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通过处理温家梁地区土壤氡放射性活度浓度测量数据,划分出土壤氡放射性活度浓度异常范围,在测区内重点成矿预测区圈定了2条EW向土壤氡放射性活度浓度异常带:边家渠—徐家梁—先锋3队—温家湾—皮匠壕和农胜4队—色连3队异常带。证明区域土壤氡放射性活度浓度测量可实现快速评价北方中新生代盆地寻找砂岩型铀矿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在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滩-新上海庙地区进行了土壤氡浓度测量的网度试验研究,其结果显示在区域土壤氡测量中,测线线距采用2~3km,同时提出了测区北部苏家井-东湾-鸳鸯湖一带、测量点距为200-400m,可对盆地进行快速评价,中南部石槽村-张家庙子-马家滩一带、中西部碎石井(满闸坑-猫头梁)一带可作为重点成矿区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为该盆地成矿区预测和砂岩型铀矿找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系统划分是开展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前提和基础。为更准确的评价鄂尔多斯盆地陇东能源基地地下水资源量,本文以地下水系统理论为指导,在地下水划分基本方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研究区构造特征和地下水类型、分布特征、循环方式、补径排条件等因素,同时借鉴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能源基地地下水系统划分方法,将鄂尔多斯盆地陇东能源基地划分为3个级别。本次研究对鄂尔多斯盆地陇东能源基地地下水资源评价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对区域找矿远景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内蒙古呼伦布斯格地区1∶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成果为依据、地质背景为基础,分析了研究区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研究了区内元素分布特征、元素相关性及组合特征、单元素异常特征,认为区内Au、Ag、Pb、Zn、Sb、U、Th的异常规模较大、强度较高、相对离散程度高,具有较好的成矿潜力,评分排序上述综合异常数据,划分出四个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鄂尔多斯盆地厚层覆盖区找矿难题,运用地电化学法在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进行了找矿预测研究。地电化学法测得隐伏铀矿体上方的地电提取异常。由此建立一套适用于在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寻找隐伏铀矿床的勘查集成组合技术,并应用于该区1200km2范围内的找矿预测。结果在预测区内找到了6个具有找矿前景综合异常靶区,为在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厚覆盖区的找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在资料收集、野外调查及采样、测试分析的基础上,以鄂尔多斯盆地石炭-二叠纪煤系和侏罗纪煤系为目标,开展了煤系矿产资源综合研究。查明了鄂尔多斯盆地煤系矿产资源发育种类及时空分布特征,划分了煤系矿产资源共生组合类型。从煤系综合矿产形成的原生条件和后期的盆地构造-热演化控制的角度,揭示了鄂尔多斯盆地煤系矿产资源的赋存规律,建立了煤系矿产耦合成矿模式。评价了鄂尔多斯盆地煤系矿产资源潜力,估算了鄂尔多斯盆地煤系气和主要矿区煤系镓元素等主要煤系矿产资源量,划分了鄂尔多斯盆地煤系矿产资源有利区。为矿产地质调查工作部署和勘查选区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东乡火山岩盆地近年来不断发现金银铜多金属矿床(点)。根据盆地内典型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结合1∶20万区域地球化学资料和1∶5万土壤测量圈出的地球化学异常地段,估算了盆地内可富集的金属资源量,并圈出了有远景的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8.
陈江源 《地质与勘探》2020,56(3):551-565
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南缘西部,处于天环凹陷东南部,分布有3147崇信和319焦家会砂岩型铀矿点。笔者依据对前人资料的收集、整理,利用地质剖面测量、地面伽玛总量测量、地面伽玛能谱测量、土壤氡剖面测量及岩石取样分析对研究区分布的HFU-53号异常进行了查证,结合查证结果,对区内铀成矿条件进行分析,探讨了铀找矿前景。分析认为崇信-泾川地区存在有利的找矿目的层,具备较好的砂岩型铀成矿条件,航空放射性异常区是重点找矿地段,筛选了1处铀找矿有利区。该研究成果对加快推进该地区铀矿产资源勘查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内蒙古额济纳旗沙河北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1∶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和1∶1万土壤地球化学剖面测量,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对区域土壤地球化学数据进行元素含量特征、单元素异常、元素组合异常的分析,根据异常检查和土壤地球化学剖面验证结果,发现了较好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地段,并对该异常进行解释评价,从而圈定找矿靶区,并提出进一...  相似文献   

10.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的原理与方法,综合岩心、钻井以及测井和地震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识别出5个层序界面,划分出4个三级层序和11个四级层序,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层序地层格架。在研究区识别出曲流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深水重力流和湖泊4种沉积相。分析了层序格架内沉积相时空展布特征,揭示了层序格架内沉积相的时空演化规律,归纳了层序格架内砂体发育与展布的特点。讨论了层序界线划分与以往地层界的区别及其实际意义,探讨了重力流沉积对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常规化探方法勘查砂岩型铀矿难以奏效。应用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系列中的元素活动态测量法在鄂尔多斯盆地砂岩型铀矿上的试验结果表明,几种U元素活动态在矿体上方都有异常出现,特别是其中的粘土吸附态U含量级别高、异常衬度大。因此,土壤粘土吸附态U测量法是本区化探找铀矿的有效方法;取样深度和取样粒级分别以60~90cm和-120目为宜;采用400m的取样点距基本不影响本区砂岩型铀矿的找矿效果。在盆地东北部应用土壤粘土吸附态U测量法预测了3个有利地段,并在其中1个地段的深部发现了较好的铀矿化。  相似文献   

