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许海勇  陈龙珠  刘全林 《岩土力学》2013,34(8):2323-2328
桩锚支护结构在基坑和边坡围护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设计阶段对支护结构的水平变形作出准确预测意义重大。根据国内多地基坑工程围护墙变形实测结果,建立桩锚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的计算模型和计算假定,计算基坑围护墙在各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利用弹性叠加法得出桩锚支护结构围护墙深层水平位移表达式,联立锚杆刚度方程求解出其中的参数,最终得到水平位移的简化计算结果。该简化算法适用于围护墙底变形较小的桩锚支护结构计算,通过温州某基坑工程实例对比,围护墙变形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较为吻合,验证了该简化算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上海某深基坑围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测试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立祥 《岩土工程技术》2010,24(2):105-108,F0003
深基坑土方开挖过程中,由于外侧水土压力作用,围护结构向坑内产生水平位移,当围护结构水平位移过大时,整个支护体系会产生失稳或破坏。深基坑围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测试尤为重要。对上海地区某深基坑围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测试成果进行了分析,包括开挖各工况围护位移速率、时间效应影响、不同围护边位移差异原因及监测末期实测最大位移与计算值的比较等,并提出控制其变形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3.
宋明健  汤连生  胡辉  王大志  徐通 《岩土力学》2009,30(7):2031-2036
鉴于基坑支护中常见的直撑设计一般都没有考虑基坑位移和土压力的变化,总结了土压力和基坑位移之间非线性关系的研究现状,分析了随坑壁转动时土压力大小和方向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推导了直撑轴力和坑壁位移之间、以及直撑纵向变形与坑壁位移之间的数学关系式。结合工程实例,进一步研究了直撑轴力和变形随基坑初始位移、支撑点、土压力作用点、土体与挡土结构间摩擦角等因素变化时的发展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直撑轴力及其变形随基坑位移、支撑点高度、土体与挡土结构之间摩擦角的增加而减小,随土压力作用点高度的增加而增大,与基坑初始位移值基本无关。  相似文献   

4.
复合材料土钉受力机制及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刚  贾洪  秦四清  马平  钱海涛 《岩土力学》2005,26(12):1953-1956
介绍了复合材料土钉的特点:高比强、可设计性、廉价性、环保性等,并制作了直径为21 mm的杆体,进行了抗拉试验,总结了拉挤杆体的一些特性;并用有限元对钢筋土钉、复合材料土钉和预应力复合材料土钉3种支护基坑的变形与破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 复合材料支护基坑的变形与钢筋土钉、预应力复合材料土钉支护基坑的变形区别很大;(2) 在深度小于10 m的基坑,预应力复合材料土钉与钢筋土钉支护基坑的变形接近。(3) 3种支护方式的基坑沉降位移的区别不大。  相似文献   

5.
朱彦鹏  李元勋 《岩土力学》2013,34(5):1416-1420
深基坑排桩预应力锚杆支护工程中,作用于桩身的土压力与桩身位移呈非线性变化。对于这种非线性变化问题,基于位移土压力模型,考虑支护结构位移的影响,推导了混合法计算公式。混合法可以有效跟踪支护结构的变形过程,反映土体与桩之间的非线性作用关系。结合工程实例,编制了MATLAB计算程序,计算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土压力与桩身位移之间的非线性变化关系,并与理正软件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吻合较好,从而证明该计算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对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软土地区某基坑工程实践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排桩、重力坝两种基坑围护形式下大型坑中坑里面内、外坑之间距离对两坑围护体水平变形的影响。计算数据表明,内外坑距离越大,外坑围护体水平位移越小,当距离大于2~3倍内坑深度后,围护体水平变形可以不用考虑坑中坑的影响。内外坑距离越大,内坑围护体水平位移越小;内坑围护体水平变形受外坑围护体刚度影响,外坑围护体刚度越大,内坑围护体变形越小。  相似文献   

7.
