地区中新元古代火山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曾昭光  刘灵  舒永宽  张华  王景腾 《贵州地质》2003,20(3):135-138,F003
宰便、高武地区位于九万大山北缘,有保存完好的中新元古代地质记录。笔者在该区的1:5万区调工作中发现中新元古代基性火山岩,不仅为该区中新元古代地层增添了新的内容,同时为研究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提供了新的素材。  相似文献   

2.
福建尤溪梅仙龙北溪组变质火山岩的Sm—Nd同位素年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作者利用 Sm-Nd 同位素方法,对尤溪梅仙地区龙北溪组变质火山岩的成岩时代进行研究,获得了1599±88Ma 的 Sm-Nd 等时线年龄。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龙北溪组变质火山岩既不是震旦纪的也不是晚元古代的,而是中元古代火山喷发作用的产物,古火山活动与裂谷坳陷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华北地台北缘中段银多金属矿床与火山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成东  艾永富 《地质论评》1999,45(7):488-494
该区的银多金属矿床在空间上受前中生代基底东西向深大断裂和中生代的北东向构造岩浆带控制,由东向西构成北东—东西向带状分布的银多金属矿带集中区。其成矿与中元古代和中生代火山活动关系密切;即中元古代大红峪碱性玄武岩,中生代的酸性偏碱性火山岩。古元古代的变粒岩、中、新元古代的沉积岩中的特定层位和中生代燕山期张家口旋回火山岩具有矿源层特征。根据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提出该区存在四类银多金属矿床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昌宁—孟连地区火山岩系基本特征及构造环境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兴林 《云南地质》1997,16(2):165-183
昌宁-孟连地区是我国研究古特提斯演化的重点地区之一,该区不同时代火山岩的性质为大地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1)变质火山岩,由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及偏碱性玄武岩所组成,时代可能为晚一中元古代,具有大洋中脊型玄武岩特征;(2)下石炭统火山岩,由橄榄玄武岩-碱性橄榄玄武岩组成,具裂谷洋盆玄武岩特征;.(3)上二叠统火山岩,为一套高镁质偏碱性的基性一超基性火山岩,具快速张裂之裂谷洋盆玄武岩特征;(4)上二叠统-三叠系火山岩,为一套碱性中基性火山岩,以爆发相为主,其喷发环境显示由浅水相向陆相的转化,具弧后裂谷火山岩特征。上列各期火山岩展示,昌宁-孟连地区大地构造发展是从残留洋盆经历过两度“打开-闭合”的过程。晚古生代(石炭纪-二叠纪)该区从被动大陆边缘裂陷逐渐发展为局部具有新生洋壳性质之裂谷系环境。  相似文献   

5.
本文详细描述了赣北乐平地区中元古代变质地层中海相火山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副矿物等方面的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对该区中元古代海底火山活动特点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整个火山活动过程反映了一个由弱→强→弱的发展过程,火山活动呈现出火山喷溢--喷发交替进行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我国各时代的火山岩广泛发育,海相火山岩多出现于三叠纪以前,主要分布于西部;陆相火山岩则多出现于三叠纪以后,主要分布于东部。火山岩的岩类众多,从基性到酸性、碱性均有,以中、酸性岩类分布最广(太古代主要为深变质火山岩,本文暂不论述)。元古代(吕梁期、晋宁期和震旦期)的火山岩分布较广,如西北、中原和东南等地。在元古代的活动带主要为变玄武岩、变安山岩、变流纹岩(或细碧岩、角斑岩)组合和变安山岩、变流纹岩(或细碧岩、角斑岩)组合和变安山岩、变流纹岩(或角斑岩、石英角斑岩)组合,属于钙碱性系列。元古代的稳定区,如西北、华北一些地区则出露碱性系列的玄武岩,也有一些地区见有拉斑玄武岩。在川滇、秦巴等地,还有富钠质双峰式火山岩出现,这些都是在太古代陆核基础上的拉张环境的产物。早古生代(加里东期)多为海相和海陆交互相的造山带火山岩,以寒武纪和奥陶纪较为发  相似文献   

7.
产于北大河群的早元古代火山岩是北祁连山西段最主要的三期火山岩之一,其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期火山岩的原岩为具有双峰式组合的拉斑玄武岩和中酸笥凝灰岩。两者具有完全不同的稀土分布型式,前者以极低的富集轻稀土为特征,而后者以强烈富集轻稀土的特征;基性火山岩的微量元素分布曲线指示了其形成了裂陷槽环境。结合Nd同位素特征以及区域2得出本区早元古代变质火山岩形成于裂陷槽环境。  相似文献   