12.
利用铀油关系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多数赋存于产油气盆地,并与油气关系十分密切。本文通过对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成因分类、与油气藏的关系及与气藏异同点的分析对比,总结了几种典型油气藏上方的放射性异常模式。以二连盆地可地浸砂岩型铀矿与油气藏的客观相伴关系为例,在鄂尔多斯盆地进行了应用试验,取得了一定效果。因此,利用铀油相伴关系,在油气勘探中注意寻找铀矿(化)床,在铀矿(化)床周围的有利构造部位加强油气勘探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文中简要介绍了氡气测量和土壤天然热释光测量(TL)野外样品采集及室内样品分析的工作方法和应注意的事项。对下庄花岗岩型铀矿床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在硅化破碎带型铀矿体上方,氡气测量的高值异常主要反映构造破碎带在地表的出露位置,土壤天然热释光测量的高值异常则主要反映铀矿体的位置,当两种方法的异常重合时,找到铀矿体的可能性较大;(2)在“交点”型铀矿体上方,氡气测量的高值异常同样反映了构造破碎带在地表的出露位置,而土壤天然热释光测量的高值异常则反映了构造破碎带与中基性岩脉的交线处为铀矿体的赋存位置。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砂岩型铀矿深穿透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实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鄂尔多斯盆地尚未开展区域化探扫面工作。文中以东胜砂岩型铀矿区为例,开展深穿透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实验。东胜铀矿床产于侏罗系直罗组下段,为隐伏矿床。研究发现,富含细粒级地表结层是半干旱盆地砂岩型铀矿区域地球化学勘查的有效采样介质。在东胜砂岩型铀矿区及周边2 000 km2的方法实验中,每4 km2采集一个样品,过筛后取-200目进行全量分析,在矿化出露区及隐伏矿区圈出了铀及相关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对元素比值R=lnU/(lnCe+lnY+lnZr+lnNb)在不同区域分布特征的研究表明,样品中活动态铀是形成铀异常的主要原因,提取细粒级土壤组分进行全量分析,可作为区域深穿透地球化学的砂岩型铀矿找矿指标。在矿床尺度深化穿透地球化学勘查方法中,因实验区地形特点使得富含细粒级地表结层样品不易普遍取得,地表土壤的全量分析不能满足勘查要求,需要采用铀专属性强的提取试剂进行元素活动态分析。文中采用作者研制的MML-U活动态提取剂,在东胜铀矿区孙家梁矿段剖面实验中,成功探测到矿体上方土壤中的U、Mo、V等元素的活动态异常。  相似文献   

15.
二连盆地哈达图铀矿床是我国大型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矿体埋深大、品位富,研究其地电化学等综合物化探特征,可为建立覆盖区航放异常有效查证技术方法提供依据.基于矿床地质及航磁航放特征的分析,开展组合物化探方法测量及特征分析.研究表明:哈达图铀矿床位于受断裂构造控制的北东向、北北东向中等磁场区及中等-弱磁场的梯度带;航空及地面...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浸砂岩型铀矿床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铀矿类型,受到世界各国地质勘探部门的高度关注。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查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于盆地东胜地区也发现大规模地浸砂岩型铀矿床,标志着中国该类型铀矿勘查取得重要突破。该文应用地球化学综合分析研究,获得成矿流体的温度、盐度条件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参数。含铀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C-O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胶结物中的碳属于地幔碳、生物有机体和沉积的碳酸盐混合成因。通过流体包裹体H-O同位素分析,表明成矿流体可能是原生的岩浆水上涌和大气降水混合形成的建造水,其中一部分有机质加入到成矿作用中来,这对于铀的还原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盆地的演化特点,建立了这种砂岩型铀矿的成矿地球化学模型。笔者认为,其铀矿的形成机制可以分为两个过程,一是氧化过程,二是还原过程,成矿过程伴随各种微量元素和气液相分子的氧化、还原和迁移过程。该成矿模型的建立对认识盆地铀矿质的沉淀和富集规律以及在类似盆地寻找此类铀矿床,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砂岩型铀矿勘查中航放、航磁信息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树帅 《铀矿地质》2006,22(5):300-304,310
本文以伊犁盆地南缘5个砂岩型铀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已知铀矿床航放、航磁特征的研究,强调航放下测铀宽道Udw、上测铀窄道Uu、上测铀宽道Uuw和下测铀窄道Ud4种参数异常是砂岩型铀矿的直接指示标志;对航放信息相关性分析进行了探讨,认为航放相关性分析不适合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预测,相关性分析圈定的Th、K元素负相关区带为古河道砂岩型铀矿床产出的有利部位;对弱磁异常进行了研究提取,首次提出用弱磁分布范围来圈定盖层氧化区(带)的观点;建立航放、航磁计算机预测模型,对整个盆地进行了砂岩型铀矿成矿预测,圈定远景区14片,便于进一步开展地面物探工作,继续扩大伊犁盆地的找矿成果。认为航放、航磁在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查中仍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土壤天然热释光法是一种能达到攻深找盲的方法,而且它的异常重复性很好.天然热释光法在火山岩铀矿床上的应用研究表明,矿体上方异常较大,无矿区域异常较小,矿体的分布范围与高值异常范围一致.同时,在一些构造薄弱带或者裂隙、断层处出现大的异常,该方法可以为评价火山岩铀资源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