旋喷锚索是将大直径水泥土桩体与普通锚索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工艺,主要用于软弱土层中的基坑支护。与普通锚索相比,其锚固体直径大,承载力高,基坑位移控制效果更加理想。结合某工程实例,介绍旋喷加筋水泥土桩锚支护技术,并通过基坑围护墙顶水平位移、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等监测,分析基坑变形控制效果。结果表明,该支护形式安全、经济,能为工程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土钉桩锚组合支护结构型式是近年来适用于城市密集空间的基坑边坡支护工程。土钉桩锚组合支护结构型式随基坑的开挖及稳定后的变形规律尚需探讨研究,对于该组合支护体系下的支护结构及基坑变形的研究离不开具体的基坑工程案例。针对参与的北京市平谷区一万德福广场B43项目的土钉桩锚组合支护结构型式下的基坑工程,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该基坑的1—1剖面进行模拟分析。通过FLAC~(3D)模拟分析的结果与实测的基坑测斜仪监测的深层水平位移相比较,分析得出:土钉-桩锚组合支护结构型式下,桩锚部分比上部土钉墙位移要大,桩锚部分的位移明显随着开挖的进行增大,且对桩本身而言桩的位移呈现中后段位移较大,两端位移较小的形状分布,开挖上部土钉墙部分,会发生基坑隆起现象。数值模拟的土钉桩锚支护结构型式下基坑变形与实测的支护结构变形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基坑开挖与支护模拟的位移迭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萍  邓小鹏  相建华  李同录 《岩土力学》2005,26(11):1815-1822
将基坑支护体系分解为彼此独立又相互作用的3个模型,即支护结构外侧主动土体、支护结构本身和支护结构内侧被动土体。按平面问题进行有限元分析时,土体采用面单元,支护桩采用梁单元,若桩上有内支撑或锚杆,则将梁单元与杆单元结合。各模型可分别求解,但共享边界条件。以开挖后桩体侧向位移为零、两侧都为静止土压力作为初始条件,然后按位移迭代求解,前后两次计算位移值基本相等时迭代结束,此时的位移和相应荷载就是基坑支护结构稳定后的变形与受力。该方法能客观反映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实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很吻合。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悬臂式围护桩结构的受力性状和土压力分布特点,结合西宁火车站改造工程,对该深基坑支护结构在不同开挖工况条件下,悬臂桩的受力性状与内力传递特征进行动态的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悬臂桩的受力特征与理论值有所差异,在实际设计中,可对其在配筋方式、混凝土设计、嵌固段长度等方面进行优化,实测土压力小于朗肯土压力,与经典土压力理论有显著区别。该试验结果可以有效优化桩身设计,为软岩基坑支护结构在开挖过程中的受力及变形提供理参考性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硬化土模型(HS模型),利用PLAXI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上海地区某软土浅基坑中内插H型钢的重力式挡土墙支护开展有限元分析,根据数值试验结果和监测数据对基坑变形和稳定性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内插H型钢重力坝围护在浅基坑局部开挖7~8 m范围内有着较好的可行性和工程效果,在浅基坑支护中可作为重力式围护的补充手段;(2)使用PLAXIS的HS硬化土模型模拟基坑开挖具有较好的精度和与实际情况较接近的结果,HS模型的参数可以根据工程经验进行取值;(3)实际基坑监测结果表明浅基坑的局部深坑处的内插H型钢重力坝在两端重力坝的约束下其位移发展受到一定控制,可显著提高基坑的整体稳定性,且内插H型钢可以增加围护体本身的刚度,可抵抗部分土压力弯矩,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围护体的位移;(4)实际工程中对内插H型钢重力坝的局部开挖深度要谨慎选择,首先在周边环境保护条件较为宽松的条件下采用,局部深坑深度建议在7~8 m之间,并且基坑整体开挖深度建议在5~6 m之间。通过对软土浅基坑中内插H型钢的重力式挡土墙支护的研究,能对相关基坑支护工程提供更可靠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邓子胜 《地质与勘探》2003,39(Z2):105-108
深基坑支护设计非线性地基梁法应用的关键是如何合理地确定地基土的水平基床系数的比例系数m.结合实例深入地研究了地基土的初始水平基床系数的比例系数m0、围护墙水平位移u及主(被)动土压力与静止土压力的差值e-e0对m的影响规律和程度,进而提出设计时将u和e-e0从m中分离出来,而仅确定m0的设想和方法,并进行了试验验证表明.  相似文献   

13.
深基坑排桩支护结构空间共同变形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赖冠宙  房营光  史宏彦 《岩土力学》2007,28(8):1749-1752
考虑深基坑支护结构中圈梁、腰梁、排桩、支撑和地基的空间协同作用,建立了基于共同变形理论的有限元三维分析模型,明确了土压力及地基等效刚度的计算方法。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带圈梁的排桩支护结构的内力、位移及土压力分布规律,并与二维平面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合理性和三维分析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吴九江  程谦恭  孟祥龙 《岩土力学》2014,35(7):2029-2040
土钉-预加固桩复合支护技术已在基坑及边坡工程中取得了大量应用,但在黄土高边坡开挖中的应用相对较少。基于详细的现场监测数据并辅以有限元数值计算,分析了边坡开挖过程中支护体系受力及变形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预加固桩的水平位移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开挖深度的增加呈增大趋势,并最终趋于稳定,同时,桩身剪力及弯矩亦随开挖的进行而不断增大;剪力最大值的位置不断下移,说明边坡的潜在滑动面有不断向下扩展的趋势。与深基坑支护桩的土压力分布相比,土钉-预加固桩复合支护体系中桩后土压力随开挖呈不断减小的趋势,但桩前土压力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有增有减。随着施工开挖深度的增加,土钉所测得的应力有着明显的增大,说明土钉对抑制坡体变形起到了一定作用。在预加固桩的影响下,桩上方坡体的最危险破裂面为圆弧状,其剪出口位于预加固桩桩顶处。开挖深度较浅时,土钉对整体稳定性的贡献较大,而随着开挖深度的变大,预加固桩的加固效果开始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5.