8.
元古代和早古生代是北秦岭两个主要的火山岩浆作用时期,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元古代基性火山岩具有相对低SiO_2、Al_2O_3和高TiO_2特征,基性火山岩TiO_2-P_2O_5、MgO/FeO-Y、的变化显示了正常的、稳定的岩浆作用过程,相容元素分配模型表明这一时期基性火山岩与华北区上地幔部分熔融岩浆作用相吻合,早古生代基性火山岩除普遍具有高、低特征外,突出地表现出地球化学成分的不均匀性,多源、混合岩浆作用的干扰使单源岩浆演变特征遭受破坏,相容元素分配模型表明:这一时期基性火山岩浆与引起秦岭区、华北区上地幔岩浆共同作用有关系,北秦岭基性火山岩浆作用的特征与这一地区从元古代到早古生代的构造发展是相适应的,反映了该区上地幔性质及岩石圈构成的重大改变。  相似文献   

9.
多种同位素方法定年结果证实了云南金平龙脖河铜矿区变钠质火山岩系形成于元古古。(1596±140)Ma的Pb-Pb等时年龄表明其形成时代应与大红山群变钠质火山岩相当,属中元古代。(1330±150)Ma的Sm-Nd等时年龄应代表了这套火山岩发生钠交代细碧岩化作用的时间,与哀牢山岩群和瑶山岩群的大理岩沉积时间相近。火山岩的Rb-Sr年龄和铜矿石的Pb-Pb年龄记录了晋宁期强烈的动力变质和铜的强力改造成矿事件。该区变钠质火山岩系与大红山群变钠质火山岩系在形成时代、岩石组合、同位素体系特征以及改造成矿时代上的相似性,使该区成为寻找大红山式钢铁矿床的极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0.
碧口群火山岩性质及形成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元古代—新元古代碧口群火山岩系分布在扬子地块北缘、秦岭造山带南侧。碧口群火山岩系具大陆裂谷火山岩特点,形成于大陆裂谷作用构造环境。火山岩系特征为:① 具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火山岩系由基性火山岩(细碧岩及细碧质凝灰岩)及酸性火山岩(石英角斑岩及石英角斑质凝灰岩)组成。② 基性火山岩包括两个岩浆系列的岩石,即碱性玄武岩浆系列及拉斑玄武岩浆系列。③ 火山岩富集LREE及LIL。微量元素及同位素(SmNd,RbSr)研究表明,基性火山岩形成于相似于洋岛玄武岩源的地幔柱源,酸性火山岩为地壳重熔的产物。扬子地块北缘分布有碧口群、西乡群等中元古代—新元古代大陆火山岩系,表明在这一时期大陆裂谷拉张火山作用发育,成为秦岭地壳的主要增生成壳期。  相似文献   

11.
新元古代晋宁期是会理-东川地区铜矿的主要成矿时期,成矿时间较长,跨越了新元古代坳拉槽回返褶皱封闭阶段(1000~900M a)和地幔上涌拉张阶段(900~740M a)。在坳拉槽回返褶皱封闭阶段,南北向挤压促进了成矿元素的活化和迁移,使成矿物质重新富集。坳拉槽地幔上涌拉张阶段,辉长岩的侵入是会理-东川坳拉槽伴随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重要岩浆事件。辉长岩的侵位为成矿元素的重新活化、迁移、富集提供了强大的热动力,最终形成拉拉地区巨量金属元素的富集。  相似文献   

12.
东秦岭造山带两类元古宙地壳基底及其地壳增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继锋  张本仁 《地球科学》1996,21(5):470-480
通过研究南秦岭地区陡岭群、武当群和北秦岭地区秦岭群的变质基性岩等的铅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组成,揭示出东秦岭造山带分布有两种性质及不同归属的元古宙地壳,指出中、古元古代时可能一个统一的地壳基底;南秦岭的中、古元古代地壳是在扬子陆地基底上通过岛弧的侧向加积形成和,北秦岭元古宙地壳则可能垂向增生于一个富入射性成因铅同位素组成的、具古洋壳幔性质的微地块之上,研究还表明陡岭群不是北秦岭地区的秦岭群,而应属于南秦  相似文献   