深基坑双排桩支护结构上的变形和土压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聂庆科  胡建敏  吴刚 《岩土力学》2008,29(11):3089-3094
根据某大型深基坑工程的实测资料,对双排桩支护结构上的截面弯矩、变形和土压力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基坑开挖的空间效应、冠梁刚度对土压力的影响、支护结构变形与土压力分布的关系、双排桩支护结构与土的相互作用机制等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深基坑双排桩支护结构上的土压力分布是十分复杂的,用传统的土压力计算方法估算双排桩支护结构上的土压力存在较大偏差。其研究结果为双排桩支护结构上土压力设计计算模式的建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姚爱军  张新东 《岩土力学》2011,32(Z2):378-382
以某城市轻轨换乘车站基坑为背景,通过现场监测的方法,分析深基坑两侧在不对称荷载作用下围护桩桩身水平位移、桩顶水平位移和钢支撑轴力的变化以及基坑开挖对周边建(构)筑物的影响。找出深基坑围护变形规律,以对类似工程设计施工提供经验指导。分析结果表明:不对称荷载对基坑围护桩桩身水平位移和桩顶水平位移产生的不对称变形作用非常明显,在基坑一侧围护桩仍有较高安全系数的情况下,另一侧已经超限。基坑开挖导致两侧建(构)筑物产生不同的沉降。由于围护桩产生不对称变形,钢支撑的支护效果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在下地电缆隧道支护中采用了既挡土又止水的树根桩的施工,进行基坑围护,结合地面侧向位移和周边设施沉降观测,得出了树根桩支护是安全可靠的,并且有限制侧向位移等诸多优势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一种在深厚杂填土基坑中运用钢管土钉结合压密注浆技术的围护方法,对钢管土钉及压密注浆的设计及施工作了详细说明。监测结果表明,该支护方法可以有效控制基坑变形,确保基坑及地下结构施工期的安全,为类似条件的基坑围护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谢涛  罗强  张良  连继峰  于曰明 《岩土力学》2018,39(5):1682-1690
极限状态下墙体侧向位移对土压力计算和支挡结构设计影响显著。根据Rankine变形体和Coulomb刚塑体模型,将墙后土体变形分别当作单剪和直剪试验中试样的剪切过程,以达到极限剪切变形(剪应变或单位长度剪切位移)作为进入主被动状态标准,构建了土体变形与墙体位移的几何关系,提出了反映土体变形与强度特性,同时考虑静止时初始应力状态影响的墙体极限侧向位移近似计算模型。分析表明:土体极限剪切变形、滑移区范围、初始应力状态是影响墙体极限位移的核心要素,其中极限剪切变形占据主导作用,是导致不同颗粒组成及密实程度土体进入极限状态所需墙体位移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而主被动区范围不同和因静止土压力系数 1引起的初始剪切变形,则是被动状态墙体位移远大于主动的关键因素;算例中主动与被动状态下墙体位移与墙高之比分别介于0.5‰~13.2‰和?0.4%~?5.2%,且主动状态下细粒土墙体位移大于粗粒土,计算结果与工程经验及相关文献模型试验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土钉支护因其施工简单、造价低、工期短和施工技术成熟等优点,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目前其设计计算理论缺乏,且现行规范给出的变形允许值存在不足,如现行土钉规范(规程)仅是简单地规定一个变形允许值,没有结合基坑的特点、支护类型、周边环境等因素来规定,更没有将基坑的变形与基坑稳定联系起来综合确定其监测指标预警值等,因此,导致这种性价比很好的支护技术有减少应用的趋势。利用变模量强度折减法对土钉支护变形和稳定关系进行了探讨性研究,经大量的计算分析,给出了土钉支护的变形与稳定统一判定指标--位高比 ,且计算发现,同一种土质、同一稳定系数K对应的不同高度H的位高比几乎相等。给出了一定强度和一定深度土钉支护位移预警值和最大位移允许值,利用给出的表格,可直接确定其位移预警值和最大位移允许值,便于工程师应用,也为实际土钉支护结构确定变形预警值提供了参考。提出的方法不仅能够确定土钉支护结构变形值,且对类似支护结构确定变形值也提供了一种方法和思路,对推进基坑规范完善和改进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