13.
FROM BACK-ARC BASIN TO BACK-ARC FORELAND BASIN—THE SEDIMENTARY BASIN AND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LATE CALEDONIAN—EARLY HERCYNIAN STAGES IN CORRIDOR AND NORTH QILIAN MTSthe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No.4 9972 0 78)  相似文献   

14.
河南箕山地区中元古界五佛山群是太古界、下元古界褶皱变质基底之上的第一盖层,由于基底构造的差异性,造成五佛山群马鞍山组、峡外组在海侵过程中处于不同的沉积环境,但总的看来,箕山地区中部为基底隆起区,东部为沉陷区,西部为一向西倾斜的缓坡区。在五佛山群马鞍山组沉积的早期,区内以河流相沉积为主;在马鞍山组沉积的中、晚期,东、西部均处于滨浅海环境,为滨浅海相碎屑岩沉积,中部隆起区呈多岛状,出现潮坪沉积环境,为潮坪相碎屑沉积。在五佛山群峡外组沉积期,古地理分异格局消失,箕山地区全部转化为潮坪环境。  相似文献   

15.
吉林老岭地区处于辽河-老岭-摩天岭裂谷的中部,其两端皆发现了大型铅锌矿床(朝鲜的检德、辽宁的青城子等),本文从卫片解译来讨论线性构造与矿产分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甘新蒙北山地区构造格局及演化   总被引:62,自引:5,他引:6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甘新蒙北山地区地处天山东段、北山及阿拉善地区 ,为古生代哈萨克斯坦板块、塔里木板块和华北板块交汇地带。可分为 7个二级构造单元 (构造区 )、2 6个三级构造单元 (地块、褶皱带 )。该区构造演化史漫长而复杂。太古宙时期 ,是古陆核形成萌芽阶段 ,古元古代初陆壳开始生成 ,出现薄壳结构的宽广的裂陷活动带 ,到了中、新元古代后期显露出板块构造运动 ,新元古代晚期经历重大热事件———晋宁运动 ,发生陆块间汇聚—碰撞并形成了榴辉岩—花岗岩岩浆带。震旦纪在晋宁期的拼合古陆上再一次裂解 ,经历了板块构造演化史。晚古生代 ,本区主体转入板内构造时期 ,以开合构造为主 ,花岗岩浆活动广泛发育。中、新生代进入板内造山和现今的盆山构造格局时期  相似文献   

17.
杨福新 《铀矿地质》1994,10(2):78-86
狼山地区是在元古代古裂谷基础上,由2条岩石围断裂、3条韧性剪切带和数条推覆构造或逆冲推覆构造所组成的狼山造山带。发育有韧性断层岩型等铀矿化类型,成矿时代为中晚元古代和古生代晚期。主要控矿和聚矿的空间为韧性断裂。据此,本文指出了该区的找矿前景及方向。  相似文献   

18.
吉林延边安图县海沟地区的海沟岩群系1/5万区域地质调查新建的特殊岩石地层单位(Speciallithostrati-graphicunits),由3个岩组构成:团结岩组为碎屑岩夹大理岩;东方红岩组为一套中酸性火山熔岩及其火山碎屑岩夹凝灰质砂岩;四岔子岩组为一套含铁岩系,主要由黑云变粒岩、斜长角闪岩夹磁铁石英岩组成。三者的接触关系均为断层接触,而且四周为元古代、早古生代的花岗岩所侵吞,属华北板块北缘东段残留的的构造岩片堆积产物,其时代为中元古代。这个岩组的建立,对探讨华北板块北缘东段中元古代地层划分和对比、陆缘裂谷的形成演化与成矿作用的关系以及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的形成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闽北浦城地区元古代侵入岩时代及其构造环境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水龙 《福建地质》1994,13(1):20-25
在闽北建宁发现年龄为1714±20Ma最早一期的上坪岩体以后,近年又相继在浦城地区发现元古代的侵入岩。它是岩脉、岩瘤侵入于老变质岩中,其中超基性岩测得Sm-Nd等时线年龄为1566.9Ma,片麻状钾长花岗岩中获得单锆石Pb-Pb年龄865Ma,将其时代分别确定为中元古代和晚元古代。根据钐钕稳定同位素特征,超基性岩反映大陆壳岩石的演化特点或者有陆无物质严重混染,稀土分配模式与高铝玄武岩相似,表明它们形成于大陆边缘。片麻状钾长花岗岩据石英氧同位素δ18O11.67‰,为改造型花岗岩,lgτ-lgσ图解表明形成于造山带构造环境。这一最新成果对进一步研究我省前寒武纪构造及岩浆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